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大渡桥横铁索暖(散文)

精品 大渡桥横铁索暖(散文)


作者:杜逍遥 秀才,1680.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19发表时间:2017-11-20 16:15:47
摘要:青藏高原的巨变,历史的回索,让人体味出崭新的现实

大渡桥横铁索暖(散文)
   二郎山在作者的心中永远是一个结,从西面和东面望去,二郎山向阳的一面如少女般的微笑,灿然而动人;而向阴的一面则是李煜的愁词,凄切而惊心。二郎山就伫立在四川盆地的边缘,遮挡住青藏高原吹来的寒气,而她又屹立在青藏高原的东南,挡住人类进军高原的步伐。作者写过不少咏叹二郎山的诗词,早已把二郎山的云雾化为胸中。在山向阴的那一面,终年阴雨蒙蒙或雪花扑面,成天就只能听到石岩上滴水的咚咚声,成千上万的车轱辘和刹车片在空谷里吱吱的响声,还有道班工人敲击碎石的声音,你绝对听不到春季里小鸟的鸣啭声和蜜蜂的嗡嗡声。而在向阳的那一面,川藏线如一条银线,从山巅直绕到山脚,逶逶迤迤地来到大渡河边上。夏季的大渡河犹如一匹野马,在窄窄的河床里肆意地奔跑着,浑浊的浪花里裹夹着倒根的树木,可以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冬季的大渡河则是另一番情景,大渡河又犹如碧蓝碧蓝的玉带,从二郎山和洁白高耸的贡嘎山之间穿过。有的地方很窄,似乎可以一跃而过,成了典型的“虎跳涧”。
   村民多嘎这时就坐在大渡河边的一块礁石上,痴痴望着两公里远的泸定铁索桥。古老而黝黑的铁索,在冬日清丽的阳光里显得格外醒目。那是一位老人,或是一位古人了。多嘎想道。冬日里清闲而散漫的日子就这样打发了。他喜欢望着那座桥,建桥的时间他也记不住了,而且他不认得桥头那几个浑圆的汉字。他一年四季的工作就是与他身后那几十亩核桃树、花椒树和苹果树打交道,指望一年能有个好收成,然后,让妻子尼玛和女儿拥措拿到公路边或铁索桥头,让过往的游客和司机挑选,由于他的果品质量好,一年也有几万的收入。可是,川藏公路在河的对岸,他一家人只得用背篓背着走上两公里,在过完颤悠悠的铁索桥,才能到达摊点。要是河上起了风,他可就要小心了,一个趄趔,就会把背篓里的东西倒个精光,只给飞奔的大渡河浪花增添一点渣滓而已。
   他记得他爷爷讲过,他爷爷小时候放牛的时候,忽然,那铁索桥桥头起了枪炮声,声响很大,与铁索桥下的涛声混合在一起,分不清哪是浪花撞击的声音,哪是枪声。他爷爷只意识到开枪了大炮了,起初以为又是头人们在打枪,经过仔细分辨之后,才看到是两只不同的队伍在互相射击。双方都拼尽了全力。但衣衫褴缕的那只队伍打得更勇猛。他爷爷亲眼看到十八个不怕死的人匍匐在铁索上向对岸冲去,有几个人中弹掉进了滚滚的洪流中,看得他爷爷直跺脚。忽然,他爷爷耳边响起声音,一个中年男子,衣着跟向对岸冲击的队伍一模一样,问:小朋友,你们家在哪里?他爷爷指了指不远的山坡上的一间烂瓦房,说,那就我们的家,我们家里有爷爷奶奶,还有阿妈阿爸和弟弟妹妹。那位男子说,请你去给你的爸爸妈妈说说,我们借一些门板,铺在铁索上过桥。他爷爷蹬蹬跑回了家,向父母讲了这事,很快一家人都同意了,他爷爷说,如果不借门板,还会有很多人掉进河里。这只队伍临走时,给了他爷爷一顶红星帽。他爷爷把这顶帽子带进了棺材。他爷爷经常叹息,隔山容易隔水难,这河上什么时候才能修上大桥,不在河风里攀上那颤巍巍的吊桥。
   又该他父亲放羊了。那一年,不知从哪里冒出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战士,身着绳索在大渡河的悬崖峭壁上钻炮眼,轰隆一声炸得岩石乱飞。不知炸了多久,从大渡河边向二郎山顶望去,一条细如游丝的路被开凿出来了。他的阿爸,就成天跟在战士屁股后面捡用过的雷管和引线,那是他们从前知道的东西。他们一家人还把洋芋背到山坡上去,与战士们调换盐巴茶叶,有时,战士们还主动送给他们家一些东西,他们觉得这些战士比那些头人还要好几千倍。他爸爸差点儿跟修路的队伍走了。他奶奶哭了一整宿,说,我就只有你这一个儿,我老了你叫我咋办嘛?那几个女娃子又嫁到了很远的地方。一座石桥总算修起来了,他们同所有的村民一道,可以在石桥上悠闲地走着,只是过往的车辆太多,有军车,有货车,有客车,压得石桥颤巍巍的。一旦遇上二郎山塌方,堵的车像穿线的饺子一样拉得很远,有时要上十几公里。多嘎的心里总盼望着一座大桥。像天上的彩虹桥那么大,可以过上千军万马,那该有多好啊。
   他这时想起那件事就非常后悔。他今早起来,穿上了一件干净的衬衫。他要叫妻子尼玛给他预备十斤上等核桃,十斤上等苹果,十斤雪白的面粉,十斤雪白的大米。这让他的妻子尼玛疑惑不解。他是要走亲戚?不像。走亲戚,老早就要起床。这大早了,太阳早已把大渡河的水晒暖了。
