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感恩】写给儿子(散文)
【编者按】依照常情,我们大多会感恩父母,感恩师友,感恩家人,感恩那些给我们过帮助的贵人,可是,本文的作者却独辟蹊径,感恩儿子。作者回忆了儿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他的天真,他的纯粹,他的柔弱,他的赖皮;他的每一次跌倒和爬起,他的每一次欢笑和泪水,他的每一次进步和退步……儿子的一点一滴都带给父母感动和新奇。是的,感恩儿子,让我们成为父母,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感恩儿子,给我们的人生带来那么多的欢乐……作者用深情的笔调,娓娓的叙述,让我们一同体会到作为父母,不仅仅有对儿子的责任,还有孩子带给我们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快乐和满足。美文佳作,推荐阅读留评。【编辑:冰凝暗香】
11 楼 文友:辽河心源 2018-04-17 01:34:49
人生如梦,暮然回首万事空。嬉笑怒骂即是生活,花开花落便是人生。人无常势,水无常形,繁华过后皆云烟。山一程,水一程,走过的都是春秋,看过的都是浮云,永恒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希望。何不如,张开双臂,尽情拥抱每一幕花开的幸福,悄然领悟每一片落叶的安息。看淡了春秋,自然看淡了如梦的浮生。
人在路上,有些剧情,只有自己写,才会有精彩结局;人随景走,有些无奈,只有自己释怀,才会走出迷途绝境;心在爱中,有些情缘,只有自己把握,才会有幸福可享。一程风雨一种顿悟,用清澈的眼睛看世界,能感知美好;一次坎坷一种历炼,用纯静的心灵解读人生,能坚守执念。看尽了人世繁华,方觉平淡为真;走过了山水人生,才知简单最美;品过了缘深情短,才懂珍惜最久。
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放手的。时日渐远,当你回望,你会发现,你曾经以为不可以放手的东西,只是你生命里的一块跳板,让你成长。
把我的青春栽植成树,将我的人生编辑成书
人在路上,有些剧情,只有自己写,才会有精彩结局;人随景走,有些无奈,只有自己释怀,才会走出迷途绝境;心在爱中,有些情缘,只有自己把握,才会有幸福可享。一程风雨一种顿悟,用清澈的眼睛看世界,能感知美好;一次坎坷一种历炼,用纯静的心灵解读人生,能坚守执念。看尽了人世繁华,方觉平淡为真;走过了山水人生,才知简单最美;品过了缘深情短,才懂珍惜最久。
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放手的。时日渐远,当你回望,你会发现,你曾经以为不可以放手的东西,只是你生命里的一块跳板,让你成长。
12 楼 文友:辽河心源 2018-04-22 08:18:00
《菜根谭》宁为小人所毁 勿为君子所容
【原文】宁为小人所忌毁,毋为小人所媚悦;宁为君子所责备,毋为君子所包容。
【译文】宁可遭受小人的猜忌和毁谤,也不要被小人的阿谀所迷惑;宁可遭受君子的责难和训斥,也不要被君子的雅量所包容。
【赏析】做人应该有高尚的气节,即使才能有天赋的大小,但节操却没有天生的高低,一切都在于自己的修炼。这从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中就可以看出一二,凡是小人所称道的,并不见得就是什么好事,凡是被小人诋毁的,也不见得就是什么坏事,因为小人津津乐道的常常是丑言恶行,小人诋毁攻击的常常是美言善行。与此相反,君子的态度,倒正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君子所赞赏的,可以高兴,君子所责备的,更是提高自己的机会。
把我的青春栽植成树,将我的人生编辑成书
【原文】宁为小人所忌毁,毋为小人所媚悦;宁为君子所责备,毋为君子所包容。
【译文】宁可遭受小人的猜忌和毁谤,也不要被小人的阿谀所迷惑;宁可遭受君子的责难和训斥,也不要被君子的雅量所包容。
【赏析】做人应该有高尚的气节,即使才能有天赋的大小,但节操却没有天生的高低,一切都在于自己的修炼。这从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中就可以看出一二,凡是小人所称道的,并不见得就是什么好事,凡是被小人诋毁的,也不见得就是什么坏事,因为小人津津乐道的常常是丑言恶行,小人诋毁攻击的常常是美言善行。与此相反,君子的态度,倒正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君子所赞赏的,可以高兴,君子所责备的,更是提高自己的机会。
13 楼 文友:辽河心源 2018-04-26 05:55:59
