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荷塘“有奖金”征文】吴大埋汰(小说)

编辑推荐 【荷塘“有奖金”征文】吴大埋汰(小说)


作者:之秋 秀才,1243.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411发表时间:2018-01-28 17:10:09
摘要:过了几天,老队长又到她家去看了看,除了炕上除了多了一领新炕席外,其余的什么也没多。老队长气得跺着脚地骂道:“唉,真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啊!”


   两口子正说着话,金龙扛着一麻袋糜子开门进了屋。
   “大埋汰,赶紧找家什,把麻袋给我倒出来?”金龙扛着麻袋站在屋地当央儿急着说。
   “呀,这咋还有啊?”大埋汰光着脚丫就下了地,“哪有啥家什啊,就那么倒在炕上吧。”
   “倒在炕上倒是行,可你那炕上满是沙子和土,推出来的米里尽是沙子还能吃吗,不牙碜吗,你倒是找点儿啥东西垫上点儿啊!”
   “哪有啥东西垫啊,就这么倒在炕上吧。”
   “那我可就不管了,总不能扛着麻袋等你去满大街找家什吧?”金龙说着,把麻袋嘴儿一解,“哗啦”一下子,一袋子糜子就倒在了炕上。
   “还有吗?”
   “有。”金龙漫不经心地说着出了屋子。
   “我说老吴啊,这晚上可得咋睡觉啊?”听金龙说还有,再看看南北炕上都堆满了粮食,大埋汰犯愁了。
   “哼,有就比没有强,我可告诉你孩他妈,虽然粮食这么多,可今年不许你卖粮,别到时候没得吃舍着老脸满街去借着吃,对了,该谁的少谁的抓紧时间还人家!”老吴说。
   “你若是不提卖粮这茬口我还真就忘了,既然你提起,我还真得跟你说说这事儿。你瞅瞅这南北炕都没有个下脚的地儿,你说不卖,这都往哪儿搁?”吴大埋汰说。
   “这就不用你操心了,反正我找地方搁就是了。再说,生产队勾那两毛半钱,挣了一大堆工分还不够口粮钱呐,这住家过日子,针头线脑,油盐酱醋,哪儿不得钱呐?那四个小的,自打从娘胎里掉下来身上就没粘个布条儿,让不让人笑话?”大埋汰生气地说。
  
