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荷塘】上赤救险(小说)

编辑推荐 【荷塘】上赤救险(小说)


作者:北国雪 布衣,360.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52发表时间:2018-08-11 09:18:35
摘要:盛夏七月,一群光腚的小屁孩正在樟树潭游泳。   

盛夏七月,一群光腚的小屁孩正在樟树潭游泳。
   炎炎夏日,烈日当空,从东面逶蛇而来的上赤河,如条一条蓝色的飘带,迤逦曲折款款西流,到新张屋段变得河宽水慢,因地理原因,河形独特,在这里形成了一段百米清潭,石兀隐隐,游鱼可数。潭面北边河滣上长着一棵参天大树——橝树,兀立举天,栖鹤留云,大树内横着一条逆流而上通往上游石角里、石湖溪等地的小路,小路坎上长着一棵很大的荷树,不知什么原因,荷树倾斜无力自直,倚在这棵巨大的橝树上,像一扇天然的拱门将这条小路拱在其中,遮天蔽日,衬着背面如漏网鲤鱼的网形岗,那形如破网而出的鲤鱼头,在大树不远处形成了一个凸出的大石角,宛如一条巨大的鲤鱼取饮潭水,成为村中一大奇特景观。
   漏网鲤鱼岗下再隔一个小窝凹,便是蛤蟆艮。一条石砌路自下而上曲折回肠,沿着蛤蟆艮半腰至围塘里东边达林梅岽张氏祠堂大坪里,网形岗和蛤蟆艮隔凹而成,中间那条窝凹窝壁远,从鲤鱼头边一直纵伸至张氏祠堂后龙山竹山窝大山深处,把林梅岽和岗上一隔两半。
   每到夏天,樟树潭便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跳进清凉的河水里,恣意无束地潜、仰、甩,玩得不亦乐乎。
   那时的三伏天特别热,一日午后,热浪袭身,娃娃们又成群结伴从蛤蟆背那条石砌路上走了下来,脱光了身上的所有羁绊,往小桥上一站,从木桥上一蹦而下,迫不及待地扎进了樟树潭里。河边的孩子自小就练就一身好水性,只要一到河里个个都是浪里白条,百十米宽的河道,从南游到北,从上游到下,尽情戏闹着。
   这一天,娃娃们正在水中玩“捉特务”的游戏,“哒哒哒……哒哒哒达……”突然,从长岗引上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枪声。娃娃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枪声所吓倒了,慌忙从水里游到岸上,躲进了岸边的芦苇下。
   紧接着,便从长岗引上跑下来十几个戴八角帽的军人,有的荷着长枪,有的背着大刀,腿缠着绑带,从双坝塘门口顺河岸小道向樟树潭奔来。
   “快!快!”一个背着大刀的八角帽挥着短枪对十几个人高声喝吆道:“同志们,快跟上!下面有座木桥,赶快过桥,快到对岸去!”
   长岗引上另一支部队正用机枪不停地扫射着,为首的歇斯底里地呐喊道:“别让这股赤匪跑了,打死有赏!活捉升官!”
   十几个八角帽借着髙芒和小树的遮挡,在河边小路上急促地沿河而下,向新张屋小桥跑去。
   就在他们快要到桥边的时候,高个子八角帽发现了躲在芦苇下打颤的几个光着身子的小男孩,孩子们从没听过枪声,更没有见过持枪背刀的大兵,吓得直往后躲。高个子停下来把手枪插进腰间的枪匣子里,蹲下来对一群卷缩着身子的孩子们说道:“小朋友们,别怕,我们是红军战士,咱老百姓的队伍,不会伤害你们,我们遭到了敌人的袭击,敌人正在后面追着我们,我们想到对岸去,摆脱他们的追袭,要翻过对面这座大山,你们能告诉我走哪条路最近?”
   几个小屁孩看着荷枪实弹的八角帽,早已战战兢兢语迟口结了,都用疑惑的眼神望着这群不速之客,躲在芦苇下不敢出来,还是那个年长的小屁孩胆大点,看着八角帽并无伤害之意,便钻出了芦苇,对高个子说:“叔叔,你们不会抓我们吧?”
