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PK大奖赛”】“英雄地”走出新英雄(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PK大奖赛”】“英雄地”走出新英雄(散文)


作者:大地琴韵 举人,3017.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64发表时间:2018-05-01 12:56:40
摘要:今天,在英雄居住的地方,又出现了一名民兵干部,他像英雄一样带领民兵们从食用菌种植试验开始,靠科技致富,走“公司+农户”的食用菌制种、栽培新路子,是他所在的村变成了富裕村。

伏牛山深处,一九六七年元月十二日,民兵马学录、杨安、娄金旺、程五斤、孟麦娥、杨青山、张栓七位同志奋不顾身与烈火作顽强搏斗,最终保住了万亩森林,除马学录同志身受重伤外,其他同志均壮烈牺牲。他们受到了武汉军区、河南省军区、洛阳军分区的嘉奖,并把“草庙湾大队”命名为“英雄大队”。
   今天,在英雄居住的地方又出现了一名民兵干部,他像英雄一样带领民兵们从食用菌试验开始,靠科技致富,走除了“公司+农户”的食用菌制种、栽培新路子,办起了“山珍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山珍购销马路一条街”,富了全村人,成了洛阳市远近闻名的科技致富示范村。他就是伏牛山食用菌种植大王——河南省栾川县庙子乡老张村民兵连长杜从奇。
  
   一、我是民兵连长了
  
   杜从奇是老张村二组的青年农民,他高中毕业后壮志未酬,连续数年补习考大学,可与大多青年一样也成了“名落孙山”之人。
   为此他的意志消沉了,连续十多天到处闲转着,懒得做任何事情,连母亲要他剥蒜皮他也懒得动手。亲戚朋友都劝说他要振作起来,他充耳不闻拨腿就走。母亲满眼泪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失望地大哭道:“完了,完了,没治了,没治了!”
   他刚走出沟口,迎面撞上了村支部书记关三成,他愣了愣神,又向前走,可一声炸雷响在他的耳边,“站住,没出息的东西!一棵树上能吊死人啊!整日无所事事,你对得起谁啊?亏你还是个高中生,叫我看就不够格!屁大点事就蔫了,你掉格不掉格?!”
   霎时,他的脸通红,大颗大颗泪珠子“扑扑哒哒”掉下来……
   关支书看了他一眼,脸和善了起来,说:“没有过不了的河,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你不想实现人生的更高价值吗?我看不一定非得考上大学才能实现。村里认为你是个人才,经过研究要你干民兵连长,你要是干,明天就到乡里参加民兵干部培训,回来后想想怎样干好。”说罢,就撂下他走了。
   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村委这样看重他,他的胸中有一股热流涌动着,兴奋地自言自语道:“哈哈,我是民兵连长啦!”
  
   二、是干部就得找个致富的门
  
   通过这次民兵干部培训,杜从奇学到了许多书本外的东西,他懂得了许多党和政府对农村关于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政策,也懂得了是干部就应该带领群众走富裕道路的道理,他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
   1985年以前,全村年人均收入不到一百元,自从他干了民兵连长,别提心里有多着急了。
   关支书见他那个样子鼓励说:“从奇,我相信你能给群众找个致富的门!”
   那年,河南省林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的贾凤菊教授在老张村搞食用菌栽培种植技术研究试验,给他带来了启示:庙子乡林木资源位居全县第二,如果能够学习掌握好食用菌栽培种植技术,会使庙子乡的林木资源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那么老张村的群众将会从中获得难以估价的经济收入。
   他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激动,回到家里奋笔写下了:“天生我才必有用,只怕男儿志坚恒,农村是个大学校,为民造福价无穷!”
  
   三、“食用菌试验站”里的苦与乐
  
   他把想法和村里的宋明杰、冯明现等几个有知识有远见的青年民兵说了,经过商量达成了共识,得到了河南省食用菌研究所的全力支持。他们向武装部请示后,也得到了资金支持。村委又将村里当时五间最好的房屋腾了出来供他们研究试验使用。就这样,深山中第一个由青年民兵创办的“食用菌试验站”建立了。
   万事开头难,冷嘲热风是难免的,讽刺挖苦也是难免的。尽管县乡武装部的领导出面与几家银行、信用社协调资金,但人家怕钱掉进火坑里,不愿轻易贷给他们钱。
   事实也正是如此,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成了借债欠款户,讨债要款的人涌满了门,把他们几个人搞得焦头烂额。
   这天,杜从奇要到试验室去,父亲双手攥了一根扁担,怒目横在了路上,硬是把他逼到了地里去干活。他在地里干着活,支书的话一直回荡在他的耳边:“没有过不去的河,没有翻不了山。咱们是干部,一定得给群众找个致富的门!”他见父亲不注意,偷偷地离开了田地,一头钻进了试验室。他总结了以往几次试验失败的教训,与几个民兵一起再次借款贷款,备足了试验用的器材和原料,振作精神又干了起来。
   就在满山枫叶红了的时候,他与他的伙伴们搞的食用菌试验终于成功了!
  
