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我家住在渤海湾畔(散文)
我的家在渤海湾畔,有23.5公里的海岸线,是环渤海沿线上的一颗冉冉升起的璀璨明珠。这里每日渔船穿梭、海鸥翱翔。岸上的滩涂斥卤不毛,岸下的潮间带底质粘重平缓,是天然的饵料厂,每年的五六月份就是渔汛期,小黄花、大对虾、梭子蟹等大量名贵海生物就会聚集到这儿,在这里谈情说爱,繁衍后代。这里的民风淳朴豪迈,能干大事。
一、开海日
随着太阳照射地球的角度从南边往赤道正中移动,渤海上的凝冰开始消融,渔夫们盼望着的开海日子终于熬到了头。
开海喽——开海喽——
蛰伏了一冬的渔夫们就像渔船上安插着的彩旗,身心扑啦啦地飘展开来。他们欢呼着,相互报告着,在码头和家里的路上往来奔涌着。一度萧条冷清的海湾立刻跟过节似的热闹忙碌起来。渔夫们抬着网具、拎着干粮袋子往船上奔;一个个围着红头巾的婆娘们,怀抱着棉衣呼唤着自己男人的名字,焦急地在后面追赶着;一群群银灰色的海鸥呼啸着飞扑过来,准备随船赶海凑热闹。一艘艘收拾一新的渔船拉响了汽笛,开始起锚朝着大海的胸怀驶去……
啊!大海,俺们回来了。您又给俺们准备了充足的食物,您赏赐着俺们捕不尽的鱼和虾,您是让俺们翻番致富奔小康啊!俺们在海里生浪里长,俺们浑身有力量,俺们要把大海当战场,俺们要成为新时代的弄潮郎!
渔夫们编织和畅想着蓝图,驾驶着心爱的渔船,开始撒网捕鱼了。
哎嗨呦,鱼儿呦,赶快钻进俺的网窝窝呦,把你卖了钱,好娶个漂亮的婆娘喽——
哎嗨呦,虾儿呦,赶快钻进俺的网窝窝呦,把你卖了钱,好鼓胀起俺婆娘那个瓢大的奶子喽——
哎嗨呦,蟹儿呦,赶快钻进俺的网窝窝呦,把你卖了钱,好供俺娃子上大学喽——
渔夫们欢唱着“捕鱼号子”,一艘艘渔船在大海里穿梭,搅和得海面波澜壮阔。
渔夫们把一张张网片子铺满海面以后,大海开始恢复原有的平静。这个时候,渔夫们可以消腾地打开婆娘们准备好的干粮袋子,就着陈酿烈酒,吱嘎地美餐起来。
起网喽——起网喽——
几个时辰以后,鱼儿钻满了网窝窝。网中的鱼儿抻扯得渔船吱吱呀呀地晃悠。美滋滋的渔夫们又高声唱起“拉网号子”歌。
嘿呦嘿呦嘿呦哎嗨呦——
一网又一网啊,船儿满登登啊,婆娘烫热了酒啊,等着回去喝呀。
嘿呦嘿呦嘿呦哎嗨呦——
一网又一网啊,船儿满登登啊,到家洗个澡啊,钻进婆娘的暖被窝呀。
船锚般的太阳滚落到海面的时候,满载着鱼虾蚶蟹的船只蹭着霞光返航了,把映红的海面划出道道白痕,照亮了渔夫们那张张坚毅自信的黑脸膛。
二、围头巾的女人们
到渤海湾去,吸引你眼球的不是光秃的海岸、破旧的船只,亦不是那汪泥浆般浑浊的海水,而是码头上那群围着头巾织补网具和兜售海鲜的女人们。
女人头上的围巾分红、黄、蓝、黑四种颜色。
围红头巾的,戴白口罩,多为十七、八岁和二、三十岁的女人。她们把自己包装得过分严实,只有两只眼睛和十个手指头无法遮掩。但这足已能了解她们的内心世界了,因为她们时不时的就会停下手中的活计,扬起头把目光送向远方。那一瞬的目光里会让你心中一颤,从此几夜思考得无法入眠。
围黄头巾的,也戴白口罩,多为三十岁出头的女人。她们总是在低头劳作当中,一刻不停地想着心事。只有艺术家或者游客们把镜头瞄向她们时,她们才会好奇地坐直身子摆个姿势。不过当她盯你那一眸,还是流露出了些许内心的故事。
围蓝头巾的,不戴口罩,全是四十开外的女人。她们开朗得多,织着网具不停地说笑。当别人家出海归来的男人从身边走过,总是老远就打招呼:“大叔,多天才回来,看把我婶子急的,天天望海来,也不悠着点儿,别把钱柜子撑崩了!”说完自己先哈哈笑上一阵。
围黑头巾的,也不戴口罩,是五、六十岁的女人。她们不参加劳动,而是集在一起叼着老旱烟唠嗑儿,生活的沧桑写满了脸上的沟壑。
渤海湾的女人们在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颜色的头巾,也许是历史文化的传承或风俗地域的造化,总之跟那里的自然环境是浑然一体的,是和谐的音符和画卷。