   三
   刚刚吃过早饭,吴大埋汰解开衣服扣子把孩子往怀里一揣,满大街开始串起了门子,哪儿人多就往哪儿凑,原来她要卖粮食,开始满屯子放风了。
   “你们说啊,自打建高级社以来,像今年这年头儿,还头一回儿呢!”大埋汰开始提话了。
   “是啊,今年年头就是好,春天雨水调和,夏天没有灾害,秋天又赶上个自老山,庄稼嘛,自然成色就好!”王家嫂子说。
   “你瞅瞅,我家恁大点儿小屋,这南北炕、里外屋,都堆满了粮食,都没个下脚的地儿,晚上睡觉,孩子们就睡在那苞米囤子上面,哈哈哈!”大埋汰笑得前仰后合了。
   人们就知道大埋汰一撅屁股能拉几个粪蛋儿,于是就随弯就弯地往道上领。
   “呀,是这样?你们家孩子那么多,哪能吃了那么多的粮食啊?”李和平老婆说。
   “就是啊,我们家除了老吴和两个干活儿的大孩子能吃,再往下那些小的饭量可轻了啊!”大埋汰自豪的口气说。
   “恁么多的粮食,一时半会儿吃不了,是不是得卖点儿啊?”岳家大妈问。
   “呀,可不敢再卖粮食了,去年就因为卖点儿高粱米,让老队长那顿臭骂,再说,谁家仓房里不存点儿滴滴巴巴地,还能总是年吃年光啊?”大埋汰扭儿扯地说着抱着孩子走了。
   “呀哈,啥时候学得像个人了呢?”有人嬉笑着说。
   “可别听她瞎白话,她那是在卖风儿呢,不出半个月她若是不来找你卖粮才怪了呢!还谁家仓房里不存点儿滴滴巴巴的,她家有仓房吗?”有人讥笑道。
   “哈哈哈……”
   人们猜得不错,没到半个月,大埋汰抱着孩子挨家张罗着卖粮了。
   “江家嫂子,你帮帮我吧,这孩子昨晚发烧,浑身滚热,咳嗽了一宿,很想送孩子上医院,可这手头一分钱也没有,那啥,我那儿有粮食,便宜些卖给你点儿!”
   “哪有闲钱买粮啊,再说了,这粮食刚下来,自己家的还愁没地儿放呢,你再上别人家看看吧。”江大妈说。
   “老董大妹子呀,你帮我个忙,这孩子昨晚……”
   “虽然说这新粮下来了,可再买点儿,有点儿存粮也不算多,谁知道来年是个啥光景啊?可我这儿手头也很紧吧,等过一段时间生产队决算完了看看是不是存钱再说吧!”二贵媳妇说。
   “刘老弟,你帮我个忙吧,这孩子……”
   “帮你个忙行,可你的粮食得多少钱一斤呐?”豁子开门见山。
   “这不都是老价嘛,高粱、苞米三毛,谷子三毛五。”大埋汰认真地说。
   “春天那会儿是这个价,可这是啥时候啊,满大街都是粮食,你也卖这个价?”豁子躺在饲养棚里眼睛瞅着房梁不假思索地说。
   “春天哪会儿是这个价了?不都是三毛五吗?况且,人家岭后王蔫巴还卖四毛呢!”
   “不买,眼下也不是没得吃,何必闲置忙用呢!”
   “刘老弟,你发发慈悲,帮我这个忙呗!”看着豁子不说话,大埋汰又说:“要么这样,老弟,高粱和苞米两毛八,谷子就三毛三。”
   “那也不便宜,你先回去吧,等我回家跟你弟妹商量商量再说!”
   “好吧,大哥,你可得越快越好啊!”
   第二天天还没亮,大埋汰就跑到生产队饲养棚里找刘豁子。
   “刘老弟,回家跟弟妹商量了吗?”
   “你弟妹说了,两毛八也很贵,再说,这新粮刚下来还很湿的,等过一段时间再说吧!”
   “不瞒你说呀,老弟,我家孩子昨晚又烧了一宿,我这儿还等米下锅呢!”大埋汰苦着脸说。
   豁子打了个哈欠伸了伸懒腰,又出去给牛添了一和草,回来坐在炕沿上老半天不说话。大埋汰就有些着急,求道:“你好歹少买点儿救救急呗,我这儿实在是一点儿咒都没得念了!”
   “老屁丫子,高粱包米两毛五,谷子三毛,咱就财神爷操屁股现钱杵!”
   “我说豁子啊,你是不是有点儿太损了,苞米高粱三毛钱一斤,到哪儿都是官价,你竟然一下子压下我五分钱啊!”
   “你就说卖不卖,要卖咱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既然你这么说了,我也就认了,可是,一星半点儿我是不卖的,你一次性至少要在一千斤以上,否则,免谈!”
   “行啊,就一千斤!”
   “你家那两个半猴子人一下子买这多粮食,咋吃啊?”
   “咋吃嘛,你就不用管了哦!”豁子笑着说。
   听说吴大埋汰一下子卖了一千斤粮食,直气得老队长撵到家里来骂道:“大埋汰,谁让你自作主张就把粮食卖了?”
   “嗯?我自己的粮食,愿意卖就卖,跟你有啥关系?”
   “什么,跟我没关系?你他妈的一到秋天就卖粮,还没出正月呢,你就会没粮吃了,有种明年春挨饿别再找我!”老队长气哼哼地往回走。
   “放心吧,饿死也不会去找你的!”瞅着老队长的背影大埋汰狠狠地骂了一句。
   吴大埋汰把粮食卖了,拿了钱,倒是买些被褥,至少要买一领炕席吧,免得一到了晚上一家人挤在光秃秃的土炕上,一个个就跟灰土驴子似的。可她不,抱着孩子,今儿一趟供销社,明儿一趟城里,什么鸡鱼肉蛋,想吃啥买啥。
  
