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四季的故事】太白山游记(散文)

精品 【晓荷·四季的故事】太白山游记(散文)


作者:易帆 布衣,328.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98发表时间:2018-01-21 22:47:41


   五月是个灿烂慌乱的季节,也是一个躁动不安的季节,炎热让所有的人都有一种按耐不住的冲动,渴望在一个有山有水纯自然的环境里,舒缓因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压力。而一贯以闲云野鹤自居的我,也很想有一处世外桃源般的人间仙境,小住几日,一来逃避繁琐无味但却必须天天如此的生活,二来让蒙垢的灵魂得以净化,理清思路,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让自己的创作走出沼泽,枯枝发芽。
   恰好同事撺掇去红河谷,便欣然入伙,第二日凌晨六点就起身,驱车三个半小时后,就赶到了红河谷。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太白之旅。
  
   一、红河石海
   红河谷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地处眉县营头镇境内的红河流域,是太白山古道之一,现为森林公园,园内奇峰林立,石峡深邃,碧潭飞瀑,幽谷含秀;红河丹崖,巍峨高耸,绝壁千仞;双洞水帘,古朴悠远,神秘莫测;神龟宝蛋,上古神物,惟妙惟肖;蟠龙湾,穿林涉水,曲径通幽;斗姆瀑布,急流奔泻,气势如虹,清凉静幽的红河谷除以“幽、奇、峻、秀”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名冠三秦外。近年来开发的丹崖攀壁和红河漂流两大项目,极具有刺激和冒险,让好多喜好山野和冒险的朋友趋之若鹜,成为红河谷最具有吸引力和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闪光点。
   驱车直达红河谷的石海景区,也是这次红河谷之旅的最高处,由于前方修路,没能到达积雪的山顶,一睹四世纪冰川给秦川大地留下的奇葩。但伫立在一片白色的石头之中,凉风拂面,清新且充满负离子的空气让人神清气爽,听溪水叮咚、小鸟轻咛,看壁立千仞的石峰和葱郁的灌木山林,无不感到惬意和自由,白色的石头以各种姿势盘卧在河谷,仿佛一群打仗归来的士兵在这里休息,传说红河谷古名叫赤峪,是当年诸葛亮带兵出祁山,攻打长安曾在此于魏军决战,伤亡惨重,把这里的溪水都染红了,这些传说虽说有些牵强,但给这石海赋予一种历史文化,也算给这自然的鬼斧神工涂抹了一种传奇色彩,不枉上天赐给三秦大地这一处福祉。其实这里的溪水也不是红色,是红褐色的麻岩河床,在太阳的照射下形成的一种景观而已。
   现在看来,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卧龙居士诸葛亮,帮他恢复汉室皇位,这位卧龙先生大谈古今,什么天下久合必分,一场隆中对成为让这位刘氏对诸葛亮佩服的五体投地,日后几乎将蜀国的一切都依仗这位通宵古今,能掐会算的高人,可历史总归是历史,一贯以大一统为基调的中华文明,统一就是趋势,尽管诸葛亮依托天府之国的富庶和蜀道之难的天险,禅思竭虑,励精图治,呕心沥血,演绎了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暗渡成仓、火烧赤壁等传奇战例和经典之作,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应用的出神如化,可在历史潮流面前,依然无力回天,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的遗憾,虽说自己流芳百世,可常年征战,生灵涂炭,给当地的黎民百姓造成多大的伤害和苦难,唐代诗人曹松的《己亥岁》写到:“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从历史的高度看,诸葛亮也不是顺应历史的高人,只是让历史在这位卧龙先生面前打了一个旋窝。
   第四纪冰川融化裹挟下来的碎石形成如今的石海,在时间长河里流淌了几百万年,静默了几百万年,不由让人在惊叹大自然巨大力量的瞬间,恍惚间也穿梭了上百万年的时空。
  
