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吾乡吾土(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吾乡吾土(散文)


作者:玉之残泪 秀才,2161.76 游戏积分:420000 防御:破坏: 阅读:6821发表时间:2018-07-05 22:26:50

宋孝淳熙三年(1176年)以前,遵义老城居住着土民穆氏家族,故称穆家川。由于这片土地非常肥沃,庄稼繁茂、果实满园,土地面积宽广,背倚龙山,南靠红花冈,前临湘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杨氏第十二代土司杨轸看上这里以后,迁治所于此,建立官衙,修筑防御,从此开创了老城建城的历史,老城也从此成为黔北政治、经济、中文的中心。
   十三世杨粲继位后,大力发展生产,修桥筑路,招纳闲才,营造播州盛世,经过百年的努力,老城渐成街市(特别是大十字至北门之间)。除西门外,东、南、北、水洞等几个衙门都有大路可通。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成三街六巷、九狮子景观。三街即梧桐街、杨柳街、朝天街;六巷为捞沙巷、狗头巷、尚家巷、何家巷、姚家巷、丁家巷。狮子指石狮,当时老城内大石狮子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土司衙门、庙宇,均有石狮相配,但老城玉皇观独缺一只,故有九狮子单数的笑谈。老城何家巷口建三官楼,系木结构,跨街而建,是当时遵义最高的建筑,有"危楼百尺,耸入天际,称胜遵城"的描述。明清时期,城墙不断加固,城区范围也逐渐扩大,清代达成最大规模。南至碧云路、东至湘江沿岸、北至宾馆后门、西至大龙山、老鸦山脊。城内行政建置已有十卡、七党、二十仿。
   清乾隆年间,遵义知府陈玉臀倡导引桑种蚕,建蚕室于城东门外白田坝,并展开交易,新城渐渐发展,形成街市,直至建城。始有新老二城之分。(摘抄)
   梅子老师问通迅地址时,并不曾在意,以为是去永乐采风的文集出版,当时在上班中,把地址给梅子老师后,很快地也就忘了这事。一天早上接班时,单位一同事告诉说有我的快递,已经放那两三天了,由于并未收到电话或是短信通知,还以为他弄错,没想到竟真的在收件处翻出一封快递,薄薄的,是邮政快递寄达。因为上班中,虽然有些期待,还是忍住了打开的冲动,小心地放好,直到下班回家。
   回到家后,早已忍不住内心的激动,小心翼翼地打开外面的包装,露出装帧简洁的牛皮纸封面,设计古色古香的一本刊物来,上面用不同字体书写着“吾乡吾土”四个大字。原来,这是由遵义市文化艺术协会主办,原遵义作协主席、现任省作协副主席的赵剑平同志主编,以遵义历史人文构造为出发,具有地方性、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和严肃性,独具黔北地方特色的文学期刊读物《吾乡吾土》的第一期发行本。
   《吾乡吾土》的发行,是遵义市文化艺术学会,在践行习近平同志2016年6月视察遵义时的指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并为激发广大本土文学工作者的自信与自觉,凝聚黔北文化同人,宣传和丰富这片土地丰饶的文化与迷人的色彩,而创办的一本崭新的刊物,对广大的文学爱好者和文学工作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向心凝聚意义和指导作用。
   从手中的这本《吾乡吾土》可以看出,主创编辑人员对此刊物的用心,以及创作初衷从简从精的理念贯穿。简洁明了的画面感,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是这本刊物给人的最初印象,也是其吸引人之处。
   “山乡夜话”讲述不一样的童年趣事,勾起那年那月一份美好回忆;“魅力穿越”、“寻梦夜郎”带给你厚重历史传承的遵义古韵文化,于点滴人生的碎片里,寻得积极向上的真理,读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背影远去”在历史的沉浮中,感怀名城遵义焕然一新的今昔改变,追忆往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名士风流”、“文学乡土”缅怀先贤典故,娓娓人文清流,朴实的文字间,是最真的情感弥漫,支撑着这片生我养我的多彩土地……
   收到这样一本具有本土地方特色的文学刊物,于激动之余,不禁又会心生些许忐忑来。对于我这种纯属文字爱好的普通文学爱好者来说,这差不多算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对本土的文学前辈的文字,有一个系统的认读。本期发表文章的前辈老师们,除了在永乐采风中认识的陈鑫老师、毕世林老师外,其他老师都并不十分了解。这一方面因为自我本身的文学根底薄弱,另一方面没有一个正确的文学观,一直以来,都是一些个人情感的无病呻吟与发泄分不开。
   很幸运认识了遵义文化艺术会的梅子老师,并带领走向了一条崭新的,充满人文关爱的文学之路。虽然尚还是蹒跚学步,相信心怀初志不改,前方的路或者也不会就是坦途。而摒弃了小我狭义的文学观念,走过泥泞,花香相伴,一路的风景,我将珍惜,从不气馁。
   其实,这样一本薄薄的读物,我竟读了许久。不止是因为其中厚重的历史纵横,也不止是因为个人工作生活的繁忙。对其中的每一篇文字,我都是以一种心怀感恩的心情,去细细地品读,就差焚香沐浴以宁心神。虽然生于斯长于斯,一直浑浑噩噩虚度光阴,竟然不知道这片富饶美丽的乡土上,有着如此众多的名人故事,乡野趣闻,也从未想过,曾经脚下的每一片土地,会有如此绮丽厚重的文化传播。
   曾几何时,诗仙李白与我们这样的近;土司杨氏就在你我身边;小时候玩耍嬉戏的小巷弄堂,也曾走出过被人津津乐道的文人墨客。更不说张家长李家短,那醉人的酒香,早已飘出国门,令世人为之叹服。原来,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这里也有隐约的影子,不可或缺;原来,在李白感叹蜀道难的时候,这里的人们早已为他修建了太白泉、望月台,在等待着与诗仙再一次的邂逅相逢;原来,近八百年的历史并不遥远,新城与老城的由来,竟也早在清朝就有;原来,这里的山如此青翠葱郁,水这般清澈甘甜……
   吾乡吾土,多么厚重而朴实的文化传承,今日之遵义,早与三十年前不一样,早与百年前不一样。一座红色的小楼,一次划时代的转折会议,从此,让遵义这个名字,有了红色的印迹;也让中国工农红军,真正地走上了正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艰辛万苦,解放全中国,走向伟大的胜利。而改革开放四十年,目睹遵义城市的发展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俱往开来,正在并必将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吾乡吾土,多么简洁而平淡的文字传载,往昔之峥嵘,隐于时空流年,以文字墨香,传导文学风骨,传唱经典故事,传承红色初心。秉承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汲取前人优良传统,抒怀吾乡风土,赞美吾土人情,书以言志者,在《吾乡吾土》的美文佳句,低吟浅唱而流连,高歌猛进以放达。

