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看点·新锐力】一桌好菜(小说)

精品 【看点·新锐力】一桌好菜(小说)


作者:王能伟 进士,6257.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728发表时间:2018-01-23 16:02:17
摘要:大山里长大的姚凤仙(后称强娘)与刘丽丽是一对苦命的女人,为了兄长的婚姻及家族的延续,牺牲了她们的个人利益,答应了由父母包办的“交换亲”,由此开始了她们一生甜酸苦辣的生活。强娘要强一生,供养出三个大学生,还完成了公公刘江湖、男人刘大壮的遗愿——把刘丽丽接回了湾里。强娘瘫痪了,牵动着湾里每个老人的心,刘丽丽负责伺候、照顾她。三个儿子刘大强、刘二强、刘小强不能接她回城里过年、吃团年饭,于是,他们就带着家小回到湾里过年。这是一顿特别有意义的团年饭,湾里大厨刘丽丽精心做了一桌好菜,端上了堂屋正席,然而,刘大强、刘二强、刘小强及其媳妇胡倩倩、柳百灵、王明媚和三个孩子却没动一筷子……

【看点·新锐力】一桌好菜(小说)
   刘大壮的家里也是一片热闹非凡,他就这样把姚凤仙娶到了刘家湾,成了他的婆娘。
  
   二
   湾里人终于弄清楚了强娘瘫痪的原因,问题就出于她太过于要强上。
   三个娃儿都让她不要再干活儿,安享晚年。其实,她并没有干活,地早不种了,给了别人,就喂了头猪、十来只鸡子。她对自己的三个娃儿说,你们都混得有出息了,这是娘的荣耀,娘脸上的光彩。城里的猪肉都是饲料喂大的,肉有着一股腥味儿,且没有多少油水。俺喂头猪杀了,到年关的时候,你们都回来,给你们每家都分一些。另外,喂几只鸡,也可以让孙子们吃上土鸡蛋,那洋鸡蛋的蛋黄都是白的,没有一点鸡蛋味儿。
   三个娃儿都说,阿娘,俺不吃你的土猪肉、土鸡蛋,俺们只想你享享清福。
   强娘说,娃儿们,你们看娘是能闲下来的人吗?娘这一生都没闲过。
   三个娃儿又说,阿娘,你不能干活,上次俺们带你去医院抽过血,化验结果出来了,医生说,血脂有些高,少吃肉和鸡蛋,以防脑血管堵塞,所以,你就不要喂猪、鸡。
   强娘说,娃儿们,别瞎操心了,俺的身体俺知道,壮着呢,不壮还是强娘吗?你们不要被医院里的洋玩意吓破了胆,俺熬过了多少苦日子,苦尽甘来,俺还不想死,还想活过一百岁。
   娃儿们见拗不过她,只好把买的药留下,说,阿娘,这是降血栓的药,早晚各一片,您要按时服用。
   强娘说,好吧,就听你们的,早、晚各服一片,按时喝下。
   三个娃儿这才放心地走了。
   强娘见娃儿们走了,就将药扔进了茅坑。她就是这么要强,俺身体好好的,不痛也不痒,是药都有三分毒,俺喝它干啥?同时,她怀疑是不是三个娃儿的婆娘使的坏,专们拿药来整治她。
   湾里人知道了强娘的病因是脑血栓,都惋惜,昨天还好好的一个人,四处闲逛,今天怎么就瘫倒在床上呢?惋惜的同时,也感慨着强娘一生的坎坷、曲折的经历。
