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军警】《大学》与教育之道(十)

编辑推荐 【军警】《大学》与教育之道(十) ——正心与心灵健康


作者:karen杨 秀才,1750.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37发表时间:2018-01-02 15:08:33
摘要: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那么义对峙的是什么呢?是忧患。义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担当。《孟子》里有篇文章叫“舍身取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义是什么呢?义是自己的一种本分,守住本分、守住责任,比生命都重要。那么还有什么可忧患的呢?舍身都能取义,真正一个人能把自己的责任、自己的本分看到这种程度的时候,一切忧患自然就消失了,那么这个义就是五伦里面自己的本分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夫义妇顺、朋诚友信。对待父母,孝就是一种责任和本分,舍身都要取孝。父母得再重的病,自己也要敢担当,敢担当,这种忧患就没了,又担心花钱、又担心照顾不了的这些忧患就没了。我们看这些有名的大孝子们,都是这样。王希海老师,他父母是植物人,他多少年如一日,守住这个一个孝,这不是舍身取义吗?所以这就是责任与担当,真正这样去做的时候,就对峙了忧患。
   这是讲的五常德来对峙不良的情绪,其实我们教育的伟大,中华文化的伟大就是改变一个人的缺陷,而使一个人得到圆满。其实一个孩子,他的性格、情绪,在幼小的时候就已经形成基本的因素了。只要留心观察这些婴幼儿的现象,其实就能够看到他未来的成长,所以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因为三岁的时候性格形成,七岁的时候习惯形成,而我们的教育基本上是改变他,把人格中他缺陷的地方补圆满,而我们世间做父母的却没有意识到,只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其实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望子成人、望女成人。
  
