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传奇小说 >> 【八一】关公战长沙(小说·旗帜)

精品 【八一】关公战长沙(小说·旗帜)


作者:黄沃若 童生,514.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98发表时间:2018-01-30 22:17:05
摘要:关山古镇:三国关羽屯兵之地。《关公战长沙》一书,不但将带领读者领略三国时期被忽略的动人曲折的“战长沙”一役的全貌与真相;亦能带领读者游历关山这第二战场的前世今生与跨越千年的古今面貌;再现了战长沙蒙尘的历史,与关山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八一】关公战长沙(小说·旗帜)
   韩玄笑道:“好吧,老将军好自为之。”又偏过头来,“魏将军出城压阵。”
   黄忠不让:“文长不必出城。我若西走,也不必跟来。”
   韩玄知黄忠脾气,说道:“你马力不济,换我坐骑吧。”
   话分两头。且说关羽离开荆州后,孔明与刘备商议:“云长轻敌恐有失。黄忠智勇双全,刀箭过人,可不是什么老卒。为了速战速决,主公宜随后跟进,并着子龙将军从桂阳驰援。”
   刘备自信关羽此去无忧,但军师既然这样说了,手足情深,还是告别孔明而去。临走,孔明又近前如此这般交代了几句。
   刘备来到关山,关羽出营门接着。其时天色渐晚,吃过饭,两人步出营门徐行,周仓随后跟着。
   北风渐吹渐紧,将营门前“关”字大旗吹得猎猎作响。按说大寒已至,该下雪了,可能是冬旱的缘故,那雪起过几回势,可老是落不下来。
   远处传来虎啸声,有几分哀婉,刘备怔了一怔。周仓道:“这关山以前是虎龙窝,被我们杀的杀赶的赶,都走远了。”
   刘备笑了笑,面对关羽:“将士伴虎龙,不怒自威风。不过赶走了也好,这地方开阔,好垦田。”
   关羽接话:“山民见我们射龙杀虎,也高兴。”
   “我来时见营寨后面一池塘,为什么水是红的?”刘备问。
   “刘皇叔,这事我知道。”周仓抢着回答,“今天将军与黄忠在关前关后先马战后步战,总在二百回合以上。那黄忠粗鲁少礼喜欢骂人,将军因此红脸更红,收兵后到池塘洗抹,水就变红了。山民说这池塘正好无名,就叫颜塘。”
   刘备感慨道:“二弟红云满面,连池塘也变色,真乃神人!”
   这时前面传来叮噹响声,刘备问何故。关羽回答,此处芦苇甚多,取长沙后可作铸箭之处,现已着人准备。走近一看,一土墙上写着“箭楼”二字,有几个人正在忙碌着。
   刘备知关羽一天未战下黄忠,到关山快一个时辰了还未见他提及此事,不知他有何想法,便道:“军师说黄忠为忠信之人,可收归我有,将军神威莫要尽使,须手下留情。”
   关羽道:“只恐他效忠韩玄,不会归附。”
   刘备莞尔一笑:“军师算及韩玄近罹怪疾,大限当在明日。”
   关羽以手绰髯:“如此,明天我见机行事。”
  
   第三节
   次日辰时,关羽已到长沙城下。双方各领五百兵马在天心阁外摆开阵势。
   黄忠策马出阵,打个拱手道:“关将军早,老卒黄忠已候多时。”
   关羽仰天一笑:“黄将军心有不服么?”
