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荷.四季的故事】守在中国边境线的图瓦人(散文)
摘要:中国的图瓦人,是一个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的历史与祖宗名姓都被人一代代口传下来,这种文化传承的方式,势必让图瓦人发生的历史事件中大量信息渐渐衰减,并且被传承者以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在叙述与保留中不断地改变着原有的模式。按照图瓦人自己的叙述,他们的民族有着自己遥远而渊源的历史。
【编者按】图瓦人(Tuvas)或译作土瓦人,自称“特瓦人”(Tyiva),是一个渐渐被人们遗忘的民族。中国史籍称之为“都波人”、“萨彦乌梁海人”、“唐努乌梁海人”等。国外(主要是俄国)旧称“索约特人”(Сойоты,源自Сойон,萨彦人之意)、“唐努图瓦人”等。作者也因为工作的关系了解到了这支少数民族,分布地区为俄罗斯图瓦共和国,蒙古国,中国;语言:图瓦语、俄语、蒙古语;宗教信仰:萨满教、藏传佛教;生活方式:贩盐、游牧;人种:蒙古人种。同时通过全篇的通读,也让小编了解到图瓦人的语言虽然属突厥语系,但是人种基因中却没有突厥血统,他们属于蒙古人种,大体被归为蒙古人范畴。而通过相关资料的查找确认,图瓦(Tuva )是亚洲腹地的一个古老地名,大体上包括了西伯利亚南端叶尼塞河上游河谷近2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图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6世纪,公元13-18世纪时,图瓦处于蒙古控制之下,为此为后世认为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提供了依据。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军击溃准噶尔部蒙古军队后,图瓦归属满清统治,称“唐努乌梁海”,设四十八佐领(佐领是八旗制度的基层单位)。清同治三年(1864年),中俄签订《塔城条约》(即《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割去唐努乌梁海西北部十佐领之地。清朝覆亡后,1914年,乌梁海成为沙俄的“保护国”。俄国十月革命后,俄国国内战争波及图瓦,中国军队趁机收复乌梁海中东部三十六佐领,但很快被苏联红军击败,之后乌梁海东部九佐领决定归附外蒙古,中部则在1921年宣布成立“唐努-图瓦人民共和国”,受苏联保护。1944年结束独立,加入苏联。苏联解体后,图瓦于1992年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个共和国。图瓦人总数现有20万左右,约3万人分布在蒙古国境内。而纵观全篇,不难发现中国边境下的图瓦人,目前只有两万余,且正在以一种不可言说的速度减少。而文化也在从特殊的传承方式,几近消亡,但随着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的发展,这只不够称之为民族的种群开始出现在世人眼前,或文化,或民风,或教育、宗教信仰等,都在于现代社会相接轨。而“我”也正在体会着,记录着,感受着这个种群的变迁,尽管“我可能就是竭尽全力,也已经无法更深入地进入它们的中心地带,更无法去切身感受和体验来这份自异族文化的强烈感受”;但“我毕竟感谢上苍,感觉自己的幸运,觉得自己还是比更多的人要幸运得多,因为,在历史的某个瞬间里,一个微小的人物,正在用正当而有利的途径,在这片充满着蛮荒和神秘的田野上,拥有了这一次感受古老和发现原始风光的机会。”文章内涵丰富,以独有的文化厚重向读者介绍了中国56个名族之外的种族,给读者带来了思想与精神上的视觉盛宴!同时文章的结构也随着介绍的深入浅出收放自如,突破了传统介绍,作者以“守在中国边境下图瓦人”为题,在不知不觉间宣示出一种爱国的情怀,同时表达出我国地域的文化特色以及幅员辽阔之感,佳作力荐!感谢赐稿晓荷,期待您的更多精彩!【编辑:桑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4200010】
1 楼 文友:桑瑜 2018-04-17 22:09:29
这篇文章非常的具有文化内涵,将图瓦人生活、宗教信仰、民风、民俗、教育、种族的分支介绍得很是全面。让小编觉得这篇文章不仅可以作为散文,更适合用于地域文化介绍中。
生活中的背包客,世俗里的苦行僧。
回复1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8-04-18 12:55:06
谢谢桑瑜老师的编后语。问好!
回复2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8-04-18 12:55:51
写这些文章,其实和大家一样,都是因为对陌生事物产生的好奇。
3 楼 文友:清粥小菜 2018-04-18 05:57:38
老师的文章特别有深度,让我们看到了国土的辽阔。学习了,祝您写作愉快。
回复3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8-04-18 12:56:40
谢谢你的关注和鼓励,中国太大了,以至于我们生活在边境的人,都有一种为国守土的强烈情感。
4 楼 文友:叶华君 2018-04-18 07:35:52
美文美按,感谢大路白杨老师的倾情分享,感谢桑瑜的辛苦编辑,你们都是社团的骄傲。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4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8-04-18 12:57:04
谢谢华君的鼓励和支持!
回复5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8-04-23 14:18:07
谢谢小何社长的鼓励!
回复6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8-04-23 14:18:39
并非文章写的多么好,而是要感谢社团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