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四季的故事】要哲伟先生《砚道》时(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四季的故事】要哲伟先生《砚道》时(散文)


作者:沅水墨人 秀才,2978.3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418发表时间:2018-02-25 09:40:06


   一、
   进门鸡瞟蛇一般,看那个正在案头写毛笔的高挑个子,是不是李哲伟。打过几次照面,还是拿不准,视力、记忆力都不如前。
   “啊,你来了。”不待我发话,那伙计开腔,显然认出是我,我即已证实,是他,是李哲伟。我们同时向对方伸出了手。
   握手毕,哲伟先生让座、倒茶。
   屋里并列放了几把年代久远的黄花梨太师椅,这是票子、眼力、毅力的结晶。他搞收藏,有这种贵重之物自然不奇怪。
   我在其中一把上面坐了一会,喝了两口茶,端起杯子站起来游览璧上。璧上挂着省文化厅长周用金等名人字画。粗略地一一看过,对一副叫李海蠡的变形隶书感兴趣。问他,李海蠡是谁?
   “常德本土的……”正说着,进来一位老者……
   哲伟先生说,“就是他……”
   “李老师,你这个隶书可是别开生面啊,有国家级的大手笔的水平啊!你是国字号书协会员吗?”我不由问道。
   “哪里哪里,爱好而已。”李海蠡老先生却这样说。接着就这副作品谈起看法……
   我听了,果然觉得真知灼见。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李海蠡老先生讲了一会,又讲到砚台,拿起货架上他雕刻的一块仿古砚台给我看……又拿起真正的古砚对比,那是多么美轮美奂,令我佩服不已。
   他转而问我是干什么的?
   面对这样的高人,既惭愧,又兴奋,告诉他,以前在供销社上班,现在退休没有搞事……却又不由自主略微夸口道:电脑写作。没有事的时候看《中篇小说选刊》、《小说选刊》一类书。
   他说,“你们桃源有个电脑写作的厉害,一年收入几百万……”
   我不知道谁是桃源这么厉害的角色,越有真功,越不夸耀。没有人这样自己说过,也不见他人说。他人或许跟我一样不知道,或许知道了也不说,怕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我宁信其有,不信其无,这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年代。但是我不想打听这些奇迹。我问的是,“你还是作家?”
   “《小说选刊》有我的作品。”
   简直是石破天惊,一个高人浮出水面。啊,真人不露相,他不讲出来,我哪里晓得。这么厉害,并不到处吹,不问他不会讲。仔细一想,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小说选刊》里是见过的。谈了一会,李海蠡先生告辞……
   李海蠡先生走后,我对李哲伟先生说,“你尽是结交的高人,我以前接触到的背时人多些,不成功的原因只怕是在这里。今后向你学习,推荐几个给我。”我这样说,真正去做有不有勇气?难说,习惯是多么顽固,多么不易改变。缺少自信的我,有那种气魄吗?有那个魅力吗?现在,倒是多么希望有,扫掉身上的消极因素。告别过去,改变现状。
   讲了几句,我鼓起勇气说,“今天,是找你要书来的。你答应过,送我一本你的那个那个《砚道》。”
   我向来不善言辞,不会客套,站在李哲伟先生大河街新的工作室里,我开门见山地兀突地对他说。
   “喏,正好有一本,就归你了……”
   哲伟先生倒是慷慨,起身到前面玻璃货架去拿。
   我接过大16开重3公斤的《砚道》一书,佩服之情,难以言表。小心翼翼翻了翻,又说,“还请你还签个字。”
   哲伟先生拿出笔,分三条在扉页写下:张新泉雅鉴李哲伟2017、12、3、
   我高兴地说:这就有收藏价值了……刚才进门看见你在写毛笔字,是练的什么字体?很不错的。
   “练的柳体,还没有好久。”哲伟先生是个谦虚人。我走拢看了,是很有模样的。艺术相通,只要去做,上手就比别人快,也比较容易掌握内在神韵精髓。他已经有些火候,但不沾沾自喜。
   我就喜欢他这样有本事而不居高临下。那种爽快,那种自在,那种平和,正对我的胃口,使我这个从不高攀的人,来高攀一下。这个高攀,是没有礼物没有金钱的高攀。对我,讲的那些话,就是高攀,我是从不讲类似话的。
