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项梅清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清韵】海的漪涟(传记小说)

精品 【清韵】海的漪涟(传记小说)


作者:山海浪 秀才,204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978发表时间:2017-12-09 23:17:13
摘要:今年八月七日,母亲逝世,享年九十五岁。遵照遗嘱,在望儿山下月牙湾畔予以海葬,母亲与大海化为一体,灵魂成为永恒。与渤海咫尺之遥的我,时时感受到海浪的拍击,海风的抚摸,一次次走向月牙湾,内心不断呐喊:“妈,儿来了!儿来看您了!”

【清韵】海的漪涟(传记小说)
   一九五二年发起扫盲运动,荣家街办起了扫盲班,母亲是唯一的文化人,义务当起了夜校教师。那时人们很穷,买不起课本,母亲就自费买来白纸订成本子,用毛笔一遍一遍地抄成课本发给大家。由于妇女们年龄偏大,常年劳作,记忆力低下,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母亲制作了很多卡片,写上日常用的家具什物名称,发给大家回去贴在相应物件上,让大家天天看天天读增强记忆。在母亲精心辅导下,荣家街扫盲班获得了县里表彰,被评为“模范扫盲班”。
   实行合作化以后,母亲在互助组、合作社里一边劳动一边兼做记工员。母亲身体好,每天和男劳力一样干活,她脾气好,记工一丝不苟,从来不出错。有一年她被评为劳动模范,到县里参加劳模大会,回来时得了一顶洋草帽,上面印着“劳动光荣”四个鲜红大字。
  
   五、 为求生计寄人篱下
   我上学后由于没有父亲,常受别人欺负。一天在学校被打,回到家里,母亲见我鼻青脸肿,问我是谁打的。我哭着说:“是关福林,他骂我没有爹,是反革命崽子。”接着我问母亲:“妈,我爹呢?他真是反革命么?”
   母亲抱着我叹口气,半天没说话。过了好一阵子,母亲从柜里找出一本很大的像册,让我上炕和我一边翻动一边给我讲:“你怎么没有爹?这就是你爹的毕业册。”前面是校歌、校旗,校长、教导主任、教谕(教师)及学生们上课、做操、防火演习、收割庄稼、参拜神社等照片,其中有不少日本人。最后两页,印了几十名学生的一寸头像。母亲指着上面一排靠中间的一个头像说:“这就是你爹,他那时刚满十八岁。”
   我盯着照片看了很久:这就是爹么?问母亲:“这上面的人怎么全是光头?”母亲说:“那时学生不许留分头,都是光头。”照片里的父亲很英俊,目光炯炯注视着我,嘴角紧闭显得很英武。
   母亲又从柜底找出了她和父亲的结婚照,是一张六寸大照片。父亲头戴礼帽身穿西装,母亲头戴花冠披着婚纱,手上还拿着一束鲜花,两人都戴着眼镜依偎着站立。啊,我惊呆了——父亲如此英姿飒爽,母亲竟然比天仙还漂亮!
   母亲也在仔细看,看着看着,我发现母亲的眼角滴出了眼泪。我说:“妈,你哭了,”母亲揉了揉眼睛,笑着说:“妈没哭,是迷了眼睛。”
   母亲告诉我:“小威,你爹不光长得好,还很有才,他的书法和绘画经常在学校展出。”
   然后叹了口气:“嗨,千不该万不该,他不应该跑啊。他要是不跑,什么事也没有,他这一走生死不知,叫活着的人跟着背黑锅遭罪。”
   我说:“妈,我爹不能死。”
   母亲擦擦眼角:“谁知道呢?可得到的都是死信。”停了一会儿又说:“这么多年没有信,咱就权当他死了吧。”
   我的衣袖被关福林抓破,母亲拿出针线和布头,给我补衣服。母亲从炕席边折下一条席咪子,让我叼在嘴里,教我说:“针是头,线是尾,谁赖偷东西,缝他妈的嘴。”我觉得好听,一遍遍跟着母亲说,心情渐渐平静下来。
   母亲一边补衣裳一边轻声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颤颤嗓音婉转而凄凉。我见母亲眼角泛出泪花,知道她是在思念父亲。
   补完衣袖,母亲拿出袜底板,找出两双破袜子补起来。边补边问:“小威,长大能忘了妈不?”