   四
   大山里,春天来得早,一过了正月十五,大地上的雪就开始融化了,土地就开始复苏了。等过了二月二没几天,土地化通了,老队长就张罗着备耕,社员们刨砟子,车老板儿们修理绳儿套儿,木匠们开始修理农机具。紧接着,听布谷鸟几声召唤,犁杖下了地,春耕这就开始了。
   鸡叫二遍,老队长就起来满屯子挨家挨户地喊着:“老娘们都起来做饭,老爷们都起来下地干活儿!”只一会儿的工夫,东沟一里西沟一叉儿便升起了袅袅炊烟,社员们聚集在生产队等候队长安排一天的活计。
   看着社员们基本到齐,聋子队长开始安排活计:“大帮搂砟子的还上南大排,犁杖组上沟外大弯垄蘹谷子。从明天起,早上就不要到生产队来了,头天晚上各组组长要把第二天的活计安排好,直接到地里就是了,我跟着犁杖组,张队长跟着大帮组。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大忙季节,谁都不要耽误工,不是什么大事儿就不要请假,请假也不给!再多说一句话,各位回家都跟老婆说好了,把饭做得要应时应晌,好吃孬吃,要吃口热乎的,别等着老爷们干了一大早活儿回家,饭还没做好。好了,就这些吧!”
   “队长,我的犁杖上少一个踩格子的!”金龙急忙说。
   “哦,那,大林子!大林子!”聋子队长冲着人群喊着。
   “大林子没来!”人群里有人喊着说。
   “那,老吴呢?”
   “也没来。”
   一大清早,二毛子拿着个盆儿挨着家地借米,走了大半趟街也没借着一粒米,气得拎着个盆儿跑了回来。
   “咋,儿子,没借着米?”看着二毛子拎着个空盆儿回来了,大埋汰说。
   二毛子把空盆儿一扬说:“满屯子都借遍了,左一次借右一次借,都给人家整烦了。人家都说,这年头一颗草顶着一个露水珠,谁家也不宽裕,哪有余粮天天往外借?”
   “好了,我知道了。我去找老队长借粮去!”
   “能行么妈?你都说饿死也不再去找人家了,哪好意思?”
   “都他妈啥时候了,还顾得这些?”
   老队长起早满屯子跑了一遍,看着社员们都已经下地了,心想躺在饲养棚里歇一会儿,等吃过了早饭再跟大伙儿一块儿下地。刚躺下不一会儿,就见吴大埋汰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
   “老队长,还得麻烦你,家里揭不开锅了,给弄点儿粮食!”大埋汰开门见山。
   “不管!你不是说饿死也不会来找我的吗?咋,脸皮那么厚?”老队长躺着一动没动。
   “你是队长,满生产队就你说了算,我不找你找谁?”
   “呀哈,还让你赖上了?当初,不让你卖粮,你偏不听我的话,这会儿没得吃了,来找我?滚!滚得远远的,乐意找谁找谁去!”
   “滚也行,不过,我们家仨劳动力都不出工了!”
   “爱出不出,这么大个生产队,还差你们仨俩地,放心,地照样种,地球嘛,照样转!”
   “告诉你,老队长,共产党可不能随随便便饿死一个人!”
   “是不能随随便便饿死一个人,可是,像你这样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咋,你想把贫下中农全饿死?可别说我到公社告你去!”大埋汰威胁着说。
   “去吧,去告我吧!”老队长闭上了眼睛,一副不爱搭理的样子。
   大埋汰见来硬的不行,继而换一套软招儿:“老队长,不,李叔,大侄女求您了,您发发慈悲,少给俺弄点儿,让俺度过这个难关,我一家老小不会忘了您老的大恩大德的!好李叔,求求您了!”大埋汰说着说着还哭了起来。
   “到一边嚎丧去,嚎也没有用!”老队长闭着眼睛说。
   “李叔,以前都是俺不好,惹您老生气,打今儿以后,我一切都听您的还不行吗?”
   “李叔,求求您老,不看僧面看佛面,尽管我有千错万错,看在孩子的面上,您就给俺弄点吧。”
   “李叔……”
   尽管大埋汰好话说了一麻袋,老队长就是不买账,躺在那儿还打起了呼噜。
   看着老队长软硬不吃,这会又打起了呼噜。大埋汰心想,这不是饱汉不知饿汉饥,拿着穷汉打拉戏么?想到这儿,她心里一急,光着脚丫一个高儿就跳上了炕。也是她用力过猛,裤腰没系裤带,一使劲儿就松开了,裤子一下子褪到了脚脖子上了。
   老队长原本就是装睡,听到“噗噔”一声,睁眼一看,是大埋汰上了炕,哎呀妈呀,她下身一根布丝都没有。老队长急忙翻过身闭上眼睛,大声呵斥着:“大埋汰,你要干什么?赶紧把裤子提上!”
   大埋汰看着裤子掉在了脚脖上,直吓得满脸通红了,急忙伸手去提裤子,当她把裤子提了一半,看着老队长一翻身恶狠狠地喊着,心里一动,哦,原来你怕这个呀?那好,我就给你来个将计就计!
   她两手一撒,裤子立马又掉到了脚脖上,猛一俯身就趴在了老队长身上了,“李叔,你就答应给俺弄点儿吧,孩子在家饿得吱哇乱叫呢!”
   这可把老队长吓坏了,听着院子里似乎有动静,怕是三嗑巴和豁子谁回来了,一边往下推着大埋汰,一边急着说:“大埋汰,你是我妈,快起来,快,快,我给你弄吃的还不行吗?”
   ……
  