   他那样富有,那样有地位,那样事业有成,我和他是那样不对等,不在一个起跑线,怎么会不自量力,找一个距离等差过大的人,要什么劳什子书呢?我应该不敢开口才对。这次,偏偏开口了,向人讨东西了。
   二、
   李哲伟先生的《砚道》已经抢购一空,庆幸得到他送的一本。有空了一定好好看看。可是两个多月过去了,只是翻了一翻。因为书太多,我不收藏,不研究,难于消化。好奇心得到满足,也就不那么急于咀嚼了,就是翻了翻。
   人们喜欢用图文并茂来评价一部作品。翻开李哲伟先生的《砚道》,真实不虚,真是如此,图文并茂。
   觉得他是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在全国专业权威刊物上发文之多,鲜有其匹。一篇篇研究文章如禾苗破土而出,受到专家学者著文追捧。所著论文,有的放矢,不尚空谈。业内人士钦佩有加,所以他被推举连任常德市收藏协会会长。
   他有500多方价值不菲的囊刮唐宋元明清系列古砚收藏,古砚图片录入书中。使《砚道》生色,相得益彰,极具看点。
   这部专著,也是一部奇特的书,写的是很少有人涉及的领域。并且洋洋大观42万字,可见研究之深。读这部书,既是欣赏哲伟先生文采,又是和古人、和古代工匠对话。
   我少有特长,然而眼空无物,很少佩服人,对哲伟先生却是不得不佩服。佩服他不干便罢,一干就能干出大名堂。无论是收藏,还是著文,都能够打响,不同凡响。来这个世上,没有白走一遭,人生活得有意义,活出了精彩。
   我不研究《砚道》,可以不要《砚道》。也没有经济实力去买一块古砚,识别不了。我写字,也不用砚台,一个钵,或者一个碗,倒上一得阁墨汁就行……砚台好像都浅得很。书友刘民楷送了一个砚台给我,很少用。
   我要《砚道》目的何在?真的讲不出原因。绝对不是贪心,还从来没有见什么就想要的名声。需要什么东西,宁可拿钱去买,没有钱就不要。和李哲伟先生是个例外,找他要了《砚道》一书。这就可能是人家说的同气相求吧。
   《砚道》一书,是一年前的一个星期六看见的,老允书摊有5本《砚道》。当时很好奇,谁会写这么厚一本关于砚台的书呢?拿起一看,是李哲伟著,就想花20元钱买一本,我曾经在老允书摊买过这样厚这样新的书,开价是20元,刚出来的《中篇小说选刊》、《当代》那样的东西,每本2元就可以买到。
   当我拿出20元递老允、准备抓书的时候,老允说80,20哪里买得到,20我跟你买,你有不有?原来鸟儿不在现窝里,可见这本书好销。在这里还是第一次看见能够卖80的书。他以前卖这种厚书,从不开这么大的价。我就把钱缩回去了,80我是不买的。尽管定价398元,80也算便宜,我还是不会拿80元去买,毕竟不特别需要。这时有了一个想法,找李哲伟要一本免费的。
   后来碰到他,果然说送。却没有及时找去拿。事隔一年,事情成真。
   三、
   我和李哲伟先生谈不上很熟,尚不具备“很熟”的条件。
   他的社交圈子大,市协会里的藏家,就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一大套人马需要他领头组织、安排、管理、引导、会议、出访、交流、大中城市的博览会……
   各县的收藏分会也有许多事情涉及之处。
   他的藏品也不会满足现有的我们觉得相当庞大的数目,还要深入民间去深挖细找。越是精品,隐藏越深,得之不易。费好多功夫,走好多路,说好多话,花好多费用,艰苦寸心知,只有他自己清楚。
   一年一度的会刊《常德收藏》,参与主编外,写几篇主体文章,也是少不得用点儿精力的。
   还有上面来的专家学者需要接待,岂能怠慢。虽然他有一个团队,方方面面,还是少不了亲力亲为,他的时间,哪里够用。
   打十年前认得后,我很少去找他。佩服归佩服,向往归向往,却是很少上门讨教。不喜欢巴巴结结,和他走得不近。一方面我需要这样高素质朋友,一方面又不好意思打扰。他很忙,我较忙,难以顾及沟通情感、畅述友情。
   我的忙,是想看点书,写点东西,还有魂牵梦绕想提高的书法,想顾及一下却没有时间实质地进行实施……都去干,日夜连台也有事做。哪能多多接触呢。
   星期六逛地摊的时候顺便偶尔找过,他的收藏协会,原先就在烈士公园后面到老体育广场去的街道边,紧挨再就业广场。心血来潮顺路看看而已。
   每次经过,门庭若市,衣冠楚楚的藏家云集。门外一望,没有他本人……他不是没有来,就是来了又办别的事情去了,问别人,说是刚刚走。也有的时候事情耽误,他要迟到一会。