围头巾的女人们是一群吃苦耐劳、忍辱负重、豪爽好客的女性。她们在整日的织网、择鱼、拾贝的劳作当中,忍受了许多的无奈。她们用厚厚的头巾试图遮挡住暴烈的阳光、刀刮般的海风,试图遮挡住生活的种种艰辛。
走近她们,在路边购买她们兜售的海鲜,看她们给你高高地称秤,随你再往称好的里边扔两条,或随你把称好的不要,再到别的摊儿转转也无所谓,简直就是一种理想商品市场。如果你跟她们的男人是同学、是朋友或只是认识提一提,也许一篮子的海鲜就白送给你。若是到了晌午,一准儿还能拉你到家里吃饭。那种热情大方,使你推辞下去显得小气,于是只好跟在她的后头真去。如果你在乡政府、学校或基层所站上班,就等于在那儿安了个家,时不时的会叫你过去改善生活。遇到你脱不开身的时候,会把好吃的全送过来。当你接过饭盒的一刹那,忍不住立即转过身去,掩饰你激动的泪花。如果你有兴成了她们的男人,你算幸福了一辈子,她们可以天天逗得婆婆呵呵乐,使你丝毫也体会不到“夹板气”的滋味。随之你在家里的地位也会提升,因为她们始终把自己放在家里的最底层。她们里里外外把家调理得无话可说,甚至交一堆七邻八舍的朋友来,从此再也无法安闲寂寞。
围头巾的女人啊!正是因为你们的存在,才使渤海湾有了水粉画般的颜色,才有了旺盛的人气,才牵挂着、燃烧着游人的心啊!
三、海湾的汉子们
在朋友圈里,最让我无所顾忌、敢于掏心窝子交往的,就数渤海湾的那帮哥们儿们。那种坦直、豪爽,让你心底放松得塌实。跟他们相处久了,也会改变点儿矜持的性格,沾染点大海的潮气。
对他们产生好感,是我上师范的时候开始的。每天大家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当看你吃得娇性,他们就会放下碗筷,把一饭盒的干鱼虾肉端给你,从此便天天可以享用。你会暗自庆幸,不但就着下饭,还省下了一笔可观的菜票。等相处久了,他们就开始唆使同宿舍的偷偷约会——约定回家休礼拜的时候,都要在周日的晚饭前赶回学校,家里有啥土特产就拿啥,一起聚餐。他们自然拿鱼虾,而且成面袋子地拿。新鲜的海杂鱼在宿舍的火炉子上煮,原汁原味,吃了一盆又一盆,吃得那叫过瘾、实在!
参加工作以后,经常有机会到百里远的海边走走,没料到,根本用不着寻老同学,只要在街上看到一个汉子,走过去递给他一根儿香烟,再打听点儿渔民生活的趣事,汉子不但会滔滔不绝地告诉你,而且一准儿还会拉你坐进一家小酒馆儿里,老朋友似的和你对饮几杯。从此,由不得你不算数,他会在村子里大摇大摆地走、挺直了走,骄傲地对人说,我在城里头有朋友!
你若带上几个“发烧友”到那儿采风,完全可以住进他家,肥吃海糟十天半月从不“草鸡”。
当然,他们也会经常来城里看你(我在区政府某部门工作),来时,总是拉家带口,或塞满一“面的”的好友,使你一见面心里先咯噔一下,赶紧趁搬椅子的空儿,遛出办公室,找个背人处偷偷掏出钱包数数。如果不宽余,得马上找同事借几张。如果同事也救不了急,就得找个熟一点儿的老板娘,打电话问问赊账是否可以。如果还不行,就要抽空赶到血站,输出一管子去!总之,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掉链子。当然,为了节省,你还可以找一个偏僻点儿的小店,全是十元左右一碟儿的小菜儿,叫上一大桌子也花不了几个钱。只是,你得把话说在明处:“在你们那儿尽吃大鱼、大虾了,在我们这儿只好尝尝忆苦饭喽!”他们听了不但一点也不鄙你,反而还会生出几许荣耀,越发喝得起劲儿。这个时候,陌生的那几位新朋友也会放下拘谨,端起酒杯轮番敬你的酒。等你面红耳赤、晕头转向了,你也会生出几许豪爽之气来,可以完全进入到他们的世界里边儿,你会感到换了个活法,又欣慰又微妙!当然,你得珍惜,把握好这一时刻,要敢于上12元一瓶的啤酒,牢实爽它一把。因为待第二天酒醒之后,你就会为了补上昨晚拆借的欠款而绞尽脑汁。然后,你又重新回到了你的生活,变成了你自己。
渤海湾哥们儿的这种豪情万丈,并非表现在这一个方面,而是全方位的淋漓尽致。我为我拥有他们而自豪!
我的家乡就是黑沿子,是渤海湾上的一个小镇,属唐山市丰南区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