每个人背后都有别人体会不到的辛苦;每个人心里,都有旁人无法感受的难处。
坚强的外表下,隐藏着不能说的心声;微笑的表情下,掩饰着不可露的心情。
总把最灿烂的笑容,展示在人前;总把最落寞的心痛,掩埋在身后。
路一步一步走着,留下的脚印自己最清楚;事一点一点做着,其间的艰辛自己最明白。
你走得累不累,脚知道;你撑得难不难,肩知道;你过得好不好,心知道。
坚强的人,都是在风雨中含泪奔跑的人,这就是人生。
把我的青春栽植成树,将我的人生编辑成书
坚强的外表下,隐藏着不能说的心声;微笑的表情下,掩饰着不可露的心情。
总把最灿烂的笑容,展示在人前;总把最落寞的心痛,掩埋在身后。
路一步一步走着,留下的脚印自己最清楚;事一点一点做着,其间的艰辛自己最明白。
你走得累不累,脚知道;你撑得难不难,肩知道;你过得好不好,心知道。
坚强的人,都是在风雨中含泪奔跑的人,这就是人生。
14 楼 文友:辽河心源 2018-05-09 09:17:40
回顾当年在农村的经历,除了感谢生活的磨练,更要感谢文学的滋养。如果没有当年的文学爱好(尽管也没写出什么名篇佳作),就不会培养出对读书的兴趣,不会滋生出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和走出农村的理想憧憬,还有可能被贫困压垮,在生活的磨难中一蹶不振。
当我要写下“感谢文学”时,不由又想起著名作家路遥曾因经济窘迫而借钱到北京领奖。文学,可怡情养性,但要真指着她大富大贵就难免成为奢望。文章憎命达,大概揭示的就是这个道理。但人之所以为人,除了动物学上的意义,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社会学上的属性。因此,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人,除了眼前的“苟且”,还应当有“诗和远方”!
——选自《任贤良:感谢文学滋养》
把我的青春栽植成树,将我的人生编辑成书
当我要写下“感谢文学”时,不由又想起著名作家路遥曾因经济窘迫而借钱到北京领奖。文学,可怡情养性,但要真指着她大富大贵就难免成为奢望。文章憎命达,大概揭示的就是这个道理。但人之所以为人,除了动物学上的意义,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社会学上的属性。因此,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人,除了眼前的“苟且”,还应当有“诗和远方”!
——选自《任贤良:感谢文学滋养》
15 楼 文友:辽河心源 2018-05-13 05:47:22
一切都是自己的原因
从来都不是生活在给予我们什么,其实一切是我们自己给自己。你宽容,就收获厚厚的友谊;你努力,就收获累累的硕果;你豁达,就收获天天的快乐;你和善,就收获暖暖的笑脸。如果,生活给了磨难,请相信,那是另一番的偏爱。
把我的青春栽植成树,将我的人生编辑成书
从来都不是生活在给予我们什么,其实一切是我们自己给自己。你宽容,就收获厚厚的友谊;你努力,就收获累累的硕果;你豁达,就收获天天的快乐;你和善,就收获暖暖的笑脸。如果,生活给了磨难,请相信,那是另一番的偏爱。
16 楼 文友:辽河心源 2018-05-13 05:48:05
用感恩的心对待别人 记住别人的“滴水之恩”,要具有一颗宽容的心和崇高的境界。记住人生历程中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也记住生活给予你的每一缕善意的微笑,或者每一份源于心底的感动。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别人,你将会发现,生活中因有了感恩的心而多了欢笑、快乐、真诚,少了虚伪、欺骗、伤害。
把我的青春栽植成树,将我的人生编辑成书
17 楼 文友:辽河心源 2018-05-13 05:48:37
若想成为更出色的人,首先要做好真实的自己。我选择善良,不是我软弱,因为我明白,因果不空,善恶终有报应;我选择宽容,不是我怯懦,因为我明白,宽容了 他人,就是宽容自己;我选择糊涂,不是我真糊涂,因为我明白,有些东西争不来,有些不争也会来。
把我的青春栽植成树,将我的人生编辑成书
18 楼 文友:辽河心源 2018-05-13 05:49:21
真正的努力 总有人说,努力是一件很难的事,如果没有别人的鼓励,更是难上加难。可是真正的努力,从来不需借助外在力量。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并且下决心去做时,他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把我的青春栽植成树,将我的人生编辑成书
19 楼 文友:辽河心源 2018-07-04 22:53:53
