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平凡人生】记忆中的巡回医疗(征文·散文)
1958年,随着中国石油工业由西部向东部开始战略转移,宝鸡石油机械厂完成了由边学习边制造技能向配套生产钻采设备能力的转变。作为生产石油机械的龙头企业——石油工业部第一机械厂所承担的生产任务越来越重,项目也多,除要求完成石油机械任务外,还要完成大量支援地方建设的产品,如七十五马力的锅驼机等也列入了生产计划。
如何完成这一艰巨繁重的生产任务呢?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工厂有一句不成文的战斗口号,叫做“老婆娃娃一起上”。讲“老婆娃娃一起上”最频繁的季节是年初的“开门红”、年中的“双过半”和年底的任务保证完成。说它是一个不成文的口号,是因为在当时正式文件中字里行间找不到它。实际上它就是当时“大跃进”的精神,党委提出的抓二线保一线,就是要求机关和后勤所有二线部门一齐总动员,包括当时成立的妇女劳动连在内都要为一线生产服务,促使一线生产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当时,二线单位纷纷表态,机关提出减少会议到现场办公;食堂表示,夜班送饭到车间等。而为全厂职工身体健康保驾护航的白衣战士如何为一线服务呢?那时候职工医院全部医护人员才20多不到30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主要科别有内科、外科、妇产科、保健、化验、药房等。每个科至少有一人,多者3—5人,人少、任务重。工作量大,项目繁多,还必须做面面俱到。首先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医疗方针,做好爱国卫生运动的除四害讲卫生、无病防病、有病治病;同时要做好职业病的普查防治和防暑降温工作。其次,还要做好1000多名员工和众多家属的门诊医疗工作。医院党支部分析了本院现状,根据多数同志的意见,紧跟时代步伐,决定在做好日常医疗预防工作的同时,实行巡回医疗制度,为一线职工送医送药到基层。
什么叫做巡回医疗?巡回医疗就是由一名大夫和一名护士,身穿白大褂,听诊器胸前挂,身背十字大药箱。按照当时生产一线车间分布情况,每周一、三、五巡回到一、三、五车间,二、四、六巡回到二、四、六车间。这种往复巡回基本覆盖了全厂重点车间。
巡回医疗形成了一种制度,经过长时间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它的优点所在,比如一线工人患有小伤小病,不出车间,不请病假就可得到治疗,既省时又省钱,不排队不挂号,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出勤率,保证了生产任务的完成。对医院来说,实行巡回医疗后,大大减轻了门诊看病的压力,到门诊看病的病人比原来减少了三分之一还多。
实行巡回医疗还锻炼了医护队伍,提高了思想,密切了医患关系,医护人员所到之处,工人师傅们问长问短,让座倒茶,亲密无间。到六车间巡回的大夫还参加打砂除锈劳动。巡回中,我们发现不少老职工病重不请假,坚持生产,二车间有位老师傅叫张鸿德,他经常觉得口干舌燥,喝水吃药无既于事。就是治不好,经多次观察,张师傅不是一般的口干舌燥,就把他送到一康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口腔癌。厂里就强行让他住院治疗。三车间有位青工,在巡回中发现他患有肝病,听说西安中医院治肝病有方,于是经领导同意由陈金声大夫护送他西安大医院就医。一个月后,大夫去回访他,他已经痊愈就要准备出院。八车间有位师傅叫崔吉训,是从朝鲜转业来的志愿军老兵,在巡回中发现他患的是肺结核,建议他休养治疗,他说,大家都在大跃进,我不能不跃进。还要发扬志愿军轻伤不下火线的优良作风。经我们做工作,动员他配合治疗,并及时把他转院到一康,经过治疗,几十年过去了,崔师傅现仍健在。
在大跃进的鼓舞下,医院全体同志发扬艰苦奋斗、勇挑重担的团结互助精神,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巡回医疗是其中的一点。
在职业病的普查和防止中,由于各领导的重视,对一车间的翻砂工种采取了多种保护性措施,宝鸡市防疫站多次复查验收,没有发现矽肺病例的发生。《中华医学》杂志还刊登了我们防止矽肺病的经验文章。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几十年的大变化,大发展,让人喜悦,让人振奋。如今,职工的医疗保健也全部纳入了全民医疗保险体系,有了更完善更优越的条件。这一切,正是当年的医务工作者梦寐以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