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山水】月光相伴的泪水(家园•小说)

精品 【山水】月光相伴的泪水(家园•小说)


作者:高国均 布衣,131.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67发表时间:2017-12-20 14:45:39
摘要:奶奶的生命奄奄一息了,可子女们还在为料理奶奶丧事的排场上争论不休。由此,奶奶晚年生活的一幕幕往事在我眼前浮现,她的儿女赡养老人的所为令人深思!


   老妈立马从椅子上弹起身,用手指看饭桌对面的老爸大声说:“姓关的,你别给我玩阴的把戏。我告诉,你敢把她接来,我就敢把她轰出去,不信你试试看!"老妈一眼就看穿了老爸的阴谋鬼计。你想,一个县人大副主任请假在家照顾老娘,这消息传出去且不是县城里的重磅炸弹,老爸老妈都成了别人茶余饭后的笑谈趣料。特别是老妈,一旦被口水推上不孝儿媳的风口浪尖,在这县城里就很难抬头做人了。
   “我来管还不行吗?”老爸也起身,怒对老妈高声说。
   “好呀,你来管我不反对。你今天就给我抱着被子去你老娘那儿,吃住在乡下,我什么话也不说。你不是要休假吗,正好给你老娘去做饭吧,休几年我都没有意见,我越清静越好。”老妈收拾着碗筷低着头愤愤地说。
   老爸突然从饭桌上捏起自己用过稀饭的空碗,抬手使劲摔在了地上。“不可理喻,简直是泼妇,胡搅蛮缠。”说完,怒视瞪瞪地看着老妈。
   老妈也不示弱,把手中的碗往桌上一墩,瞪着老爸说:“咋地,想打架?不想过了就说一声,老娘奉陪到底。”
   我一看这架势,赶紧拉了老爸往客厅走。老爸坐在沙发里埋头生着闷气,老妈进了厨房,我赶紧收拾地板上的碎碗片,家里也就消声安定了。
   为了这件事,老爸有半个来月没有搭理老妈,老妈也保持沉默,俩人吃了饭各做各的事,谁也不招惹谁。我家的事就是这样,没有老妈的最后拍板,老爸是擅自作不了主的。所以,老爸接奶奶来家多住几天的孝心最终也就不了了之了!
  
   三
   过了一段时间,我还从大姑的口中得知,当天晚上因为这件事,大姑和四叔四婶也起了冲突。
   四叔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在外忙生意,白天忙得连个人影都抓不到,只有到了深夜时分才能看到他家有亮灯的时候。于是,这几年他和长年累月在外地做生意的老姑把照料奶奶的责任都托付给了大伯母。也就是说,轮到他们两家赡养的时段,四叔和老姑出饭钱工钱,雇佣大伯母出力照顾。这样算下来,大伯母差不多每年有小半年的时间在照料奶奶。为此,大姑到他家明确告诉四叔不要再让大伯母管奶奶了,否则奶奶非得早早死在她手上不可。
   “那咋办,我的大姐,我也没有功夫管呀,总不能扔下孩子丟掉生意去管老的吧。”四叔摊摊手,耸耸肩回答大姑。
   “老的咋拉?老的就应该扔了,老的就该死是不是?”
   “嘿嘿,看你说的,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知道老的也该管,问题是腾不出手,打不开鼓点嘛!”
   “娘的难处你知道吗,你体会到了吗?”
   “她有什么难处,不是自己还能动动吗?前一段时间我去看她,问她有事吗,她说没事,自己能照顾自己,让我忙去吧!”
   “娘还在为你着想,自己在忍受痛苦,你品不出来吗?亏你也是几十岁的人了。”
   “啊呀,是吗。回头我给她买点好吃的,补偿补偿,让她宽宽心。”
   大姑看到四叔这么个态度,白了一眼四叔没有好气地说:“娘现在需要一口顺心饭,再好再多的东西也顶不上顺心的粗茶淡饭,知道吗?轮到你的时候不会象你二哥一样,把老娘接到你家来,让他四婶放下生意在家照料吗?要不象老三似的也行,把老人接到身边去伺候?”