   黄忠道:“服不服,刀上见!”说完挥刀直奔关羽。
   关羽哼笑一声,拉个霸王开弓架势举刀相迎。
   按说,黄忠的斩马刀加工的大刀,比之关羽的金背大环刀改造的80斤关刀,轻了六斤半,首先就输在斤两上,再加上黄忠年长气有所衰,刀法也不胜过关羽的春秋八法,因此马战上不占优势,对此,两人都心知肚明。关羽盘算着战个几十回合仍向西走,以拖刀计生擒黄忠给他点颜色看看,黄忠则在先日关山途中发现一山林拐角处最好用箭,准备拿出手艺莫让他小瞧了自己。于是,两人为掩饰自己预谋,使对方上当,开打后都奋力在长沙城外搏杀,把前天战过的地方几乎又“复习”了一遍,直打得刀影翻飞、驰驱折冲,不但双方战士齐声喝彩,而且沿途看热闹的百姓也都看得目瞪口呆。那架势,既像厮杀,又像比武,既像战斗,又像表演。天心阁上,韩玄已病重不能观战,魏延未出城,仍在城楼上为黄忠擂鼓,鼓声中已无杀气。
   巳时刚过,关、黄二人不约而同向关山方向纵马驶去。首先是黄忠在前,看看接近一山林拐角,便暗暗张弓搭箭,突然一个转身,便听那箭啸声破空而至。关羽听说过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可是前天长沙郊外鏖战未见他施展出来,以为不过名声而已,也就没怎么放在心上。这时忽听声到箭到,便大吃一惊,冷汗直冒,已知避让不及,悔之晚矣,却在千钧一发之际,一个黑影从天而降,如电闪一般将箭撞开。关羽不知何物,以为神助,匆忙抱拳向天一叩。
   那箭越过关羽头盔横落地面,关羽一看,却无箭矢。
   黄忠眼快,见有黑影挡箭,驰目望去,竟是一只鵩鸟。黄忠本意不是要射人的,只想杀杀关羽的威风,他射的是头缨,用无矢箭射,这是要功力的,他有这把握。他早想好,今天若能再以“老卒”身份,与名震天下的关羽打个平手,自己就算“赢”了,这口气也就出了。可是,鵩鸟的出现却是他始料不及的。这鵩鸟状如猫头鹰,素称不祥之鸟,长沙郊外较多,当年贾谊贬长沙曾有《鵩鸟赋》抒悲愤之情,今天突然出现,是巧合还是天意?愣神之间,关羽人马已到,虽对无矢箭有领情之意,但一时上马容易下马难,双刀交过,关前黄后又向关山驰去。
   黄忠虽然换过韩玄坐骑,但是比不过那赤兔马神速,两马如箭,却又慢慢拉开了距离。关羽要使拖刀计只得稍稍放缓。经过先日一战,黄忠似乎知道了关羽有重耳拖刀之法,每待两马接近,他就跟着缓了下来,小心留意。
   眼看又到关山,已有营门士兵报知刘备。刘备出得营门,见黄忠身后空荡荡,未带兵将,却是老当益壮,全无怯意,他与关羽,一银须,一美髯,两把长刀上下翻飞,直杀得人们眼花缭乱,关前喝彩声震山响。望望己方的士兵,都天真得忘了自己是来助威的,只顾着在那一湖碧水前,欣赏这精彩的表演。
   刘备担心二虎相斗必有一失,举手止住四周的聒噪,高声道:“二位将军且住!”
   关羽回过头问:“大哥何事?待我胜过黄将军再说吧!”
   黄忠知是刘备,说道:“我只管打仗,有话你给我主公说去!”
   刘备一语双关:“你主公恐怕不能跟我说了,就你来跟我说吧!”
   黄忠读书不多,说话多少有点鲁莽:“少啰嗦,看刀!”这刀虽然举起,但并无杀意,劈空挥在刘、关之间,被关羽用刀架过。
   “黄将军一人来战,不怕我们暗算你吗?”刘备故意问道。
   “哈哈哈!”黄忠朗声一笑,“我想你们都是读了书的,不会有这么下作吧!”
   关羽听黄忠提到读书,心想趁机会奚落他一下也好,便把刀一收,突然问道:“听说黄将军有个部属叫木棍,也是读了不少书的?”原来,黄忠在刘表帐下时,有一个叫林昆的武士仰慕黄忠神勇,曾持拜帖来投靠。那拜帖上“林昆”二字结构松散,两个木字隔了一点距离,第二个木字又往昆字那边靠。黄忠摆出架势会见林昆时,自然把他唤成了木棍。按说,这不能怪黄忠,是林昆自己写字有问题,但“木棍”二字确实出自黄忠之口,加上大家都知道他识字不多,于是顺理成章就成了黄忠的笑柄。这个笑话,关羽曾有所闻,当时一笑之余呼一声“老卒”而已。今天从长沙打到关山还没战下黄忠,心里有点郁闷,讲出来也是图个痛快。
   黄忠早把这件事丢到脑后多年了,虽然他对自己的“文名”从不当回事,但今天在战场上当着这么多人被抖落出来,着实面子上挂不住,虽然知道关羽读过书,仍然暴句粗口怒道:“牛屎!我不认得字又如何?你个推车的不也是斗大的字不识一升!”