徐可:散文是真诚的艺术
散文能否虚构?这个问题在散文界和评论界一直争论不休。既然争论不休,说明争论双方各有各的理,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么,不妨先放下这个问题,我们从散文的本质谈起。
按照传统的定义,散文是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一种文学体裁。在还没有人能够提出为大家所接受的新的定义之前,这个定义仍然是我们遵循的原则。我们当然不能固守传统,但是大的原则还是要尊重。在文学的几种样式中,散文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创作活动,是最直接表达自我的文学样式。在表达形式上,散文作者可以直接进入文本,面对读者,而小说作者只能通过叙述者进入文本。因此散文不是叙述,而是自述。不管如何创新,散文的这一本质特性无法改变。散文中既然有“我”,读者当然对“我”深信不疑,他们相信“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如果“我”在散文中撒了谎,读者会对“我”失望的。小说可以宣称“内容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而散文不能。这就对散文创作提出了“真实性”要求,作者的身份真实、经历真实、情感真实,相关的事件真实。因此,说真实是散文的生命,并不为过。
散文是一门真诚的艺术,必须说真话,抒真情。没有哪一种文体像散文这样直面读者,不管你写什么内容,采用什么写作手法,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扉向读者敞开。就像巴金先生所说的,“把心交给读者。”阎纲先生说:散文就是同亲人谈心拉家常、同朋友交心说知己话。跟亲人谈心、跟朋友交心,重要的都是一个“真”字。散文相对于其他文学门类,距离作者的本心最近,是人生境界的展示,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与审美情趣的呈坦,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与潜心追求。
散文拒绝虚伪。散文必须以真面目对待读者,容不得一丝一毫的虚伪。即使是最坚定的虚构论支持者,也从不敢公开宣称自己的作品是编造的,感情是虚假的。真实性原则与虚构等写作技法,并非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把两者对立起来。即使是坚持虚构的作家,我相信他们的感情、思想也是真实的。一些作者为了强调虚构的合理性,不惜否认散文的真实性原则,我认为是一种不明智的举动。
真实是散文的生命,但是又不能用真实性原则束缚住散文的发展。所谓真实,包括事实真实和感情真实。这不是说散文必须亦步亦趋地描摹生活原貌,而是说作品中的基本事实和情感褒贬必须是真实的,不能编造;至于对一些细节、局部事实和心理活动进行合理想象、发挥(或者称之为有限虚构)则是完全允许的。此外,散文所写的事实,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事实。如果仅限于作者自己亲历过的真实,那散文的题材就非常匮乏了。
有人说,散文不能虚构,那散文作家就没有想象力了。这是把虚构简单地等同于想象。虚构不等于想象,会虚构不等于会想象。散文作家同样需要想象力。散文需要想象也鼓励想象,没有想象的散文是干枯的,没有灵气、没有生命的。小说、戏剧中的很多元素应该为散文所借鉴吸收,改变目前不少散文想象力、创造力不足的弊端。
主张散文虚构论的朋友,喜欢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为例,将它们目为虚构散文的代表作,其实这是一种误读。前者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非普通意义上的虚构,因为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本就是想象的产物,现实中并不存在。这样的想象在古今中外散文作品中比比皆是,没有人把它们当真。而后者同样不是虚构的产物,虽然作者并未去过岳阳楼,然而他笔下所写是有所本的,作者说得很清楚:“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作者根据“前人之述”以及其他可能的途径了解了洞庭湖的“胜状”,怎么是虚构呢?无论是“桃花源”也好还是“岳阳楼”也罢,作家借助它们寄托的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和真诚的感情,以此为散文虚构论张目岂不牵强可笑?
