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父亲(散文)

精品 【丹枫】父亲(散文)


作者:千海江 童生,837.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15发表时间:2018-01-17 08:17:09


   走过洼地,再上一条小路,穿过小路两边的一片高粱地和麻地,我和父亲便来到了生产队饲养室。
   来到饲养室,父亲马上给牲口们拌料、上料,我便开始爬在用木板和草搭的床铺一头煤炉的边缘上,趁着一盏散发着微弱灰黄的煤油灯光写作业。父亲有时也会在给耕牛拌完料时来到我的跟前,默不做声地看我写一会儿作业。父亲没有文化,但会打一点算盘,会用杆秤,认识几个字,很有限。因此,纵然他也经常嘱咐我好好学习,但从来没有辅导过我的任何作业。我的作业正确与否,他也从来不知道。
   在没有作业的情况下,我也经常给耕牛们拌料、饮水。有时在我一觉醒来,发现父亲仍然在给耕牛们上草、拌料。耕牛们咀嚼饲料时不时发出“嘎巴、嘎巴”的声音。
   那时,我们家经常是一天三顿玉米糊糊,不顶饿,因此常常是还没到吃饭时间,我肚子就“咕噜、咕噜”地叫开了。有时,我饿得实在想吃东西,但没有要,原因是要也没有,因为家里有时除了一日三顿饭,有时连馍馍都不做。家里人口多,有时做一篮子馍馍吃不到一天,篮子就见底了。家里粮食少,要维持到收麦,所以不敢放开吃。
   我至今还记得,当时我们家的晚饭,多半是玉米粥加凉拌菜。玉米粥很好喝,凉拌菜也很好吃,但也不顶饿。母亲拌的凉拌菜有两种,一种是生拌凉拌菜,另一种是熟拌凉拌菜。生拌凉拌菜真可谓是五花八门,红、白萝卜,茄子、黄瓜、西红柿、西瓜皮、红、白萝卜叶,白菜叶、芹菜叶、红薯叶、笋子叶;熟拌凉拌菜也不少,譬如芝麻叶、榆钱儿、榆树叶、洋槐花、柳树叶、麦苗;地里的野菜,譬如蒲公英(我们家乡人都称为“呲牙菜”,但要趁刚长出不久嫩的时候采)、水萝卜棵、面条菜,有的名字我至今都不知道,但我们家人都吃过。我记得当时我们家人一年才吃一次肉,那就是每年的春节吃的饺子,是用肉陷包的。
   当时,我总觉得冬天的夜是那样的漫长,往往是吃过晚饭不久,肚子就饿得格外地难受。一天夜里,我很敏感地听到父亲吃东西的声音,我一咕噜从睡铺上爬了起来。父亲看见我起来了,就走过来,将正吃着的东西递到我手里,这时我才发现是半节削了皮的白萝卜,我咬了一口,当即辣得刺嗓子,这时我才知道了父亲不让我吃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水土的原因,我们家乡的白萝卜生吃味道是辣的。当时让我难以相信的是,如此辣的生白萝卜,父亲吃起来竟是那样的香甜.有时候,父亲也不知道从哪里弄来几块豆饼让我吃,我觉得很好吃,但有一次遇到了麻烦,原因是我吃了这些豆饼后开始呕吐,母亲知道后赶到饲养室,将父亲狠狠地责备了一通。原来,这是生产队当化肥上到地里的豆饼,在上地之前,人家在上面施了农药,幸亏药效小,否则,我当时就完了。我吃了母亲拿来的泻药,身体很快恢复了健康。从此,父亲就再也没有给我胡乱吃过东西了,尤其是拾来的东西。然而,父亲没有因此而不给我做东西吃,而是变着法子让我吃他做的东西。譬如到深夜时,他会在盆子里煮点白菜,煮熟后撒点盐一拌,就可以吃了。我觉得很好吃,直到今天,我仍然养成了一年四季爱吃大白菜的习惯。但当时,父亲做得最好吃的东西要算秋天了。
   秋天的夜里,父亲时常会不知从哪里弄来几根玉米棒,或烤或煮,都很好吃,比煮熟的白菜好吃多了。
   后来我才知道,当时我们生产队里有那么一、两位老人,经常在秋天里到地里割草送到饲养室里挣工分。他们在打草时,时常在玉米地里发现一些被孩子们当甘蔗一样将玉米秆折断吃,玉米梢子便连同那还未熟透的玉米棒撂了一地。于是,他们便将其捆扎在草捆里,以便在饲养室时适当增加些重量。这样,父亲在给他们所打的草过秤时,就发现了这些玉米棒子。当然,每当这些玉米棒烤或煮熟后,我和父亲,还有另一头喂骡马的饲养员以及他的儿子,大家坐起来一块吃,又说又笑,那气氛不亚于过年。因为当时在我们家乡,每逢过年时才算是最热闹的.但是,这玉米棒子并不是天天有,因此烤或煮熟的玉米也并非天天吃。
   每当早上,饲养室里的牛马都被赶到地里干活去了,我也该去上学了。这时,父亲本应该休息休息,但他却没有休息,而是用铁锹背着个箩筐在村边游转着拾猪粪,以便攒多了交给生产队去挣点工分。
   父亲从来是不愿闲着的,由于过于辛劳,他的双脚掌早早就磨出了老茧。因此我童年时不止一次地看到父亲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在煤油灯下,用小剔刀剔脚掌上的老茧。正因为辛劳,他早早就患上了腰疼病,我也不止一次听到父亲腰疼时躺在床上所发出的轻微的呻吟声。二哥每当回忆起父亲腰疼时呻吟时的情景时,都会给我说,父亲当时的身体素质实在是太差了。这都是由于我们家生活条件不好的原因,所以在当时来说父亲的确没有过过几天好日子。因为我们弟兄较多,父亲当时肩负的担子的确是太重了。父亲也和母亲一样,是个要强的形象,无论何时,从未在我们后辈们面前叫过一声苦累。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从未掉过泪,无论是喜悦还是痛苦。
  