   关羽见黄忠粗鲁,故意道:“你读过《左氏春秋》么?”原来,关羽祖上是文人世家,其祖父关审、父亲关毅冲穆好道,常以《春秋左氏传》训子。
   黄忠不知何为左氏春秋,心想既然有左,肯定有右,便顺口答道:“你读的左氏春秋吗?我读的是右氏春秋。”
   关羽大笑道:“你读过郑人买鞋吗?人到了市场不算数,说忘了带尺码。你何不学他回家去?”
   黄忠倒是听过这个故事,知道关羽有奚落之意,故意回答:“你这都不懂?他不是忘了带尺码,他是忘了带钱!”
   关羽笑得往后一仰,那红脸更加容光焕发:“你不读书,看来是失策了。”
   “你这卖牛肉的,也不照镜子看看自己的脸!”见关羽老拿读书说事,黄忠一恼,怒从心头起,挺刀又战起来。而这边,刘备则不高兴地瞪了关羽一眼。
   关羽虽傲,但毕竟知书懂礼重义,知道自己对年长的黄忠玩笑失礼,所以,对于刘备的一瞪眼还是知轻重的。不过既然黄忠挥刀砍来了,不如就借这个机会使拖刀计?于是,十个回合以后,关羽拨马回走了。
  
   第四节
   黄忠是很谨慎的,要是在平常,关羽这么快回走,他会警惕的。不过这次在火头上,他什么也没想,打马就追。眼看关前黄后两马正要接近,黄忠下意识目光一沉,那青龙偃月刀的冷艳锯齿突入眼帘一闪而过,这不到半秒钟的工夫使他心一紧知有凶险。善于刀战的黄忠,素知刀口在前这是常规,若对方出了刀背定有怪招,可是这时已经来不及了,只见坐骑前腿高举,一声长啸将他掀下马来。
   这时的关羽并没举刀,只说了一声“失礼”,飞快捂一下自己胸口,便翻身下马,待要去扶黄忠,却见刘备疾步过来,麻利地扶起了黄忠。
   这边,一直在观战的周仓,见关羽下马时踉跄了一下,心里一惊,他感觉将军刚才受了内伤,立即上前接刀,待要去扶将军,被关羽推开了。他愣愣地看着将军和刘皇叔在抚慰黄忠并有劝降之意,自己却在反复地回想刚才那拖刀计,因为,他没看懂。
   周仓跟随关羽已有时日,将军的春秋八法,他多少知道一些,这重耳拖刀便是其中最厉害的“第一必杀技”,因为他知道以前还没有从拖刀计下生还的人,而且关将军总是毫发无损。今天黄忠生还,他已知是刘皇叔和将军有意为之,但是,将军怎么会受伤呢?
   原来,周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关羽自创三十六路春秋八法,均以春秋战国时期名君名将名相命名,每路刀法不仅套路怪异,而且中途多变,周仓大多看得似懂非懂。但是这个重耳拖刀之法,他自信是看懂了的,而且他也知道此法虽难使,却万无一失,因为重耳流浪19年以后还是即位了,便是晋文公。他知道,这是关将军命名重耳拖刀的深意。将军以前使拖刀计,都是一拖二点三起四翻身,那翻身的同时便是手起刀落,结果谁都能懂。但是,这次周仓确定是只看到一二三之后,将军使了翻身之力却没有翻身举刀,而那翻身之力对于将军来说却如千斤神力,不举刀就得自己受伤了。这一变招无异于自损之招,难怪周仓没看懂。
   关羽为什么会这样变招呢?
