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多娇】敬祖(散文)
在家乡人的概念里,从腊月二十四“小年”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都算是过年。农村人面朝黄土背朝天,从年头忙到年尾,到了过年的时候,自然要与家人聚聚,走亲访友,吃点好的、喝点好的,乐呵乐呵。中国人自古就有饮水思源,慎思追远的传统,好日子自然忘不了祖先和已经过世的亲人。按老规矩,每年这个时候,一定要“接祖人回家过年”的,从腊月二十四接回,到正月十五送走,整整二十二天,“祖人”都在家里,也因为如此,家里的规矩也比平时多一些,怕吵闹了“祖人”,对“祖人”不敬。
对于祖人,我们从小都是顶礼膜拜的,也知道他们年年回来,但祖人到底长啥样?为啥总回来却又见不着人?幼小的我总也没弄明白。有一年,腊月二十几,家里准备年货,炸肉丸子、炸鱼块、炒豆子、炒花生,做好的熟食,放到后厢房摊凉,为了防止有人偷吃,就让我守着。不大一会儿,屋里来了个不认识的女人,感觉跟妈妈年岁差不多,端着个脸盆,见东西就装。
“你是谁?”我问。
“我是你家祖人,装点东西吃!”那女人不慌不忙。
“哦,那我帮你装吧!”于是,家里过年物资少了一大半,等妈妈知道,狠抽了一顿我的屁股!
家家户户的堂屋正面墙壁右侧,条台之上都有个小神龛,供着“天地君亲师”牌位,体现了我们中国人“天地为大、忠君爱国、家族和谐、尊师重教”的传统理念。如果当年有新亡的亲人,还要把他(她)相框摆到堂屋正中。小年这天傍晚,早早把神龛上的小香炉摆好,点燃三柱香,红烛拨亮,八仙桌擦得干干净净,摆上家乡经典的三丸、三鱼、三肉酒席,八个小酒盅、八双筷子,四条长条凳,大门虚掩上,“接祖人”仪式才正式开始。
家里的祭祖活动,一般是爸爸主持。他先是命令我们对着八仙桌跪下,点燃“往生钱”,这种纸钱一般是在寺庙里求取的,据说很灵验。烧纸钱的时候,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不能熄火,也不能拨火,更不能一下子烧完,要和主持人配合好,等祭祖流程完成,纸钱也正好烧完。父亲先是拿着小酒壶,挨个倒酒,象征性的滴几滴,口中念念有词,大意是:陈氏门中祖,我爹我婆我伯......我谁谁谁(每一位知道称谓或曾见过的故去的亲人都要叫到),今天是小年,普请列位先祖回家过年……云云。酒要敬三次的,倒酒次序也很讲究,不能乱了分寸,进门右手是首席,逆时针转,依次是二、三、四席,每次倒酒都小心翼翼,站在桌子角处,只能倒一个方向的的酒,倒好后,恭恭敬敬退出,再换一个方位继续,不能碰到凳子,就像凳子上真的坐着人,那种认真和虔诚是旁人感受不到的。
酒过三巡后,父亲小心问候“请各位祖人用饭”,说着,依次把酒盅里的酒泼到地上,然后让我们端上米饭,照例摆好,筷子头朝里架在碗上。这时候,父亲招来家里所有人,先男后女,先老后少,在烧纸钱的地方,对着八仙桌跪下磕三个头。等磕头完毕,父亲挪动一下凳子,宣布“散席”,这时候我们马上点燃早已准备好的一万响鞭炮,因为这是接祖先回来过年的第一顿饭,一定要放最大的鞭炮,随着噼噼啪啪、震耳欲聋的声音炸起,空气中弥漫着硝烟的味道,接祖人仪式在浓浓的年味中才告结束。
从腊月二十五到二十九,天天有人家吃发财饭(家乡人也叫还福、吃年饭,与三十夜的团年饭不同),这顿饭是一年中最最丰盛的,要求全家老少都到齐,一个都不能少,照例是先祭祖、后开宴,只不过加入了点名环节,家长会把一家人这一年来的喜事好事向祖人禀告,祈求祖人对子孙后代庇护和保佑。
三十夜吃团年饭,一般是以小家庭为单位进行,也要请祖人先吃的,除了祭祖,晚上一般会烧一个大树兜子,一家人围在一起守岁,不过后来逐渐演变成一家人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天擦黑的时候,还要给三年内故去的亲人坟头插上白色灯笼,据说是为了给他们照亮回家的路。
初一到初三是互相拜年、串门的时间,一般有亲人头年去世的家庭,都会在初一这天办“大年”,亡人为大,这天所有的亲戚朋友都要带着烟花、爆竹在门口点燃,然后进门祭拜,对着亡者相框磕头时,孝子们还要陪磕。在家乡,拜大年专指给故去的人拜年的,一旦说错话,会惹很大麻烦的。
初四以后,亲戚邻里之间会互相宴请、轮流做东,直到把家中过年准备的年货吃完为止,称作“喝年酒”,每一次正式上桌前也是要祭祖、放鞭的,只不过没有年前那么浓重了。记得有一年,父亲和两个哥哥都去亲戚家喝年酒了,这天家里也请了客人,祭祖的任务只能落到我这个男丁的头上,尽管那时我才12岁。平时看爸爸祭祖,多多少少记得一些,就像模像样的开始祭祖了。基本的流程都过了一遍,以为能够交差,兴冲冲的回屋告诉奶奶。没想到,她说,我刚刚明明听到你请祖人的时候,说了“我爹我婆”(家乡话爹指的是爷爷,婆指的是奶奶),我还没死,就供上我了(祭祀)?!她这一说,我吓一跳,还真是说错了!不过,我脑袋瓜一转,马上一脸笑,“是啊,你就是我家的活祖宗啊!敬你有错吗?”一句话,把奶奶逗笑了,说,“你个混子儿,我咋这么不讨厌你咧!”
正月十五,玩龙灯、耍狮子、天狮子、采莲船等民俗活动会轮番上演、精彩纷呈,年节也在这锣鼓喧天、爆竹声声、流光溢彩的高潮中落下帷幕,也到了送祖人回去的时候。这天夜里,家家户户会摆上过年留下的最后一些好菜,摆上酒,请祖先们喝好再走,敞开门,放完鞭,闪着金光的龙灯从门口飘过,据说也是为先人们送行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崇尚孝道、不忘祖恩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敬祖不是封建糟粕,更不是迷信活动,它是一种文化、一种理念,正所谓“山之有脉,水之有源,百行之本,以孝为先”,我们缅怀自己的祖先,不忘前人的功绩和恩德,为的是激励后人,沿着先辈开启的事业,奋勇前进,为着实现民族振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