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襄阳观景(散文)
米芾嗜石,《宋史》本传记有其事。元倪镇有《题米南宫拜石图》诗:“元章爱砚复爱石,探瑰抉奇久为癖。石兄足拜自写图,乃知颠名传不虚。”据此诗,米芾对此癖好自鸣得意,自写《拜石图》。后世画家亦好写此图,于是米芾拜石一事便喧腾人口,传为佳话。米氏宝晋斋前也有异石,以供清玩,《书异石帖》记有此石。相传米芾有“瘦、秀、皱、透”四字相石法。
米芾还爱砚。砚是“文房四宝”之一,为书画家必备之物。米芾于砚,素有研究。著有《砚史》一书,据说对各种古砚的晶样,以及端州、歙州等石砚的异同优劣,均有详细的辨论,倡言“器以用为功,石理以发墨为上”。《宝晋斋法书赞》引《山林集》中一帖:“辱教须宝砚,……砚为吾首,……”米芾把砚看得像自己的头颅一样重要,可谓溺爱之深。(“帖身”亦出于《法书赞》)兼有石癖、砚癖的米芾自然对砚山极为重视。砚山是一种天然峰峦形成的砚石,在底部山麓处,琢平可受以水磨墨,既可作为文房清玩,又能为临池染墨之具。《志林》记米芾得一砚山而抱眠三日。其中最著名的一座是南唐后主李煜之物,为结屋甘露而转让他人换得宅地一方,米芾念念思之,因作有《研(砚)山图》传世。
米芾晚年居润州丹徒(今属江苏),有山林堂。故名其诗文集为《山林集》,有一百卷,现大多散佚。目前传世有《宝晋英光集》。米芾能书又能诗,诗称意格,高远杰出,自成一家。尝写诗投许冲元,自言“不袭人一句,生平亦未录一篇投豪贵”,别具一格为其长,刻意求异为其短。
其子米友仁书法继承家风,亦为一代书家。
三、风景如画三道河
尽管游览三道河很冷,但我还是静心观赏了她的风韵。
三道河水库位于城西两公里处,是60年代建成的一座人工湖。它象一巨大明镜镶嵌在崇山峻岭之中,湖面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湖周群山环抱,绿树成荫。水面约400余公顷,湖畔森林约100余公顷,库容1.61亿立方米。主要风景点有湖心三岛、湖中四峡、黄龙洞水帘、高楼远眺、大桥观瀑。
湖心三岛东部湖面上有一圆形小岛。岛上地势平坦,周围湖叉形似花瓣。登山俯视;恰似一朵梅花漂浮水面。岛上数户渔家,房前屋后,辟有桔园、梨园、核桃园。果木树木都挂果。岛上松林是飞鸟的乐园。岛上的地表水汇成细流,注入东南角的两池中。上池长满蒲草,穗如红烛,插入水中;下池水深尺许,植有莲藕。水中有山,山中有水,蛴中有蛴,别有一番情趣。松林中杂生榔树、木梓树,秋天挂满红叶,红绿掩映,秋色迷人。
紧靠湖南岸,水中突起一岛形如春笋,高出水面十余米,四周陡峭,人不可攀。岛上灌木丛中,冒出几颗松树,把小岛打扮得更加俊秀。
乘船西北行,在距大坝7.5公里、白洛河入库处,有一长方形小岛,长200米,宽80米,两端略高,中间显宽,如一叶扁舟停泊地碧绿湖水之中。
湖左右两岸,有数十个自然半岛,有的山峰对峙,如雄狮昂首;有的长岗绵延,如卧龙戏水。风貌各异,神态奇特。
湖心四峡谷乘游艇西北走,要穿过湖中四峡。四峡把水库上游分成几个小湖,峡口两岸峭壁紧锁。船行小湖之中,饭店前无航道,驶入山峡,不见出口。山回水转,又是一湖。小湖两岸没有农户,空山鸟语,湖水碧绿。出第四峡,湖面豁然开朗,此处距大坝约10多公里,湖宽千米,长3000米。
湖西岸有农田六七公顷,田埂广植桑树、油桐。几幢旧式农舍,建造在田园中,使人想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句。北岸一座高大的石拱桥--庄庙大桥跨两山悬崖间,桥上可并两辆卡车。此处,山、水、农舍、大桥融为一体,恰似一幅巨大的山水画。
黄龙洞水帘三道河水库西北角,距大坝20公里处,有山名猴儿岭;山腰有泉,泉下有洞,名黄龙洞。夏季雨后水涌如潮,泉水出自石缝,平流30米,下落于巨石之上。此石凌空悬于岩前,岩下黄龙洞可容二三十人,水击石顶,银沫四溅。飞泉下泻形成万线穿珠的水帘,悬挂洞前。张伞掀开水帘入洞,洞内幽静、明亮,四壁钟乳形态神奇,如入仙境。因洪水季节,泉水似黄龙飞腾,故名黄龙洞。
登山东眺,县城风光尽收眼底;西望水库,两岸青山绵延,山外有山;湖水碧波万顷,鱼船成行,酷似江南水乡。
襄阳是一座文化古城,其吸人魅力并不是她现代化的风姿,而更多的是历史的积淀,是她卓尔不群的文化内涵,还有她秀丽的风韵,一种使人难以忘怀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