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丹阳之吕氏春秋(散文)

精品 【流年】丹阳之吕氏春秋(散文)


作者:喻军 童生,754.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67发表时间:2018-03-14 12:24:56

【流年】丹阳之吕氏春秋(散文)
   在我看来,吕凤子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美满典型。他首先是一位仁者爱人、光明磊落、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教育家,惟其学邃德醇、澡雪精神、人品胸次,构成其刚健古厚的生命魂魄。在他身上,真正体现出师道的真谛和人格的伟岸。像他这样的人,一旦进入到艺术创作,必然是奇崛高古、独创一格,而无一丝浊滞媚俗之气。
   傅抱石曾说:“凤先生的绘画意境高超,笔墨功夫很深。学中国画就得取法乎上,凤先生的画就是上品”;黄宾虹也称“观于斯作,不胜钦佩”;钱松喦曾道:“我平生最佩服凤先生,他不但艺术高超,而且人品高洁”;徐悲鸿更称赞吕凤子的艺术“承历世传统,开当代新风,三百年来第一流”。
   在近现代若干位绘画大师中,吕凤子的学养之深,几无人能及。除了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还在艺术思想上建立了高屋建瓴、汪洋恣肆的学术体系,为“新金陵画派”的崛起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他的学术专著《中国画义释》《图画教法》,尤其是晚年集大成的《中国画法研究》,被学者们认为是“语言的精炼、逻辑的谙熟、引证的广博、立论的高远、阐述的精妙,皆可称20世纪中国画理论研究的划时代著作”。他的“三个画宗”论,可谓睿智精深,见解独到,是画史画论的一次飞跃和升华。
   但作为大家的吕凤子,虽然他的绘画艺术(包括理论)在当年的文化精英中获得了高度的认同,而正和他的故居保护不被重视一样、却在当代的际遇中隐隐透射出一种令人憋闷的漠视。我们这个时代的画家,人文修养、知识结构和精神境界已远逊于前人,而市场的操弄和媚俗的倾向,掀起的是一股股利益的浊浪和地位的争夺。究竟还有多少艺术创作是发自灵魂,合乎心灵?究竟还有多少创造的能量正受到体制的挤压和无端的损耗?即便高山仰止若吕凤子者,也有被边缘化的趋势,这是十分令人无奈和痛心的!我只能说,吕凤子的被边缘化,对他是无损的,但对于我们所崇尚的人文精神和当代的文化建设,一定是有损的。
   吕凤子一生无意于争名逐利,只喜欢埋头做事,不喜欢张扬吹嘘。“古人不求名声,不较胜负,不恃才智,不矜功能,故通体皆是道义。”(宋·陆九渊《与包显道书》)。窃以为完全可以借用这句古话,作为吕凤子的精神写照。别人千方百计挤到舞台的聚光灯下,图的是名声地位、仓廪殷实,他却退避三舍、泰然若素,守望在心灵的田园。因为他懂得: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心境不清逸者,不可为画。他虽非隐士,却有一腔高古隐士情怀,不会屈从于世俗社会的驱使,不会迎合流行的审美标准,不会钻入任何一种模式和套路中去。所以他的画,是其内在精神的传达,是士子的良知、情感的灼热直观的呈现。其次,没有相当文化修养的人,根本看不懂他的画。以为他的线条不优美、不工细、不那么讲究色彩和造型,甚至怀疑他的绘画功底。其实,早在上世纪20年代,吕凤子就是“大学院画学研究员”。1931年,他所作的《庐山云》,为中国画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那是在他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徐悲鸿拿去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参展,荣获了中国画一等奖。他也是第一个入选《大英百科全书》的中国画家。1942年,他的巨幅《四阿罗汉》轰动画坛,在重庆第三届全国美展中获得唯一的一等奖。1956年,他为反映新时代的面貌而创作的《菜农的喜悦》,在江苏省美术作品展览会上夺得一等奖。他还曾受命担任江苏省国画院筹备委员会主任,而傅抱石、陈之佛、亚明等只是“筹委会”委员,如果不是天不假年,73岁即撒手西去,他很有可能担负江苏省美术界的领导工作。
   只要对吕凤子早、中、晚期的画作进行一番梳理和对照,就会发现他的绘画功底极深,西画的素描、色彩、造型能力极强。特别是他早期的仕女画,高古游丝、吴带当风般精湛的线描功夫和意境造设,在那个时代是独树一帜的。但他的卓见、才情和君子人格又决定了他绝不会墨守成规、泥古不化。画本心学,“巧多修饰,拙近天然”,以后他的一系列罗汉题材作品,笔墨意蕴完全和民族命运、爱国情怀和生命感悟相结合,或忧愤、或激昂、或焦墨砍笔、或形断意连。重画格,重社会功用,成为近代中国画创作中一道独特的景观。甜俗炫技,照搬古人,非不能为,而不屑为也。他的功底云云(包括诗文、金石、书法、佛学、美学、哲学),可谓寥廓弘深,令人叹为观止。自古以来,真正做到像吕凤子这样格调超迈、画品高妙者实在不多,惟见几座孤峰,巍然耸立,云横千仞,傲视群伦。艺术可以赏心悦目、小家碧玉;艺术也可以大气厚拙、撼动人心,吕凤子当属后者。或者说,用“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来形容他的绘画亦不为过。
   至于他的书法,取法甲骨文、金文、汉魏碑刻、两汉竹简、晋唐经文等,笔能扛鼎、气象高华、浑穆天成。他在《人物画册》中曾说:“无明人俗韵,亦无取唐宋人笔画,掉籀锋,拟章草,取神而已。”我国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和书法教育家祝嘉曾说:“近来书家,仅得三人,四川谢无量先生、浙江马一浮先生、江苏吕凤子先生。”依我看来,他们都是学者型的大书法家。另外,他的诗词韵语(题画诗),也是近代一流高手,对宋词着力极深,精神内核直追辛稼轩。
   我甚至不得不悲观地认为:对吕凤子艺术及思想的全面通悟,恐怕还无法在当世完成。
   吕凤子一生,尊奉天地精神,恪守儒家之道,秉持师者风范。他心怀赤诚、胸襟坦荡;他大我无我、殚精竭虑,以一己之热能,温暖无数人心。他谦称自己一生做了三件事:绘画、办学、教育,但都没做好。其实这三件事,凸显了他作为道德完人所毕生追寻的人文理想和生命旨归。在给弟子的信中,他曾说:“有一分精力可用,我必用之,即令明日死亡,近日仍需尽力治事与学。”在另一封致次子去病、统华夫妇的信中,他慷慨陈词:“生的意义,便是不息的劳动,不断的创作。我一向是这样说,就得这样做。病不能夺我志,死更非我所忧。”他还说过:“泪应涓滴无遗,血也不留涓滴,要使长流千古热”,读之能不动容?
   与吕凤子出自同一师门的艺术家姜丹书,曾以点睛之笔总结了吕凤子一生:“凤先生做一世的教育家,到如今,还是一支秃笔,两袖清风……但他老是这样地定,这样地静,这样地诚,这样地勇,这样地自适,这就是‘乱世人格’,人格在我,识不识由他,重不重更随他。”
   吕凤子先生因罹患肺癌于1959年6月6日遽归道山,葬于苏州灵岩山公墓。他的精神品格,堪称人间楷模,亦必永载史册。
  