   姚凤仙自小在山里长大,是个干活的好手,不管是上山砍柴,还是下地干活,她都胜过了阿爹姚秃子。嫁到了刘家湾的第二天,她一大早的就叫刘大壮起来。刘大壮还沉浸在昨天的缠绵之中,久久回味着。不料,被她掀了被子,揪着耳朵拽了起来。说,大壮,俺们上午砍柴,下午下地,晚上再睡觉,你若不听俺的,俺让你睡床底。第一天,她就给刘大壮一个下马威。意思是告诉大壮,俺们要奔向好日子,就不能偷懒,天上不会掉下馅饼,要想富,你就得听俺的。让一个女人来支配男人,这在刘家湾,从古至今还是第一人。她驼起了芊担、打杵,腰上挂了把镰刀,率先出了门,刘大壮只得尾随其后。她的手脚麻利、利索,不大一会儿,她的一担柴砍好了,又帮着大壮砍。而且她的一担柴有一百五十斤,而刘大壮的一担柴只有一百斤。在刘家湾,男人的力气都大于婆娘,而姚凤仙除外。
   湾里人都说,刘大壮呀,你干脆当婆娘,让姚凤仙当男人。
   湾里人要想富起来,没有其它的捷径,只有勤劳,脚踏实地地干活儿。姚凤仙看准了挣钱的路子,就是砍柴。她原来在娘家的时候,家里的柴禾都是她包了,只可是山路崎岖,离集镇太远,不能挑到集镇上去卖。而刘家湾则不同,砍柴的地方要到离刘家湾十里地的野猪岭,到集镇上去卖则只有二十里路,且有一条土公路,不用把柴挑到集镇上去卖,她家有一辆板车。每当她与刘大壮砍的柴够一板车的时候,俩人装好柴禾,一人在前面拉,一人在后面推,夫唱妇随。
   刘江湖与婆娘看在眼里、喜上心上。特别是刘江湖,以前总觉得他家亏了的那点儿疙瘩也慢慢地消失了,不过,每年他家田产生的大米,他不是偷偷的,而是大摇大摆地给丽丽驼去了几麻袋。姚凤仙见了,也没有做出不高兴的嘴脸,给刘丽丽驼去,也就是给她的爹娘驼去,刘丽丽能吃上白花花的大米,她爹娘也能吃上白花花的大米。
   姚凤仙不仅干活是把好手,生娃儿也是把好手。人高马大,坐墩子,骨盆大。湾里人都说,这样的身段是生男娃儿的坯子。
   刘大壮干活不行,但干姚凤仙的沟沟却很在行,要不然姚凤仙也不会护着她,一个干活连婆娘都跟不上的男人在湾里是抬不起头的。
   当姚凤仙来刘家湾的前两个月,刘家湾的男人们都对她垂涎三尺。他们都认为姚凤仙嫁给刘大壮是鲜花插在牛粪上,刘大壮个儿小,又是痨病缠身,不出三个月,姚凤仙肯定耐不住寂寞,另寻新欢。当他们在背地心怀鬼胎,对姚凤仙使坏时,或趁姚凤仙不注意的时候,在其奶子上摸一把,或在其屁股上揪一把。谁知,姚凤仙猛然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身,将男人双手擒住,反钳在背上,压下去,呵斥道,你要再敢对俺不敬,俺让公公用劁猪刀剜了你的蛋蛋。吓得湾里的男人们不敢再对她有非分之想。
   刘大壮个儿小,但蛋大,每天晚上都能让姚凤仙飘飘如仙、似痴如醉。而且种下的种没有哑炮,都是一炮击中。
   母鸡在旺季的时候,一天一个蛋。姚凤仙也正是生娃儿的旺季,一年多一个崽,连续几年,给老刘家下了三个崽,而且都是男娃儿。当镇上的计生办干事注意到她的时候,还以为她是头胎,谁知她已经下了三个崽儿,连夜逮去给扎了。
   刘江湖这下子可把根儿给传下去了,高兴得天天合不扰嘴巴,总算了却一桩心事儿。由于长年奔波在外,积劳成疾,当姚凤仙生下第三个男崽的时候,老俩口双双离他们而去。刘江湖在临死的时候,把刘大壮叫到跟前,留下了遗言:壮儿呀,你现在的幸福都是你丽妹子给的,将来日子好过了,把你妹子接回到刘家湾来住。说罢,瞑目归西。
