【星月】帝王风云录(散文)
这表面上是一个名分问题,实则是皇帝与杨廷和之间的权利斗争。
大臣张璁为嘉靖皇帝取得这次斗争的胜利立下功劳。但是,嘉靖皇帝对大臣,妃妾,宦官等各方势力不依附而自作主张,是一个有主见的皇帝。因此,这些人在皇帝面前比较规矩。他认为,太监这些人,就是奴才,奴才就要做奴才的事情。尽管如此,中后期,他的任内还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专权贪腐大臣严嵩。
在嘉靖时期出现的大臣夏言是一个有才能,人正直的首辅大臣,曾一度因不服从嘉靖皇帝的安排,不戴皇帝给他亲手制作的道士冒,顶怆嘉靖而被严嵩替代并贬为庶民。后又被嘉靖重新启用,替代了严嵩。但后来严嵩也又回到了朝廷。并又在首辅的位置上再待十年。直至被徐阶搬倒。
大臣张璁因七次会?不中而准备放弃。遇到朝中一喜欢算命的官员,让他再试。果然再试后进为二甲。由于名次落后不能晋翰林,去了南京。后来得知皇帝为父母正名正与杨廷和争斗,进言两次帮了皇帝的大忙。那时候的皇帝登基时间不长,势力最弱,正需要他的帮助。
严嵩自幼好学,聪明过人。十二岁在四川晋举人,可谓名副其实的神童。两次会?成功,进二甲排到全国第五名。曾先后离开朝廷,南京,十年后再次回到朝廷。早期的严嵩还算为人正义,处事讲究原则。后来由于适应政治现实需要,为了自己的仕途,他放弃了原则,保住权位。在嘉靖与夏言的争斗中,嘉靖用严嵩取代了正直贤良的首辅大臣夏言。
严嵩这个人在处理朝政上并没有多少经验,但他的优势是谗言诬陷,溜须拍马,然而政治圈内有这些就够了,只要皇帝喜欢就行。此时正值嘉靖热衷于道教,无暇顾及朝事,因此,严嵩把持朝政,贪污了大量钱财,并广泛建立朝中的同党。扶植他的儿子进入到朝廷当中,他儿子的名字叫严世番。这个严世番正是严嵩死党的核心,他聪明绝顶,超越他的老子,是严嵩的最高级军师。他的官位是工部副尚书,也就是现在的工程建设部副部长(常务),另外加机要局局长。正是这位残疾的拐子和一只眼,却阴险毒辣,智力超群,作恶多端。但最终他们还是大败于大政治家徐阶。
徐阶扳倒严世番,也非一帆风顺,严嵩的死党势力很大。嘉靖也并非真的想除掉严嵩。嘉靖本人是精明之人,他一直利用着忠奸力量平衡这样的权术操纵着朝廷。徐阶充分了解嘉靖,厉部(司法部),严世番几者之间特点,亲自帮着厉部拟定了充满杀气的严世番三大罪名,包括通日倭卖国,勾结地痞造反,占用王气之地为自己盖房的奏章,由厉部奏到了嘉靖那里,终于,嘉靖皇帝判了严世番立斩。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徐阶非常清楚皇帝最在意这些罪行,只有如此才能让皇帝治严世番死刑。
纵观三百年明朝历史中的所有文武百官,唯有徐阶能够扳倒严世番。严嵩被抄家,徐阶没有亲手杀死他,而是看着他沿街乞讨,看着八十八岁他如何冻饿而死于街头。
某种程度上说,嘉靖皇帝对在他的朝代出现严嵩这个史上出了名的贪官,说与他不理朝政,迷信道教,听信谗言,用人无方没有关系是不可能成立的。
正是这位严嵩,因为他贪污腐败,陷害忠良,导致北方的敌人侵略大同,昌平,怀柔,密云,通州,险些丢掉北京。也正是这位贪官,导致南方淞沪浙江一带日本倭寇成患,除倭不利,大量人员财产丧失。
没了严嵩的朝廷,徐阶也不再那样对嘉靖言听计从,而是徐阶说了算。徐阶成了胜利者执政者,他超越了至高无上的皇权。他不是嘉靖希望看到的玩偶。
三十年前,嘉靖曾经刻在柱子上的字失效了。那副条幅是:绝不再用徐阶。而现实是,天下已然成了徐阶的天下,不再是皇上的天下,徐阶除掉了朝廷内二十多个严嵩同党,换成了自己的同撩。最终,徐阶在嘉靖四十五送走了皇帝。
徐阶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政治家,只有他才能成功斗败严嵩。