   四
   丹阳吕氏一门,醴泉有源,芝兰有根,开枝散叶,英才辈出,甚至不乏大家——
   吕澂(1896-1989),字秋逸,吕凤子胞弟,近代佛学大师。自幼天资聪颖,好学敏思。初级师范学校毕业后,便能熟读《大英百科全书》。曾留学日本,专攻美术。回国后,年仅20岁,出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教务长,并编撰了多部专业著作,如《西洋美术史》《色彩学纲要》《美学概论》《现代美学思潮》等。
   在“五四”思潮的影响下,人文领域也发起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1918年,吕澂在《新青年》第6卷第1号上发表了《美术革命》一文,指出既要重视中国的固有美术,也要研究新派艺术和重视西方美术。陈独秀亦撰写了《美术革命·答吕澂的来信》一文,提出:“若想把中国画改良,断不能不采用西方的写实精神。若不打倒王画,实是输入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的最大障碍”。说明陈氏的思想,最初是受到了吕澂的启发,只是陈氏的表述方式更为激烈、甚至偏激。“美术革命”口号的提出,引起了中国美术界激烈的论争,形成了“革新派”与“国粹派”两大阵营的对垒态势。差不多100年过去了,这种“对垒”仍然存在,还没有画上休止符。吕澂作为最初的思想启蒙者和推手之一,在近现代美术史上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受大哥吕凤子的影响,吕澂后来立志于佛法的研究,且矢志不逾。他以天纵之才,掌握了梵、巴利、英、法、日等多国语言,以此作为基础工具,在解读、校勘梵藏佛教原典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突破了中国学者历来依靠传统本土译本进行佛学研究的制约。吕澂毕生的心血,就是为纯正佛法之全体而正本清源,从现存佛经、经典中进行“堪同”和“辨伪”。他以一人之力勘同出177部佛籍,在佛学史上前无古人,亦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然而,在佛经辨伪方面的成就,却引起了巨大争议,至今仍无定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吕澂掌中国内学院(原支那内学院)。1952年,创立30余年、有“中国第一佛学院”之称的中国内学院宣告解散。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成立,吕澂当选为常务理事。1955年,斯里兰卡佛教界为纪念佛陀涅槃2500年,发起编纂《英文佛教百科全书》,邀请各国佛教学者合作。中国佛教协会当即成立了以赵朴初为主编、吕澂为副主编的“中国佛教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吕澂同时还编撰了百万字的《中国佛教》。《英文佛教百科全书》成书后,被国际佛教界公认中国佛教部分的稿件水平最高。1956年,吕澂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兼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61年,吕澂在南京开办了一个为期5年的佛学班,开设“中国佛学”和“印度佛学”两门课程,后整理出笔记,辑成《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因明入正理论讲解》等著作。1962年,吕澂在整理佛典、编辑《藏要》的过程中意识到旧版《大藏经》中存在的问题,遂发愿编辑出版一部超过中外历代《大藏经》水平的《中华汉文大藏经》。翌年开始编写《新编汉文大藏经录》。它是吕澂数10年佛学造诣的集大成之作,后受“文革”影响,编印藏经的弘传计划被迫中断。
   1966年,受“文革”冲击,佛学班停办,多年研究成果资料亦散失殆尽。71岁的吕澂遂隐居丹阳故居,后再迁入北京清华园,直至1989年7月逝世。这30多年间他心如止水、深居简出,竟无一本佛学著述传世。
   吕叔湘(1904-1998),吕凤子堂弟。我国近代汉语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语言学界一代宗师。对我们这些40多岁的中年人而言,对《现代汉语词典》是不陌生的,作为必备的工具书,它曾伴随着我们走过学习生涯。这本在我国最具社会影响的词典,它的主编即为吕叔湘。
   吕叔湘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1936年赴英国留学。1938年回国后任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后出任华西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以及开明书店编辑等职。解放后,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起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1978年至1985年任《中国语文》杂志主编。1980年至1985年任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亦受聘为美国语言学会荣誉会员。1987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94年4月被聘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吕叔湘先生的研究重点是汉语语法,涉及一般语言学、汉语研究、文字改革、语文教学、写作和文风、词典编纂、古籍整理等广泛的领域。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语法修辞讲话》等,是我国第一部语法词典《现代汉语八百词》的主编。这些著作在汉语语法体系建设以及理论和方法上都具有开创意义,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最有影响的重要成果。
   那一天,在锁玉的车上路过了丹阳的“吕叔湘中学”,虽只是匆匆撇上一眼,但满眼跳跃的正是缤纷的春天。
  