   周仓知道的那“一二三四”是一气呵成的,对手非死即伤。关羽有仁义之心,在重耳拖刀的后手设计了一着变招“武子拖刀”,若遇上像黄忠这样不应伤害之人,而同时又是武艺高强“非拖刀不能胜”之人,便会使出此招。以前关羽遇到的对手,要么武艺欠精,无须拖刀,要么是可诛之人,所以这武子拖刀还从未使过。至于那自损之法虽然伤己,但运力之后即能自愈,并无大碍。
   那么,何谓武子、何谓武子拖刀呢?武子即随武子,也有称晋武子的,春秋时期晋国的将军。邲之战时,晋楚对垒,晋之中军、下军溃败,抢船渡河哭爹喊娘,楚军河中追杀“寸铁杀人”,史载“舟中之指可掬也”,即船舱中晋军将士被砍下的手指成堆可捧。晋国的三军之中惟有随武子率领的上军因指挥得当未败,且全身而退。但是,随武子却假装打了败仗一样,随着中军和下军一起逃回了晋都。当时有人问随武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回答是“生民”“分谤”,用今人的话说,即如果国君知道上军胜了,中、下军败了,中、下军肯定会受到贬斥、责罚甚至杀头,但是,如果“都败了”,没有了对比效果,让更多的人分担失败的责任,国君罚人就不会那么重了。
   随武子当年这一人性做法,在关羽看来就是“义”,他在自创春秋八法时,就想到了武子之义,并且因此落泪动心,曾仰天长问:“谁说春秋无义战?!”他立志要以义行天下,并在重耳拖刀中创了武子拖刀的变招。
   黄忠不知关羽有武子拖刀,落马后虽然认为这是关羽使诈,心有不服,但他也知兵不厌诈,只怪自己疏忽了。眼前刘备、关羽竭尽全力安抚劝降,态度虽然诚恳有加,但他还是无动于衷,一将不事二主,这是他的信条,要杀要剐或者来日再战都行,就是不愿投降,除非自己的主公先降,那又另当别论。
   于是,关山营门外出现了滑稽的一幕:黄忠要上马再战,或求一死;关羽满脸不高兴,差点又要骂黄忠老卒了;刘备则是生怕他们再打,同时又一边劝黄忠投降,一边劝关羽息气。
   这真是:抹不下的脸,斗不完的气,劝不开的架,说不清的意。
  
   第三章 落刀人去后 千载缈祠堂
  
   第一节
   刘备、关羽、黄忠三人正在关山营寨前纠结,无人可解之时,忽见一将轻骑飞来,不问敌我阵势,到关前飞身下马,对黄忠倒地便拜:“汉升将军,主公走了!”转又向刘备一叩,“刘皇叔、关将军,我家主公临终前,已托言降顺了!”来将正是魏延。
   三人一听,刘备大愕,关羽大喜,黄忠大悲。
   魏延又报:赵云已到长沙,双方正在交接,城内安定。
   黄忠伤心至极,几成泪人。刘备、关羽见他老大年纪如此用情,虽有所不解,仍婉言劝慰,魏延则知黄忠心愫,陪着一旁叹息。
   原来,黄忠此时已六十有一,自南阳出世,南北闯荡,学成鬼步,自创大刀,能开二石弓兼百步穿杨,始为荆州刘表效力,任中郎将,后助刘表侄子刘磐守攸县,至赤壁之战前数月才到长沙韩玄幕下,至今仅仅一年有余。黄忠早年丧子,中年丧妻,仅有一满女黄舞蝶,年已二十有二,因貌不出众,母教缺失,常与一些泥木瓦匠和习武者呼来涌去,因此未有提亲者。黄忠生活寡淡,却又怜女情深,女儿终身大事实为其一大心病,每到夜幕孤灯难免几回叹息。此事惟有魏延知晓。

共 76013 字 1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16
转到
【编者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东坡这阙大气磅礴的词,说尽了三国时代英雄们的英雄气概,浪漫情怀。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留下了多少人间传奇至今传说气质民间?提起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那段乱世里数不尽的英雄之中,至今还最是令人称慕不已的,不能不说是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尤其关羽,从曹操起历代封侯封王,尤其在他死后已千年的德宗光绪五年(1879年)时竟然被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封号竟达二十六字之多,这在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民族史中是绝无仅有的。而一个“武圣”的封号,更与“文圣”我们的民族文化形象“孔夫子”齐名了,更超脱与孔夫子的时,后世竟当他“武财神”,而且更是在寺庙里提着大刀站在释迦牟尼前享受人间香火,中国人对他的崇敬可见一斑。而说起关羽,不能不使人想起三国版的“战长沙”那是赤壁之战之后,是刘备集团寄人篱下走向独立,从弱小走向强大,乃至三分天下的著名战役。提起这场战役,又不能不想起这场著名战役中的黄忠。