   “不能,我长大了要挣钱养活你。”我眼巴巴望着母亲回答。
   “等你有了媳妇就好把妈忘了。”
   “我不要媳妇。”
   母亲笑了,用牙咬断线,把针别在线板上,抱紧我附耳说:“儿子,男人大了都要说媳妇,没有不要媳妇的。妈知道你孝顺,说媳妇也不会忘了妈。”
   可是长大结婚以后,我兑现了儿时的承诺吗?
   记得小时候每到暑假,母亲都带我上沙尖子看姥姥。有一回从姥姥家回来时赶上涨大水,被隔在县里回不来。三叔去县里接母亲,过了六道河大桥往荒沟走,必须爬滴台。三叔用被单把我头部包得严严实实,用背带背在身上,背着我在陡峭的石砬上蹬着人工凿成的马蹄坑匍匐爬行。我从空隙中发现悬崖下那咆哮翻滚的河水和母亲在后面爬行的身影,当时觉得很安稳,一点没感到害怕。
   有一次姥姥生病,母亲没有带我,自己去了沙尖子。我放学回来看不见母亲,奶奶说:“你妈回娘家了,这回走得急,你上学不能带你去。”我哇地一声大哭起来。一连好几天我都不说话,放学回家把书包一放,就跑到前面二大娘家墙根蹲着,二大娘家叫我也不说话,直到天黑才回家,星期天则整日在墙根蹲着。
   七天后母亲回来,到处找我不见,奶奶说:“一定还在前面你二嫂家墙根蹲着,你走后小威就变了样,吃饭不正经吃,和谁也不说话,放学回来就去蹲墙根,不黑不回来,把我和他爷爷都急坏了。”
   母亲跑到前面,果然看见我在墙根,跑过来一把抱住哭起来:“小威,这几天把妈想坏了,做梦都是你呀。”
   我嘶哑着嗓子说:“妈,你不要我了。”
   母亲搂着我说:“小威,你是妈的命根子,妈怎会不要你呢?这回是你姥姥生病,妈怕耽误你上学没有带你,以后无论妈到那里,都一定带着你。”
   二大娘过来说:“老九,你在可别把孩子撇在家里一个人走,小威这孩子太恋你,这些天我看着可怜,叫他多少回他都不理,你看他眼睛红成什么样子,嗓子也哑了。再要这样,非得闹出病来不可。”
   母亲背起我,沿着河边小路走来走去,一边轻声细语地安慰我一边讲姥姥家的故事,我趴在母亲背上听母亲讲,听着听着,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五六年秋天,我上五年级。经祖父事先联系,伯父回信说在煤矿给母亲找好了临时工。这时哥哥已经患有轻度的精神病,母亲把哥哥留在家中,带我前往通化石人。
   到了石人煤矿,母亲为了不耽误上班,吃饭与伯父母在一起,和我租房另住,月月向伯父母交饭伙钱。母亲先在洗煤厂工作,一天三班倒。母亲上夜班时半夜悄悄离家,把门掩上,早晨我醒来时发现屋内只有我一人,日子久了习以为常。
   后来母亲去露天煤场挑煤,挣计件工资。很远的距离母亲一天能挑六十多趟,一个月下来挣了八十多元,比男人挣得还多。那些日子母亲中午不能回家吃饭,我中午放学吃完饭,总要跑三里地给母亲送饭。一次我跑到地方,看到人们三一堆俩一撮坐在一边吃饭,空旷的煤场里只有母亲一人舍不得休息,挑着冒尖的两个大土篮子快步如飞。母亲把煤卸了,招呼我到身边坐下,用沾满黑灰的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把手擦了擦,接过水壶咕咚咚喝了一阵,然后打开饭盒,香甜地吃起来。我看母亲狼吞虎咽的样子,心想等我将来长大挣钱,一定让母亲吃的好,不再受累。
   一天学校搞夏令营活动,我和母亲都不在家吃饭。晚上,邻居对母亲说,今天中午伯父从馆子要回来好几个炒菜,两口子大吃二喝了一顿,还告诉说这样的事有好多次了。我听了心像被针扎了一样难受。睡觉时母亲对我说:“小威,以后上桌长点眼神,别尽挑好吃的吃,咱这是在人的家,不是自己的家,你懂吗?”我说:“妈,我知道。”
   伯父是坑长职务,在当地有权有势,有很多次想对母亲图谋不轨,都被母亲严词拒绝。看伯父在母亲面前挤出的谄媚笑容,我从心里讨厌。我多次哀求母亲,要她带我返回桓仁,回到祖父家中,母亲总安慰我:“小威,别着急,咱先忍一忍。妈得挣钱,养活你和你哥哥。等将来有机会,我就把你送回桓仁。”
   母亲呀,母亲。你知道我为什么要你离开石人吗?我是想保护你呀,可是我太小,才十二岁,不让你离开,我怎样保护你呢?