   家里的重担就落到了姚凤仙、刘大壮的肩头上。姚凤仙要强,总想在刘家湾熬过人上人。三个娃儿取名刘大强、刘二强、刘小强,三娃儿次第长大。他们俩人要砍柴、干活,三个娃儿就是大强带二强,二强带小强,就在他们的土房子前后爬来爬去。多年以后,大强回忆起儿时的生活,有一件事儿难以忘怀。那时,当大强刚刚学会走路,二强、小强还不会走路。姚凤仙、刘大壮要去砍柴,就在堂屋扔了一床稻草垫子,让仨娃儿在上面爬着。他们家里还养有十来只鸡,都是散养,主要吃一些散落在地上的饭菜,而且是随吃随拉,家里没有大人,那些鸡便成了仨娃儿的伙伴,满地都是鸡屎,而这仨不懂事儿的娃儿,就把鸡屎捡起往嘴里喂,反正毒不死人。仨娃儿小时候不知道吃了多少鸡屎,当然,也挨了不少姚凤仙的竹条子,但仨娃儿都是虫儿,打了还是吃,因为爷爷、奶奶走得早,没人带呀。当仨娃儿长大懂事之后,湾里人都笑话仨娃儿,说,仨强娃儿都是吃鸡屎长大的。
   姚凤仙、刘大壮的勤劳没有白白付出,终于攒够了盖三间瓦房的钱。现在再不把房盖起来,仨娃儿眼看着就要上学了,一个年级一个,等到时候,个个都要花钱,积攒的钱还不是花完了,趁现在仨娃儿都还没上学的空档,得先把房子给盖起来。等娃儿们上学了,再勒紧裤腰带儿。说动手就动手,他们先把三间茅草棚给扒了,然后请湾里盖房的把式老刘叔掌驼。一个月罢,三间屋的土墙已经夯实好了。接下来就是上梁、散瓦。谁知,这一天,意外发生了。
   那天,是个阴天,太阳被遮进乌云里,没有半点太阳光。老刘叔一大早儿就来了,早上八点要上梁,湾里人兴这个,上梁得看个时辰,本来说好的刘胖子临时有事儿,来不了,老刘叔只得让刘大壮上了。一根大梁,须四个壮汉,山花墙的两边每边两个。姚凤仙忙着厨房,没顾得上上梁这摊子事儿。当鞭炮啪哩吧叭地响起的时候,一根搭上红的大梁在堂屋中间被四个壮汉拽着冉冉升起。刘大壮本来力气就小,加上使全劲儿,他的痨病又犯了。一阵猛烈咳嗽之后,也正是大梁升上一半的时候,他的眼前突然一黑,一个倒栽葱,离开了山花墙,啪地一声响,重重摔在了堂屋的地上,地上立马现出一摊鲜红鲜红的血,尽管没有太阳光,还是那么耀眼。由于他的摔下,大梁失去了重心,另外三个壮汉不得不丢掉手中的绳子,差点儿跟着一起摔下去。
   刘大壮上大梁时摔死了,这消息在湾里面像炸了锅。湾里人都为这场不幸脸上挂满了阴云。
   姚凤仙从厨房到堂屋的时候,刘大壮还没有断气。她被眼前的一切都吓傻了,从没有掉过眼泪的她突然一声嚎哭起来,哎呀——俺的娘呀——这叫俺怎么过呀——声音凄切,划过苍穹……
   刘大壮还未断气,胳膊动了一下。姚凤仙忙跑过去,抱住刘大壮,说,大壮,你要挺住呀,俺马上叫车,把你送到镇卫生院去抢救。其实,老刘叔早去招呼车子去了。
   刘大壮努力睁开眼睛,张着血嘴说,凤仙,没用的,别忙乎了,俺有话跟你说。他说,凤仙,俺对不起你,扔下你一个人,你一定要撑住,把三个娃儿带大,让他们长大成人。
   姚凤仙哭着点了点头。
   刘大壮又吐了一口血,用尽全力说,等三个娃儿苦大了,有钱了,再盖栋房子,把俺的丽妹子接回来,她那里太苦了……说着说着,他的嘴巴张了张,流出的全是血,头一偏,闭上了双眼,倒在姚凤仙的怀里。
   姚凤仙又嚎天大哭起来。
   等老刘叔把湾里唯一一辆三轮蹦蹦车找来的时候,人已经断气了。
   刘大壮是三天后下葬的。在这前三天,湾里人都充满了怜悯的心情,没有人嚼姚凤仙的舌根子。三天过后,湾里的男人们、婆娘们都幸灾乐祸起来了,都开始嚼起耳根子,不管姚凤仙受得了、受不了,都得受着。那些男人们、婆娘们茶余饭后,都说,婆娘胜过了男人,不是什么好事儿,阳光都被阴气给压下去了,看,就验了吧!
