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急子回国》怀念肖玉玲老师
在行文之前,让我以自己蹩脚诗六首,以表达对肖派创始人肖玉玲老师的怀念之情。
《痛悼肖玉玲》一,小鸟哀鸣劳空燕,惨凄人世四时天。终生艺苑辛勤战,蜡烛挥尘遍渭川。七绝《痛悼肖玉玲》二,秦地梨园大腕谙,玉堂春里演苏三。逝川安息潼关涕,巨阙焚身落翠岚。七绝《痛悼肖玉玲》三,倩影虽然韵却存,秦人秦地哭昆仑。渭河流远追云月,太白松阴祭魄魂。七绝《痛悼肖玉玲》四,曲水寒窑暖意香,今年痛失钏姑娘。三堂会审论公道,
百载哀鸣永世殇。七绝《痛悼肖玉玲》五,惊世噩音觉震惊,深情倍念肖先生。秦腔传道三秦敬,秦苑青春尽此生。七绝《痛悼肖玉玲》六,香消玉损别秦川,秦韵秦风数百年。余润绕梁仁寿岁,古琴新曲赋情弦。2017年04月21日青海循化。
历史剧《急子回国》,改编自春秋战国时期卫国的一段历史。
大致剧情为:春秋战国时期,卫国国君卫宣公与其父之妾私通,生下急子,急子长大,游学齐国,齐国国君赏识急子的才德,将女儿宣姜许配与急子为妻,卫宣公垂涎宣姜美貌,强占为妃,宠爱有加,生下子寿、子朔二子。18年后,急子回国,方知实情。卫宣公怕急子对自己不利,对他十分忌惮;子寿视急子为兄长,对他十分友爱;子朔怕急子来争夺王位,视他为眼中钉;而宣姜,则希望能够与急子重续鸳梦,双宿双栖。急子处境尴尬,进退维谷。最后,卫宣公采纳了子朔的建议,以派急子出使齐国为名,埋伏杀手认使者白旄为记诛杀急子,以绝后患。子寿得知父王阴谋,急驾小舟追至海上,告知实情,急子十分震惊,但迫于为子之道,认为”父欲子死,子不得不死”,决心受死。子寿情急,只好将急子灌醉,取白旄替急子一死。急子酒醒,追至新野,见子寿被杀,惨痛之下,自杀以谢子寿。宣姜得知内情,随后也赶至新野,见到儿子与爱人双双陈尸荒野,遂亦自杀追逐两人而去,全剧以悲剧告终。
秦腔《急子回国》应该是从其他剧种移植过来的,最早这出戏有汉剧、晋剧、潮剧等,后来有了秦腔,这出戏很少见秦腔视频全本,肖玉玲老师唱这段戏,最早灌有唱片,后来也有了MP3,当然,也仅仅是选段而已,目前未见完整的全本录音和视频见世。此剧本本身对于剧中人物宣姜,是一个颠覆性的改编,也是个悲剧,因此在乡下演出,这个戏演出也不是多。所以很多人对此剧很陌生。
急子与宣姜的故事,在封建社会特定的历史时期,其实是一个爱情悲剧。齐国国君赏识急子的才德,加上急子由于自己的身世,在当时封建礼教严格的古国度,确实难以在卫国存身,再加上卫宣公作为国王,好色逞强,强霸儿妻。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宣姜和急子生存环境有多么复杂?在这样的国度,18年后急子回国,宣姜和急子两人的心理活动有多么复杂,心情又有多么难受,所以说,这个剧本,不论是唱秦腔,唱晋剧、汉剧、潮剧等,演员确实都很难把握剧中的人物感情。因此要唱好这出戏,不下功夫琢磨剧情,这出戏是唱不好的。并不是说如今通讯发达年代,我们对着手机,跟着伴奏能唱出来就行了,做好一件事情,演好一出戏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
肖玉玲,女,秦腔闺门旦。从艺40余年,在秦腔闺门旦行当中独树一帜,她塑造的《玉堂春》中的苏三、《探窑》中的王宝钏、《红珊瑚》中的珊妹、《孟丽君》中的孟丽君等艺术形象,各个性格鲜明,活灵活现。早在1958年,年仅18岁的她,就主演了秦腔史上第一部电影《火焰驹》,成功地塑造了黄桂英这一角色,从而蜚声剧坛,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角。世称“(小)肖派”。因病于2017年4月21日7时在陕西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79岁。肖老师的艺术资料很丰富,不用我啰嗦。
了解了这出戏的时代背景,今天再详细欣赏肖玉玲老师的唱段录音,我慑服了。肖老师的唱,对于人物心里的把握特别到位,也很准确,在《急子回国》录音中,肖老师相当准确地把握住宣姜面对急子,自己一个当年恩爱的妻子,突然间变成了急子的母妃,她的复杂、矛盾、尴尬的心理,通过我们的一代秦腔大师,利用自己的嗓音特点,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为剧中人物感到哀其不幸、怒其不平。肖老师的唱,唱出了人物的内心忧悒、沧桑悲凉至极,可以说谓百听不厌,让人回味无穷。肖老师演唱宣姜,我认为嗓音优美,委婉柔润,准确地表达了宣姜的哀怨无助与悲愤难平。不能不说这是一段文化大餐,饱了我们的耳福。在这剧本的演唱过程,我不能不说,肖玉玲老师把肖派的特点,可以说发挥的淋漓尽致,让人一览无余。
肖老师音域宽广,是秦腔界唱戏的第一人。在她的唱腔中,时而高耸入云,时而如海底捞月,给人以清新、心旷神怡的感觉,她的假声宽、厚、实,没有敷衍之感。所以演唱让人觉得通透、明亮。肖老师发挥自己鼻腔共鸣,无人能比,使整个唱段韵味醇厚,更加独特,尤其苦音唱腔,比如她的《急子回国》《探窑》《三堂会审》《花园》等等,都给人给人以如泣如诉之享受。肖老师的吐字清晰特别地讲究“吐、咬、归、收”都把握的巧到好处。肖玉玲老师吐字,下的功夫我估计别的演员确实不及,她的吐字不仅仅是清楚,她行腔时的咬字、收音、归韵等等,而我认为秦腔界不太多见。肖老师行腔字随腔转,字正腔圆,不仅仅唱腔,道白也能体现老师的吐字功力。老师的唱腔艺术让唱词赋予了文学性,又容易演唱,这是当代秦腔界和秦腔爱好者应该学习传唱的。肖老师唱戏,气息的把握更是绝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师气息并非一日之功。我非常认真地将这段听了七八遍,气息饱满、流畅自如确是老师的特点,老师吐字清晰、字字到位,声声入耳,好似玉珠落玉盘,又似雨打芭蕉,让人听着舒服,酣畅淋漓,淋漓尽致。肖老师塑造宣姜,再恰当不过,装谁像谁就是谁。肖老师塑造的不同人物,确实一人一面,苏三、黄桂英、王宝钏、渔家女子,性格鲜明,把握准确,肖玉玲老师她无愧于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再次祝福肖老师地下安息,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