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东屋记事二则(散文)

编辑推荐 【看点】东屋记事二则(散文)


作者:快乐一轻舟 进士,7076.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40发表时间:2018-06-11 14:42:09
摘要:苦难是一颗灾星,它能摧毁一个个意志相对薄弱的人;苦难又是一本教科书,睿智的人能从中找到航灯,从而以自己强大的力量扬帆破浪……

◆两个弟弟之死
   两个弟弟在我眼前死去的情景,让我至今难忘。
   那是上世纪人民公社大食堂时期,时间应该在1960年左右。我模模糊糊记得,我们家刚搬到三弯巷李家南院两间东屋居住的时候,还在家里自己做饭吃。后来,公家不让各家各户在家里做饭了,要求大家都去大队食堂——我们都叫大伙——吃大锅饭,而且,家里的铁锅和勺子、铲子,只要是沾了铁器的,都被生产队收去大炼钢铁了。一开始,每逢吃饭的时候,娘从大伙上领来馍和饭,一家人还能勉强吃饱。但是,没有多久,饭食情况就每况愈下,人们越来越吃不饱,越来被饥饿煎熬。到后来,红薯面成了病号饭,红薯梗也成了好东西,吃糠咽菜,成了家常便饭。我至今记得,那时候,我们小孩子经常哼唱一首儿歌,其中有一句很形象:“月婆婆,明晃晃,照到碗里圆又亮。”就是说的碗里的稀粥稀得能照见月亮。
   我行三,下面有两个弟弟,大的叫俊杰,小的叫俊才,他们两个之间,和我跟二哥一样,也相差不到两岁。在我的印象中,一开始,他们俩又白又胖,模样像我大哥,长得很俊秀,而且,经常笑得“嘎嘎”的。但是,越到后来,越饿得精瘦,浑身松皮一拽老长,脸上也长满了皱纹,而且,俩人都得了肺炎,天天咳嗽个不停,有时候,就喘不过气来,憋得满脸通红。还亏得我姥娘家是县城里有名的中医之家,我姥爷、大舅、二舅,经常给他俩诊治,他们才艰难地活着。
   其实,他们的病,主要就是饿的,缺乏营养。要是能多吃两天饱饭,也许就过来了。但那时想吃饱饭无疑是痴人做梦。而且,我娘还得每天去生产队参加劳动,很多时候,又吃住在田间,当然顾不上精心照料他们。我两个哥哥都上学了,白天里照顾两个弟弟的任务就自然落在了我身上。
   那时候,许多人家都这样,孩子多,大人又顾不得管护,只好让大的带小的。
   我那时还不到上学的年龄,自己本就懵懂无知,让我再看护两个弟弟,实在是勉为其难。现在的孩子,临近上学的年龄,正上幼儿园,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吃好玩好,无忧无虑。我那时候却需要看护两个弟弟,尽管我娘一再交代要看好他俩,很难尽心尽责却是必然的。说看护,无非是看着大的在屋子里爬爬走走;小的,整天躺在床上,哭闹了,就哄一哄。有时候,我忘了看护责任,就把他们俩扔在家里,自己跑出门去玩。
   那时候的孩子,就像田间地头的荒草一样,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稀里糊涂,就长成了人。不幸的是,我两个幼小的弟弟偏偏初生在极度饥荒的年代,年龄幼小,非常需要营养,大人却又无法供养他们,因此,他们的生命越来越孱弱,越来越疾病缠身。
   记得一个漆黑的夜晚,我正睡得很沉,突然被娘的哭声惊醒,醒来才知道,是老四俊杰死了。那时候,我爹不在家,我娘只好喊起我的一个本家爷爷——也记不清是哪个爷爷了,弄些破被褥,将俊杰的尸体裹把裹把,交给那位爷爷,让他去扔到荒郊野外。
   我们跟着哭了一场,等我娘收拾停当,依然倒头睡下。
   老五俊才,就死在我的眼皮底下。
   他病重了,我娘出门的时候,一再交代我:“老五有病,一定要看好他。”
   我倒也留了小心,一直守候在他身边,不敢打外出的主意。有一段时间,他接连咳嗽,咳嗽得厉害了,喘不过气来,不但脸憋得通红,喉咙里还“啾啾”的响。也记不得咳嗽了多长之间,他渐渐地没了声息。我以为他睡着了,给他掖好被头,在屋里待了一会儿,实在没意思,又没心没肺地跑出去玩。
   等到我娘回来,问我:“俊才咋样了?”
