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写在我的六十岁生日之际(散文)
今年,我的本命年,六十岁了。
我不禁想起宋吴芾的《生日》诗“藜杖纶巾度几春,紫袍頳带一番新。恩荣可但将延世,渥泽还欣再及亲。已见里中夸盛事,何妨林下作闲人。年逾七十仍希有,寿酒须拼饮百巡。”细细品来,被吴芾的潇洒情怀感染,年逾七十的他回忆自己的过往,“感叹藜杖纶巾度几春”,时光白驹过隙,回归自然淡泊。其中的“何妨林下作闲人”,道出了山林之美,怡心雅兴,结尾一句“寿酒须拼饮百巡”,豪放不羁跃然纸上。思来尽管我非达官贵人,但普通人的生活我并没有辜负,六十个春秋经历了太多,收获满载了,静默沉淀,宛如一幅幅画面串接而来……
六十岁,一个甲子,曾经是个多么遥远而又陌生的年龄序号,而今却无情地来到眼前。这个时候有太多的感触、太多的感悟……本想写一篇生日的文字,却不知从何写起。
听人说,当你经常回忆往事的时候,说明你已经老了。的确,每每空闲的时间,就会不自觉地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同学、老师、战友和同事。都说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可是我的童年是在三年自然灾害中度过,我的小学是在父亲被没完没了的批斗中度过,我的童年是到处被欺负的状态下生活。记得有首童谣是这样唱的:童年是首歌,每个音符都跳跃着快乐;童年是首诗,每个字都耐人回味;童年是幅画,每一笔勾描,都是美好的回忆……一切美好的回忆对我只是奢望,唯一值得纪念的是,当我离开村庄进入中学的那四年时光(那时初中两年,高中两年),同学们纯真的感情不曾忘怀,老师的谆谆教诲犹在耳畔。那个时候我做过班长,做过团支部书记,校刊经常刊登一些稚嫩的诗歌,出版社出版过我的儿歌。有句老话叫“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是教过我的封潮清、李慧琴、张春江等老师传授给了我知识,教给了我做人的真谛。
军队是一个大熔炉,我中学毕业,应征入伍去了三十八军。犹记得接兵的杨三波技师一眼看中了帅气的我,死活要带我走。部队,一晃就是十五载,从战士到营职军官,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忘不了我的老班长李龙云、我的老连长董长禄、我的老处长陈凤林、我的老团长胡鲜朝、我的参谋长赵图环……还有我的亲密战友李庆祥、王国华……战友是部队中当兵人的一种不能抹去的情感,萦心注脑,时时跳跃出战友的音容笑貌。战友情是一种人间至情,一起扛过枪的人是经历过部队生活、训练或战争才有的,战友们的情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说得清楚的。这种同生共死的战友情,比天更高,比地远。战友情像酒,时间越长,越是离开了部队,越醇、越香、越珍贵。我今生永远也不会忘怀……
回到地方一晃又是将近三十年,经历过政府机关的锻炼,虽然性情耿直的我有些不适应地方的某些规矩,看不透地方的某些潜规则,但是我自认为问心无愧,不管是政府的大材料,还是小小的新闻报道,我都得心应手,拿得起放得下。混到最后也没升个一官半职,也没发个小财,可是我平安落地,安然回家,倒也引以为豪。我知道,同事的友谊是长存的。“一个好汉三个帮”,不管做什么事,都离不开同事的捧场,我的晚年,也离不开曾经的同事照料,我一样会感激他们。
生日那天,我买了条好烟去看望八旬的老娘,祝福老人家,感谢老娘的养育之恩。老伴、儿子、儿媳还有小孙女围在一起吃了顿团圆饭,虽然没有隆重的场面,一碗长寿面、一杯老白干,温馨而幸福。
每年的生日我都会敲下几许文字,感恩身边人的陪伴,感恩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感恩身边的朋友,把那些生活里难忘的琐事记录下来。都说黄昏是美丽的,六十岁也已不再年轻,充实的生活很有必要,也有助于健康。于是我又应朋友之约,来到企业做书记,继续迷恋一份生活的烦琐,人生的快乐,心灵的释放。老板说,你不用签到了。我,还是按时按点来公司上班,这种约束和自觉又像回到了当年部队的感觉,惬意、满足和充实。
人到老年,退却了少时的青涩,减少了壮年的张扬,增添了成熟和睿智。对人对事,多了一份包容,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尖刻。如此,又在平淡的人生中感受温暖,感受快乐,感受从容。其实人生这个大舞台,既然登场了,无论你“表演”的是否成功,是否有人喝彩,只要问心无愧,就是生命的享受。
花甲的年龄,是人生的黄金时代,给人以悠闲的诗意,给人以冷静、深沉和成熟的美感。人生对我来说已无秘密可言。
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曾留下一道传诵千古的诗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人过六十才可能体会到这种咸淡两由之的泰然境界。一眨眼、一挥手、一个梦,刚看到东方的鱼肚白,转眼就到夕阳红。
似水的流年,感叹人生苦短。我想我还要用心去书写花甲之后人生传记,真正去体会秋之成熟和丰硕。我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学会散淡,活出境界,保持一份感恩的心,为所有而喜,不为所无而忧。感谢生活,感谢他人,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山高自有行人路,水深哪无渡船人。面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和自己干上一杯,为自己唱一曲人生豪迈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