   四、“镭”放射效应凸现
  
   随着木耳栽培种植、香菇栽培种植、猴头栽培种植、鹿茸栽培种植等食(药)用菌的一个个试验成功,经济效益不断显示出来。
   他根据群众渴望学习运用实用技术致富的心理,取得了乡党委、政府和县乡武装部的支持,举办起了几期培训班,使全村有40名男女民兵掌握了食用菌栽培种植技术,其中技师3人、助理技师8人、技术员19人。
   接着,他又把40名技术人员派到庙子乡的23个村中去举办栽培人才培训班,使全乡65%的农户都采用了这种栽培法种植了木耳、香菇、猴头等。不少农户成立了“食用菌制菌公司”,“公司+农户”的新型模式正式形成了。
   除此之外,他还把这些技术员派到本县栾川乡、大清沟乡、合峪镇等地举办食用菌培训班,很快这些乡镇也都形成了规模形成了气候。老张村一九九六年被洛阳市确定为“市级科技示范村”。食用菌栽培种植这朵科技奇葩,在广袤的田野大地开得鲜艳夺目、芳香四溢!
  
   五、朝着既定目标阔步前进
  
   断木栽培法,毁林太严重,他就开始向袋料栽培方面迈进,投资50万元建起大棚温室150余个,立体种植面积达18500平方米,并且稳产高产,经济效益非常乐观。
   规模形成了,气候形成了,如何解决好产供销一条龙,把产品推到市外、省外、国外?他和村委干部一起拟定出了《老张村山珍开发五年规划》,得到了乡党委政府和县乡武装部的全力支持。他牵头和几个合伙人投资25万元成立了“山珍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老张村2公里长的洛栾公路边建起了“山珍购销马路一条街”。在这里,无论是食用菌类,还是核桃、板栗、名贵中药材等均有收购点。
   杜从奇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民兵,正满怀信心地在科技兴农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共 24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感人至深的人物传记散文。伏牛山曾因七位英雄而出名,如今在英雄的居住地,又出现了一名好民兵干部,他就是庙子乡老张村民兵连长杜从奇。当年,杜从奇没有考上大学,自暴自弃,母亲对他也无可奈何,是关支书一语点醒梦中人,让他当民兵连长,改革开放后,他又带领村民致富,为百姓干实事。他与村里有远见卓识的青年民兵一起,办食用菌试验站,在各方面的支持下,他们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终于,试验成功了,创收不菲。他们致富后,不忘带动十里八村的村民们一起富裕。杜从奇把村里的技术人员派到乡里去给每个村举办培训班,并成了食用菌制菌公司,形成新的“公司十农户”机制。在科技兴农的道路上,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文章思路清晰,语言朴实无华,人物事迹典型,真实,感动人心,表现了新时期农民的价值观,人生观。充满正能量的美文,值得细品,倾力推荐!【编辑:阿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5-04 08:53:06
  作者以纪实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传奇人物的故事,人物的精神很感人,村民的积极性也是关键,揭示了农村脱贫致富工作的核心!扶贫先扶心,输血不如造血,只有靠科技兴农,路才会越走越宽,也就不会有再次返贫的担忧!文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当下扶贫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值得借鉴学习!问好老师,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11 楼        文友:大地琴韵        2018-05-04 18:40:38
  老师说的太好了!扶贫工作的关键就是造血,而不是输血,让农村自己的机能动起来,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果,不仅农村富了,农民富了,社会也因此向前进步。谢谢老师前来跟评!奉茶敬师!
12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5-04 08:57:17
  不只是杜从奇满怀信心阔步前行,还有全村人也满怀信心阔步前行!农民只要有脱贫之心,再大的困难都不怕!最怕的是有甘愿贫穷的思想。
回复12 楼        文友:大地琴韵        2018-05-04 18:44:32
  一个轮子的运转不算运转,整个机器的运转那才是真正的运转。美丽乡村建设,靠整体推进。再次谢谢老师!遥祝老师创编双丰收!
13 楼        文友:菊韵        2018-05-28 15:46:24
  读此文我想起创业这部小说。虽然时代不同,但是青年面临创业的命运基本上相同。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是路。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不放弃,总会走通一条路的。这是一个励志性比较强的散文,值得大家阅读,脱贫致富靠自己的奋斗和大家的支持。感谢作者赐稿荷塘,期待佳作不断
回复13 楼        文友:大地琴韵        2018-05-28 21:00:58
  点评很有亮点。谢谢菊韵老师精彩文笔很有独到之处!敬茶!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