  
   六、精彩人生大起大落
   一年后母亲因为文化程度高,托人在湾沟煤矿找到了好工作,被安排在干部招待所当会计。我上了初中,在通化市四中开始了寄宿生活。我和母亲离开了石人那个鬼地方。每到寒暑假,我都去湾沟,在招待所和母亲住在一起,开学离开时,母亲都为我准备一大包吃的带着,有麻花、面包、饼干、烤发糕等,格外还给我一些她节省下来的粮票。在那个吃定量的年代,母亲精心供养着我,没让我挨饿。
   一九五九年,母亲在湾沟煤矿第一招待所工作。湾沟煤矿归通化矿务局所属,是一个新开采的大矿,盛产优质煤,为矿务局重视,经常派人来参观交流。矿上设有两个招待所,第一招待所接待矿务局、省煤管局、中央煤炭部的领导;第二招待所接待处级以下干部。母亲在第一招待所窗口服务,她为人和气接待热情待客温文有礼,遇到客人生病则延医问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有客人遗失物件则悉心保管多方打听务求完璧归赵。渐渐地,母亲赢得了客人的交口称赞,湾沟煤矿的“王大姐”名闻遐迩。母亲成绩卓著,引起了矿领导的重视。
   一九六一年,是母亲人生重大转折的一年。母亲长年如一日良好的服务赢得一片赞誉,为矿里争了光,岁末评选时被评上先进;报到局里被评上局级先进;局里报到省里,又被评为省煤炭系统劳模。六一年十月,淑母亲出席在长春召开的吉林省煤炭系统劳模大会,成为全省服务行业的一面旗帜。会后,省煤炭管理局组织劳模讲用团到各矿务局巡回讲演。每到一地,讲用团成员都身佩红花,车接车送,各地接待得十分隆重。那几个月,母亲报上有名电台有声,湾沟煤矿“王大姐”的名声传遍了吉林省煤炭战线。
   讲用结束,母亲从省里载誉归来,继续在所里做会计工作。她平静地对待荣誉,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一如既往地团结所内人员,每天依然春风细雨般为客人服务。她恬淡自如雍容尔雅的处世为人,格外受到领导青睐和群众钦敬。在一所工作的二年,是母亲事业的巅峰,也是母亲一生最辉煌的时期。
   然而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政治局势复杂多变,阶级斗争成了时代主调,一切人或事都要经过阶级斗争这个网来筛选和过滤。就在母亲红极一时,矿党委准备发展她入党、提干时,组织上派人到桓仁外调,发现了我父亲的严重历史问题——容尚古当过伪警察,国民党退却时,跟随国民党外逃,至今下落不明。“下落不明”?!在紧绷阶级斗争弦的时代,那可是政治上最危险的雷区,谁知容尚古去了哪里?要是去了台湾或美国,那性质可就严重了!
   不查不要紧,一查叫领导犯了难:不发展母亲入党倒没什么,可她现在是省里的先进典型,一个丈夫有如此严重历史问题的人居然能当上省劳模,追究起来矿领导失察是责无旁贷的。这该如何是好?领导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把事压下不往上报,但母亲的入党、提干算是泡了汤。
   过了不久,领导找母亲谈话,肯定了她二年来工作成绩,接着谈到荣尚古历史问题,批评她不该向组织隐瞒丈夫问题。母亲心里一惊,自己成天担心的事发生了。早知如此,还不如不当什么先进、劳模,那样的话,领导也许就不会注意到自己——母亲担心自己的饭碗可能要砸。
   领导为了慎重,不能让丈夫有问题的人继续留在干部招待所,便明升暗降把母亲调到第二招待所,当会计兼负责人。矿上撤换母亲也是无奈之举,在那帽子满天飞的年代里谁愿意为了一个女人去承担政治风险呢?