这位英雄似乎一出场就是个白发将军,“宝刀未老”正是为了描述这位将军而创造的。而正是这位白头将军,与武圣关羽比刀,不相上下。斗箭,因爱惜英雄,三次放空箭提醒我们的武圣,最后还是抬高了箭头放了关羽一码。很好地诠释了“英雄惜英雄”可以说,刘备集团的一半江山是这位白头将军打下来的,“米仓山之战”、“定军山之战”奠定了刘备集团的汉中基础。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死后当时已近八旬的老黄忠也是为了替关羽报仇而战死的。这不能不让人又回头想起那场“英雄惜英雄”、智、勇“旗鼓相当”的关羽、黄忠的大战长沙来。无论是长篇巨著的《三国演义》还是惜墨如金《三国志》,关、黄之间大战长沙都是浓墨精彩的一笔,而这两位自古被人们喜欢和崇拜的英雄,民间传说自然少不了。本文就是以历史人物为依据,把正史和民间传说相结合,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基础上,用生动的民间语言深入浅出地描写了关羽与黄忠战长沙的故事,涉及了一大群历史人物。一个故事几乎囊括了大半个三国史。更是结合人间事实,形象的描述了这场战争和这场战争中的两位主人公对后两千年的影响,从上层到下层,从上流社会阶层到下流社会阶层,这两位人物对中国民间影响可谓深远、深刻。值得注意的是长沙这块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几乎历朝历代都有大的战役发生,最近的如抗日战争时期薛岳将军指挥地“长沙保卫战”和战役中的“天炉战术”,为了胜利几乎毁了长沙城,但是,提起长沙,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关羽、黄忠,这不能不让人觉得“关羽战长沙”已经作为历史文化深入我们的骨髓了。作者文笔流畅,文字功底炉火纯青,语言生动活泼,历史知识丰富,文化积淀深厚。文章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充满趣味和感染力,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如同精神漫游了一番。能把历史知识和民间传说、以及这段历史和这两位历史人物在民间产生的深刻影响,描述的如此生动形象,使三者结合如此完美,实在是好文章!优秀的中篇!推荐共赏。感谢赐稿八一文学,期待更多精彩。【编辑:清风书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201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风书苑        2018-01-30 22:42:25
  很好的一篇传奇小说。问好老师,期待更多精彩。
清风书苑
2 楼        文友:中百淡然        2018-01-31 07:57:49
  家乡的赤壁之战耳闻能详,沉鱼落雁的二乔姐妹故里让我自豪过,今天拜读老师传奇故事,又增加了对黄忠的敬佩,对长沙又加深了印象。感谢作者分享精彩!
3 楼        文友:墨林        2018-01-31 08:11:40
  问候老师!欣赏小说如同穿越历史,场面恢弘,故事精彩,很有可读性和吸引力!好文章,欣赏了,期待新的精彩!
墨林
4 楼        文友:一品青蓮        2018-01-31 09:11:41
  一篇很精彩的传奇小说,与“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有异曲同工之妙,故事引人入胜,跌宕起伏,尽显一代名将武圣关羽不平凡的一生,和与长沙这座古城千丝万缕的关系。小说十分精彩,足显作者不俗文字功力。感谢投稿八一,问候老师!
看看这人来人往,他们的脚步彷徨,故事没有结束,理想落花流水一场;十字路口的迷茫,究竟,你和谁缘分相当?
5 楼        文友:黄沃若        2018-01-31 14:44:43
  谢谢八一社团各位老师。谢谢清风书苑的精心编辑。文中有不当之处恳请指出。本人年老眼花,很少上网,若有怠慢请原谅。
6 楼        文友:清风书苑        2018-01-31 20:30:53
  这是一篇写作很成功的传奇故事,故事情节曲折,把关圣和长沙的故事完美的呈现给读者。文字生动,描写细腻,感谢老师投稿八一,问好!
清风书苑
7 楼        文友:官平        2018-02-01 19:56:52
  以新的审美观和新的历史观重新审视历史,再现长沙之战,重新塑造历史人物实在是了不起的工程。老师辛苦!
官平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