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项梅清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清韵】海的漪涟(传记小说)

精品 【清韵】海的漪涟(传记小说)


作者:山海浪 秀才,204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980发表时间:2017-12-09 23:17:13
摘要:今年八月七日,母亲逝世,享年九十五岁。遵照遗嘱,在望儿山下月牙湾畔予以海葬,母亲与大海化为一体,灵魂成为永恒。与渤海咫尺之遥的我,时时感受到海浪的拍击,海风的抚摸,一次次走向月牙湾,内心不断呐喊:“妈,儿来了!儿来看您了!”

【清韵】海的漪涟(传记小说)
   母亲走后,久不通信的姑姑来信了,信中把我狠狠数落了一顿,说我忘了本,伤天害理把母亲逼走,是世界上最不孝顺的人,并表示永远没有这个侄子。我把信藏在学校,没敢对淑珍说这件事。
   十几天后三叔匆匆赶到参茸场,他是接到母亲的信,特意请假回桓劝阻的。进屋发现母亲已经走了,脸色顿时阴沉下来。晚上当着淑珍和孩子面,对我大加训斥:“你还是人么?你妈把你从小带大,给你说上媳妇,又帮你把孩子带大。啊?现在你能行了,不好好孝顺你妈。你不知道你妈刚强了一辈子,干什么从没叫人说个不字,一定是你惹你妈生气,把她气走了!你真是个混蛋!……”三叔越说越气,从炕上抄起笤帚把我打了一顿。
   我一声不吭,挨打也不躲。淑珍扯住三叔:“三叔,别打他,是我不好,平时老和我妈打架……”
   三叔白了她一眼,没说什么,仍狠狠盯着我气呼呼地训:“小殿威,我告诉你,要不是看在你没有爹的份上,今天我就打死你。”
   我一向尊重三叔,知道三叔脾气:外冷内热。我大气也不敢出地看着三叔发火,默默流着眼泪。我挨了打心里反倒觉得舒坦,本来是自己不孝,不然母亲您怎会走呢?母亲在荣家劳苦功高,爷爷死后,叔叔、姑姑都把她当成荣家的象征和精神支柱,现在突然离开荣家,对叔叔、姑姑都是不小的打击,他们哪能不发火?
  
   十一、 魂归大海心灵永安
   母亲出走后经常回来看我们,我也常去看母亲,每到寒暑假,我就把孩子打发去铅矿看望奶奶。好在林叔性格温和,平日很尊重母亲,母亲在林家勤劳能干上和下睦,很快赢得了林家信任和街坊好评。看到母亲老来得福又打开一片新天地,身体越来越好,精神清旺心满意足的样子,我心中既充满了喜悦和又滋生了无尽的愧疚。
   母亲和林叔举案齐眉走过了二十年,二零零八年,林叔故去,母亲痛苦之余又陷入了彷徨。我和林家子女商量,又把母亲接回来奉养。母亲你可知道,长期负疚的我多想向您尽一下为人子之道呀!不孝儿让您年长时在外绕了一大圈,八十七岁才再次回到儿的身边,儿就是想尽孝还能尽几年呀?
   为避免家庭矛盾重演,我把母亲安排在老年公寓,经常过去和她说话,孩子们也常常去看望。母亲身体硬朗,性格豁达乐观,很快融入新的环境,获得老板和其他老人的一致称赞,我心中由衷地欣慰。啊!我老而弥坚的妈妈,真是一位好母亲,您的儿子因您自豪!
   母亲为了不给我增加麻烦,把自己后事打点得清清楚楚,早就为自己做好了寿衣,并且多次嘱咐:死后不留骨灰,实行海葬。啊!我伟大的母亲,我知道您的心思:您是想为生活在海边的儿子留下最大的念想,让他时时刻刻都能看到您!
   母亲在敬老院的八年时间里,虽然每年春天都要生一次病,但经过治疗,时间不长都会痊愈,总的说来,身体状况基本上全年都是良好的,也是令院内其他老人羡慕不已的。可是去年冬天母亲患上脑梗,反复发作了几次,使原本能够自理的身体迅速衰弱下来,几个月后卧床不起,而且失去语言能力。看到母亲面对儿孙有话说不出来,反复挥手干着急的样子,我的心里痛苦极了!母亲啊,您临终前最后的话语、表情和手势我听明白了——您说您梦到了我爹,这个一生中没给你带来幸福只带来不幸的人!
   我亲爱的母亲走了,走向了蔚蓝的大海。妈妈呀!愿您在另一个世界里无忧无虑,安逸幸福;潮汐不眠,我知道,您一直在默默注视着一个负罪的人——您一生中最牵挂的,乳名叫蛆渣子的不忠不孝的儿子!
   母亲啊,您生前最爱听儿子拉二胡,让我在月牙湾为您拉上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上一首“望儿山”的歌,以慰慈颜:
   <母亲树>
   这是地球上最小的石山
   原本千年的乳汁积淀
   没有花木 只有一个孤独的身影
   长年守望 不知疲倦
  