   高个子八角帽抚着年长的小屁孩的头説:“不会的,怎么会抓你们呢,我们是共产党的队伍,和穷人是一家人,专打地主、恶霸的,今天和国民党兵干上了,刚才在天子引上和他们交上火了,子弹已经不多了。”
   小屁孩听着说话似懂非懂地看着高个子,一脸的凝云。小屁孩虽分不清国民党共产党谁是谁非,但却听父亲说过不少国民党军队进村抓壮丁的事,邻村的姑丈就是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里被国民党兵抓丁捉走的,心头掠过一丝悲觉。
   许多乱杂的武装组织被国民党军收编后,为扩军保衔自保实力,见丁便抓,弄得人心惶惶的,特别是后生壮年日不宁心夜不能寐。小屁孩心想共产党为穷人打天下,是我们穷人的队伍就该帮助他们,仰着头对八角帽说:“你们赶快走过小桥,到了河对面,就往那个山窝凹一直往里走,里面有条隐蔽的小道通向大山后面,我爷爷说过,抓壮丁的来了,只要钻进那条山道就抓不着了,这是我们族人的秘密,为了保护族人不被抓去作壮丁,叫我们不要告诉外人。”
   “太谢谢你了,小朋友,那我们走了,你们要注意安全,躲到芦苇里去暂时不要出来,要保护好自己,要是真被敌人发现了,就说没有看到过我们。”高个子八角帽说完快速直起身子飞也似地朝新张屋小木桥奔去。
   这是一条山凹,新张屋人叫坑子里,深长幽远,芒高荆密,只要从蛤蟆背翻下去溜进去,沿山窝逆进至竹山窝,便到祠堂后龙山上,再翻过此山脊梁就进入茫茫林海难以找寻,不熟悉地形的人根本不敢冒然进入。年长的小屁孩记得自己的一个叔辈——张丁杨,几年前被国民党政府迫任为本村保长,因不愿为国民党效力,为了村中青壮年人不被抓丁,想出一个好的办法,事先告诉大家,国民党军队来抓丁时他就穿着木履,把石砌路踩得“咯咯”响,以此作为信号,听到这木履声青年人就要立即走出家门,从蛤蟆背翻入这条通往后山的径道,钻进竹山窝大山里,就可以溜之大吉,在大山半腰找个合适的位置俯瞰林梅岽祠堂坪静观其变,待事过后再返回家中。正因有这条小路和绵绵大山,村中青年多能躲过遭劫,很少有人被抓去充军。
   经过一阵急赶,十几个人先后到达小桥头,高个子八角帽指挥着十几个人分两组先后过桥,由于小木桥狭窄,木桩跨距大,中间几驳水深超过人头高。
   急乱中,六七个大人同时奔跑上小桥,跑到桥中央,桥轻人重,被木桥弹得无所适从,几个战士险些落水。情况紧急,不容刻缓,稍微停下,又在桥上狂奔起来,当最后面一名战士刚刚迈出桥面,小桥因震荡过激不堪重负突然坍塌了,随着“轰隆”一声,小桥塌蔫在水面上像一条长蛇,在水流冲击下缓缓断为南北两半。这时,长岗引上不停地传来猛烈的枪声,子弹打在樟树潭北岸石壁上发出“啪啪”的声响。
   危急之中,高个子八角帽命令战士们游过河面,几经尝试,都因河水深未能成功。
   这时,躲在芦苇中的年长的光屁孩听到塌桥的声响,慌忙爬出了芦苇篷,想看个究竟,但见小木桥浮在水上南北各半,似两条靠岸的木排停篙止楫贴在河岸两边。
   小屁孩这时想起了三年前嫁到邻村的姑姑,因国民党捉壮丁失去了自己的丈夫,留下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姑姑便带着孩子回住在娘家,她那痛苦的神情,深深扎在小屁孩幼小的心灵深处,寻思着有朝一日能为姑姑报仇雪恨!
   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小屁孩忘记了身后的枪声和子弹,光着身子跑出了芦苇丛,使出吃奶的力气跑向桥头,挥着手向试图过河的八角帽大声喊着。
   “小朋友,赶快躲起来!小心有子弹打来!”高个子八角帽看见小屁孩朝他奔来急忙挥手喊到。
   “叔叔!你们快跟我来,我带你们过河!”小屁孩奔跑着高喊道:“离这上面有一个牛渡口,水流缓慢深不过膝,很容易过去的!”