壬寅宫变是历史上一起罕见的宫女起义。嘉靖皇帝朱厚?为求长生不老药,提倡以“吸风饮露之道”成仙。他让宫女在园中植蕉,每早阔叶上必布满甘露,晨起口干舌燥之即吮吸,说是有延年宜寿之功效。嘉靖帝此人对修道成仙已近于癫狂,为采集甘露饮用,日夜命宫女们凌晨即往御花园中采露,导致大量宫女因之累倒病倒。杨金英等十数名宫女用黄绫布几乎把这位皇帝勒死。
深夜,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们决定起义,趁嘉靖帝熟睡时,用麻绳勒毙他。谁知慌乱之下,宫女们将麻绳打成死结,结果只令嘉靖帝吓昏,而未有毙命。胆小的宫女因害怕,报告给方皇后。方皇后马上领人来救驾,将宫女们制服,嘉靖帝被救下后吐血,但大难不死,宫女们全部被捕,几天后被凌迟处死。而且,连当时服侍嘉靖帝的端妃,也一并斩首。
他在位早期整顿朝纲,减轻赋役,抗拒倭寇,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可以称得上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他中后期任用奸佞,妄杀忠良,宠好道教,导致明朝国势日益衰微。后期崇信道教,痴迷炼丹,致使后来发生“壬寅宫变”,之后不再理政。嘉靖四十五年驾崩,终年60岁。
嘉靖年间的抗倭战争。
嘉靖年间的日本倭寇非常猖獗。那时候日本军阀割据,战火连绵。各路诸侯争夺势力,结果有一些武士道战士投入到了倭寇队伍中,乘船来到中国浙江淞沪进行抢劫。
这帮日本倭寇十分猖獗,杀人掠货无恶不作。由于一般武装力量对他们功效有限,因此让朝廷十分困扰无奈。曾经由河南少林寺和尚与他们对打,对付少数倭寇还有效,对于大量敌人也微不足道。最多时候倭寇能到几万人。于是搞得江苏浙江的官员十分头痛。
严嵩也有人在这场抗倭斗争中派出了赵文华去督战,并且把两位江浙守臣给了一个抗倭不利的罪名而押进监狱。
后来,两江总督胡宗宪做了抗倭总领。他为了剿匪成功,广纳贤良,先是找到了武将于大由,又找到了大才子谋士徐文长,再后来出现了抗倭英雄戚继光。
王植和徐海成了倭寇中各路海匪的最大头目。他们拥有大量的战船,这些倭寇的海上实力远远强过朝廷的海军力量。面对如此困局,谋士徐文长的策略是,只能智取不能强攻,采用方法各个击破离间各路海匪。
江南名妓王翠巧看中了徐海,爱情的力量,王翠巧跟着徐海在海上日夜颠簸,随着时间的延长,王翠巧厌倦了海上的不安定生活。得到这个消息后,胡宗宪派去使者劝降,并送给了徐海不少礼物,其中包括不少首饰胭脂等女人用品。
王翠巧得到了这些用品后开始给徐海吹枕边风,并且很有成效。为了王翠巧,他选择了投降胡宗宪。
利用徐海降服了陈东。吴宗宪把徐海和陈东的两路人马放在一起安置,并挑拨离间了他们,结果两路降军之间相互厮杀,最后两军全部覆没,徐海与王翠巧先后双双投江自尽。这些都是是胡宗宪的安排,有些残忍,但这些年胡宗宪等人为剿匪呕心沥血,险些掉了脑袋,对这些倭寇恨之入骨。
王翠巧在中国人当中的名声不大,很多人没有听说过她。然而王翠巧随夫取义的事迹轰动海外,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如朝鲜,越南可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向喻海外。
此时就剩下了王植。
但是,这个王植比起徐海要难对付的多。王植是日寇的联盟首领,如果杀了王植,他手下的军阀就会陷入无主之地。此时徐文长又献计策,还是与他和谈为上策。于是,胡宗宪派人约请王植。王植还真的有意和谈。但极其不顺利,经历了多个回合后,直到嘉靖36年,俩个人才终于坐下来谈判。
