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敬仰八一(散文·旗帜)
回乡下的时候,无意间看见一座老房子门前挂着一块“光荣军属”的牌子。牌子很完好,但字迹被风化得有些模糊,用手触摸,那凹凸的字痕依然那么深,那么匀称。抚摸着,五角星里的“八一”两个字从我心底怦然跳出,崇拜、敬仰、还有一股说不出的味道,牵出一连串的画面……
最早知道八一是从电影开始的。八一电影制片厂放映的电影是我们儿时的最爱,我们对电影里的人物充满崇拜也十分向往。于是我们用木头认真刨制手枪;用纸片小心翼翼地折叠成腰间的佩带;用柳枝盘绕编成一顶顶陆地隐战帽。做好一切准备,一群伙伴分成两队,按“指挥官”要求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实地“演战”。伙伴们一个个捎紧腰带,配带木制手枪,头戴隐战帽神气十足,一副很严肃的样子进入各自的角色。在一片“厮杀”混战后,被俘的“敌人”被反手相扣,低垂着头站成一排等候发落,而得胜的解放军故作严肃的脸上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笑意。一轮交战完毕,指挥官宣布战果重新分配下一轮的角色,伙伴们抱团雀跃,那份欢乐,那份对军人的向往早已深深注入心田。
到了入伍年龄时,心就不自觉地狂躁起来,恨不能立时应征进入军人队列。看见有的同学穿上军装,那种羡慕、嫉妒令我痴迷。我蹬着自行车爬坡上坎地跑去照相馆,端端正正地穿上照相馆里照相专用的军装。军装的厚重与庄严,顿时让我严肃起来。不是一般的素养与真诚,穿这身军装的责任确实很重大,但我感觉很自豪,因为我的同学已经挑起这副重担。
育新和我是同村同学,也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儿子。由于他的勤劳,故乡的水土赐予他一副结实的身板。九月,民兵连长接到征兵信息立刻前往育新家,通知育新并试图做通育新父母的工作。育新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儿,下面是两个妹妹。父母自然不想让他去当兵,在他们眼里育新是要受他们保护的,时时刻刻要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育新和我们一样很向往军营生活,希望自己能够穿上军装站在祖国最需要的土地上,坚定地捍卫祖国的每一寸领土,保护国家的安定团结。他曾瞒着父母跟民兵连长报过几次名,前几次因为年龄没达到,一直都没通过。这次很好的机会,育新丝毫不放松也绝不放过。他和民兵连长一起做父母的工作,甚至动用了老师和亲戚才慢慢说服双亲勉强同意。育新体检训练一次过关,当连长带着全村人敲锣打鼓把神圣的军装和大红花送到育新家时,他的母亲嚎啕大哭拦着不让进屋,说儿子是她的命根不让去当兵。此时育新的父亲坐在门槛石上,一口一口地吐着大烟圈,他突然站起来拉着老伴的手,对老伴说:“我们家确实是需要新儿,可是国家也是一个家,也需要新儿啊,我们就听新儿和连长的吧。他们说一个大家安定团结了,小家才会有保障,就让新儿去吧。”育新父亲说着把育新娘牵进里屋。连长擦了擦湿润的眼角和村民们一起进屋,他们纷纷握紧育新父亲的手,并由村长递上一根游泳牌香烟,烟里包含的是村民们的祝福。点燃,他们看到的是星星之火,是未来的曙光。在一阵热闹过后,育新换上了崭新的军装,胸前戴着一朵大红花。红花是民兵连长专门从城里买的红绸子,夫人亲手缝制的。红花的光荣与祝福,带着家乡炙热的情怀给育新更添一份力量和自信;亲情暖流遍地蔓延让育新和乡亲们直揉眼睛……接兵的军车停在村口,育新在一片锣鼓鞭炮声中,在乡亲们的簇拥下走向军车。接兵的首长重重地向我们敬了军礼,育新高高举起他那双厚实的手,坚挺地回敬着军礼。突然间,我的泪腺不受控制,泪水潸然而下。那不是离别的伤感,而是一种敬仰和悔恨,恨自己不是三尺男儿,恨自己没花木兰的勇气与担当。带着“恨”我悄悄地离开欢送的队伍,进村看见育新的父母站在自家院前,高举双手目送育新,他们没流一滴泪,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才是育新最坚强的后盾!这幅画面在我脑海存放了三十年,那个英姿飒爽的首长,那个坚定自信的育新,他们的军礼一直在我头顶,让我仰望!
