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感恩】清明登崆峒(散文)
平凉的气候真独特,前天穿短袖,今天穿棉袄还冻得打哆嗦。
本来到了人间四月天,平凉市的泾河两岸已经是着一袭淡绿的薄纱,染一身典雅的芳菲,像婀娜多姿的少女,从清新婉约的风韵中走来,轻展盈盈的笑靥,在淡绿的新芽上,在碧草繁花间绽放。
妩媚的春风,轻抚泾河边舒展的垂柳,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吹绿了田野和乡村。到处是芬芳宜人的花香,到处是千姿百态的花影,你看一树树芳菲翩翩起舞,一树树杨柳依依飘拂,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可到了清明节这天,原想一定会是山青水秀,气候更加温和,阳光明媚,正好利用清明小长假,踏青赏花,享受美好的时光的,可天公不做美,一夜北风,一夜的沙尘,一夜的小雨,气温一下子降到了零度以下,名副其实地发生了倒春寒,
清明节后第二天,我和家人穿上厚厚的棉衣,车内开着空调,驱车到崆峒后峡,然后跟随“快乐一家人徒步群”一行十八人,参加“相聚山水,快乐你我”活动,登临了天下道教第一山——崆峒山。
我是平凉人,不仅多次登临过崆峒山,也曾以崆峒山为题,写了散文《烟雨崆峒》,《满山红叶,崆峒山在等你》等散文,又写过五绝《崆峒秋韵》诗句,对外地人来说,崆峒山就是旅游胜地,因为崆峒山就在甘肃省平凉市,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西接巍巍六盘山,东望八百里秦川,南依关山,北峙萧关,泾河与胭脂河南北环抱,交汇于望驾山前,交通十分方便。
这里峰峦叠嶂,绝壁万仞,怪石突兀,林海浩瀚,流云奇观,整个景区集北雄南秀于一身,溶自然美和人文美于一体,自然景观奇险灵秀,人文景观古朴精巧。如下的头衔足以说明崆峒山之名气,崆峒山获得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崆峒山古建筑群、“中国顾客十大满意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金奖”、“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中国十大道教文化旅游胜地”和“中国最美的十大宗教名山”等桂冠;2002年通过ISO9001、ISO1400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国际认证;2003年7月26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以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观——皇城、弹筝峡、塔院、雷声峰组成的《崆峒山》特种邮票,登上了“国家名片”;2017年11月27日,崆峒山大景区荣获“2017中国最具魅力旅游景区”。
对于外地人来,即是您登临了崆峒山,也难看到崆峒之的全部,感悟到崆峒是否是空空如也,大多人只是被其北雄南秀之景色陶醉。而当时间久了,慢慢地你才会发现,崆峒山历史真的很悠久。道教人说,被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曾亲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秦皇、汉武亦慕名登临;而《平凉志》记载着司马迁、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于佑任等文人墨客确到过崆峒山。近代胡耀邦曾留下崆峒山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肖华将军也曾写下过壮丽诗篇。
广成子是否修炼得道,黄帝是否问道只是个传说,但秦始皇、汉武帝确实在这里寻访过仙迹,历代的官宦显达,文人骚客,仰慕登临者甚多,存留的诗画、碑铭、遗迹、文物不可胜数。“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应该是名至所归,一点都不夸张。你看:佛释共尊,和睦栖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法轮寺的石精幢、十方院的元潘龙柱、东台宝庆寺的元代石壁、凌空塔,都是稀有文物,而法轮寺院门人塔顶之松、北台莲花寺的朽木桥更是西北罕见。不论从前山后山登临,您可以明显看到,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峰林耸峙,危崖突兀,东西南北中五台形似莲花,四面展开。中台地势平坦宽广,视野开阔,犹如庐山之牯牛古镇,而主峰马鬓山叠居五台之上,裕称为香山,气势磅礴,直插云天。东台棋盘岭,相传为广成子,赤松孑对弈之地;西台苍松岭,斜下直插泾河,似天龙吸泾水;北台舍身崖,又名“鹞子翻身”,极为险峻;西北面笄头山,酷似古人头上的发髻,历史上的笄头山由此得名。招鹤堂的“孔雀柏”,凤凰岭的“定海神针”树龄都在数千年以上。而山上独特树种菩提树更是珍稀。皇城太和宫、北台观音堂千手千眼菩萨塑像、塔院的大雄宝殿,天台山铁桥更是气势雄伟,气度非凡。
崆峒山处处胜景,春季桃花满谷,夏季绿树成荫,秋季满山红叶,冬季银装素裹,四季景色宜人,真是外地人观光旅游,本地人避暑疗养的好去处。不同的人对崆峒山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季节对崆峒山亦有不同欣赏。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宋人游师雄的诗《广成子洞》:“昔闻广成子,不为外虏役。轩辕屈至尊,稽颡请所益。至今洞犹存,峭壁宛遗迹。”也想起了肖华将军的《崆峒远望》“登高极远目,锦绣铺泾川。风光未尽美,绿彩间荒山,崆峒独何青?当绿千山原。能赢寸寸翠,农业过大关。”前者是最崆峒山本质特色的诗,后者则更激励人们通过努力使山更美,水更清,天更蓝。最有气势的崆峒山诗这当然要数清这当然要数清人谭嗣同的《崆峒》七律诗了。“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松拿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
九点到崆峒后峡,经后山门开始登山,三千六百六十五个台阶,然后有十几个年青一点登了皇城,而我们以塔院为中心,经北台,中台,东台,点面结合上看,观看了武术表演。游人很多外地口音也多,总感崆峒春天来的真晚,山下樱花都开了,这里的桃花才开一小点点,真的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了。穿上棉衣真不觉热,刚好!站在崆峒山上,不由我也有写诗做词的冲动,没有笔,只好记在手机上,也算是有所收获吧!
七律·清明登崆峒山
西北崆峒山势雄,千年境界尚鸿濛。
灵泉涧引昆仑滴,灏气光含青海风。
欲捉白蟾飞树杪,遍寻元鹤在云中。
荒凉栋宇聊停节,怅望当年问道宫。
从后山原路返回的台阶更难走,五个小时的登山活动,感受就两个字,
美!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