   五
   而吕凤子、吕澂、吕叔湘这三位(堂)兄弟的子女中,也涌现出不少才俊和杰出人物。限于资料和篇幅,恕不能一一介绍:
   一、吕凤子子女——
   吕凤子先生共育有五子二女。
   吕去疾(1909-2007),吕凤子长子。1930年毕业于上海美专油画专业。1931年求学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受教于徐悲鸿、潘玉良等名师。一生从事美术教育,擅长油画、浮雕及正则绣。历任开封女子师范、武昌实验中学等校教师。后出任私立丹阳正则艺术专科学校校长、苏南文教学院美术系教授、江苏艺术师范校长及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在吕凤子故居中,专门辟有一间吕去疾先生的纪念室,陈列着诸多图像资料和他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秉承写实主义风格,但部分作品兼具印象主义特色。从其长子吕奇赠我的《吕去疾作品集》中不难发现,他多才多艺,造诣颇深,所作的一帧吕凤子先生绣像,十分传神,渗入了对其父的思念之情。
   吕去病(1915-),吕凤子次子,我国第一代弹药火箭专家。1945年毕业于美国阿伯丁兵工学校轻工兵器专业。历任东北机器制造厂副厂长、总工程师,第五机械工业部清华机电研究所总工程师,西安工业学院高级工程师,中国兵工学会弹道学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曾领导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反坦克火箭,1951年获国家创造发明奖一等奖。领导研制成功我国近代炮兵火箭。吕去病发明创造的反坦克弹和炮兵火箭,对中国国防军事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1952年,受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宴请,出席中南海怀仁堂的酒会。1954年参加国庆5周年观礼活动,受到毛泽东的接见。1978年,被特邀出席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受到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共 12326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一部《吕氏春秋》只要是爱好文学的人,都不会对其陌生。读完作者笔下的这篇“吕氏春秋”,心有酸涩,更多的是对吕凤子先生的敬仰。跟随作者的笔触,走进吕凤子先生的一生。先生的一生该是带着传奇色彩的,毁家兴学,不畏强权,淡泊名利,敢于创新,性洁品高,人虽没入历史的长河,但留下的精神是值得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学习的。他有画家的神韵,有文家的铁骨,他在心灵的田园里耕耘,收获的是高格调的人性。鉴于此,丹阳的吕氏一门,如其弟吕澂,近代的佛学大师;吕叔湘,近代汉语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语言学界一代宗师;还有其子女们的身上,无不闪现着吕凤子先生的印记和传承。编者读后,之所以心有酸涩,是因为读到先生故居被封闭的事实。或许吕凤子先生若看到,会弃之一笑,因为“吕凤子的被边缘化,对他是无损的,但对于我们所崇尚的人文精神和当代的文化建设,一定是有损的。”作者一针见血的提悟,让编者想起多少如吕凤子先生这样为国为民付出而渐被后世人淡忘的杰出人物。“任何对伟大的漠视,必滋养出无法漠视的更伟大!”是啊,有作者如此神来之笔,伟大的传承一定会传承下去。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临风听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315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18-03-14 12:26:40
  拜读您的大作,是一种收获,感谢你将这么好的作品交付流年,辛苦了!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2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18-03-14 12:28:05
  期待更多佳作分享。春来,祝文丰笔祺,创作愉快!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