   二、红河丹崖
   在石海逗留了片刻,就驱车回返,在半山的四嘴峰石壁前停留,说起四秀峰,,这里有明朝当地诗人李雪木的诗,摘录下来,算作纪念:“风牵萝带袅山弯,皂鹤低巢睡正闲。酒客杯吞掌上月,诗豪笔吐眼中山。林余积翠鸟衔云,天涯飞星萤带还,怪得渔郎轻舍槕,挑花又淀武陵间。”大家以远处高不可攀的四座清秀的山峰为背景,拍下几张可以让人纪念并回忆的照片,便返回红河谷森林公园中心,在这里,每人花12元吃了一碗份量不足山下二分之一的面条,一边休息,一边仰望高耸入云的红河丹崖,感叹这里的人们竟然匠心独运,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耗巨资修建这条凌云栈道。也难怪,在陕西各市县中,眉县算是大自然的宠儿,占尽了秦川的彩头,不说太白山独特的地貌资源和丰富的森林植被资源,就水资源和旅游产业,就完全可以成为让眉县跃居全省的经济强县,况且这里还有老牛面和农夫山泉两大品牌产业,近年来的猕猴桃、葡萄和樱桃也享誉国内外市场,这和干旱贫瘠的陕北简直就是两重天。古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眉县不仅靠山,而且靠水。
   看着悬在石壁上的凌云栈道上,有人像蚂蚁一样的往上攀援,顿时激发起一种少年豪情来,我们不由自主的随着人流,往丹崖攀爬。
   红河丹崖,是红河谷最陡峭的山崖,海拔约1900米,而凿修在丹崖上面的栈道,也算是红河谷的一绝,起初是水泥或石板砌成的台阶,斗折蛇行在半山的丛林之中,约莫在1000米左右,就都成悬在峭壁上的铁结构阶梯,如果你不往山下看,还可能在“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吸引下,有“不到长城非好汉”勇气支撑自己的双腿往山顶攀爬,但要是往山下一望,看到不接地气且悬空的栈道,不禁让人有些胆战心惊,头晕目眩,双腿发软。其实,在陡峭的石壁上凿洞打眼,用钢铁支架搭建的栈道,安全系数还是很高的,况且石壁上还有铁链供人们把握,可人往往就败在自己的心理上,同行的几个队友,望而生畏,一步一回头,不甘心的顺原路返回,大多数队友还是不畏艰险,执意向上,不过站在没有树木遮掩的山崖上观望,看前面群山飞翠,层恋叠嶂,烟雾浩渺,蓝天白云,山下郁郁葱葱,彩旗招展,红瓦的房屋如同一个个方形的盒子,在翠绿的峡谷中摆放,似童话里的小人国,人就像蚂蚁一样移动,景色如画,美不胜收,让人如醉如痴。
   对于登山攀援,这是一项挑战自我的运动项目,不仅拼的是体力和毅力,也拼的是心理素质,对于有经验的登山者来说,上山心要平,气要匀,胆要正,下山身要正,脚要稳。很多登山爱好者在攀爬了许多高山后,就大气磅礴的吹嘘自己征服了多少高山,这一点,我极力反对,在自然界面前,人类确实很渺小,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为人所用,只是一个目标或者愿望,我们别想着征服它,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掌握其运行和存在的法则和规律,让它为人类服务,我们只有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有节制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良策。
   虽说我抱定要登上山顶,可行至凌云栈道的最险处,也就距山顶垂直距离不足300米处,体力不支,头晕目眩,心生胆怯,只好望山兴叹,折头回返。看着那些比我年龄大,比我年龄小很多的人,步履坚定的一个个从我身边走过,不由自主的唏嘘感叹,人生不就是一次次登山吗?往往离成功越近,危险也就越大,阻力也就越多,很多人在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时,就放弃了,退缩了,所以很多人没有成功。
  
   三、汤峪温泉
   从红河谷出来,驱车半个多小时后就赶到了太白山下的汤峪镇,在一家农家旅馆住下,虽所条件简陋,但还算干净,况且我们是自驾游,当然以便宜安全为主,讨价还价后也不再挑剔,放下行李,就在旅馆附近美美的咥了一碗陕西扯面,就挺着圆圆的肚子,散步到汤峪镇的人工瀑布广场,这时太阳也坠入西边的山坳,夕阳正红,足有五十多米长,二十米高的人造瀑布,在霓红灯,镭射灯的照射下,五光十色,五彩缤纷,吼声如雷,烟雾浩渺,吐珠溅玉,奇峰怪石,如塑似画,这个人造瀑布,和北戴河的人造瀑布一样,虽然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州”的气势,没有“月在松间照,水在石上流”雅致和静谧。但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景致,让我们这些来自陇东很少见水跳崖的人来说,着实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也看得出,为打造太白山一流的旅游品牌,地方政府舍得花血本,建造这处盛景,提升了旅游档次。
   随后,我们进入了太白山森林公园入口处的汤峪温泉,这里绿荫夹道,凉风习习;早就听说汤峪温泉因地处龙凤、凤凰两山环抱之中,山环水绕,古木葱郁,景色如画,获“凤凰神泽”之美誉,是眉县八景之一。在唐代就有"凤泉汤",西汤峪”之说,隋文帝曾在此建“凤泉宫”作为避暑洗浴之地。从温泉谷口的广告牌上得知,这里的温泉水温经常保持在60℃左右,水中含有钾、钠、镁、铁、钙、碘等多种元素,其中硫酸钠含量较多,对皮肤病、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从而吸引了许多人来此疗养旅游。可见此处确有非凡之处,看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足以让这里的人丰衣足食。
   尽管我们没有财力去享受高级温泉,但每人花45元在露天的温泉沐浴浸泡,每个人都除去寄放了衣服、手机、钱包及一切杂物,男的就一条短裤,女的则身着各色的游泳衣,钻入温泉,把头靠在池边,闭起眼睛;任温泉的水慢慢地浸润我的每一寸肌肤,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大口吸收着这泉水的精华,体验汤头温泉的丝丝柔情、屡屡温馨,。此时,太阳落山,光线逐渐黯淡,温泉四周是黑魆魆的山峰,一弯上弦月高高的挂在山顶,而温泉的水清澈见底,而且冒着袅袅热气,像缕缕白烟缭绕不散,如梦似幻,树影婆娑,氤氲香弥,尘世俗类,瞬间即逝,我们都沉浸在温泉之中,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的感觉。当身体被冷热适中的温泉水包裹后,静静闭目养神那种放松,那种惬意,那种怡然,别有一番风味,确实无法言表。此时若有一段大悲咒音乐,那才叫超脱,才叫放下,才叫入静。
   这个时候,人们仿佛摒除了杂念,不管灵魂还是肉身,都在经历一场惬意的洗礼,尽管男女混为一池,而且形体肤色一目了然,苗条的臃肿的紧绷的松弛的好看的丑陋的。可这时人们好像都回归了一种人性的自然,全无色欲邪念,或许人真的是由鱼演化而来,生性喜水,我们这些旱鸭子,就在水里打起水仗,练习扎猛子,一个个像回到了童年,看来每个人在这个冰冷的丛林世界里,活的都不轻松,当放下一切羁绊,都渴望一种无拘无束的放松和自有,不由让我想起故乡的河滩,草坪和在沤麻池里戏水的情景,也想象当年隋文帝杨坚携众多妃嫔,把这个的浴池搅动的胭脂味十足,佳境,佳水,佳人那是何等的瑰丽。
   当肉身享受这种惬意的浸泡,灵魂也得以洗涤和升华,感悟到每个人都赤条条的来到这个世界,终究也要赤条条的离开,不管荣华富贵,还是贫穷潦倒,都是过眼烟云,我们用几十年的生命去追逐,拼搏,最后也不过是留下许多遗憾,而不甘心的离开这个看似热闹,其实充满孤独的世界。
  
