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扇摇曳,情依依(散文)

精品 【流年】扇摇曳,情依依(散文)


作者:京城散人 秀才,1707.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83发表时间:2018-06-08 09:52:09

【流年】扇摇曳,情依依(散文)
   入夏,闲坐书房品茶思远时,我总爱手把折扇,轻摇轻摆。尽管眼下解暑纳凉,空调,早已是大多都市人的首选。
   秋冬,我小心翼翼把扇子包好,放置阴凉干燥处。即便面对几把普通折扇,我也不愿效仿某些人交友的习惯——可利用时偏爱有加,一旦认为可有可无,便弃之如敝履。
   即便两鬓染霜渐入老境,我对扇子的情怀依然没有消减。与闲情雅致、历史人物、工艺情趣、实用欣赏、交流收藏密切相关的扇子,从古至今,摇曳出华夏文化的飘逸,挥洒出世态炎凉的动感。
   北京西城深巷、古槐民居小院,是我出生及幼年、少年生活之地。记得每到炎夏、每到暮色笼罩,胡同口的多座门楼内,茶余饭后的邻里们相聚笑谈。伴随开颜一笑与白瓷大茶壶的物件,自然是散发着缕缕清香的芭蕉扇。直到舒缓的扇影伴着夕辉、棋声、笑语,迎来明月高悬和万家灯火……
   而今,电子智能化空调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用以驱蚊、解热、遮阳,饱含人情味儿的芭蕉扇早被冷落。然而,每当我在京郊乡镇的集市上见到芭蕉扇,总有感思在心头。继而,引发对往事的追忆……
   “芭蕉扇”一词,为市井人家的习惯称谓。或许是否受了《西游记》“行者三调芭蕉扇”的影响?
   近年来,我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所谓芭蕉扇,并非芭蕉叶所制,而是蒲葵的叶子被采摘后,经选摘、晾干、压平而成扇。说来惭愧,曾伴随自己数十年、常勾起儿时记忆的手中之物,其称谓,被我误读数十年。由此,若隐若现的歉疚感,引发我对扇子分外留意。
   借助数十年中国旅游新闻媒体采编职业,在八方山水间、多处古城镇,与形态各异、色彩不同的名扇不期而遇,因此眼界大开。拥有画境般美景的苏州与杭州,不仅山光水色靓丽养眼,风味小吃精巧美味,苏扇、杭扇也是醉人心目。漫步苏州街市,会轻易嗅到檀香扇的清馨。手把美扇,但见轻灵柔风、纤巧玲珑,与之亲近,若牵手吴中女,若细品碧螺春……记得那日,我跑了很多书店,走访多家扇厂,追溯姑苏名扇的缘起,最后空落而归。只是在清史典籍上,看到几行与檀香扇有关的文字:“旗人纳兰性德,得皇上所赐吴门香扇一把,题诗三首,以铭圣恩。”那日,我迎着落日余晖,独坐虎跑泉青石上仰天长叹,叹问一款名扇的出处,为何如此扑朔迷离?虎跑泉不答,依旧以淙淙流韵,伴随一弯明月缓缓升起……
   来到杭州,我又开始关注杭扇。在西湖之畔的一位藏扇者家中,我拿起一把把杭扇细细赏读,方知杭扇以黑纸折扇为上佳之品,制作历史已有数百年。我在藏扇老人的书柜中,看到一段杭扇史话——宋室南移后,这里游览地展卖的细画绢扇、细色纸扇、异色影花扇……曾成为“临安”一景。
   出杭城、入绍兴,清风扇影依然一路伴随。在“题扇桥”畔,我听到一段逸闻:书圣王羲之在会稽做官时,遇一贫苦老妪卖扇,因长时间无人购买而悲泣。羲之马上在老妪的扇上各写数字并题名。倾刻间,扇子被抢购一空。之后,这座桥也被改名为“题扇桥”。
   2002年,我在报社编辑旅游商品版,想做个名扇文化专题报道。为此,走访了几处与名扇相关的景区。在湖北襄樊“三顾茅庐”所在地——隆中,我端详“羽扇纶巾谈笑间”所用之物——“孔明羽扇”;在安徽青阳九华山,我惊叹以宣纸或素绢精裱的青阳白扇;在贵州赤水,我曾采记以棕叶、藤皮编织的“三都苗族棕扇”;在四川自贡,我面对中国竹编瑰宝——自贡团扇(又称自贡龚扇)而陶醉……
   扇,有的可远观而不宜近赏。有些景区内,巨型扇堪称一景,扇骨可攀登,扇面人物的身高与常人无异。远距遥看,像是在山水间舞动清爽之风,而近距或零距离体验,则有“身在此山中”的局限感,味同嚼蜡。有些扇,可近赏而不能远观。如用显微镜方可看到扇面诗句的微型扇。稍远观之,则一团模糊。
   有些扇,原本就是古代兵器。铁骨钢面、暗藏机锋。在鲁西南水浒旅游线的展馆,我曾留意到,水泊梁山“铁扇子宋清”的“兵器扇”,威风八面且含杀机。有些扇,竟被列入盘中物。精致娇美、食之不舍。记得在镇江一家酒店进餐,巧遇可观可品的微型扇,是冷拼点缀品。蛋清为扇面、发菜为墨画、芹菜为扇坠儿、胡萝卜作扇骨……让人不忍下箸。厨艺小扇,即便身处一隅,也洋溢江南灵秀。
   有些以扇子为主题的景致,能引发人生感悟。在游览北京颐和园时,我伫立于“扬仁风”一景前沉思许久。古时,一段赠扇的故事似乎情景再现……
   既有“扬仁风”之称,也有“扇面殿”之名的小殿,形似扇面,一般不为游人注意。殿名出处有些意思。被南朝齐著名文学家王俭誉为“江左风流宰相”的东晋谢安,那一日,为好友袁宏上任送行。挥别之际,仅赠一扇。众人不解其意,甚至有些人责怪谢大名士吝啬。而即将为官一任、聪颖达慧的袁宏,则轻摇折扇为大家释疑:“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意思是,你送我此扇,是让我扬仁义道德之风,以抚慰黎民百姓。区区一把纸扇,竟与为官之道、作人之道相融相浸,可见一把折扇的分量。
   谈了许多名扇,绵长思绪又落在时有蝉鸣、静长如一幅素描的京城胡同里。那毕竟是我人生中印象最深的居住地。记得夏夜,一觉醒来,母亲手中的芭蕉扇仍轻轻地向我摇着。关爱的目光注视着我。那把扇子,凝结了值得追忆一生的母爱和温情。其分量,岂能用颜值、轻重、价值来评估?