正当俩个人苦谈数日,谈的异常艰难之时,胡宗宪让王植去杭州小住。然而,浙江史吏王本固得知后在杭州扣押了王植。胡宗宪尽快阻拦,但王本固上报了朝廷约功请赏,最终还是杀了王植和他的儿子。胡宗宪不由仰声长叹,多年的布局丧失一尽。随之,十年的更大动荡来临。
很快,浙江总兵于大由与海盗王海峰的战斗打响,结果是久攻不下,嘉靖皇帝发了最后通令,但还是无济于事。直到戚继光的出现,才攻下了层港,历时半年。
戚继光的祖上与朱元璋一起打天下,他的家族世袭了王爷爵位。由此,戚继光十岁的时候,其父退休,四品顶带便传给了戚继光,十八岁办好接班手续在山东为官。后来参加了抗击蒙古侵略的辽宁战役,在战场拼杀三年,学到了一手无与伦比军事战争经验。在实际军事斗争中领悟了孙子兵法。
戚继光经过修改战法与阵型,经过几年的奋力抗击,最终取得了抗倭的全面胜利。
然而,胡宗宪却被人谗言,入狱死亡。于大由也入狱,又被放出并到了北方继续防御外敌侵犯。而徐渭徐文长得知胡宗宪的情况之后,也开始自残自杀,但均未遂。只是在自杀的时候不慎误杀了妻子并致死,投案自首后关进监狱,可是监狱也没治罪,五十多岁又放出来,七十三岁时死亡。至此,明朝三大才子(杨慎,解晋,徐渭)中排名第三的徐渭徐文长也离开人世。
隆庆皇帝朱载?,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生于嘉靖十六年,是嘉靖与杜康妃之子,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很少得到父爱。
嘉靖十八年封为裕王,与庄敬太子同一天受封。庄敬不久就死去了,世宗因裕王年长并且有才能,被定为皇位的继承人。
后来在朱载?十六岁的时候又被贬为裕王。在裕王邸生活了13年,朱载?能更多的地接触到社会生活各方面,了解到社会各种矛盾,特别是严嵩专政、朝纲颓废、官吏腐败、“南倭北虏”之患等等。
命运难以抗拒。想做皇帝的人争来争去未必就能争得到。做成皇帝的人不见得费心争取。朱载?就是如此。他的两个哥哥先后早亡,皇位只能由他继承。
世宗驾崩,裕王朱载?即位,改元隆庆,是为明穆宗。明穆宗立即纠正其父的弊政。以前的道教仪式全部停止,免除年赋予。民心得以安抚,百姓安居乐业。
蒙古骑兵从山西方向,土蛮部队从卢龙、滦河方向进逼北京,隆庆皇帝急调边兵放弃防地,入卫京师。蒙古人到了北京大肆掳掠了一番而归,之后隆庆皇帝大力加强北部边防,调戚继光、王崇古等将军到北部边疆防御,开展互市贸易,汉、蒙人民有了安定的生活环境。北部边境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和平安宁景象,自此以后再也没有爆发蒙古大规模入侵的事件。隆庆时期这些作为都是超过前朝的。
朱载?继续重用徐阶、李春芳、高拱等内阁辅臣,解决“南倭北虏”问题,采纳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的建议,与蒙古议和。明穆宗力行节俭,开明仁爱,对大臣们的事不加以掣肘。
穆宗也同样纵情声色。长期服食春药,纵欲过度,身体每况日下,难以支撑。隆庆六年急召高拱、张居正及高仪三人接受顾命,吩咐由太子继位,后病逝,年三十六岁。朱载?是一个典型的死于纵欲的皇帝。
朱翊钧是朱载?的第三子,祖父嘉靖皇帝对这个皇孙的出世不高兴,原因作者没有搞清楚明白,有待日后进一步查找资料进行阐述。朱翊钧诞生后没人敢报告嘉靖皇帝,不敢为之起名字,直到5岁时,这个皇孙才有了朱翊钧的名字。
万历皇帝是独子,6岁时就毫无悬念地被立为太子,万历的生母李太后身世卑微,母以子贵升为贵妃。
高拱、张居正、高仪被召入宫中,高拱等人进入寝宫,见隆庆帝坐在御榻上。隆庆帝抓住高拱的手,临危托孤,十岁的万历皇帝当了皇帝。
大臣冯保与高拱的关系非常恶劣,高拱先后推荐了陈洪、孟冲,不愿让冯保做掌印太监。
