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满庭芳】纺车的遐思(散文·征文)

精品 【流年·满庭芳】纺车的遐思(散文·征文)


作者:江楼望雨 举人,397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56发表时间:2017-11-28 11:31:20
摘要:童年,是伴随着奶奶和妈妈的纺车声音长大的。 记忆刻痕最深的纺车,是1937年……

【流年·满庭芳】纺车的遐思(散文·征文)

共 1959 字 1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纺车的遐思》一文中,那纺车的嗡嗡声,就像一条看不到,却真实存在的线,将人的思维,不停地扯远,又扯近。奶奶、母亲;花木兰、黄道婆、军人和纺车的故事,一幕一幕被细腻温婉的文字呈现,使得让读者的耳畔,也似乎响起嗡嗡声,为着奶奶和母亲的辛劳,为着花木兰、黄道婆所承接的纺车历史,为着军人以纺车为武器的不屈意志,而感动不已。此篇文章层次清晰,情感真挚。此时虽纺车难寻,但真情永在;虽祖母、母亲不在,但勤劳、和平、安详永在。从细小之处书写生活,彰显人生大情感,是作者的大情怀。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1203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7-11-28 11:32:19
  我小时候也看到过纺车,现在想,那段时间,家里肯定很艰难吧。但父母亲扛住了所有,给我们非常幸福快乐的童年,成长。
   感谢江楼老师如此暖情佳作,祝福创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7-11-29 09:59:53
  那是一段艰难的岁月,却有着温馨的时刻。谢谢真真!
2 楼        文友:枫随心动        2017-11-29 09:05:56
  看江楼老师的散文,纺车的遐思,看题目就被深深吸引了。纺车,在我的记忆力挥之不去,记忆尤深。可以说,我是在妈妈纺车下长大的。小时候妈妈经常纺线,我就睡在妈妈脚边,由于好动,经常被纺车打到。后来长大了,我也和小伙伴们坐在我家院子里的核桃树下纺线线。记得那个时候我是纺线高手,小伙伴们都赶不上我。我纺的线很匀称,妈妈经常会夸赞我。我还会搓捻子,会用拐子缠线线。妈妈用我和姐姐纺的线经过一系列处理,最后用织布机织布。那个时候条件差,我小时候穿的衣服都是妈妈用这些纺的线织成布做得。看了老师的文字,感受颇深,记忆的闸门瞬间被打开。对往事的怀念油然而生,那个时代早已过去了,那些苦难的日子离我们远去了。但回忆依然很温馨。问好江楼老师,谢谢!
枫随心动
回复2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7-11-29 09:57:37
  找到了共同话题,在妈妈身边听着纺车的声音入睡,那是最温馨的时刻。谢谢来访!
回复2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7-11-30 15:13:42
  每当童年的往事搅动心底的涟漪,那是一种柔柔的暖暖的陶醉。谢谢枫!
3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7-11-29 15:36:13
  惟愿:天上人间都安好,纺车的精神——勤劳、和平、安详永在!
   纺车的音响在耳畔回旋,眼前晃动着祖母、母亲的身影,那该是怎么的悲欣交集?
   江楼老师的字,带着我们重返童年,重返一种别样的时光,有清贫,有温暖,有别趣悠然于心。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3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7-11-30 15:15:56
  问好雁子!谢谢来访!
4 楼        文友:苦尽甘来        2017-11-29 18:28:25
  散文《纺车的遐想》,作者以纺车为道具,演变着历史的变迁,代表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有纺车联想到奶奶、母亲,儿时的记忆里,是在纺车“嗡嗡嗡”的响声里度过的,它是勤劳人民的象征。当年的花木兰,元古的黄道婆,都是当代的风云人物,流传至今。作者博读史书,遐想无限,以纺车精神借喻那些勤劳的中国妇女,还有对亲人的思念永存心底。情感丰满,语句流畅,欣赏!
回复4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7-11-30 15:28:58
  谢谢赏读!往事,是难以忘却的,更何况是永驻心底的童年事!
5 楼        文友:昆仑明月        2017-11-29 22:58:42
  由纺车旁征博引了那么多历史典故,遐思中的祖母,母亲那一代人的勤劳和辛苦,人与物虽去,和平,安详永在。以小见大,向江楼老先生学习了!祝您写作快乐!
回复5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7-11-30 15:32:27
  青碧高爽无限好,一轮明月照昆仑!远握问好!
6 楼        文友:吴桐        2017-11-30 12:29:06
  还从来没有看到过一篇文章是写纺车的,记忆里,摇来摇去的,好像姥姥家有一个,后来也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随着科技进步,慢慢地被淘汰了。文中却又一次带我们回顾了纺车的起源和辉煌,在远古时代,它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发明,又让我们领略了奶奶和妈妈用纺车支撑了家里的半边天。欣赏好文!
轩窗听雨,淡看似水流年。
回复6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7-11-30 15:39:17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提高;远去的岁月往往是心灵熨贴的回归。谢谢来访!
7 楼        文友:闲书清茶        2017-11-30 17:46:11
  老师八十高龄,仍然笔耕不辍,不也是纺车精神的延续吗?祝福老师!
8 楼        文友:一棵艾蒿        2018-06-19 08:35:11
  江楼老师是栖霞的吗?认识张玉振老师吗?我是蓬莱的。
回复8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8-06-29 09:24:28
  迟复为歉,我是栖霞。张玉振老师无缘得识,再次抱歉!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