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两个半御史(小说)
张小翠,二八佳人,与同村小伙洪红结为连理。第二年产下一子,取名龙儿,望子成龙之意。龙儿还未满月洪红两脚一直暴病而毙,年少丧夫小翠悲痛欲绝。无论怎样日子还要继续,儿子还要抚育。
贞节烈女不嫁二夫,张小翠还年轻,独善一生不是她的人生目标。她要爱,要有个坚强的臂膀呵护着她和孩子。洪红周年后,她突破世俗的牢笼,勇敢地与同村的周世昌再续一身情缘,羞辱声怒骂声也阻挡不了她对爱的追求。二婚后,张小翠再生一男一女。男孩腾达,飞黄腾达之意。女孩儿最终都是人家的,随便取个名勤勤。周世昌将龙儿视为己出,处处让着他护着他,宁可愧对腾达也绝不让龙儿吃亏。
龙儿和腾达这同母异父的兄弟俩非常聪明,而且好学上进。周世昌和张小翠本来对这小哥儿俩抱着极大的希望,希望将来能有个一官半职光耀门庭。“知识改变命运。”这话谁说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句话是永恒的真理。这哥儿俩学什么通什么,私塾老师也不敢教他们,时常他们的问题让老师哑口无言。考场上他们的发挥游刃有余,从乡试到会试又到殿试一路通畅。皇上亲封他们兄弟俩为左、右御史。这下可了不得,布衣成了京城的高官人家仰望都得昂起头来。人都说张小翠有福,两个儿子都是御史,别人家只要能出一个御史祖坟就冒青烟了。
儿子有了高官厚禄也是父母享受幸福快乐的时候,周世昌没有好命享受,同样也是暴病而亡。别人说张小翠命大福大她高兴,别人说她克夫她也不会恼火,性格温和与人无争。她还有个奇怪的生理特征,腰间长满鳞片,每到春天就会蛇一样退掉鳞片。有人说她是法海的冤家对头白素贞转世,也有说是东海龙王的女儿犯了罪而被贬到人间,众说纷纭,谁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人家猜测:不是神妖转世不可能两个儿子都是御史,太奇怪。怪事还不止是两个儿子都是御史,她还有个女婿也是御史呢。
考场大家都在认真做题,只有一个人在睡觉,而且鼾声如雷。监考官笑到肚子疼,居然还有这种荒唐的人参加考试。“你妈喊你回家吃晚饭了。”监考官戏谑地喊醒他,他揉揉眼睛看了看四周没见到妈妈,他糊涂了。回过神来,他明白了这是在考试,是脱胎换骨改变人生的考试。眼睛又回到试卷,笔又没地方落。这个人是谁?此人正是张小翠的女婿,周勤勤的丈夫孔祥云。祥云多么吉祥的名字,进了考场祥云就变成了乌云。三次乡试不中,孔祥云气得快神经病了,两个舅子也嘲笑他不中用。周勤勤一气之下回到娘家,两只小眼睛肿得如桃子一样。张小翠安慰女儿:“人家都说我有福,我也相信自己有福。这样你回家让他来我家,我用围裙在他的头上抹抹,让他沾沾我的福气,也就等于是我生的。”病急乱投医,现在只能按妈妈说的死马当活马医了,勤勤回家。
孔祥云半信半疑来见岳母,岳母张小翠坐在小杌子上。她叉开双腿捞起围裙,当时的古代农村妇女都喜欢系围裙,除了装饰还能兜花生、大豆、玉米等种粮方便播种。孔祥云跪在地上,张小翠双腿夹着他的身体。然后又将孔祥云的头贴在她的腹部,然后用围裙盖住他,最后用手在围裙上抹着头。女儿在一旁看着,默默祝愿,但愿此招能成就夫婿的未来。抹了几圈,又吹了一口仙气,再抹,如此反复。
果然,孔祥云接到岳母的福气仙气,精神焕发,考场不再晕头转向呼噜大睡。乡试、会试、殿试考场一路畅通,同样孔祥云也成为了御史大人。一门三御史,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前所未有。常言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孔祥云是周门半子,人们也习惯称他为周家的半个御史,两个半御史就是这么个来历。
子舅三人同在一处办公,大家都能秉公执法,也做到清政廉洁拒贪不腐深受皇上的赏识。皇上问他们三人:“为什么你们能做到两袖清风出污泥而不染?”孔祥云回答:“皇上,不瞒您说我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只是随波逐流。我能有今天是我有个好岳母,岳母要我清白做人廉洁为官不辱名声。”洪龙说:“我和弟弟腾达从小得益于母亲的言传身教,我们从小也就懂得了明辨是非学做好人。我们的母亲无法与孟母岳母相比,同样她有一颗强大的爱国之心,她要求我们对国家要忠对朝廷要忠,母亲的教诲终身不敢抛弃。”周腾达说:“我们能为皇上分忧,能为了皇上以法治理国不畏强权势力,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的母亲。母亲先让我们学做人,只有会做人才能会做事,为了朝廷的尊严我们不怕得罪任何人。”一个纯朴的农家妇女,用一颗纯真的心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婿都打造成国家的中流砥柱,不愧为人中之凤。皇上闻言大悦,这样的良母应该好好封赏,要诏告天下这就是女人的榜样。皇上亲笔御赐匾额“天下良母”,“天下良母”是女人的最高荣耀,张小翠望着匾额总感觉受之有愧,良家妇女对这个虚头巴脑的东西不感兴趣。