   思念的目光追寻潮起潮落
   陈旧的衣衫难挡月冷风寒
   那迟归的云絮可是浪子的游魂
   俯首飘来 披在挚爱的双肩
  
   风干的眼泪雕刻平凡与庄严
   虔诚的稠旅不逊麦加的盛典
   大亨和乞丐同时向你膜拜
   魔鬼见到你也悔愧不安
  
   西方的世界有位圣母
   ——她来自上帝
   你这情暖天下的东方之母
   ——却来自民间
  
   一位老翁倚着石壁酣燃入梦
   笑靥中返回甜蜜的童年
   谁家的小女孩喊叫“妈妈”
   顿时震颤了整座石山
  
   渤海一般的母爱啊
   人世间一切爱的源泉
   望儿山不凋的母亲树
   风景着昨天今天和明天
  
   <永恒的呼唤>
   踏过心碎的潮汐
   登高远望
   再也没有下山
   长劳劳地招手
   引来一只只孤雁
   却唤不回心中那片帆
   凹陷的双眼
   刻满忧伤和辛酸
   海枯石烂
   也苦守着渺茫的期盼
  
   当年的草屋还在么
   炊烟里一首凄婉的歌
   伴着涛儿不眠
   满腔情思纫进慈母手中针
   异乡浪子在梦中
   能否听到儿时的呼唤
  

共 27335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3456
转到
【编者按】含泪读完这篇小说,心情很是沉重。小说记述了母亲坎坷、坚强、豁达的一生,她从24岁守寡,带着“我”走南闯北,只为躲避当年的运动,为了孩子们含辛茹苦,可以说吃遍人间疾苦,伺候老的、照顾小的,从没有任何怨言。因为和儿媳不和,也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依然选择老了再嫁。母亲不平凡的一生,是让人敬重的一生,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中国五千年的传统美德,什么是真孝顺,那是真情真爱真性情,充分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洋洋洒洒几万字,感情真挚饱满,人物刻画细腻,令人动容。通过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阐述,说明了文化底蕴的深厚,令人佩服至极。好文欣赏,力荐佳作,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项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1214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项梅        2017-12-09 23:34:43
  动荡的年代,母亲的一生,堪称大作,别不多说,敬请广大文友细细品读,感谢支持清韵,祝创作快乐,遥祝问安。
项梅
回复1 楼        文友:山海浪        2017-12-10 11:03:14
  项梅社长好!稿件太长让您费心了。一次发这么多,来不及细审,难免有疏漏之处。所以写这篇文章,一是为了纪念母亲不平凡的一生,二是把自己愧怍忏悔的心态坦白出来,让阳光晒一晒渺小潮湿的心脏。不多说了,谢谢您!
2 楼        文友:张璞        2017-12-10 09:44:47
  因眼睛为些累,暂读一页,留语。读完摘要时已经被打动心旌,再读正文更感诱魂!拜读荣老师作品,感动生命!
因不知未来如何,就记录现实和过往。
回复2 楼        文友:山海浪        2017-12-10 11:07:56
  谢张璞君赏读拙文。网络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 楼        文友:老榆树        2017-12-10 18:15:38
  每当我看完一部纪实的文学作品,就想起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两句话,一句是“作家是(记录)历史的书记官”;另一句是“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山海浪先生的这部传记作品,很形象、贴切地佐证了这两句话。土改后的大陆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只是官方有官方的写法,民间有民间的写法,而民间的写法则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改革开放后,“阶级斗争”问题在理论上不再提了,在实践上也不再搞了,可是,还有人在呼唤、怀念那个时代,甚至公开肯定、赞扬十年文革,这些人当中还大都是文革期间或文革后出生的中青年。这是因为中国人在总结、反思文革问题上受着“宜粗不宜细”的约束,导致不了解文革的中青年反而为文革大唱赞歌。中国人不继续批判、否定文革,不揭开“阶级斗争”问题的伪科学面纱,任由极左思想泛滥,那是很危险的。我是流着眼泪读完这篇小说的,因为我了解这段历史,又一直反思这段历史,所以才说了以上这么多话。 
