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好个《黄毛丫头》(赏析)

编辑推荐 好个《黄毛丫头》(赏析) ——民间歌谣《黄毛丫头》赏析


作者:三宽居士 举人,4018.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065发表时间:2017-12-02 16:09:33
摘要:对《黄毛丫头》艺术形象塑造的简述

好个《黄毛丫头》(赏析)
   湖北省竹山县民间歌谣,浩如烟海,流淌在民间,口耳相传,代代相续;消闲怡性,志物励人,在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不可磨来的印记。我特挑选一段,予以赏析,以飨读者。
   有幸承担本县民间歌谣集成的编辑工作。有一日接到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一位老先生的来信,叮嘱我:“可别漏收了你们竹山县的《黄毛丫头》!”遂引起注意,从厚厚一沓来稿中,郑重地翻拣出《黄毛丫毛》来:
   黄毛丫头,睡到饭熟
   听见碗响,爬起来就抢
   一抢抢个豁碗
   一吃吃一百碗
   开始念读,似觉平谈。再细细咀嚼,便体味到妙处:一是信手拈来,信口道来,毫不费力地切入生活。一日三餐,平常不过,大人小孩都对此不会感到陌生或怪异。二是口语化、通俗化。通篇读来,虽无文采,却有节奏、有韵律。三个自然小节虽更换了三次韵脚,却转换得娴熟自然。绝无聱牙拗口之嫌。可谓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三是成功地刻划了人物形象。任何文学作品,成功地刻画人物是至关重要的。《黄毛丫头》仅仅用了29个字,就把一个淘气、充满童真的少年塑造得栩栩如生。
   人物刻画的成功,靠的是生活细节的巧妙组织。《黄毛丫头》就是通过饭熟以后,碗响、抢碗、抢豁碗等真实的生活细节,烘托出一个活灵活现的黄毛丫头的形象来。
   此外,《黄毛丫头》还不显山不露水地运用了民间文学惯用的白描手法。通观全篇,无一刻意形容、修饰雕琢的人为痕迹,还有那“一吃吃一百碗”的夸张手法,使人如亲眼见到那黄毛丫头的慌张劲儿、狼狈劲儿。像作品本身一样,没有一分矫揉造作。

共 6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对湖北省竹山县民间歌谣《黄毛丫头》展开赏析,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民间艺术中白描艺术的魅力。歌谣总共才29个字,却活脱脱地刻画出一个天真、童稚的爱睡懒觉,听到饭熟,起来抢碗慌张吃饭的黄毛丫头的形象,读来让人忍俊不禁。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