   五
   大埋汰被选上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被高志臣、马广东们一顿高帽整得晕晕乎乎不知东南西北了。
   “大埋汰,既然你已经当选为这次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也看得出这段时间你确实表现不错,一是能积极参加劳动,半个多月以来没旷过一次工,二是抽空能把家里收拾得利利索索的,更重要的是,每天晚上吃过饭不管怎么忙都不忘参加政治学习。当然了,还有许多好事我们没看着,都做了无名英雄。今晚儿,你当着大伙儿的面讲一讲,咱在家先练练兵,别到时候吭哧瘪肚啥也讲不出来!”文革组长周运礼对她说。
   “是啊,因为你是代表咱们生产队二百多口人出去的,是给咱们大伙儿壮门面的!”老队长说。
   “讲讲,讲讲,大伙儿鼓掌,让大埋汰讲讲!”有人提议。
   在大伙儿热烈的掌声中,大埋汰红着脸站了起来,“我也讲不出个啥,而更重要的是我也没做什么好人好事,既然大伙儿把我选上了,我也只好是老母猪跟牛顶架,豁出这老脸造了!我呢,大伙儿都知道,是一个很不会过日子的女人,而通过这段时间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老三篇,提高了我的思想觉悟,增强了革命的自觉性……”
   “讲得挺好嘛!”老队长捅咕一下周运礼小声说。
   “是啊,还真就没看出来呢!”周运礼说。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通过学习,我就觉得,同样都是家庭妇女,人家都能积极参加集体劳动,我差啥?张思德同志为了革命都把生命献出来了,而我却不能积极参加劳动,况且,生产队还给我工分,就是不给工分,这三春不赶一秋忙,我也不该看着到嘴的粮食糟践在地里,所以这段时间我就一直坚持劳动。毛主席又说,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说实在的,这大秋头子,雪里一把霜里一把,是够艰苦的……”

共 11613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一篇让人啼笑皆非的情感小说!小说以六七十年代为背景,采用顺序和插叙手法,讲述了一个邋遢农村女人的故事。小说中吴大埋汰四十岁刚出头,看去要有五十大多,粗陋肮脏,慵懒邋遢,没有一点女人样子,家贫如洗,日子过得很窝囊。生产队分了粮食后,她家没有放粮食的地方,她就满队转游卖粮食,然后拿着卖粮的钱今儿一趟供销社,明儿一趟城里,什么鸡鱼肉蛋想吃啥买啥,没多长时间,两吊半钱花得一毛不剩。第二年刚开春,家里就没啥吃,她便满村又借粮食,借了又不还。就这样一个人,在生产队两次投票选举推选一名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时,她都以超过半数的最高票当选。经过全大队四个生产队几番轮流宣讲,大埋汰当选为大队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那天大埋汰破天荒地把衣服洗了洗,把脸儿洗得干干净净,在大队革委会主任和妇女主任的陪同下代表大队参加了全公社学习《毛主席著作》讲用会。吴大埋汰会从此以新面貌生活吗?读完这篇小说,就会知道答案。小说行文如水,人物众多,出场自然,人物个性演绎情节,情节彰显人物个性,对话充满时代特征,又极富生活化和中语化,主人公个性完整,栩栩如生,主题明确,结尾干净利落,耐人寻味,力荐赏析!【编辑:红叶摇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之秋        2018-01-28 17:58:18
  谢谢红叶摇秋风老师精彩细致的点评!是哦,像这样慵懒邋遢的农村妇女在农村,哪个屯子都会有一户两户的,生产队每年都要照顾救济的,可是,你照顾她,她并不领情,就好像理所当然的,好像大伙儿都该他欠她的,动辄以铁杆贫农做资本跟队长来硬气的,来混的,拿不是当理说,还很理直气壮,队长拿她也没办法,一顿臭骂之后,还得照顾她。很有趣,村人们也总是把这当做聊天的话题讲得眉飞色舞,笑得前仰后合。
人是为了明天而活着的。
2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1-28 22:12:12
  小说构思精妙,结构见胜,描写的虽是一个时代的人物,却具有一定的现实和社会意义!像这种扶不起的阿斗,任何时代都会有。细腻的描写使人物跃然纸上,一类人的典型代表!
3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1-28 22:18:58
  老师笔法娴熟,情节精炼,人物不论笔墨多少,都具有个性,语言很有特色,足见老师对生活的熟知。主人公没有感恩之心,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这种人也活该日子受穷!
4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1-28 22:20:26
  风趣幽默,妙趣横生,又带给人思索。问好老师,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4 楼        文友:之秋        2018-01-29 00:31:25
  谢谢!
5 楼        文友:山水伴流云        2018-01-29 11:19:06
  一篇啼笑皆非的故事,又是那么现实,又具有时代意义和社会主义,值得深思的邋遢问题……
   问好老师,遥祝安康
回复5 楼        文友:之秋        2018-01-29 13:12:41
  谢谢山水伴流云老师精彩点评!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