   这话传到姚凤仙的耳朵里,姚凤仙开始气得扔了一只碗,把仨娃吓得哇哇大哭起来,后来,她又不气了,嘴巴长在别人脸上,俺也管不着,由它去吧。谁个人前不说人,人后不被人说!她也就不气了,不气了,她就下了决心:再苦再累,也要把仨娃儿盘出来,读上书,将来都不在湾里混,都去城里住!
   湾里人嚼耳根子归嚼耳根子,算是一码归一码。老刘叔指挥大梁不得当,丧了刘大壮的命。他心里耿耿于怀,又过了一个月,他便召集湾里的青壮年,免费为姚凤仙架起了大梁,并把檀子、權子都架好,散好了瓦。
   姚凤仙的三间大瓦房总算告一段落。她和仨娃儿终于摆脱了那种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生活。在她的内心,对湾里人免费给她造起了三间大瓦房,一直充满了感激,以至于多年以后,刘大强、刘二强、刘小强混得都有出息了,都搬到了城里,成了城市人的时候,把她接到城里,她在城里一天都呆不住,认为那像坐牢,还是她的刘家湾好,乡里乡亲的。
   失去了刘大壮,自此姚凤仙一个人带着仨娃儿,但她从没有叫一声苦,每天照常去打柴、卖柴,那把镰刀伴随着她,被她打磨得锃亮、放光。她成了一个真正的男人,实际上就是一头永不埋怨的老黄牛。
   时间长了,湾里人都看出了她的要强、强大,一个女人撑起一片天,不比一个家中的男人、婆娘差,而且别人孩子上学了,她的大强、二强、小强也都上学了,别人家的娃儿穿什么衣服、鞋,她的仨娃儿也穿什么衣服、鞋。唯一一点儿有区别,那就是别人家的成绩差,而她的仨个娃儿的成绩在班上都是第一。这让湾里人都刮目相看。有的人家也请教过她,问她的仨娃儿的成绩为何那么好?她淡淡一笑,说,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让他们跟着你一块去砍柴去,熬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倒说的是大实话,她文化不深,大字不识一个,只会数得清钱,更没有空闲时间辅导娃儿了,她那来的闲时间呀!一天到晚只有她忙碌的身影。
   湾里人不得不佩服姚凤仙,就把她叫起了强娘,猛一听,是随着她娃儿叫的,而实际上是显示她的要强及一颗强大的心!
  
   三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刘家湾虽说是有米、有面、有水的好地方,但终归还是条山沟沟的河水冲出来的湾儿。说穿了,住在刘家湾,终归还是山里人。眼前,山里人流行的是打工经济,刘家湾的后生们都挣气,大部分通过自己的努力,都搬到街上或城里。湾里人没有叫“集镇”或“县城”的习惯,他们口中的街上指的就是集镇,城里指的是县城。还有少部分年轻的后生没搬走,但他们一年四季在湾里呆的时间极少,一般都是逢年过节或家里有急事儿的时候呆上几天,然后小俩口双双飞出了湾里,去大城市打工,留在刘家湾的都是些老人、孩子。
   强娘的瘫痪似乎牵动着刘家湾里每个人的心。一是强娘的名望,是六月的蝉叫——名声在外了。二是他们从强娘的好强中得到了些启示:眼前的日子真是好日子,顿顿白米、馒头,还有大彩电看着,有的还配有手机。穷命、富命都是命,只要有命在,都能享受这神仙般的好日子,要是没命了,那只能享受个鬼去!