   母亲在第二招待所干了十个月,又把她下放到供应可当仓库保管员,自己起伙,住在办公室间壁出来的一个简易房间里。一年不到,母亲在矿里的地位从天上跌倒地下。
   六一年秋天我考入通化一中读高一,十月一时,我回湾沟看母亲。晚上,母亲炒猪肉和鸡蛋给我吃,自己却把从地里拾来的干疙瘩白叶子煮烂,蘸着大酱吃。见母亲猪肉和鸡蛋一口不动,我放下筷子。
   母亲见我不吃饭,问我,我说:“妈,你不吃炒的菜,我也不吃。”
   母亲勃然大怒,把筷子往桌上一摔,高声说:“叫你吃你就吃,不许攀我吃。你不明白老人的心,给你做你吃了我就高兴,不吃我就生气。看着你吃比我吃还香。”
   我第一次见母亲生这么大的气,急忙说:“妈,我吃我吃,不过你总吃捡的干白菜叶子,一点营养也没有。看你的脸又黄又肿,我心里难受。”我一边说一边含着眼泪吃炒菜。
   母亲见我吃了,不再生气,端起饭碗说:“小威你不知道,妈就爱吃这干巴菜蘸大酱,这菜叶子煮烂了,一点外味没有,很好吃。”妈妈啊,妈妈,可怜天下慈母心,我现在才知道。
   母亲告诉我,现在矿上大批精简人员,很多人被下放,自己可能干不长了,如果被下放,就回桓仁家里帮爷爷照看哥哥。
   果然,十月一后,母亲收到下放通知。矿领导对她说:“王淑贤,根据上级要求,临时工不管在不在编,都得下放。对你我们考虑了很多,由于你在招待所期间工作很好,不想马上让你回农村,经过组织协调,准备让你到柳河煤矿招待所继续当服务员。”母亲早有精神准备,对领导说:“多谢领导照顾,我不想到那么远的地方工作,想直接回老家。”领导立刻很痛快地答应了要求。

共 27335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编者按】含泪读完这篇小说,心情很是沉重。小说记述了母亲坎坷、坚强、豁达的一生,她从24岁守寡,带着“我”走南闯北,只为躲避当年的运动,为了孩子们含辛茹苦,可以说吃遍人间疾苦,伺候老的、照顾小的,从没有任何怨言。因为和儿媳不和,也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依然选择老了再嫁。母亲不平凡的一生,是让人敬重的一生,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中国五千年的传统美德,什么是真孝顺,那是真情真爱真性情,充分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洋洋洒洒几万字,感情真挚饱满,人物刻画细腻,令人动容。通过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阐述,说明了文化底蕴的深厚,令人佩服至极。好文欣赏,力荐佳作,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项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1214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项梅        2017-12-09 23:34:43
  动荡的年代,母亲的一生,堪称大作,别不多说,敬请广大文友细细品读,感谢支持清韵,祝创作快乐,遥祝问安。
项梅
回复1 楼        文友:山海浪        2017-12-10 11:03:14
  项梅社长好!稿件太长让您费心了。一次发这么多,来不及细审,难免有疏漏之处。所以写这篇文章,一是为了纪念母亲不平凡的一生,二是把自己愧怍忏悔的心态坦白出来,让阳光晒一晒渺小潮湿的心脏。不多说了,谢谢您!
2 楼        文友:张璞        2017-12-10 09:44:47
  因眼睛为些累,暂读一页,留语。读完摘要时已经被打动心旌,再读正文更感诱魂!拜读荣老师作品,感动生命!
因不知未来如何,就记录现实和过往。
回复2 楼        文友:山海浪        2017-12-10 11:07:56
  谢张璞君赏读拙文。网络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 楼        文友:老榆树        2017-12-10 18:15:38
  每当我看完一部纪实的文学作品,就想起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两句话,一句是“作家是(记录)历史的书记官”;另一句是“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山海浪先生的这部传记作品,很形象、贴切地佐证了这两句话。土改后的大陆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只是官方有官方的写法,民间有民间的写法,而民间的写法则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改革开放后,“阶级斗争”问题在理论上不再提了,在实践上也不再搞了,可是,还有人在呼唤、怀念那个时代,甚至公开肯定、赞扬十年文革,这些人当中还大都是文革期间或文革后出生的中青年。这是因为中国人在总结、反思文革问题上受着“宜粗不宜细”的约束,导致不了解文革的中青年反而为文革大唱赞歌。中国人不继续批判、否定文革,不揭开“阶级斗争”问题的伪科学面纱,任由极左思想泛滥,那是很危险的。我是流着眼泪读完这篇小说的,因为我了解这段历史,又一直反思这段历史,所以才说了以上这么多话。 