   我有一次给他送县里的《桃源诗词》《桃花源里》等期刊去,是县里开会多拿了本把,上面有我的作品。他数次给我《常德收藏》期刊,来而不往非礼也。找他,他因事没有到,就给他打电话,他赶来了……其实真正找,又没有什么重要的大事。
   我的朋友不多,多么需要有几个推心置腹的朋友。他算不算一个呢?我是2008年春夏之交的一次接触,就视他为友了。
   那一次是去常德再就业广场是为小孩外面读大学的花销做叫花子地摊卖字找几个钱,我这个没有读高中读大学的人是体会不到大学是那么需要钱的。一时忙而无计就到地摊来了。
   多数人看不起地摊东西。一个黑皮矮个准备买,一高个打岔,问我是哪级协会的,我说省级,三次入选就够省书协。我四次了,可会员证没办。不见证件,二公不见兔子不撒鹰,高个就拉着矮个飚了。
   快到中午,人越来越少了,还只有一个老中医买了一张,得70元(100元还价砍掉30)。不愿意继续守空气,正要收拾行头码子卷帘退朝,前面来了一张小车,下来一个器宇不凡气衣着光鲜高大的中年人,后来知道他叫李哲伟,他很欣赏,说是买两张送朋友。问能不能少。就150元卖了两张。这不奇怪,地摊是讨价还价的场所。大趋势,市场经济把人变得斤斤计较。需要钱,就得卖。不卖,就是一张废纸,卖了才是钱。人穷志短,马瘦毛长,是没有办法的。
   我很感激他雪里送炭买两张,不是他,今天就收效甚微了。
   他那样体面的人,很多是以貌取人看不起草根的。能买我的就是看得起我,还论什么多少。觉得他具有比较高尚的素质,有平民意识,明明白白讲的实情。凭我的自觉,他是坦诚的,不由产生好感。
   第二次碰到,李哲伟实话实说,买你的作品没有花好多钱,装裱的钱要多,两副装镜框花了一千多元钱。听到这些话,我没有怪他给少,反而感到欣慰。这是个值得结交的人,讲实话,不隐瞒,人品不错。接触不多,他知道了我的人品,我亦知了他的人品。他欣赏我字,我欣赏他坦诚。尽管没有得到足额,哪里有尽如人意的呢?我已经当他是朋友。
   在人心不古缺少慈悲心的年代,有的发财人,生吞活剥才好呢,白送,不收钱才好呢。很多老板卷起民工的血汗钱逃之夭夭。做到李哲伟这样实属不易,在黑幕里保持了良知未泯,是可交之人。
   后来,他看见我是在地下现场写的,就建议我搞块铺板和凳子作为案台,放他那里,要用就摆出去。在铺板写,要舒服。他替我考虑得这样周到。
   他还说,写些条幅挂他那里,给我代卖。
   应该说,这都是发财的好主意。可是我对顾客有些冷心,我办了省书协的会员证,他们又说没有中国书协的证件。他们是看的牌子,不是看的实际。我一气之下,不卖字了。也就辜负了哲伟先生的一片好心。只在我的心里,感激地记下了他的这些点点滴滴。

共 43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真挚的情感,生动的叙述,厚重的文字,通过李哲伟先生赠送自己一本他著的《砚道》一书,展示了著名收藏家李哲伟先生其人其德,再现了两个文人的真挚友情。文章叙述生动,内含厚重,细节生动真实,文中人物鲜活,栩栩如生。文中的李哲伟先生,极富才华,淡泊高雅,热情正直,作者也是一个作家文人和卓有成就的书法家,两人是真正志同道合的君子之交。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8-02-25 09:44:39
  真挚的情感,生动的叙述,厚重的文字,通过李哲伟先生赠送自己一本他著的《砚道》一书,展示了著名收藏家李哲伟先生其人其德,再现了两个文人的真挚友情。
   叙述生动,细节生动真实,文中人物鲜活,栩栩如生。
   感谢赐稿,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2 楼        文友:何叶        2018-02-25 10:33:30
  欣赏佳作!感谢老师回家。社团有你更精彩!
何叶
3 楼        文友:沅水墨人        2018-02-25 10:48:39
  感谢秋觅老师精彩生动的编者按。
4 楼        文友:沅水墨人        2018-02-25 10:50:17
  感谢秋觅老师准确生动的文评。
5 楼        文友:沅水墨人        2018-02-25 10:51:26
  感谢何叶社长厚爱欢迎。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