   好死不如赖活着。人越老越怕死,特别是那些曾经受苦走过来的老人们,都摇头叹惜着:强娘呀,苦了一辈子,要强了一辈子,哎!眼前正是享清福的时候,却得了这个怪病。
   村支书刘耀祖,湾里人都叫他“牛书记”,其实,他一点都不牛,当了一辈子支书,是两袖清风,还住着三间瓦房。其它村的村支书都知道揩油,揩罢油,都跑上街上去住了,而在他的心目中,似乎不知道揩油是何意思,所以,他还住在刘家湾。这几天,他是三头两头地往强娘家跑去,他没有到床前,只是在窗外瞅几眼强娘,每看一次,他都要叹一口气,哎!这人是老了,老了一些乌七八糟的病都出来了。他在叹惜强娘老了的同时,也叹惜自己也老了。老了就不再提少年勇了。多少岁月及凡尘俗事都成了过往云烟。

共 63147 字 13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13
转到
【编者按】一个人就是一本书。小说开篇横空一句强娘瘫在床上了,引出了一个山里女人史诗一般的人生。作者看似随意地在过去与现在之间不停地切换,细致的环境描写与背景交待,成功地将读者引入进当年的氛围中,亲身感受强娘的强与难。隔着几十年的岁月回望,当强娘还是那个叫“凤仙”的小姑娘时,为了弟弟的婚姻大事,听从父母安排的“交换亲”,嫁给了身体瘦弱的刘大壮,从此,开始了一个于平凡中见伟大的山里女人的一生。如果强娘不强,丈夫年纪轻轻丢下娘仨,就不会有后来三个儿子的幸福生活;如果强娘不强,也不会让村里的两个男人对她既爱又敬;如果强娘不强,在她落难和风光之时,更不会有全村人的帮助与敬重……问题是,一辈子要强的强娘瘫痪了,生活不能自理了,怎么办?三个儿子在城里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有心孝顺,却各自为小家庭所绊,左右为难。精明的强娘谁也不跟,在山里跟弟妹一起过。到这里,作者将所有的人物都安排到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一餐团年饭,欲给故事一个完美的结局。三个儿媳的表演堪称完美,当弟妹从厨房出来,面对的却是一桌未动过筷子的好菜……人已散了。作者是一个小说高手,锅碗瓢盆的生活,写得如交响乐一般宏大壮丽,还原生活的本质,忠实人性复杂之中透露出来的善良与美好。只要读者愿意,可以将自己代入小说中的任意一个人物,理解他与她的内心;跳出来看时,又对他们爱恨交加。好小说,推荐赏阅。【编辑:芒果花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80125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芒果花香        2018-01-23 16:04:42
  老师的作品,一如既往的精彩。编您的文,是一次内心的洗礼。苦难让人生升华,于苦难中散发出来的人性光彩,更加震憾人心。
文友不相轻。
2 楼        文友:芒果花香        2018-01-23 16:06:08
  个人色彩鲜明的文字风格,对话语言,好小说。
文友不相轻。
3 楼        文友:诗情划意        2018-01-23 16:08:44
  先留印,再细细欣赏佳作,问候作者。
-我诗我心,写意人生!
4 楼        文友:王能伟        2018-01-23 16:11:02
  谢谢芒果花香老师辛勤编辑及精彩、细腻、到位的点评,我会倍加努力,与老师们一道,为看点加油!
5 楼        文友:王能伟        2018-01-23 16:12:51
  感谢诗情划意老师赏阅。为看点加油,愿看点越办越好。
6 楼        文友:刘长兴        2018-01-24 22:10:50
  很深切的作品,也很鲜活。。。俺还没看完,
回复6 楼        文友:王能伟        2018-01-24 22:19:15
  感谢刘长兴文友赏阅。
7 楼        文友:胡谷        2018-01-25 19:03:29
  人生本是一盘菜,甜酸苦辣咸五味俱全。在我国农村“换亲”的事儿屡见不鲜,但象女主公姚凤仙和刘丽丽丽的故事,令人心酸。这是一部反映我国农村生话的小说,我认为是乡土文学的精品。
梦想的力量,因为有你和我。
回复7 楼        文友:王能伟        2018-01-25 20:16:04
  谢谢胡谷老师的精彩点评。
8 楼        文友:古懂        2018-01-25 19:18:41
  的确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乡土文学精品佳作!
古懂
回复8 楼        文友:王能伟        2018-01-25 20:17:10
  谢谢胡懂社长的精彩点评,我倍受鼓舞。
9 楼        文友:石寸雨        2018-01-25 22:00:37
  小说很长,只看第一页便喜欢上了。先留言,等小孙子睡了再细细品尝……
文学比海,我愿做一滴水。
回复9 楼        文友:王能伟        2018-01-25 22:19:03
  谢谢石寸雨老师赏阅,向老师学习。
10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8-01-26 09:32:59
  恭喜佳作斩获精品,争取更大精彩辉煌。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0 楼        文友:王能伟        2018-01-26 09:57:41
  谢谢湖北武戈老师的鼓舞,我会更加努力!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