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很少能看见军人的生活,但那一次却让我深深感动。那是1998年夏天,由于厄尔尼诺现象,长江爆发历史以来最大的洪水。长江干堤历史久远,土壤干裂,从未经过这么高水位的浸泡。为保护堤坝,全民动员,全军动员日夜坚守。酷暑难熬,战士们黝黑的脸上,密匝匝的汗珠如豆粒般滚落地面没了踪影。夜晚,脚长嘴尖的蚊子叮得人浑身疼痒难受,战士们穿着厚厚的迷彩服也难逃一劫,面对洪水他们不敢轻易走动,任由那些长脚家伙在身上享受美餐。高建城就是这群士兵中的一员。8月1日晚7时许,位于嘉鱼县牌洲大堤合镇段36公里+500米处的合镇乡中堡村魏家码头,距离堤底40米处出现强力管涌,虽经守堤人员奋力抢险,但终因险象环生,堵不胜堵,此处100米堤段突然崩塌。约当晚8时30分,堤身开始下倾,瞬间出现溃口,而且缺口不断撕大,就连沉船堵口也宣告失败。
险情就是军令!在邱家湾抗洪的某军区舟桥旅及驻鄂空军某高炮团共400多名官兵火速赶往现场抢险(高建城就是400多名中的一员)。但是,运送抢险官兵的13辆军车立时被洪流掀翻,除两辆军车和30多名官兵冲到堤上外,其余300多名官兵当场被飞奔直泻的激流冲得七零八落,数万群众均被洪水围困。四五米高的巨浪扑面而来,在紧急关头,高建城不顾个人安危,沉着镇定,迅速组织抢救遇险群众和官兵。救生器材不够,他立即脱下救生衣硬塞给新战士赵文源穿上。被迫弃车转移时,他坚持最后一个离开。在与洪水搏斗的两个多小时里,他连续不断地进行现场鼓动,高喊:“有党员和干部在,我们一定能够冲出去!”他奋不顾身,先后救出8名群众和战士。8月1日夜里21时以后,洪水越来越大。他和连长决定,把两颗树留给几位体弱的战士,而把死亡的危险留给他们自己。他用尽力气将正在水中挣扎的新战士刘楠推到一棵大树边,自己却被一个巨浪卷走,壮烈牺牲。
被水冲散的舟桥旅官兵唱着《舟桥兵之歌》。“大江翻滚卷巨浪/舟桥兵飞水架桥忙/狂风为我擦汗水/暴雨为我洗军装/千军万马桥上过/胜利凯歌传四方……”嘹亮的歌声驱散了笼罩在簰洲湾上空的死亡阴影,驱散了老百姓心头的绝望,驱散了苍茫黑夜中疲乏的倦意。大堤上防汛指挥部的人远远听到水中传来的歌声,禁不住热泪奔涌,他们情不自禁地含泪高喊:“同志们,坚持住,救援部队马上来到,坚持就是胜利!”水里的歌声更响亮了,盖过了洪水的咆哮声。这一夜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壮歌。
他们的名字永远镌刻在长江干堤,载入史册,铭记在每个人的心里,如长江之水永不干涸。为了缅怀烈士,政府以高建城的名字命名建立了一所高建城中学,让八一军魂在长江之滨发扬、传承!
再次抚摸“光荣军属”的牌子,模糊的字迹似乎突然间明亮了,在斑驳的墙上闪耀出一道道光芒,耀人眼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