冯保此人知书达礼,又喜爱琴棋书画,很有涵养,所以很受隆庆帝的喜爱。高拱对冯保自然是必欲除之而后快,一场政治斗争在所难免。张居正表面上是帮助高拱,实际与冯保关系非常密切,二人密谋预谋赶走高拱。
高拱被赶离京城,高拱一走,高仪呕血而亡,托孤大臣剩下张居正。
母亲慈圣李太后,太监冯保,大臣张居正三人左右着幼小皇帝的朝政。实际上,内有冯保,外有张居正,万历初年的新政才能顺利地推行。
万历朝的前10年,张居正在政治上、经济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政府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状况也大为改善,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朱翊钧从此开始亲政。
朱翊钧亲政后,先后在明王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平定蒙古的宁夏之役、抗击日本丰臣秀吉入侵的朝鲜之役,平定苗疆土播州之役,巩固了疆土。
朱翊钧沉湎于酒色之中,染上鸦片烟瘾,后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万历十七年开始朱翊钧不再接见朝臣。
亲政以后查抄了冯保、张居正的家产,归自己支配,并四处搜括民财。
酒色的过度,朱翊钧的身体极为虚弱,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因此,朱翊钧亲政期间,几乎很少上朝,他处理政事的主要方法靠批复奏折为主。朱翊钧荒怠的情形,还真有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不愿意上朝听政;后来干脆连大臣们的奏章也不批复。
万历四十八年,皇帝朱翊钧驾崩,传位皇太子朱常洛,朱翊钧是明代历史中在位最久的皇帝,持续将近48年。
朱常洛是朱翊钧长子。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在位30天。朱常洛当了皇帝后,郑贵妃给他送了八个美女供他日夜消遣。他每夜要把这八个女人临幸一遍,结果仅仅一个月,朱常洛就再也站立不起来了,死在色情上。他是明朝最短命皇帝,又是一个死于色情的更加典型的例证。
朱常洛长子朱由校接了皇帝,称喜皇帝。执政七年,喜欢做木工而不理朝政。每当朱由校做木工的时候,魏忠贤去给他送奏章,他都不高兴“好了,好了,我知道了,你看着办吧”。于是形成了魏忠贤专权,人称九千岁。
东林党掀起了反对魏忠贤的浪潮,但没能取得皇帝的同意不了了之。
朱由校在魏忠贤等人的陪同下去北京西苑湖戏耍,先在潜水处饮酒,又在深水区荡船。不慎一股小风袭来,把游船掀翻而落水,当场险些毙命。救出水来留下病患,不久便辞别人世。皇帝的命和常人比找不出有多么坚强,到了回寿的时候,也是逃脱不去。朱由校死后,由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崇祯皇帝接替皇位。
朱由检是一位勤政有加的皇帝,他清除了腌党,企图扭转明朝颓势。然而此时的朝廷已是内忧外患,外有元地军兵虎视眈眈,内有起义军造反夺权。李自成打襄阳,荆州,德安,大同,进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景山查看战事,看到风烟四起的场面,朱由检长叹一声“苦我百姓”
太监劝朱由检降,被一刀刺死。皇帝安排好太子们的去处转移后,朱由检砍杀的一些后宫妃妾,自己吊死在景山的一颗歪脖子树下。去景山公园的时候,见到过这颗吊死过崇祯皇帝的歪脖树。随后李自成进入北京,自此,整个明朝卸下了历史的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