   “哎哟,我的姐姐,我倒是也想这么做的,老太太当然也享福了。可行吗,我做不到呀!她回家一个月我就要临时雇一个小工,我在外面跑,雇个外人在门市店里能放心吗?再说了,我能和二哥三哥比吗,二嫂三嫂都在家闲着,我呢,总不能把你弟妹劈成两半分开来用吧。”四叔喝着茶水,抽着烟给大姑哼哈地摆情况。
   “横竖都是你们的理。”大姑说。
   四婶插话说:“大姐,就是这么个情况,我们也有苦衷呀,孩子又小,生意又难做,没有生意我们吃什么,孩子上学成家买房子都等着用钱呢,这个难处你又不是不知道。”
   “就想着你们自己的困难了,老娘没人管你们为什么不想,老娘的难处你们替她想过吗?老娘委屈的眼泪你们见过吗?你们的良心都让狗吃了,心里只想着自已的孩子呀生意呀,别忘了娘也是一把屎一把尿把你们养大的。”大姑的脾气一上来,也不顾话难听不难听了,连四婶都卷在一起教训了。
   “大姐,你可别冤枉我们,我们怎么沒良心了,不是出了钱,请大嫂在管吗,逢年过节我们不是也买了东西去看她吗。还有买衣服,给零用钱,我们哪样也没有拉下呀!”四婶一口气把心底的话都掏了出来。
   大姑说:“她要零化钱干什么,水果点心再多她能吃多少,衣服买了也是放到老死都烧掉。她现在要的是能吃上一口顺心的饭,有人常去看看说说话,不要整天闷在那间小破屋里。”
   “哎哟,他大姑,这老太太的要求也高了点吧,我俩恐怕……。”
   四叔打断四婶的话说:“唉,我也知道大嫂伺候得不咋样,可没有什么更好的招术呀!”四叔停顿了一会,突然歪着脑袋盯着大姑说,“哎,大姐,要不你把老太太接了去,我把工钱饭钱给你,我让老妹也跟我一样,而且我们还可以多付你一点,你琢磨琢磨,看看行吗?”
   “你啥意思?这不是堵我的嘴吗?我要是腾得出手来还用等到今天?我能把老娘接了去也用不着跟你们这么多废话了。再说了,我把老娘领走了,你们几个做儿子的就不怕被人戳断脊梁骨吗?”
   四叔不管出于什么动机,确实不应该对大姑说这样的话。大姑的家境他是一清二楚的,大姑一人种着三亩地,家里还有一个多年瘫在床上的老婆婆,每天离不开她喂饭,擦屎洗身。大姑夫是独子,患糖尿病多年,眼睛几近失明,所以什么事也帮不上大姑的忙。再说,轮到大姑照顾奶奶的时候,大姑也都承担了,一日三餐无论刮风下雨,她每天骑着电动自行车送去,洗洗涮涮的事也一样没有少做。
   “呵呵,那就老办法了,轮到我的时候我还是把老娘接到门市店去,和我们同吃同住同患难,对不起她老人家喽。”
   “亏你说得出口,这么大年岁了还给你们看门打更去?”大姑瞪着眼瞥了瞥四叔说。
   四叔尴尬地笑了笑说,“看店不用看了,睡还是要睡在店里的,要不每天坐车来回跑太麻烦人了。”
   麻烦谁呢?是奶奶,还是四叔他自已?
   这里我不由又想起了一件往事。
   奶奶七十岁过一点的时候身体还比较硬朗,那时四叔家的生意也很忙,二胎得的宝贝儿子还在哺乳期,四婶既要管孩子又要顾生意,整天忙得团团转,所以四叔主动提出接奶奶去他家吃住。过后,我听老妈说,四叔接奶奶到他家,不是住在洋房里,而是白天在门店带孙子,到了晚上,四叔四婶关好商铺,自己带着孩子回家去住,奶奶留在店里看门打更。有一天,我去店铺探望奶奶,情况确如所闻。老人家住的条件可怜透了,在一个靠墙角的货堆边腾出一块空地,放下一张床,用几块复合板隔挡了一下,算是睡觉的地方,连个下脚转身的空间都没有。我看着想着,到了晚上商铺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的,怎么通风透气呢?夏天到了住在这里还不得喂饱蚊子呀!冬天怎么办?商铺里没有取嗳设施,奶奶这把老骨头能扛得住吗?四叔想什么呢,整啥景呀?这不是在折磨一个上了年岁的老人吗?
   刚好四叔回店铺来,我就冲他说:“四叔,真有你的,商业计划很慎密呀!”
   四叔楞了一下,堆着笑说:“玉玉,你这话四叔听不懂啥意思。”
   “我是说你在充分挖掘奶奶的余热。”
   “哦,哦,哈哈,你小子,转着圈挖苦四叔呀!”