   多嘎还在犹豫,是不是该上修桥的工地上去。他出门向那边一望,他都被震撼了。他从来就没有见过这么高的吊车和装塔,它们似乎比二郎山的山顶还要高,有贡嘎山神女峰高吧。他一边踱步一边想。他又望了望河的两岸,两座高高的桥墩耸入云天。桥墩上还有一些影影绰绰的人影,叮当声像天外之音一样飘飘渺渺,像一丝丝胡琴的低音。他多年没有拉琴了。空闲下来的时候,一定要拉起来。等到大桥剪彩的时候,他想,他一定会把那把胡琴找出来,再换上新的弦,他一定拉出动听的琴声。不远处桥墩似乎在急切地招呼着他。他的脸顿时起了红霞,羞涩地转过去,免得让妻子尼玛看见。
   桥墩那地儿原是他家的自留地。地里土层很厚,一年可打下几百斤小麦,还可种一季蔬菜,挑到泸定城里会卖个好价钱。最让他欣喜的是,那地下面有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现在大渡河两边都开起了不少花岗岩厂,一年赚上个百把万不是问题。他早已与在康定工作的两个儿子商量,让他们出资明年就自家建一个花岗岩厂。他六七十岁了,也可以买车了,把老伴送到成都重庆甚至北京去转上一圈,那才叫生活呢。我不能老在这河边转上一辈子。可去年勘测队来了,大桥的桥墩就要钉在他的自留地上。州里县里乡里的领导来个无数回,他就是死活不答应,那是他发财的好地方啊,他多次在梦中数着一叠叠钞票,数着数着,他都笑醒了。这怎么行,他对干部们喊道,可以叫勘测队把桥墩稍微挪一挪,不远处不是有块空地,我送给你们。干部又说,这是成都到康定的高速公路,哪能说改就改的,你要是误了工期,要负法律责任。但他是咱里村有名的犟拐拐,扯不断的一根筋,他就是不松口。直到工程队来了,村长白马才敢找上门来。
   白马说你,我们已经给你制定了赔偿的政策。你地里的花岗石是属于国家所有,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你要懂法。他一时兴起,把白马推出了房间,并顺手抄起一根木棍朝白马头上打去。白马顿时鲜血满面,被村民送进了县医院。
   他也因阻扰施工被“请”进了派出所。派出所民警知道他的情况,又给讲了许多法律知识。他彻底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一位民警还说,大爷,高速路修好了有多好啊,听说你两个儿子准备给你买辆小车,你一早上路,要不了几个小时就到了成都了,就可以吃上成都的火锅了,下午,就又可以回来,你看方便不方便?再说,你地里山上的核桃苹果花椒也可以很快拉到成都卖,定会卖个好价钱!
   一通百通,他的思想彻底通了。他回家后,主动找到工程队,让他们赶快施工,不要耽搁工期。邻居小伙尼多说,你早干啥呢?这回儿才同意。听说要改线路呢,大桥不修在我们村里,要修在冷集村呢。这可急坏了这位自以为是“大爷”的大爷。他就赶快往大桥指挥部跑。指挥部同志告诉他,线路没有变,大桥还是修在你自留地里,是因为施工的机器太大,一时运不过河来才延迟了工期。
   他见到白马总是不好意思,想道歉一时总是张不开嘴。前几日,白马因为帮助工程队搬运施工机器伤了脚踝,住进了州医院。他决定他要上一趟康定,带上他叫妻子备好的礼物,去看望在医院里的白马。
   这回,他一定把向白马道歉的话说出来!
   冬日里,大渡河孱缓的水声更响了。两岸的机器声仍在不停地响着,断断续续的话语,也从云端的桥墩上传来。
   多嘎站了起来,喊道,尼玛,我们该出发了。

共 30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泸定桥自清以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卫。“飞夺泸定桥”,打开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和世界军史上“惊、险、奇、绝”的战争奇迹,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文章描述了多嘎的爷爷当年亲眼见到沪定桥上的战争,并且劝说父母和乡亲捐献门板,让红军顺利过桥。如今,国家在大渡河上修建成康高速大渡河桥,多嘎开始思想不通,还打伤了前来做工作的村干部,后被派出“请”去,终于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文章描述细腻,叙述生动,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71122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11-20 17:11:42
  有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大渡桥的铁索也变得温暖起来。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11-22 20:18:09
  这是系统最后几篇获精散文,恭喜作者,愿你们在社团佳作连连。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