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析】重读泰戈尔三简
新月下,一个男孩子童话般的歌声
——再读泰戈尔《新月集》
《新月集》,袒露着泰戈尔的童心——自然天成,率真坦诚之心。
这童心,是没有片云的晴空一碧,是鱼翔浅底的山间清泉,是水牛背上的乡野牧童那粗朴明快的笛声,是儿童那清澈见底的眼睛。
这童心,是恒河水边,夜空里“突然升起”的“一个男孩子的尖锐的歌声”,那歌声穿过密不透光的黑幕,轻快地“跨过黄昏的静谧”,把灿烂的黎明的万道霞光,随心所欲地洒遍大地。
他写童心用童话。
这童话里,是没有一切束缚的“纤小的新月世界”,在这世界里,儿童的自由便是有些父母眼里金光灿灿的成堆黄金,是晶莹剔透的无尽珠宝,是儿童幼稚天真的乐土,是儿童童趣横生的天堂。
泰戈尔想把天性的自由还给幼小而纯朴的孩子,就如同释迦摩尼,把一卷卷真经授予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玄奘;漫天温煦的佛光,一刹那间就笼罩了虔诚的袈裟。这佛光里,也布满了泰戈尔温和慈祥的厚爱。
这厚爱,又如同慈祥的父母用野地里的鲜花编织的花环,戴在孩子的头上,走到哪里,哪里都跟随着七彩蝴蝶,让孩子那轻灵的童心随着蝴蝶舞动飞翔的翅膀。
在飞翔中,孩子脚踝上的铃铛叮当作响,他看见了星月里的仙人踩着仙鹤站在他的床边,吹着悠扬的横笛;看见仙乡里的梦婆坐着弯月形的小船飞过朦胧的天空,降临到他的床前。
这就是泰戈尔给孩子编织的七彩花环,这就是泰戈尔给孩子描摹的绮丽梦境。
在这梦境里,他和孩子一起把玩具箱反扣过来,七颜六色的玩具蹦蹦跳跳地乱窜,窜了一地。然后,他和孩子一起,拿起玩具,疯狂地玩耍。
他不是戴着面具的舞者,他不是圣殿里一脸肃穆的传教士,他不是声色俱厉的父母大人,他不是中国教室里高高在上总是正确的老师,他是一群儿童中的一员。
他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
或者,在《新月集》里,儿童世界便是他的王国,儿童便是他的国王,便是他的公主,他只是一个忠诚的臣子或者士卒。
有童心的人才能写出好诗,有童心的诗人的诗是新月下童话般的梦。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再读泰戈尔《飞鸟集》
一只夜莺,轻轻掠过静谧的夜空,那身影,简捷而朦胧,那啼鸣,简洁而轻灵。
虽然简捷而朦胧,简洁而轻灵,却穿透了人与兽、生与死、枝与根、刀与柄、真与假、流泉与止水、脚趾与手指、有涯与无涯、光明与黑暗、酣睡与梦境、喧哗与沉默、欢乐与痛苦、独夫与人民……穿透了一切有关生命的思考,穿透了释迦摩尼、亚伯拉罕、耶稣、苏格拉底、孔子、庄子及许多伟大哲人的明亮的眼睛和睿智的大脑。
然后,定格在诗人泰戈尔的脑海里,便是格言般的诗行。
每一行短诗,都是夜莺的身影,每一个玎玲作响的文字,都是夜莺的歌声。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这两句诗,是夜莺的翅膀划出的最优美柔和的弧线,是夜莺的歌喉鸣出的最动人心弦的歌声。是让人眼睛最悸动的飞翔,让人心灵最震颤的啼鸣。
这莫非是泰戈尔给自己写的墓志铭?这莫非是泰戈尔给所有充满爱心和睿智的人写的墓志铭?