   “那敢!可惜呀,奶奶武功不够高强,否则晚上钻进一两个小毛贼来,奶奶也一定能看家护院。”
   “我不是临时的嘛,孩子还小,你四婶晚上一个人忙不过来,权宜一下。”
   “权宜也不该打奶奶的主意是不是。七十多岁的人白天看看孩子也就罢了,晚上还要安在这里防贼防盗,太过份了吧!要是晚上真来个强盗,奶奶还不因公殉职了?你就人财两空喽!”
   四叔也许自知理亏,我这样的讥讽调侃他,他还是陪着笑容和我说话。“嗳呵,臭小子,四叔听你的。等几天我腾出手了马上让你奶奶回家里去住,行吗?”
   然而,到了这年的冬天,四叔也没有腾出手来,奶奶也没有享受到他家洋房的舒适。在年前的二十来天,奶奶重感冒引发严重哮喘,四叔把她送进了医院。
   奶奶这次住院是二伯母天天在医院照料的,而且十几天的治疗化去了近万元的医疗费。这些钱除了四叔交了一千元的押金,其余的都是二伯家垫付的。过了年,二伯拿着出院结算单子来到四叔家,四叔连单子都没接就说:“这事应该找大哥,由他来处理。”
   二伯说,“不是在谁家住,由谁来负担费用吗?何况这病是在你家冻出来的。
   四婶听了急忙把话接过去,“二哥,老人犯病怎么说是在我家冻出来的,你摸着良心说话,她这病以前有没有,犯没犯过?我们把她接过来管吃管住难道是有错了,我们有罪了。这一年我没问谁家要过一分生活费吧。本来过完年我还想把她接来,现在人在你家,你也不用送来了,我也不管了,你把她和这堆单子都送到老大家去吧。今年你们爱咋管就咋管,我也不做这出力不讨好,被人说三道四的事了。”
   二伯碰了个软钉子,气得铁青着脸无奈地来到大伯家,把刚才在四叔家遇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给大伯学了一遍。大伯听了还没有吭气,大伯母就从二伯手里一把抓过那几张单据,冲着二伯嚷着说:“死不要脸的,他们还出力不讨好,管吃管住,她为什么不说找了个不付工钱的老妈子,老骡子,用趴下了让我们帮着看病。我找他们去,让我掏钱,呸,狗屁!"说完,二伯母跨出门槛,一阵风地朝四叔家奔去。
   大伯母走到四叔家院门口,四婶正好在院场里凉晒被子,她听到脚步声,就抬头朝院门口探望。一眼看到是大伯母甩着胳膊怒气冲冲地往里走,知道来者不善,赶紧低头用双手使劲扑打被子。
   大伯母冲四婶嚷道,“他四叔呢?”
   “在里头。”
   “让他出来。”
   “啥事?”
   大伯母抖着手头的纸张,朝四婶瞪着眼珠说,“啥事?问你自己呀!怎么着,你们家雇的保姆累病了冻病了,医药费怎么还要我们掏呀?啊,这是那家的规矩?”
   “什么雇的保姆,我让她做什么了,受什么累了?不就是帮着看看她的孙子吗,奶奶看孙子,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我还管她吃管她住呢,这一年下来也没少化钱吧!”四婶站在被子后面说。
   “哟哟,还好意思说,白天看孩子晚上看门店,请个工人也没有这样联轴转的呀!吃你什么了,谁不知道天天吃盒饭剩菜,住你什么了,要是住在你这洋房里能犯这老毛病吗?哼,比地主老财还狠毒!”
   大伯母真不愧是硬茬,一阵炮语把四婶轰得无言对答。
   四叔从客厅里走出门,对大伯母说,“大嫂,你这话说的太过份了吧,好象我们在虐待老人似的。”
   “虐不虐待我不管,但是,你挣了钱,让我出钱给她治病,这事门都没有,就不行。"
   “给老娘看病,这娘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四叔说得理直气壮。
   “这老东西的病是咋犯的?”
   “老毛病呀!”
   “这几年犯过吗?”