   牛渡口,位于新张屋樟树潭上百米处,由于旧时稼穑耕作需要,小木桥无法承受耕蓄过往,族人在此寻找到一处水浅且缓慢的水道线路,专供耕牛南北过往。此处由于水流河道结构特殊原因,无论洪水怎样泛滥,坻洲高低异位无常,就是不曾更改其天然的深浅阔窄,成为常年人蓄过往的水里过道,许多村人在木桥被洪水冲垮没有架通时都会撸起裤腿过河淌水。
   七八个战士听到喊声迟疑了片刻,接着赶快返回了河岸。
   “快!快!你们快跟我来,上面不远处有一个牛经常过的渡口,水流不深,一定能很快过去的!”小屁孩朝战士们挥着手势大声喊道。
   “在哪?小朋友,那快带我们去吧,敌人就要追上来啦!”高个子八角帽率先跟了上来,急促地说道。
   在小屁孩的带领下往上游逆跑,七八个人很快就到了牛渡口。小屁孩一蹦就跃进了河里,挥手喊道:“叔叔,快下河吧!你们跟着我走,不要走偏了!”高个子八角帽回答道:“我们跟着你,河里的卵石很滑的,你要小心啊!”“不怕,我水里的功夫好着呢!”几乎同时七八个人一起跃入河中。
   在小屁孩的引领下,经过几分钟的抢涉,终于登上了北岸,战士们冲上胡子尾小码头牛道上,往樟树潭河滣横道西南方向奔出。这时,长岗引传来的枪声越来越急了,那股追军已到了双坝塘门口,向着对岸嘶喊道:“你们跑不了了,放下武器,饶你一死!”
   原先过桥的战士早埋伏在樟树潭石角边,等候接应过河的战士,过河的战士在天然拱门下横道上有大橝树和绿竹篷的掩蔽下,飞快越过鲤鱼石角,与接应的战士会合后直向坑子里方向奔去。
   石角兀出河岸树木稀少,追兵远远望见几个绰动的人影,便架起机关枪疯狂地扫射,子弹雨点般打在樟树潭石角上和码头上,发出“嘣嘣”的声响,但这时是战士们已拐过了隈角,转入到了坑子里门口。机灵的小屁孩带着战士们并没有从坑子里门口进入,而是踏上蛤蟆背石砌路,在打堂下登上蛤蟆背,再从蛤蟆背北面溜入窝凹,扒开荆刺藤蔓,走入那条秘密径道,沿窝北进,迅速进入竹山窝,在天然屏障下马不停蹄地翻过新张屋祠堂后龙山豹乌头艮,不久便消失在芒茫的大山之中……
   河对岸小桥头停着那支疲惫的追军,隔岸朝北片的密林大山放着空枪,望着断桥漫水如空猎的枪夫仰天气叹……
   红日西沉了,上赤河从东面群山深处奔涌而来,经碓寮滩、剑洲潭、穿针眼激流狂泻千回百转,出斜山下、百罗潭轻流慢淌悠悠西去,经一番捣扰之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那个光腚的小屁孩,便是我的族叔——张淦福。
   我的族叔那时才年仅十岁,他奋不顾身为红军游击小分队引路,躲过了追兵的追击,顺利地进入到了大山之中。
   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被上赤村人们传为佳话,世世代代广为流传!

共 38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扣人心弦的情感小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小说以国内战争年代为背景,以发生在盛夏七月樟树潭的历史故事为依据,采用顺序手法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上赤的往事,再现了那个血与火的岁月。小说中一支红军队伍遭遇国民党的围追,从双坝塘门口顺河岸小道向樟树潭奔来。当他们面临牺牲的危险时刻,在潭里玩耍的十岁少年张淦福的帮助下躲过了追兵,顺利进入到大山之中。小说行文流畅,描写生动,场面激烈,讴歌了红军战士英勇奋战的大无畏精神,刻画了一个勇敢机智的少年英雄形象,让人肃然起敬。推荐赏析!【编辑:红叶摇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8-11 09:22:20
  小说注重环境描写,人物刻画成功,形象鲜明。红军战士所到之处,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回复1 楼        文友:北国雪        2018-08-11 10:57:30
  感谢编辑老师精彩点赞,远握!
2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8-11 09:24:34
  战争虽已走远,历史需要铭记,英雄需要铭记!向所有的英烈和先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民族精神需要代代传承
   1
3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8-11 09:25:07
  欣赏学习精彩小说,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4 楼        文友:童霓        2018-08-13 10:55:35
  可能年代久远,看这类型题材的小说有些吃力,因为很多事情都不懂,但不管怎样,欣赏精彩文章,期待更多佳作,向老师学习!
Take my breath away.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