   我若无其事地回答:“睡着了!”
   我娘掀开被窝一看,不一会儿,就大放悲声。原来,我五弟俊才早就死了。
   两个弟弟先后死了。我成了家里的老小,又不到上学年龄,反倒可以自由了。说自由,也就是可以经常跑到大队大伙上,和一群孩子围着花生秧、红薯梗垛紧扒拉,扒拉出一些瘪花生、小红薯头,赶紧塞嘴里,填填肚子,抵抗一下百爪挠心的饥饿感。
   现在想来,我比我那两个弟弟幸运多了,能活下来,活到今天,不但衣食无忧,还能经常云游天下。比起他们,我知足。
  
   ◆雨夜房塌
   深夜,我睡得正酣,迷迷糊糊听见“咕噜咣当”的声响,接着,又听见娘急促的呼喊声,“三儿,快起来,快起来,房子塌啦!”
   醒过来,黑乎乎一片,却感觉到北风裹着雨丝呼呼地吹到头上和脸上。也记不得是什么季节了,大概是秋末,反正感觉异常寒冷。一盏煤油灯在冷风里瑟缩,昏黄的灯光下,模模糊糊看见屋子的北山墙向里倾倒下来,瓦片、土坯,滚落得到处都是,靠北墙的衣柜和其它家具也被土坯覆盖,满屋一片狼藉。透过倒塌的墻豁可以看见黯淡而昏蒙的夜色。
   那大概是我两个弟弟死了之后的事。一场连绵雨,已经一连下了许多天了。那时候许多人家的屋子,大都是砖块和土坯混合的,屋墙的下面小半部分是砖墙,上面大部分是土坯墙。土坯,就是泥土经过搅拌以后,在模子里做成砖坯,不经砖瓦窑烧制,在阳光下曝晒,晒干以后,直接上墙。说到底,当时的老百姓还是手里缺钱,买不起那么多砖,只好以土坯代替。晴天还无所谓,阴雨天,特别是连绵雨天,如果雨水浇淋,土坯湿透了,就会松软,松软的土坯多了,发生连锁反应,就可能房倒屋塌。我家的墙就是这种下砖上坯的混合墙。
   那时候,我家仍住在三弯巷南院两间东屋里。这之前,我家的北山墙已经裂了好几道弯弯曲曲的缝子,按现在的说法,早就是危房了。这样的土坯墙,又是北向,最怕的就是连绵不断的北潲雨,北潲雨一个劲儿地潲着,就可能把土坯墙潲个透湿,造成倒塌现象。可巧,那几天,就是这样的北潲雨。为了防止倒塌砸住人,我娘早做了预防,让人在北山墙里面斜着顶了两个木棍,还把一些比较高的橱柜集中到北山墙下,希望北山墙塌了,那两根木棍和那些橱柜能起到个支撑作用,又把所有的床都挪到南边一间屋里,以免砸到人。
   预防着,预防着,危险的情境终于还是来临了。在北潲雨的接连浇淋下,上半部分的土坯墙被浇透了,濡湿松软,朝里面垮塌下来。好在,有那两个斜木棍的缓冲,又有橱柜的阻挡,也幸亏北山墙上还有一架横梁,北山墙只歪倒上半截,屋顶也是部分垮塌,才没有砸住人。
   那时候,我爹在乡下供销店工作,经常不在家里住,平时就是我娘和我们弟兄五个。因为提前有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所以,我们弟兄五个和我娘一点没有伤到,真是不幸中的大幸。
   当时,我娘也似乎并不慌张,面色平静,语气平和,有条不紊,指挥我和两个哥哥,找些能遮挡风雨的东西,例如席子啊,床单啊,遮挡一下北潲雨;又找了一些盆盆罐罐,接淋进屋里的雨水。经过一番忙碌,北风裹着雨水往里吹的情况有所缓和,我娘就说:“没事儿,该咋睡咋睡吧!”