   “我咋知道她什么时候犯病。”
   “哼,那就怪这老不死的太贱了,为了帮儿女赚钱,把自己的老命搭上不说,还想让我搭钱,这不是缺德是什么!痴心妄想去吧。”大伯母说着,把那几张票据往地下一扔,“呸,谁爱出谁出去,少找我麻烦!”然后,转身就闪出了院子。
   第二天,我爸知道了这件事,他动用了在家里的一点经济权力,采取了息事宁人的办法。他和二伯通了电话了解了事情的来拢去脉后,让二伯象征性地分摊了500元,剩余的款项全都自己掏腰包补给了二伯。事后,我妈知道了心里好不痛快。好在这点钱我家的经济条件还能承受得住,所以老妈对老爸没有“死追烂打”,只是警告他下不为例,否则非不依不挠不可。
  
   四
   “行了,大嫂,大姐,你俩是不是有点没劲。我建议你们别再翻旧账了,老太太人都要走了,还翻这些陈芝麻烂谷子干什么。我们要齐心一致看眼前,还是继续商量操办的事情吧,搞什么样的花样我俩都听你们的。我要说的是最后发生的费用怎么个算法。”
   这个四叔,真是个奸商,开口就盘算那几个钱。狗东西,钱永远比你妈亲,我在心里骂他。
   等了一会,听到了大伯母的话音:“费用先把收的份子钱用了,不够再说。”
   “动用份子钱,这样不合理吧!”二伯慢吞吞地说。
   “我说一说,用收的礼金办丧事我可不同意,这样我就亏大了去了,我家这个层面收得份子钱肯定多,都在这里用掉了,将来这人情往来怎么办?我用什么去还,这么大的人情债我哪能背得起呢!我的意见是各家的人情归各家,办事的费用兄弟四个平均分担,这样合情合理。”我老妈也在扒拉自己的算盘。众所周知的因素,奶奶的丧事办下来,老爸的宾客肯定最多,收到的大额礼金也不在少数。如果这些礼金都用在丧事上,不等于老爸一人负担了丧事的开销吗,老妈自然亏大了,打死她也不会干的。我前面为什么判断大伯母说的,有当公务员的,有在城里上班的,有做生意的这番话里另有玄机,为什么竭力主张大操大办她就是算计这步棋。她是想借别人的鸡下自己的蛋,光彩的事办了,好名声也落下了,自家经济上也没有什么损失,这叫一石三鸟,驴粪蛋照人面面光鲜!

共 14435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月光相伴的泪水】这是一篇故事饱满的有关家园的故事。小说以晚辈的口气开篇,讲述含辛茹苦的老奶奶行将就古前夕,围绕她的丧事拉开了一个家族唇枪舌剑、充满跌宕起伏的故事画面。故事的重点始终是有关奶奶的赡养问题,但伴随的问题却是儿女们充满矛盾、纠葛、推诿展开。就在长辈们寸土必争,互不相让,有的单凭顾脸面搞大操大办,做脸面决定时,晚辈带着愤懑表达了心愿,提出抗议。结尾振聋发聩,儿女们终于在老太太作古之际,幡然醒悟。小说读之充满酸楚,故事铺陈有序,环环相扣,故事情节饱满圆润。结尾部分引人深思。告诫人们:家园,需要大家共同呵护,不要再留下遗憾,等老人作古再明白如何善待老人。推荐佳作,问好老师。【山水神韵编辑:王希今】【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71222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王希今        2017-12-20 14:52:34
  一篇充满酸涩的有关维护家园的小说,故事充满矛盾纠葛,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好在结果在振聋发聩的警示中,儿女们幡然悔悟。小说给人警示。赞一个。问好高老师,感谢支持山水《家园》征文,期待老师更多精彩文字落花美丽山水。敬茶!
2 楼        文友:高国均        2017-12-20 15:02:30
  老师你好!谢谢你阅读并推荐本人的习作。家园里在善待老人的问题上,"活着不孝,死后胡闹″的现象越少越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和谐。
3 楼        文友:春华秋实        2017-12-20 16:22:53
  小说写法很有特点,由老奶奶临终开篇,牵出儿女们有关发丧做准备,一幕幕家常理短的往事,无不是围绕奶奶的养老问题,儿女们的矛盾、纠葛也都伴随其中。故事一波三折,耐人寻味,结尾引人深思,也是亮色,终于在老人就古直视醒悟。小说给人警示,引人深思。好作品。问好文友,感谢支持《家园》征文,期待你继续参加《家园》《陪伴》主题征文,呈现更多精彩文字。问好。
回复3 楼        文友:高国均        2017-12-20 18:36:37
  问候老师,望多多斧正。
4 楼        文友:贤子        2017-12-20 18:28:41
  文中发生的一幕幕的矛盾在农村并不少见,本来养儿防老的,结果没想到却因赡养问题发生种种争执,单方面看,其实每个儿女都不容易,为了生活,为了孩子打拼,没空照顾老人也就成了借口……文章的画面感很强,尤其是语言特色的描写,把每个人物都写活了一样。结局还算美好,只是觉得老人的一生有些凄凉……感谢老师对山水征文的支持,文章很不错,贤子学习了!祝您创作愉快!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