   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们家乡的土地和全国一样,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土地分给了个人后,父亲也不再给生产队当饲养员了,姐姐也出嫁了,按说父亲也该休息一下了,但是家里一切事情仍容不得父亲有一刻地停留。此刻,长兄也到了该成家的年龄。然而,全家六口人仍住在那三间烂瓦房里。没有房子,谁家的姑娘肯嫁到你家里做媳妇?不要说过去,现在不也是一样吗?这样,父亲便又开始筹划着盖房子。记得为盖这座现在已是破旧不堪的房子,父亲不知道多少次独自一人拉着小平车前到黄河那个被家乡人称作“东南滩”的集上赶集,买回来好多比较细的木棍当盖房的木椽用。说是木椽,其实是小木棍。在当时我们家乡,条件好的人家是不用这些东西的,人家是把大树木材砍成一根根方木当椽用的。在当时我们家乡,单从谁家房子所用的木椽上就可以看出这家人是贫是富。因为我们家里当时实在是太穷了,没有钱买太好的木椽,父亲只好买价格较便宜的小木棍,充当木椽用。
   为了给新盖房顶上苇笆,父亲又拉着小平车到大姨妈家不远的黄河滩上割芦苇,与其说割芦苇,不如说是割芦苇草,因为芦苇很细,要挑拣比较粗的割,而且必须要下到浅河滩的水里。那是晚秋季节,河水很凉,父亲挽起裤腿下到水里,全然不顾水的冰凉.饿了,他就吃口干粮,渴了,他就喝口随身带的凉水。他惟恐连累亲戚,竟没有到距离不远的村里大姨妈家吃过一顿饭.他将割下的芦苇摊在河边晒干,下午天快黑时开始装车,然后在天黑前赶回10几公里远的家里。父亲的这种在困难面前从来不低头的性格,在我现在看来还真有点不理解,但对于穷人来说,就是有这么点骨气,这在父亲身上全体现出来了。
  