   对我们弟兄来说,娘的沉着冷静,就像一粒定心丸。既然娘说没事儿了,自然没事儿。我们哥仨自然也都平平静静地听娘的话,相继钻进被窝,睡觉。起初,只看见摇摇曳曳的昏黄的煤油灯光里,母亲摇摇晃晃的忙碌的背影。后来,为了遮挡阵阵寒凉,我将被子蒙住头,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呼呼进入了梦乡。至于娘睡没睡,什么时候睡的,就不知道了。
   朦朦胧胧中,又被一阵呼喊声和我娘应答的声音惊醒。睁开眼,才知道,是我大舅来了。
   比较清晰的情节和细节,我娘后来给我讲过多次。
   我大舅本是医生,他家住南关,离我家也就一里多地。那几天,我的两个弟弟得了病,他经常去我家给我弟弟看病,知道我家北山墙的危险情况,那两根斜木棍还是我大舅帮助顶上的。那天夜里他一直很担心,天一明就跑过来了。
   我大舅看见北山墙倒塌,屋门紧闭,吓坏了,一边拼命拍打屋门,一边声嘶力竭地喊,“屋里有人吗?人咧?人去哪啦?”
   我妈在屋里答应道,“搁屋里头咧!”说着就开开门,走出来,哈哈笑着,说:“哥,别怕,一个都没死,都好好咧活着咧!”
   我大舅说:“吓死我啦,你还笑咧!”
   其实,后半夜,雨已经停了。雨下着的时候,我娘一直没敢睡,观察着屋子的情况,时不时给我们弟兄几个掖掖被子,还不停往外倒那些盆盆罐罐里的积水。一直到雨停了,才躺下睡了。
   我们一起回忆到那时情节的时候,我不由地问:“你那时候不害怕吗?”
   我娘又朗声大笑,“怕啥,该死不能活,不该死,天塌了也不会有事儿!”
   我娘个子比较矮,由于缺乏营养,人又很瘦,那时候,常常一个人在家,带着五个孩子,艰难度日。但是,就这样一个又矮又瘦的女人,在房倒屋塌的时候,在我们五个孩子面前,内心有那么坚强的定力,那样的沉着冷静,从容豁达,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共 33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好散文!全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讲述了两个弟弟殁世的前因后果;第二部分,在诸多灾难面前,作者的母亲始终表现得无畏、坚定、沉着与豁达。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为孩子们今后如何走自己的人生道路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字里行间许多地方证明,作者母亲的行为对他的人生旅程产生了深远的积极的影响。作者怀着感恩的心对母亲表达了无比敬佩和深沉的爱。作者所描述的,是当年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新中国成立伊始,整个国家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国际上又被很多敌对势力卡着脖子。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百姓生活十分艰苦。作者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以苦难为素材,对当年百姓生活作了淋漓尽致的刻画。全文文笔细腻、朴实,情感真挚、浓郁,苦而不涩,画面感强。佳作,荐文友共赏。【编辑:小金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金子        2018-06-11 14:45:07
  老师好文笔,学习了!感谢您赐稿看点,看点因您而精彩!遥祝您开心每一天!
胸怀天下锦绣,写锦绣文章!
2 楼        文友:小金子        2018-06-11 14:54:10
  对当下的“贝勒”、“公主”们来说,本文真是一篇很好的教科书!
胸怀天下锦绣,写锦绣文章!
回复2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06-11 15:06:25
  谢谢你,辛苦了。那时辛酸,一言难尽。回忆过去,是为了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06-11 15:02:56
  感谢小金子编辑的编审和精彩的编者按语。辛苦了!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