共 24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讲述近千年遵义的历史,悠久的历史,丰厚的人文资源,一直到现在。做为土生土长的遵义人有义务传承它的文化。当收到《吾乡吾土》刊物时,内心激动不已。凭借这份刊物可以更好的宣传遵义,为遵义的腾飞插上翅膀。赤子之情溢于言表,众多作家也是为此做出努力。服务于乡土,为此举点赞。推荐欣赏【编辑:枫魂帝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枫魂帝星        2018-07-05 22:30:41
  故乡永远是心中最深的眷恋,感谢玉子赐稿菊韵,问好夏安
拈月为诗,清静做文
回复1 楼        文友:玉之残泪        2018-07-06 20:46:05
  谢谢欣语编辑,辛苦了
2 楼        文友:宇宙        2018-07-05 23:09:30
  一个城市,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段传奇,文章很美
回复2 楼        文友:玉之残泪        2018-07-06 20:46:34
  谢谢宇宙老师鼓励
3 楼        文友:雨后咖啡        2018-07-06 14:32:55
  哦,精彩人生尽在字里行间。为玉之老师点赞。嘿嘿。
回复3 楼        文友:玉之残泪        2018-07-06 20:47:39
  美不美故乡山,甜不甜,家乡水,嘿嘿
4 楼        文友:远近        2018-07-06 15:26:44
  故乡,是我们每个人的根,故乡的历史,就是我们的背景,故乡的发展就是我们的荣耀。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回复4 楼        文友:玉之残泪        2018-07-06 20:48:52
  嗯,远近老师说的好,故乡是我们的根,一切的创作发展,都离不开故乡的滋养……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江山文游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