为人一生,最简洁的概括,只有两个字:生与死。
乍看,生与死,只是生命过程的两个端点,一个诞生于婴儿呱呱坠地,一个终止于奈何桥头。但,生,又贯穿一个生命个体从呱呱坠地到跨过奈何桥的全过程。
如何生,怎样死,则关乎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生如夏花之绚烂,是生命花朵烂漫盛开的极致。
她不是那“一低头的娇羞”,也不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而是炽热阳光下的向日葵,是熊熊燃烧的火焰,是跳着舞奔流的恒河水。
她放纵自己生命的活力,生命之花初绽,就大大方方地张扬开来;生命之花盛开,就恣肆怒放,色彩斑斓;生命之花衰退,就心气平和,一点点收敛。
如此的生,一个生命个体,才是他生命的主宰。
才会使他的生命之花在记忆中永恒,才会使他的生命之树矗立成千古不朽的化石。
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死的洒脱和从容。
她不是酷霜降临时失魂落魄的枯萎,不是坠入深渊时魂飞魄散的尖叫,而是秋叶碧绿的面庞一点点皴染的朱红胭脂,是秋叶袅娜的叶片一寸寸降落大地的悠然飘舞。
她收敛自己生命的筋脉,让自己生命的最后阶段从容不迫,姿态恬静安详,色彩阒寂无声。
如此的死,一个生命个体,才是他生命的洒脱。
才会使他死亡的神态像阿里雪峰一般和静,像诗人泰戈尔长髯飘拂的剪影一般和祥;才会使他死亡的姿态像杨柳在荡漾的春风里轻拂一般优柔,像睡佛一般淡然微笑。
女王花园里的园丁
——再读泰戈尔《园丁集》
一个人,完全出自个人意愿,心甘情愿做园丁,原因大概就源于对花草树木的爱。
一个女王的仆人,放弃高官厚禄,情愿在女王的后花园做园丁,那就不仅仅是爱花草树木这么简单,他一定也发狂地爱着女王。
他要在女王的后花园播种自己的爱,让自己的爱化作葳蕤的青草,芳香四溢的繁花,枝叶繁茂的七叶树,在清晨或者傍晚,在晨曦或者晚霞的爱抚里,把男儿的无限柔情,似紫雾一般把女王的眼睛和清纯的心儿缠绕。
无疑,《园丁集》是青春爱情的颂歌,是人间至爱的咏叹调。
那女王是美和爱的极致。
她的美伴着清晨草尖花瓣上的露珠,在晨曦的照耀下,闪耀着七彩绚烂的诱惑。她的美伴着满天的明星,在沉沉静夜里,闪烁着羞涩而又充满希望的光芒。
描摹尽一切花的娇艳妩媚,都不如她回头一笑的嫣然风情,你想把握住她,她便化作万里晴空的清净蔚蓝。
她的爱是纯朴的化身,一个叫安遮那的乡野女人,迈着轻盈的步履,游走在乡村的小河边,让爱的轻舟驶进失落的胸膛;游走在乡村的麦地,送给可怜的乞丐一对肥美的小羊;游走在乡村弯弯曲曲的小巷,给赤裸的汉子织一身苎麻布衫。
她的爱是信仰的化身,瑶池边的观世音。她缠绕着寺院里袅袅升腾的香烟,让佛的慈爱轻轻掠过迷惘的游子的面庞;应和着橐橐的木鱼声,悠远的钟磬声,点点滴滴,敲击进迷惘的游子的耳朵。
她的爱又是自由的化身,在密密丛林中自由飞翔的鸟儿。她反复鸣唱的是山林旷野的逍遥之歌。一颗四处流浪的心会循着她无拘无束的啼鸣而找到栖居之地。当沉重的脚镣把心坠得疲倦了,就伫立在树荫下,仰着头,静静地听枝头一双热恋的鸟儿的对歌。
姿色如此美丽的女王,爱意如此丰厚的女王,在她的后花园,做一个园丁,可天天目睹她的风采,日日嗅闻她的清香,那不就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浪漫而精美的诗集吗?
在这本诗集里,那园丁一定会蜕变成才华横溢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