回复3 楼        文友:山海浪        2017-12-10 18:35:20
  老榆树先生好!敬谢您阅读拙文。您从历史高度社会学角度深刻刨析了上世纪一段不平常的时期,足见您心系国是关心青年思想深邃彻悟世情的阔朗襟怀。山海浪再拜,真诚地希望先生以后对拙作多加批评指点。
4 楼        文友:海域听风        2017-12-11 14:57:15
  这篇小说我一口气读到底。在读到第十部分姑姑来信,大骂“我不是人时”泪水夺眶而出,在三叔狠狠“打我”时,终于抑制不住伤悲,哭出声来,仿佛自己就是这位苦难而伟大母亲的那软弱而无奈的儿子,一面承担着屈辱,一面又期颐着母亲的幸福。这是我在江山文学网读文章时少有的感动流泪。上次流泪还是我在写《第三块银元》时主人公母子相遇时,不由自主地留下了泪水。这篇《海的涟漪》讲述的是一个平凡世界里一个勤劳、善良、坚强而睿智的女性苦难、多舛人生中的亮点和片段,个人在历史的洪流中如一片叶子难以左右方向和命运。即使幸存下来,历史的痕迹依然左右你的命运,这是许多小人物的无奈,也使我们能够进一步反思历史,以史为鉴,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做一个坦荡而有责任的人。母亲的每一次命运抉择,都显示着她的睿智与无奈,读书是母亲的理想,母亲能够一生直面苦难这与母亲年轻时求学有很大关系,而“我的媳妇”就不一样了,可见读书依然是人们把握命运通向幸福生活的一把最直接的钥匙。母亲在她事业辉煌的时候为什么会做好准备回乡下,这是她清楚知道自己背负的是什么,所以她没有怨恨命运带来的不公,而是用勤劳的双手打拼着自己与孩子们的幸福。对于“夫家”她是功臣,这一点姑姑、叔叔都很钦佩、尊敬,她对得起“荣家”上下一家人。而后来,她依然睿智地选择了自己美好的二十年时光,虽然不在再轻,但毕竟还有很幸福的时光。母亲对父亲的爱,更像是对个人对命运的认同,表现了中华妇女传统道德中坚忍、顽强、忠诚的一面,她一生的命运大多和父亲有关,所以,她一定她有话要对父亲说,父亲是从海上走的,那么,母亲最后也要从海上走,在这个世界没有说的话,那么在那边的世界里,我也一点要和你说,老荣,我来了,你在哪?有一首歌,歌名叫《漂洋过海来看你》写到这里,我再一次泪流满面。下面,我抛开小说情节谈点创作个人意见吧,整篇小说更像是大散文,前面记叙的人物众多,而且名字具体,这一部分详列再得当一些,也许更接近小说的本质。或者,把题材改成散文更好一些。
回复4 楼        文友:山海浪        2017-12-11 15:35:11
  海域听风君您好!谢谢您赏读拙文,尤其被您对文章深情入理的分析点评感动。诚如您所言,在写此文时我原想写成散文,可又一想,如果写成散文,就要省略掉很多平凡细碎的事件,而突出写母亲人生中的几件大事。为了完整反映母亲一生,还是写成传记为好,就成了现在的样子。您说的很对,有的地方铺陈多情节少,让人有不足之感。这也是因为我同时在『文字』发了回忆父亲的文章“山的泪痕”,两下有交叉重叠之处,为避免雷同,写时各有侧重。至于取名“海的漪涟”,漪涟者依恋也。您开诚布公发表见解及对文友认真负责的态度,令我十分钦敬。再次向您表示感谢,顺致真诚的祝福。
5 楼        文友:张璞        2017-12-14 12:20:45
  恭贺山海浪老师这篇传记题的小说作品被列为江山精品。这样的作品内蕴深厚,真情实感中刻录了过往的岁月痕迹,歌颂了善良、睿智、勤劳、隐忍、不屈与顽强等优秀的生命美德,崇尚了母亲的伟大形象,感动生命,从中可以辨析历史某些真实的断层与生活中所应该坚守的信念以及命运中的无奈及其奋力进取,不懈抗争的生存真理……此篇长短篇作品,经得起时光的洗礼与验证,不失是一篇认识人生、启迪生命、感动灵魂、震撼力大、感悟深刻之力作,意义深远,不失为上品佳作!
因不知未来如何,就记录现实和过往。
回复5 楼        文友:山海浪        2017-12-14 15:30:29
  谢张璞老师对拙作深刻入理的分析与高评。远握。
6 楼        文友:项梅        2017-12-14 17:53:15
  祝贺山海浪老师斩获精品,再次感谢您对清韵的支持,问安。
项梅
回复6 楼        文友:山海浪        2017-12-14 19:45:18
  多谢项梅社长赏赉举荐,向您敬茶!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