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多娇】老厚中的荔枝园(散文) ——追忆似水流年
1996年暑假,我从陕西来到了东莞市厚街中学,曾经在老厚中工作生活了两年。那两年,我经常在老厚中的那片荔枝园中散步,或是在荔枝园中的乒乓台边观看别人打球,也经常在荔枝园里坐着和别人一起乘凉聊天……
从107国道(现在是256省道)厚街大酒店路口向厚街镇东风路方向走,大约一公里,左手边便是老厚街中学。初到厚中,一眼望去,老厚中的大门很小,给人的感觉不像学校大门,像是大户人家的大门,朴素简单,门楣上刻着“东莞县厚街中学”七个黑色的繁体字,向上走七八个台阶,跨过校门便走进了校园。校门正对着的是一幢新建的五层高的教学大楼,一楼没有教室,是空旷大厅,从二楼起每层有六个教室,这是高中部教学楼。穿过教学楼,一条两边有花坛种满了花草树木的大路,直通向一排三层高的楼房,楼顶是金黄色琉璃瓦,二层三层楼道走廊靠外有绿化草种植。一楼便是教导处政教处等学校各个办公室,二楼三楼则是各级科办公室,右手边也是一栋三层高的教学楼,建筑风格与办公楼差不多,那时是初中部的教学楼,教师办公楼和初中部的教学楼相对来说就旧一些。可是,那时的厚街中学初中部名气却是很大,招生有严格的规定,据说在当时的厚街镇,只有十分之一的学生才能到厚街中学的初中部上学,竞争非常激烈。那时厚街中学初中部是东莞市初级中学中的重点学校,每年的期末考试和中考,初中部的成绩在东莞市永远是排前三名的,其实前三名是笼统的说法,实际上各科成绩一般情况都是排在第一名且遥遥领先。当然,每个年级只有两个班级,每个班七、八十个学生,是真正的大班级。2006年东莞市要求初高中分离,厚街中学的初中部就撤销了,厚街的学生只能去竹溪中学和湖景中学上初中。
穿过办公楼,是学校的大操场。操场是用煤渣铺成的,有200米跑道,操场四周种有荔枝树,每天上午做操和上体育课的时候,学生都是在这里。
假如进入校门后往左手方向走,在新教学楼和学校围墙之间有一片荔枝林,大约有四五十棵荔枝树,我刚到厚中时,荔枝刚刚摘过,树上已经不见荔枝的踪影,只有枝繁叶茂的荔枝树在夏风中簌簌作响。学校老师告诉我,到明年荔枝成熟的时候,这些荔枝树结的荔枝就可以吃了,学校里每年给老师分荔枝的,还会发荔枝费的。因为学校的荔枝树没有人打理,长出的荔枝不是很好吃,大家要吃更好的荔枝得自己去市场买。听了这些,我有点遗憾,同时又对明年的荔枝成熟充满了期待,希望我也能够早点吃到传说中杨贵妃喜欢吃的荔枝。
在新教学楼和办公大楼之间,还有一片园林,中间有花草树木,还有一个小小的池塘,经常有学生或学校老师的孩子在池塘边玩耍。走过荔枝林,办公楼和教学楼尽头左手边便是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荔枝林的尽头靠学校围墙边上,是两栋六层高的单元楼,也是教师住宿休息的地方。所以,每天只要从住的地方走出学校大门,一定会从荔枝园中穿过。
在学校工作了,我才知道这片荔枝园还有更大的用途,是学校的专用会场。学校开大会是在荔枝园。那个时候没有体育馆,也没有比较大的会议室,而这片荔枝园却是天然的会场。只要是学校开会,或者学校搞大型的活动,如唱歌比赛、演讲比赛等,各班学生搬上自己的凳子,在荔枝园按划分好的座位坐好,大会就开始了。不管天气多么炎热,这片小小的荔枝园里总是浓阴遍地,师生坐在荔枝树下,呼吸着荔枝的清香,享受着荔枝树带来的清凉。