   四、泼墨山
   人都有一个天性,就是对陌生的东西充满期待和好奇,第二天一大早,当我们乘坐太白山旅游服务中心的中巴,进入太白山,就被这里丰富的植被资源和水资源吸引迷住,随着海拔的不断提升,植被也呈垂直变化,大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味道,这里山奇、水秀、天蓝、空气格外清新,虽然这时已经步入六月,山外早已达到26摄氏度,可谷里依然凉风习习,沿途经过观音庙、莲花峰瀑布、泼墨山、世外桃园等风景区,所有的游客都会以景区的特色为背景照相留言,尤其在手机通讯发达的今天,好多人边照边在网上晒,那个自豪和得意,也算是一种惬意的满足。
   当然,作为一位文学爱好者,自然也对和文学有关的景观情有独钟,当我们坐通勤车到泼墨山景点时,确实被这里的奇特景观所折服,这里是一个不太怎么宽阔的河谷,海拔约莫1200米左右,最早人们要沿古栈道到这里,现在上山的公路直接可以从这里通过,北面是高耸的骆驼山,郁郁葱葱,而且奇峰秀丽,南面是就是泼墨山,裸露的岩石上墨迹斑斑,真就像有人从上面泼下来一般,按理说,太白山的地理构造是地壳运动,板块上升形成的,也得益于第四纪冰川巧夺天工的形成这处奇特的自然景观,谷底白色的巨石横卧在谷底,清澈的溪流在巨石缝隙里穿梭而下,真乃人间仙境,怪不得连诗仙李白都感叹:“举目山水皆是景,诗到多时苦难吟。”很多游客都纷纷躺在那块用红漆隶书写的醉卧石上照相留念,此时,在谷底靠骆驼山根的一块平底上搭建的小舞台上,几个很专业的小女孩,身着华丽的唐装,随霓裳曲翩翩起舞,舞姿专业而柔曼,在这里小坐一会,听水声,看歌舞,也别有情趣。
   而泼墨山的来历,确实得益于诗仙李白,传说李白来太白山求仙访道,在此痛饮太白酒,喝醉后躺在谷底的石头上,感觉太白山实在太美,自己纵然才学满腹,也无法描述太白的美景,就有些愤然,将墨朝山上泼去,使山崖永远留下了斑斑墨迹。形成了现在的“泼墨山”。对于这处景色和传说,我总认为是后人利用历史传说,有意给这座山和这块巨石搭载上去的,因为历史有时真的就是一个小姑娘,由当权者任意打扮,但对于这处地方的打扮,也没有多少人刻意考证,也算是古为今用的一个范例,是可以理解的。

共 609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游历为序,作者讲述了在五月的一天,与同事们驱车前往红河谷,开始了两天的太白之旅。跟随作者的脚步和视觉转换,我们分别对红河石海、红河丹崖、汤峪温泉、泼墨山有了具体的了解和感知,作者在对现实景点做了细致生动的描述基础上,更旁征博引,结合相关的历史典故侃侃而谈,使文章增添了历史凝重感和文化底蕴。让读者深受感染,仿佛身临其境,对祖国美好河山充满无限的向往和喜爱。文章语言简洁流畅生动细腻,一篇非常不错的游记,佳作荐阅共赏!【编辑:叶华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801240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8-01-21 22:49:57
  通过这篇精美的游记,让我们对太白山的美丽所折服,祖国的河山是如此多娇,引无数的人竞折腰。感谢老师精彩的分享,祝创作愉快!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