只要我们能够接受散文的“真实性”原则,只要我们敢于真诚面对读者,那么,一切文学样式的创作手段都可用于散文创作。包括适度、有限、合情合理的虚构。这不仅不是对散文的冒犯,而且是对散文创作方法的开拓和有益补充。
——作者为《文艺报》副总编
把我的青春栽植成树,将我的人生编辑成书
散文能否虚构?这个问题在散文界和评论界一直争论不休。既然争论不休,说明争论双方各有各的理,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么,不妨先放下这个问题,我们从散文的本质谈起。
按照传统的定义,散文是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一种文学体裁。在还没有人能够提出为大家所接受的新的定义之前,这个定义仍然是我们遵循的原则。我们当然不能固守传统,但是大的原则还是要尊重。在文学的几种样式中,散文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创作活动,是最直接表达自我的文学样式。在表达形式上,散文作者可以直接进入文本,面对读者,而小说作者只能通过叙述者进入文本。因此散文不是叙述,而是自述。不管如何创新,散文的这一本质特性无法改变。散文中既然有“我”,读者当然对“我”深信不疑,他们相信“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如果“我”在散文中撒了谎,读者会对“我”失望的。小说可以宣称“内容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而散文不能。这就对散文创作提出了“真实性”要求,作者的身份真实、经历真实、情感真实,相关的事件真实。因此,说真实是散文的生命,并不为过。
散文是一门真诚的艺术,必须说真话,抒真情。没有哪一种文体像散文这样直面读者,不管你写什么内容,采用什么写作手法,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扉向读者敞开。就像巴金先生所说的,“把心交给读者。”阎纲先生说:散文就是同亲人谈心拉家常、同朋友交心说知己话。跟亲人谈心、跟朋友交心,重要的都是一个“真”字。散文相对于其他文学门类,距离作者的本心最近,是人生境界的展示,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与审美情趣的呈坦,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与潜心追求。
散文拒绝虚伪。散文必须以真面目对待读者,容不得一丝一毫的虚伪。即使是最坚定的虚构论支持者,也从不敢公开宣称自己的作品是编造的,感情是虚假的。真实性原则与虚构等写作技法,并非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把两者对立起来。即使是坚持虚构的作家,我相信他们的感情、思想也是真实的。一些作者为了强调虚构的合理性,不惜否认散文的真实性原则,我认为是一种不明智的举动。
真实是散文的生命,但是又不能用真实性原则束缚住散文的发展。所谓真实,包括事实真实和感情真实。这不是说散文必须亦步亦趋地描摹生活原貌,而是说作品中的基本事实和情感褒贬必须是真实的,不能编造;至于对一些细节、局部事实和心理活动进行合理想象、发挥(或者称之为有限虚构)则是完全允许的。此外,散文所写的事实,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事实。如果仅限于作者自己亲历过的真实,那散文的题材就非常匮乏了。
有人说,散文不能虚构,那散文作家就没有想象力了。这是把虚构简单地等同于想象。虚构不等于想象,会虚构不等于会想象。散文作家同样需要想象力。散文需要想象也鼓励想象,没有想象的散文是干枯的,没有灵气、没有生命的。小说、戏剧中的很多元素应该为散文所借鉴吸收,改变目前不少散文想象力、创造力不足的弊端。
主张散文虚构论的朋友,喜欢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为例,将它们目为虚构散文的代表作,其实这是一种误读。前者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非普通意义上的虚构,因为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本就是想象的产物,现实中并不存在。这样的想象在古今中外散文作品中比比皆是,没有人把它们当真。而后者同样不是虚构的产物,虽然作者并未去过岳阳楼,然而他笔下所写是有所本的,作者说得很清楚:“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作者根据“前人之述”以及其他可能的途径了解了洞庭湖的“胜状”,怎么是虚构呢?无论是“桃花源”也好还是“岳阳楼”也罢,作家借助它们寄托的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和真诚的感情,以此为散文虚构论张目岂不牵强可笑?
只要我们能够接受散文的“真实性”原则,只要我们敢于真诚面对读者,那么,一切文学样式的创作手段都可用于散文创作。包括适度、有限、合情合理的虚构。这不仅不是对散文的冒犯,而且是对散文创作方法的开拓和有益补充。
——作者为《文艺报》副总编
20 楼 文友:辽河心源 2018-07-16 07:25:00
人应该学会独处,学会把自己短暂地放逐。或一个人在书斋、在河边、在山岗、或在林中,让自己与人情世事静静地对谈,把过往的那些人生故事一幕幕放给自己看。也许,就回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回到了青葱勃发的青年时代,也许什么都没有想,只是给人生留下了一段空白。但是,有了这样的一段独处之后,你一定会若有所悟,一定会有一声洞穿尘世的咏叹!
把我的青春栽植成树,将我的人生编辑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