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仰望星空(散文)
在我的记忆里,望星空是孩提时代最愜意的事,夏日晚上,坐在叶繁枝茂的枣树下乘凉,手托下巴,经常仰望星空,遥望北斗,看那条银河,数那些数不清的星星,听母亲讲那牛郎知女浪漫的事。今年五一,去西安旅游,住在原长安昆明池遗址的斗门村,又一次遥望了星空。近距离感受到了长安昆明池的风景与传说。
这是一幢精致的小二层楼,静静地建在满目苍翠的葡萄园内,房价不贵,158元一晚,设施也很不错,夫人很喜欢。天气不错,雨过天晴,晚饭后,我俩关掉了屋内外所有灯光,外面伸手不见五指,但星空璀璨。遥望天幕,银河宽阔,倾泻而过,数不清的星星镶嵌两边,闪烁着银光,有的明亮,有的暗淡,偶或还有一颗流星划过,像调皮的孩子在暗夜擦亮一根火柴。我俩仰起头,也如孩子般惊奇地观赏着这美丽的星空。
星空浩瀚,一望无垠;星空深邃,启人遐思。我对夫人说,“天上一颗心,地上一个丁。每个人都会在星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颗星星。”妻笑着对我说:“那个最亮,那个就是你。”接着又说:“我们不是牛郎,也不是织女,你看他们也够可怜的,每年七月初七,才能相聚一次……”
是啊,每个人对星空都有不同的诠释,神话故事的确美丽,那只是人类按自己的需要而生出的想像,而且越是面对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就越能激发起非凡的想像力。星空常常寄托着人类对纯真爱情的期望,也常常寄托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甚至也将人生社会秩序的理想,寄托在它们身上。
我住的楼下这块土地,就是原昆明池遗址的的斗门村,昆明池上拜“牵牛”的地方。今天上午,我们用了一天时间畅游了新建的昆明池七夕公园。置身昆明池七夕公园,徜徉于波光粼粼之中,徘徊于花草之间,漫步于鹊桥长廊之上,让你心旷神怡。池内池外,充盈着中国古典文艺的氛围。国风广场、关雎广场,伴随着园内轻柔的诗经礼乐,身着汉服的工作人员,行走在园区内,令人恍惚穿越两千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当晚,昆明池七夕公园鹊桥“五一”灯光秀正式亮相,在科技与文化的交融下,伴随着灯光与颜色的跳跃,光与影融合交错,湖水与音乐的律动缠绵,为昆明池披上了节日盛装。
也许是游了昆明池,再次激发了我对星空的遐想。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人工湖,昆明池具备了供水、蓄洪、训练水军、生产鱼鳖等多种功用,而其中还有一大功用就是模拟天象。汉武帝穿凿昆明池时,采用了法天思想,昆明池仿若天河,按照天上银河两边左牵牛、右织女的布局,在昆明池两岸设置了牵牛与织女石像。班固曾在《西都赋》里有句:“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而《关辅古语》中也说:“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这些都明确指出,在昆明池畔的左右两侧分别塑有牵牛、织女像,象征着银河两边的牛郎、织女星在昆明池上的投影。这种天上人间遥相呼应的景观设计,给来此游览的人很大震动,也是产生著名神话——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基础。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是汉末的《古诗十九首》中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记载,后人说,在西安,这“盈盈一水”指的就是昆明池。
夜深人静,我打开一瓶西凤酒,仰望着星空,遥想当年汉武帝开凿昆明池时,应该说,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早就家喻户晓了,要不怎么会与天象一一对应?天上的“牛郎”居河西,“织女”居河东,在地上就变成了“牛郎居河东、织女居河西”。听房东说,河东是织女栖身之所石婆庙,“石婆像男人,石爷像女人”。他还说原来牛郎和织女像是在昆明池一侧的,因为牛郎尿床,织女一怒之下把他一脚踢到了河对岸,石床上的那条沟渠就是牛郎尿床留下的印迹。
作为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之一,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传颂了几千年,深入人心,至今每年农历七月七日,不少年轻人还要庆祝一番“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发源地就在昆明池。石婆像被供在“石婆庙”正中大殿内,门口贴着一副楹联:王母在瑶池灵光祭善恶,玉帝坐天宫慧眼观贤愚。与石婆庙相比,石爷庙就显得冷清多了。
夜深了,云彩开始遮蔽星空。据天气预报说,明天有雨。回到房间,妻已入睡,我打开手机,整理照片。明天还要去华清池、白鹿原、世界园艺博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