回复3 楼        文友:山海浪        2017-12-10 18:35:20
  老榆树先生好!敬谢您阅读拙文。您从历史高度社会学角度深刻刨析了上世纪一段不平常的时期,足见您心系国是关心青年思想深邃彻悟世情的阔朗襟怀。山海浪再拜,真诚地希望先生以后对拙作多加批评指点。
4 楼        文友:海域听风        2017-12-11 14:57:15
  这篇小说我一口气读到底。在读到第十部分姑姑来信,大骂“我不是人时”泪水夺眶而出,在三叔狠狠“打我”时,终于抑制不住伤悲,哭出声来,仿佛自己就是这位苦难而伟大母亲的那软弱而无奈的儿子,一面承担着屈辱,一面又期颐着母亲的幸福。这是我在江山文学网读文章时少有的感动流泪。上次流泪还是我在写《第三块银元》时主人公母子相遇时,不由自主地留下了泪水。这篇《海的涟漪》讲述的是一个平凡世界里一个勤劳、善良、坚强而睿智的女性苦难、多舛人生中的亮点和片段,个人在历史的洪流中如一片叶子难以左右方向和命运。即使幸存下来,历史的痕迹依然左右你的命运,这是许多小人物的无奈,也使我们能够进一步反思历史,以史为鉴,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做一个坦荡而有责任的人。母亲的每一次命运抉择,都显示着她的睿智与无奈,读书是母亲的理想,母亲能够一生直面苦难这与母亲年轻时求学有很大关系,而“我的媳妇”就不一样了,可见读书依然是人们把握命运通向幸福生活的一把最直接的钥匙。母亲在她事业辉煌的时候为什么会做好准备回乡下,这是她清楚知道自己背负的是什么,所以她没有怨恨命运带来的不公,而是用勤劳的双手打拼着自己与孩子们的幸福。对于“夫家”她是功臣,这一点姑姑、叔叔都很钦佩、尊敬,她对得起“荣家”上下一家人。而后来,她依然睿智地选择了自己美好的二十年时光,虽然不在再轻,但毕竟还有很幸福的时光。母亲对父亲的爱,更像是对个人对命运的认同,表现了中华妇女传统道德中坚忍、顽强、忠诚的一面,她一生的命运大多和父亲有关,所以,她一定她有话要对父亲说,父亲是从海上走的,那么,母亲最后也要从海上走,在这个世界没有说的话,那么在那边的世界里,我也一点要和你说,老荣,我来了,你在哪?有一首歌,歌名叫《漂洋过海来看你》写到这里,我再一次泪流满面。下面,我抛开小说情节谈点创作个人意见吧,整篇小说更像是大散文,前面记叙的人物众多,而且名字具体,这一部分详列再得当一些,也许更接近小说的本质。或者,把题材改成散文更好一些。
回复4 楼        文友:山海浪        2017-12-11 15:35:11
  海域听风君您好!谢谢您赏读拙文,尤其被您对文章深情入理的分析点评感动。诚如您所言,在写此文时我原想写成散文,可又一想,如果写成散文,就要省略掉很多平凡细碎的事件,而突出写母亲人生中的几件大事。为了完整反映母亲一生,还是写成传记为好,就成了现在的样子。您说的很对,有的地方铺陈多情节少,让人有不足之感。这也是因为我同时在『文字』发了回忆父亲的文章“山的泪痕”,两下有交叉重叠之处,为避免雷同,写时各有侧重。至于取名“海的漪涟”,漪涟者依恋也。您开诚布公发表见解及对文友认真负责的态度,令我十分钦敬。再次向您表示感谢,顺致真诚的祝福。
5 楼        文友:张璞        2017-12-14 12:20:45
  恭贺山海浪老师这篇传记题的小说作品被列为江山精品。这样的作品内蕴深厚,真情实感中刻录了过往的岁月痕迹,歌颂了善良、睿智、勤劳、隐忍、不屈与顽强等优秀的生命美德,崇尚了母亲的伟大形象,感动生命,从中可以辨析历史某些真实的断层与生活中所应该坚守的信念以及命运中的无奈及其奋力进取,不懈抗争的生存真理……此篇长短篇作品,经得起时光的洗礼与验证,不失是一篇认识人生、启迪生命、感动灵魂、震撼力大、感悟深刻之力作,意义深远,不失为上品佳作!
因不知未来如何,就记录现实和过往。
回复5 楼        文友:山海浪        2017-12-14 15:30:29
  谢张璞老师对拙作深刻入理的分析与高评。远握。
6 楼        文友:项梅        2017-12-14 17:53:15
  祝贺山海浪老师斩获精品,再次感谢您对清韵的支持,问安。
项梅
回复6 楼        文友:山海浪        2017-12-14 19:45:18
  多谢项梅社长赏赉举荐,向您敬茶!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