   四、心得体会
   听完这一讲,我内心里真的是特别感慨,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其实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心理处于不健康的状态。真正活得明白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包括自己,也常常有迷失的时候。如何才能做到心理健康?就是要正心,“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几乎无时无刻不被这些情绪所困扰。要摆脱这些情绪的控制,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一直学到自己觉悟。所谓智者无惑,智者能够看到事物本身的内在的规律,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也是明理,也是觉悟。当我们觉悟了以后,真正看清人生的道理和规律,我们自然就没有什么恐惧了。
   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烦恼?都因为自私自利而起,把自己交出去,让自己变成自然的一部分,不过分执着于“我”,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了。谁敢说,我今天很烦,但我烦的不是为自己呢?你要是真正为别人着想,你肯定不会烦。也许我的教师同行就会反驳我,谁说烦心就是为自己?我分明是为了我的学生,他们不上进,他们自己毁自己的前途,我能不急吗?难道说我是为了自己?我以前也是这样想?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很多,却得不偿失,甚至还有学生不理解,怨恨老师,心中不免烦心。可是我后来真正明白了,我那种烦心是有着自私自利的想法的,比如,怕领导瞧不起自己,怕别人说嫌话。其实说穿了都是为了自己的面子,那是真正替孩子想。真正替孩子想,应该是他们陷得越深,我越是应该同情,怎么会有厌恶、不耐烦的心理呢?这就是没有完全把自己交出去,没有全心全意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心中只要有一己私欲,就会形于外,孩子是最敏感的,他们最能捕捉我们的真心。我分明地感觉到,当我把自己的内心洗刷干净,孩子就开始转变了。我们班几个调皮鬼,这次元旦让他们狠狠地闪亮了一把,一边鼓励,一边敲着警钟,告诉他们,在舞台上是释放个性,在学习上却要收得住自己的心,这一放一收,如果能做到收放自如,才是真英雄。有几个孩子都申请入团了,就在元旦汇演的舞台上宣了誓,而且也的确是给人感觉焕然一新。我是真心喜欢他们,关心他们,而且无论别人怎么说,我都不在乎了,我只是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其余的你考虑那么多有什么用呢?用这样的心去做事,孩子们就真的感受到了,不再叛逆了,交待的事也不敷衍了。这是真的,效果很明显。
   再举一个我妈妈的例子。妈妈和老爷子都是八、九十岁的人了,身边不能离开保姆的照顾可是我们请的保姆因为家中有事离开了,再请一个,却只做了十天,妈妈说不满意,退了。我是做子女的,唯一的愿望就是让父母开心,能够有一个人长期细心陪伴他们,这样我们上班也才能安心。本着这样的存心,我就去处理这件事。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我知道我妈妈就是一辈子太能干了,什么事都喜欢亲力亲为,于是给保姆的感觉就是对她不放心。但妈妈的不对是我做女儿的随便说的吗?首先我自己的心要静下来,我的目的是要让老人开心的,我是去解决问题的,我不是去指责他们的。有了这份心,我听我妈妈发牢骚的时候,我就会很平静,等她说完了,我就说,你放心,保姆我会另外给你请回来。但是,我们再请一个,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我们要好好分析分析,不能因为同样的失误而造成一些不愉快。正好,老爷子(继父)的大儿子也从另一个城市过来看老爷子了,我首先是把气氛调节到最佳,夸两老晚年有福,这么多儿女惦记着他们。然后又去把新保姆带来见了一面,便以着大哥的口气说:妈,大哥说,这个保姆这么年轻,怕是又做不长久。我妈问为什么。我就说:“你看啊,你明明不缺钱,你总是喜欢跟保姆说钱紧张。保姆做事,你又总是不放手。人家肯定会认为你觉得工资给高了,同时也对她做事不放心啊。”我妈妈不出声,我赶快就拿她的光辉历程来说话,我说:“也难怪,我妈当年在学校食堂当炊事班长,那是女中豪杰呀!谁不赞叹周师傅有两把刷子!那个时候谁都愿意听她的,食堂里无论哪一角都总是井井有条。”老爷子也跟着附和,我妈妈绽开了笑容。老爷子的大儿子、我大哥又说:“不过话说回来,现在不比往常了,现在的人思想独立性更强,和老一辈也有代沟,我们何必自寻烦恼,非要操控她呢?有什么要求说在前头,然后就放手让她做,只要存心是好的,方法上有什么不足就算了。“ 见大哥说完,我又马上调节气氛,我想起妈妈为了如何腌肉与保姆发生争执的事,我就问妈妈:”妈妈,下次来个保姆,那肉要怎么腌?“老爷子说:”那下次千万莫腌肉了,不腌就没事了。“把我们全家人都笑翻了,我妈也不好意思起来。然后我还又说:“妈妈,你喜欢上一保姆,这个保姆很不服气,说是要把上一个保姆叫来比试比试,妈妈,你要不要搭个擂台,准备好出哪几个考题了没?我看第一道考题就是如何腌肉。”差点没乐得全家人笑出眼泪来。所以,关于这件事情,妈妈开始是满脸愁云惨雾,大哥来打电话来都说没心情,拒绝接待。结果经过我们一调和,妈妈心情也好了。晚上吃完晚饭,我就坚持把两老接到我家,答应等保姆来了再送他们回去,这样子才能让我安心一点。两老答应了,妈妈来到我这,还是不停地做事,我阻止不了,甚至她都不让我插手,所以我的任务就是赞美她,感谢她,让她开心。
   所以,你瞧,一个人的情绪取决于自己的一颗心。正心诚意,念念为他人着想,就没有那么多情绪。我既不怪保姆,也不怪妈妈,我只尽力把事情解决得圆满,尽量让双方都不再计较。即使妈妈不愿意继续留这个保姆工作,也要让她走得舒心一些。所以我对妈妈“怡吾色,柔吾声”地进行劝谏以后,我又与那个保姆进行了沟通,完全站在她的角度分析问题,对她表示了道歉,同时也希望她理解老人的不易,人老了都是有些患得患失的,因为他们是过过苦日子的人,我们做晚辈的,不能期待老人改脾气,只能自己顺着一点,不能与老人争执,这样子,老人容易气出病来。我还说,等到我们自己老了,也许还不如我妈老得利索呢,那肉妈妈要怎么腌就怎么腌,又有什么好认真的呢?保姆觉得有理,也很感激我对她的道歉,说以后有机会,她愿意再来照顾二老。我把信息念给二老听了,我妈也就更加释怀了。
   修身真的有那么难吗,控制自己的脾气真的有那么难吗?其实大道至简,放得下“我”,就能做得到。如果我一心只想着自己的感觉,那我也许就会不满意妈妈的做法,会觉得妈妈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多事,搞不好还会吵起来。同时也会不满意保姆顶撞妈妈,人家请你来是照顾老人的,不是请来受你气的。如果这样一想,可以又要与保姆闹起意见来。我却完全没有这样做,放下自我,只是简简单单替每一个人着想,问题得到了比较圆满地解决。有人会说,你这样子两面讨好,你不觉得累吗?你不等于是和稀泥吗?你难道没有是非观吗?可是,一个家里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一个讲情的地方,为什么非要争个是非曲直呢?再说,我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与老人开开玩笑,其实已经养了父母之心,也补了父母之慧,我想这是我们为人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吧。
   总而言之,要想真正“正心”,真正做到“心理健康”,真正平息那些不良的情绪,只有用德。所以传统文化里讲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从立德入手。德行高了,境界高了,抛开自私自利了,懂得为他人着想了,了解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是济世助人了,那自然就心平气和、宁静致远,哪里有不健康的情绪?哪里有不健康的思想呢?
  

共 8647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杨老师作品,结合经文及工作实践,详细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每个学生心理素质不一样,所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现在的高中生及大学生,学习压力,升学压力,就业压力等都很大,不良情绪往往影响着学生们。所以,作为家长和教师如何引导他(她)们面对困惑,面对压力,为他(她)们减压,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健康的思想,才有健康的情绪,健康的情绪,才有健康的心理。赏读推荐!感谢赐稿!问好!祝福!【编辑:林雨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雨荷        2018-01-02 15:09:08
  健康的思想,才有健康的情绪,健康的情绪,才有健康的心理。赏读推荐!感谢赐稿!问好!祝福!
林雨荷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