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冰心】消陨的顶针(散文)

编辑推荐 【冰心】消陨的顶针(散文)


作者:木春 秀才,2216.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56发表时间:2017-12-14 10:24:49
摘要:为拯救一件受伤的衬衫,致使老婆的手也受了伤。当我得知受伤的原因是没有顶针的时候,我开始寻觅顶针,几经周折,最终找到了它们,也同时找到了传家宝,并藉以阐释了我心中的质疑和信念,唤醒了孩子们迷失的心灵。

【冰心】消陨的顶针(散文)

共 3239 字 1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以顶针为线索,由老婆捏着针缝补儿子撕裂的新衬衣扣子时,被针扎伤,联想到要是有顶针就不会这样,可满世界都没买到顶针,作者只好连夜挑灯歪歪扭扭缝好了扣眼,订好了扣子,第二天却被儿媳拒收,只好穿在自己身上。星期天回到老家,翻箱倒柜,在旧物堆中找出传家宝。除夕那晚召开家庭会议,作者打开一个匣子,清出湿漉漉、黑乎乎的一团五颜六色的烂糟糟缝衣线,露出沉睡在匣底的十几个锈迹斑斑大小不一的顶针。这是作者奶奶的陪嫁,作者告诉子孙们他的奶奶靠一手好针线活给富人做帮工让全家人度过兵荒马乱岁月,母亲晚上掌灯缝缝补补,让全家撑过天灾水患,他的妻子一有空就针线不离手,把一件件旧衣服补缀得妥帖平整,度过了艰难岁月。里面的针针线线功劳巨大,推动针线前进的顶针作用更是巨大。作者为儿子崭新的衬衫因为掉了扣子就扔可惜,为孩子们平时丢弃饭菜,扔掉鞋袜,网购无用东西等浪费行为痛心,告诉子孙成功的秘诀是勤俭!作者的奶奶和母亲,用手上的顶针顶出了那个时代家的温暖,最后孩子们神情肃穆将手伸向匣子里的传家宝顶针。本文题为“消陨的顶针”,实为消陨的勤俭品行。文章从小处着眼,引申出重大的社会问题,呼吁人们不要忘记了祖祖辈辈勤俭节约的关荣传统,牢记勤俭持家的古训。本文构思巧妙,立意深远。感谢赐稿冰心,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心灵飞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心灵飞鸿        2017-12-14 10:27:36
  一线串珠,贯穿全文。题目一语双关,耐人寻味。行文以小见大,生动感人。感谢木春文友精彩呈现,遥祝冬安!
勿忘本真
回复1 楼        文友:木春        2017-12-15 08:32:14
  谢谢心灵社长的编辑!
   谢谢您细腻深入地剖析!
   谢谢您精准的透视力!
   谢谢您能和作者心灵融合的亲切感!
   写点小文章就是心灵和情感的一种表达和宣泄,也是一种渴盼和寻觅,是一种等待和期望。
   当然,常常事与愿违。不过,为了那逝去的有点价值的东西而喊叫几声,也许是我们教师的分内或者分外的责任吧。
   在寒潮来袭的现在,木春遥祝冬安。
2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7-12-15 14:45:07
  以前干手工针线活,都会在右手的中指上套上一个叫顶针的圆形套指,这样方便将针顶进衣服里。如今手工针线活不多了,真的很难买到了。故事由此进入,好作品,欣赏学习了,问好老师,遥祝冬祺。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回复2 楼        文友:木春        2017-12-15 15:34:51
  以前做针线活确实如此。我奶奶母亲都是如此,她们有时竟然吃饭干活都不去掉,也许是忘记了,也许是为了下次做针线活方便快捷。那显然是勤劳的标志和习惯,而不是钻戒的效用。
   估摸着,我也是二十年前见到过顶针了。记忆的衰减让我几乎忘却了它们存在。至于年轻人更是不曾听说过它们,更不知道它们曾经的价值,于是乎忘记缝缝补补也就不足为怪了,丢弃需要缝缝补补的衣物也就理所当然似的。
   谢谢黄金主编的关注和支持。
   木春遥祝安好。
3 楼        文友:迁徙云        2017-12-16 11:57:20
  文章开篇入胜,然后一一述说家传顶针的故事。欣赏佳作,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3 楼        文友:木春        2017-12-16 12:06:22
  谢谢迁徙社长的关注和支持。
   只是闲暇时写点感想罢了。
   远握。
   遥祝安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