   七
   房子盖好后,长兄将大嫂子娶回了家。
   这期间,我和弟弟还继续上学,二哥应征入伍,前到河北张家口当了炮兵。父亲的辛苦没有白费,我们弟兄几个都逐个长大成人。此刻,父亲才算是松了口气。但他还是没日没夜地下地劳动,因为实行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土地是自己的了,地里的活儿早晚都得自己干。
   父亲种地的确是一把好手,他对一丝一厘的耕作都表现的非常认真,经他亲手打起的田埂,竟是那样的笔直笔直;经他平整的田园,竟是那样的平平展展;经他侍弄长出来的庄稼,竟是那样的郁郁葱葱,连土地邻边人家好不羡慕,不时啧啧称赞:“到底是种地老手!跟年轻人干得就是不一样!”
   在当时的我们家乡,可别小看种地,它也是一门学问,有些人种了一辈子地,最终还是落了个不会种地的名声。因此,父亲种地的认真程度不亚于呵护一个刚出生的婴儿。
   长兄婚后没有和我们分家。这样,当时我们全家的农活就落在了父亲、长兄和大嫂的身上。母亲更多的是在家里做家务。学校放假了,我和弟弟也会到地里帮干力所能及的活儿。这样,我们全家人生活风平浪静。父亲的笑脸也好像逐渐地多了起来,显然,他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和当时所有的家乡人一样,我们家的生活明显好转,家里的粮食多了,基本上一年四季都在吃细粮,粗粮还吃,但不多了。当时给我的感觉是,粮食是多了,但用钱还是十分地紧张。因为刚盖了一座新房,家里经济状况极为拮据。
   记得这一年,我在邻村乔庙上高中二年级。
   一天,我所在的班里的班主任宣布,要每个学生交纳学费10元钱。别小看这10元钱,那时一下子还真拿不出来,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在此前的学校是从未收过学费的。
   放学后,我给父亲讲了学校让交学费的事情,父亲说不要着急,并且问我哪天交,我说最近几天。
   第二天,我去上学,路过拥挤嘈杂的乔庙集,忽然,我看到了父亲的身影。他站在路边,身前放着一个布袋子。
   后来我才知道,父亲为了给我交学费,将家里仅有的半袋子绿豆拿到集上来卖了。
   下午放学,父亲将15元钱递到我的手里。当天晚上,我非常高兴,高兴的是我可以安安心心地上课了。
   在未睡着之前,我躺在床上听到隔着高粱笆篱,父亲躺在床上的呼吸声,并且还听到了父亲用手指轻轻拍打肚子的声音。我知道,这是父亲思考问题并要做什么事情前的一个小小的习惯动作。
  
   八
   不出所料。第二天,天还未大亮,父亲就拉着小平车到地里砍树枝去了。
   因为当时,我们家乡不远处的黄河大堤决口了,需要用树枝去挡,生产队给家家户户都分配了任务。
   天刚蒙蒙亮,父亲就将大半车树枝拉回来了。卸下车后,还未来得及休息,父亲就又拉着小平板车到地里砍去了。
   早上放学回家,我刚一进院子,便看到父亲正端着一碗玉米粥,一手拿着馍在吃,这时村西头有人拉树枝正好从我们家门前路过,父亲就也着急去了。父亲是个急性子,不干就不干,要干就非把它干好不可。我吃过早饭就又上学去了,但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父亲送树枝去再也没有回来……
   记得当天中午,我在课堂上上课的时候,我感到心闷,浑身冒虚汗,但不知什么原因。第二天,便传来父亲往黄河堤坝决口送树枝而殒命途中的噩耗。
   父亲的死,使我一生中感到最为惨痛的遗憾。每当回忆起父亲,我都抑制不住落泪。父亲的一生,是辛苦劳作的一生,的的确确没有过几天好日子,该过好日子了,他却悄悄地离我们而去,给我们全家人带来了永远无法抹平的伤痛。

共 9199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写父亲的文章,生动地烘托出黄河滩边一位男子汉的伟岸形象!作者的父亲是历经共和国初建时期一穷二白时代的农民,儿女多,产量薄,缺吃少穿,为全家人活命疲于奔命。而作者大姐九年治病需要钱,更将父亲肩上的担子加重。父亲在五十三岁的壮年就累死在黄河滩上。全篇文字隽永厚重,朴实无华,细节生动,非常感人!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80120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1-17 08:21:48
  全篇文字隽永厚重,朴实无华,细节生动,非常感人!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17 19:32:26
  细节生动,情节感人,语言朴实,人物鲜活。为这篇佳作点赞!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