课间的时候,也有三三两两的学生到荔枝树下散步游玩,有时晚上不想出去,也在荔枝林中走走,放学后,有些学生,还有教师的子女更是以荔枝园为快乐天地。所以,凡是在2000年以前毕业的厚街中学的学生,在他们的记忆里,都少不了这片荔枝林的记忆,荔枝树下的活动构成了自己校园生活的一部分。
秋天临近冬天的时候,荔枝树梢长出了一批嫩绿的叶子,而靠近枝干的老叶子则落了不少,树下经常有厚厚的一层落叶。
第二年的春天二三月份,荔枝树梢又长出了一批嫩绿的新叶,树梢也长出了新的枝条,老的叶子又落下了一些,这时它那爪子形的叶子更绿了更翠了,在细雨如丝的季节里,荔枝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舒展着四季常绿的枝叶,开放着一簇簇绿中带白的花朵。一片片翠绿的叶子,在微风中摇曳着,不时发出沙沙的声响。荔枝树开的花虽不像桃李那样烂漫娇艳,却也质朴可爱。起初是乳白色的花,渐渐地变成了淡黄色,一簇一簇的和绿叶相衬,从远处望去,整个荔枝园就有许许多多黄色的花点缀其间,美丽极了。走到荔枝树下,树香加上花香,沁人心脾。
蜜蜂赶来了,嗡嗡地在树间叫着,整个荔枝园都热闹起来了,花凋谢时,地上很快就铺满黄亮亮的一层落花。轻轻踩上去,就会发出“吱吱”的响声。这时候,它的花蒂已经托起一粒米大小的果实了。起先是青青的绿绿的,随后慢慢长大,颜色也变成青中带红,最后几乎都变成红的了。夏天到了,红红的荔枝终于成熟了,学校里一派喜气洋洋,校工把荔枝全部摘下来,这时将荔枝拿到手上仔细观察,才发现荔枝外表很粗糙,全身布满细小鳞状裂片,好像乌龟壳上的龟裂。荔枝的蒂部较大,顶尖稍小,看上去整个儿像心脏形。师生可以随意吃,吃过之后,剩下的再分给老师,其实也没有多少,我们两个人总共就两三斤,况且学校的荔枝正像他们说的那样,核大肉少,没有想象中的好吃。后来,有办公室的同事带来了荔枝,才看到了荔枝晶莹剔透的果肉,才尝到了荔枝真正的美味,才慢慢地知道荔枝有不同的品种:桂味、糯米糍、黑叶、妃子笑等。此后,我也就像苏轼那样:“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换句话说,岭南美味的荔枝深深地吸引着我。
可惜,才过了两年,由于学校要扩招,旧学校规模太小,教学楼太少,厚街镇筹建了新的厚街中学,98年7月份厚街中学就搬迁到了新校区。老校区变成了厚街镇中心小学的校园了,厚街中学的全体师生从此就告别了老学校,也离开了那一片让人喜欢让人怀念的荔枝园了。
现在,一提起老厚中,我都在想着那片美丽的荔枝园。两年的生活和工作,那片荔枝林日夜陪伴着我。在荔枝园里,有着我曾经生活过的印记,它让我平静,给我安慰,陪我度过那一段初到东莞水土不服的艰难岁月。
2017年8月8日
注:
1、这篇文章荣获第四届“厚街民办教育•鳌台书院”杯全国征文大赛优秀奖、同时获《厚街视界》推介,目前阅读量为3949,点赞63人。
2、这是《厚街视界》编辑写在文章前面的一段话:上个世纪90年代的厚街中学,已经成为一代人的回忆。厚街中学的一名老教师,通过自己的回忆,写下了《老厚中的荔枝园》。我们也通过厚街中学,找到了当年的老照片,文字跟照片相结合,最容易触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