共 20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每每入夏,总会想起少年时轻摇蒲扇的日子。那时还没有空调,在盛夏的夜晚,与邻家的小伙伴们拿着折椅,小板凳去弄堂口占位。我喜欢洒几滴花露水在扇面上,那风是轻柔的,自然的,吹来微微的清香。那时,一把扇子便可安然度夏,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扇子已然成为罕见的老物件,一把蒲扇轻摇,漾开了旧时光,与扇子有关的往事悄然浮现,但内心依然对它怀有眷念。在本文作者的描述中,我们看到芭蕉扇、檀香扇,黑纸折扇等各种扇子的身影,在作者生动充满意趣的散文中,我们读到了关于扇的多种呈现方式,一幕幕的场景、一个个温暖的细节,在作者的笔下呈现出美好的画面感,并透过这画面传递出一种扇文化的悠远与静好,文末的一段关乎母亲与扇子的描写,虽寥寥几句戛然而止,却是字字情深颇见功力。文章是为一种文化而抒情,为一种消逝而叹惋,散文不长却血肉丰满,情感细腻,语言诗意充满韵味,文辞雅致,文笔老道,不失为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609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8-06-08 09:55:41
  好文章,可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此文便是。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8-06-08 09:56:59
  读散人老师的扇子,会想起已然逝去的旧时光,想念外婆的旧蒲扇,一扇一摇,令我入梦。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8-06-08 09:58:08
  感谢散人老师把这么美好的文赐予流年,顺祝夏日安好。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4 楼        文友:京城散人        2018-06-08 10:23:22
  很高兴见到纷飞的雪精致编评,热情鼓励。这确是我较为喜爱的散记。
本名:冯新生。笔名:心声、京城散人。 生性散淡、诗文为伴。云下行游、茶旁敲键。 笑看功利、远离羁绊。敬仰禅林、心香一瓣。
5 楼        文友:吴桐        2018-06-09 22:46:24
  好文好文!读罢脑海中就浮现出夏夜的夜晚,母亲轻摇蒲扇哄孩子睡觉的画面,那么温馨。这就是一篇好文的成功之处,问好老师!
轩窗听雨,淡看似水流年。
6 楼        文友:渔火对愁眠        2018-06-10 09:26:03
  各种扇,承载着缤纷故事,寄寓着丰富情怀。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