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粉条与长短岁月(散文)
摘要:如今,乡人们的日子好了,主妇们再不用为一日三餐而发愁。孩子们也不用为吃上一次包子而争抢,但与那些长短粉条有关的穷苦往事,却留在了几代人的记忆里,与独具特色的地域饮食文化一起世代传承。而那片土地上所繁衍生息着的乡人们,则依旧会在年节前的集市上买回几捆粉条,让它们与其它菜肴搭配着食用,随那些长长短短的岁月一起,融入生活,成为乡人最为平实而普通的日子。
【编者按】一篇色香味俱全的佳作,在具体细致地介绍粉条的同时,也把传统习俗、文化、历史、精神表现出来,令人身临其境。在凝练朴实的文字下,粉条对乡人的意义,不仅是美味,是地域饮食文化,也是在穷苦的日子中能够享受到快乐与温暖的象征,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生活智慧,是长长短短的岁月。在世代传承的地域饮食文化里,有如何买卖粉条的文化,有如何制作粉条的文化,有如何享受粉条美食的文化。重点结合了主妇们和孩子们制作粉条的热闹场景,故乡的味道仿佛在一个个真实温馨的家庭中弥漫开来,既表达对故乡深深的爱,也歌颂了母爱,还对勤劳善良的女人们表达了敬仰之情。乡人的日子,如粉条普普通通,却有滋有味。结尾是对粉条意义的总结,也是全文思想的总结。全文的结构条理清晰,内容详略得当,语言流畅,饱含真情厚意,值得细细品茗!倾情推荐共赏【编辑:茉露】【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122609】
回复1 楼 文友:范晓生 2017-12-23 11:10:47
感谢茉露百忙中辛苦编辑,问好!
回复2 楼 文友:范晓生 2017-12-23 11:35:14
谢谢“沉鱼”不吝点评!
3 楼 文友:梓郁 2017-12-25 14:13:21
我们冀南地区管粉条大烩菜叫‘大锅菜’,是一道很有地域特色的菜,尤其是农村喜事上的大锅菜,更是让城市人垂涎三尺。焖子在我们这里被叫做‘皮渣’或‘粉疙瘩’,吃法多以熬大锅菜为主,也可根据个人口味随意食用。小时候也常烧粉条吃,那吃法和吃相和文中活脱脱一致。欣赏佳作!
安静写字,快乐生活。
回复3 楼 文友:范晓生 2017-12-25 16:11:44
一看就是吃货!哈哈
4 楼 文友:燃烧吧火鸟 2017-12-26 20:13:16
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由古至今被爱美食的千锤百炼,可以说是吃的五花八门。粉条被喜好者做法各不相同!小孩子在火烤着玩吃,这一吃法,没有经历的还真不知道!笔者细心的描述,让读者品了一回民间的食文化!点赞!
回复4 楼 文友:范晓生 2017-12-26 22:22:26
感谢您点评留言,问好!
回复5 楼 文友:范晓生 2017-12-30 21:41:29
谢谢“蓝羽凝”,节日问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