这匾额一挂周家热闹非凡,小庄变成了旅游圣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男女老少都想来沾沾张小翠的福气。真是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出了名麻烦就会接踵而至。刚开始张小翠还能接待来客,后来人越来越多弄得她应接不暇束手无策。日常生活秩序被打乱,饭都吃不上,觉也睡不好张小翠很苦恼。有人为张小翠出馊主意,装死,死了谁还来沾你的福气。也有人建议让她住到三十里外的姑妈家,省得与这些无聊的人烦。无论是好主意馊主意张小翠总感觉对不起这来来往往的客人,不图吉利和好运人家也不会来。实在没办法,她也只好勉为其难照样笑脸相迎天下的来客。人都累趴下了,如果再不阻止纷至沓来的不速之客张小翠真有性命之忧。周勤勤无奈书信给两位兄长,让两位兄长想办法不再让老母受干扰回归正常生活。都是皇上惹的祸,不是那块“天下良母”的匾额就不会出现让人焦头烂额的事情。解铃还须系铃人,兄弟如实向皇上回报请求收回所赐封号和匾额。皇上一听好事变成了坏事,封号和匾额也不是想收就随便收,九五之尊的皇上也有些为难。小太监插言:“这个问题不大,皇上只要一句话。”皇上问:“怎讲?”小太监说:“非周和洪家亲朋禁止进入周家大门,所有慕名而来的人马不得进入村庄半步,违者五十大板。这样老太就清静了。”主意不错,皇上点头:“就依你,下旨”。
皇上一句话驱散了往日的喧嚣,张小翠又恢复了平静的生活。经过一番的折腾,她的体质变差了,加之染上风寒人也就倒下了,很快驾鹤西归。
平时两个半御史情如手足,为了“天下良母”的丧事问题这子舅三就闹开了。洪龙要将张小翠和自己的父亲合茔,理由是他们是结发夫妻,是原配不可分开。周腾达坚决不同意,母亲是再婚,父亲是原配,父母共同生活近三十余年,理应让他们夫妻同埋一穴。还有洪红在洪龙未满月时就死去,是自己的父亲周世昌将他养大,父亲对他的恩比天高比海深。兄弟俩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没办法,兄弟俩只好请姑爷祥云也来当面调解。夫人勤勤让他的立场站在周家一边,孔祥云也明白周家占上风。两个半御史在一起表情很严肃,他们就在死者的棺前争论,旁观者也没人敢插言。孔祥云说:“我个人认为,老人家和周大人父亲合茔在情在理,和洪大人的父亲合茔有些牵强。”洪龙一听这是在帮弟弟说话,没有站在他的立场,他火冒三丈。“滚。你是外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里没有你做女婿说话的权利。”洪大人又要找人家来决断又对人家发火,气得孔祥云拂袖而去:“你们的家事我再也不管了。”这大哥太不讲道理还伤人,周腾达也气得拂袖而去。
人死入土为安。现在不但死人入不了土,活人还在你争我夺闹笑话,普通百姓都对他们嗤之以鼻。无奈,兄弟俩各持诉状请皇上判决。清官难断家务事,皇上也不知道怎么办,他又将责任推给地方政府。
县衙的大堂上,知府大人坐在下首,主审席让给三位御史大人。本来三位御史大人是来接受审问的,反而坐在主审席上,这就是官大一级压死人。讯问似乎变成了座谈会,这并不可笑,封建社会就这样。知府大人干咳一声:“三位御史大人,嘿嘿……”这两声嘿嘿说明他俩对此案己胸有成竹,一切会按照他的路线图走。“洪大人周大人两家本为一家,为了令慈能早日入土。我看这样,因为你们是同村又是同母异父的亲兄弟,目前最大的障碍令慈与谁同墓合茔的问题。你们回去用尺量一下二位父亲墓穴的距离,然后将令慈葬在中间地带,也就是她独葬,免得你们争论不休。”岂有此理,哪有此事,三个御史谁也不同意,这分明乱弹琴。“混帐东西敢戏弄上官……”洪龙又骂开了。知府并未生气而是漫不经心地说:“各位大人,我是奉旨终审此案,你们不服我的判决就是欺君,再折腾下去恐怕几位的前程也会打折。”奉旨如皇上亲临,三位御史不敢再闹,知府大人忙在判决书上盖上大印立即生效。三位御史大人个个垂头丧气,知府大人很得意,这就是你们糊闹的结果。
洪龙和周腾达回家后,真用尺子套出两家的直径距离再除二得出中心点,中心点就是张小翠葬身的地方。这兄弟俩傻到家了,自家的家庭矛盾变成了敌我矛盾。人家下葬都是在自家地里,张小翠应了一句古话“死无葬身之地”,那块地儿不属于你家的你得出高价买人家的。从此,洪家和周家就破了风水,好运到此终结。
张小翠终于入土,洪龙和周腾达兄弟俩依旧水火不容。三年守孝期满又回工作岗位,他们对工作不再严谨而是拉帮结派明争暗斗。孔祥云劝告二人偃旗息鼓重归于好,为国分忧为皇上分忧。两人谁也听不进去,依旧为所欲为,整个御史部门一片乌烟瘴气。一天,洪龙的下属听周腾达的下属在说洪龙的坏话,两人一言不和拳脚相加,结果一人意外撞死。此事让皇上十分震惊,下令刑部严查。结果查出洪龙和周腾达是敌对双方的核心人物,皇上大怒下旨严肃查办。
不久,洪龙和周腾达都在狱中抑郁而亡。受牵连的孔祥云未等皇上下旨就主动辞官,他还落得个好名声得以善终。
家和万事兴。当家庭矛盾上升为敌我矛盾时,这个家就会碎裂,受害的还是自己。洪龙和周腾达谁也不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最后害得他们自己不仅丢了大好前途连性命也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