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说三题
贴对联
老张头从集市上买回一堆年货。儿子也放了寒假。一家人要红红火火地过一个大年了。
除夕,贴对联。老张头端来老婆准备好的漿糊,将对联一副一副地往门框上贴。
儿子来帮忙了。他先是站在院子里看,可一看,平时不爱说话的儿子竟大吵大嚷起来了。
"爸,不能这么贴。对联分上联下联,你贴反了。"
"反不反没个啥,反正过大年了,院里红彤彤的,有喜气。"
"这可不行,这是文化,哪能随便?"
儿子说着就去剥爸爸贴反了的对联,可是,一剥对联就破损了。
老张头急忙去拦儿子:"好儿子,这临年过节的,可不敢剥,剥破了要破财,明年咱家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儿子欲辯。
老张头不由分说地就将儿子茬住:"你小子刚进城念了一年书,就这么多讲究,贴亇对联,这个反了,那个不对。这太约束,看来,还是没文化好啊!"
如此创新
书法家老刘到街上卖字。虽也有围观者或年轻书法爱好者围着转来转去,但一整天没卖出一幅。
回家,思谋数日,忽有所悟。
于是,又书写几幅,仍摆在那片地面上去卖。
刚摆下,就见一位衣着时髦的年轻人走过来,指着一幅字,不问价钱,就让给包起来,他买。老刘一看,此人似曾相识,可这幅字是他随意丑化连他自己看着也觉着难受的一种字体,内容是他绞尽脑汁违心编造岀的连他自己也不知所云的一段话:猪是狗,猫是象, 鸡是龙,牛是羊。
老刘明白了,这些人要的就是"如此创新"。于是,他拿起这幅字,一把撕毁,扔进垃圾桶里去了。
作家与学生
某作家被邀到某学校作报告,学校各班停课,齐刷刷坐在大礼堂听讲。
报告完毕,作家接见学生。
学生:"尊敬的作家先生,我读过您的几本小说,但我不理解,先生为什么要那么细腻地描写性。"
作家:"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啊!"
学生:"我爸爸说性不是爱情。"
作家语塞。稍顿,解释:"我写的小说你们现在不能看,长大了再看。"
学生:"我爸爸说,他上中学的时候,读了很多文学作品,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这些书使他坚定地树立了革命的人生信仰。"
作家:"那是励志的书。"
学生:"难道你写的书不励志?"
作家:"你们还不懂文学。"
学生:"我爸爸说,是文学指引他走上革命道路,到现在他还热爱文学,要我在课余时间多读文学作品。"
作家:"可文学不是政治⋯⋯"
学生:"可我爸爸说,要关心政治。他说不励志的书不能看,现在不看,将来也不看。"
作家陷入尴尬。
不过,还好,几位年轻教师很快就走了过来,把作家请到学校特意准备的会议室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