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遇见】古道驼铃声已远(散文·外一篇 )
古道驼铃声已远
作为联系东西方的交通,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有四条:草原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
草原丝绸之路从河南洛阳,北上蒙古高原到西北利亚草原,然后南去伊朗,西去南俄草原,最后到达非洲,或到达希腊、罗马。南方丝绸之路由蜀道进云南,过掸国(今缅甸),经身毒(今印度),通往大夏(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再到波斯。南方丝绸之路也叫茶马古道。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构成西洋航线,并和以蓬莱为中心的东洋航线共同组成。它形成于秦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繁荣于唐宋元明、转变于清迄近代。
绿洲丝绸之路东起长安,经陇西高原、过河西走廊,然后沿塔里木盆地南北两缘,进而拓展天山北路,连接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
一般来说,我们通常所说的丝绸之路,主要是指绿洲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广大西域地区,地形地貌总体呈现出东高西低,它们都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庞然大物,构成一道道地理上的巨大屏障,是一个相当封闭的地理环境。在历代中央王朝的统筹下,丝绸之路给它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交流机会。而东西方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交换,也存在着精神文明的对流。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的人文历史,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区域。尽管西域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天然封闭的特点,丝绸之路的开通,却打破了这种彼此封闭的格局。
想想看,那些往来于丝绸之路的古人们,是如何来回穿梭的。身着中原服饰的内地人抑或是身着异域服饰的胡人,历史的风吹动着他们的衣袂,他们的身影像蚂蚁一样移动着。就是他们像蚂蚁一样的身影,才繁荣了丝绸古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丝绸古道的沿途,都是一些穷山恶水,不是崇山峻岭,就是戈壁荒漠。在那个交通工具极其落后的年代,古人们是用什么方法走过那悠长的丝绸之路的呢?
我想,草原丝绸之路是马、南方丝绸之路是牛、海上丝绸之路是船,那么,绿洲丝绸之路是骆驼了。
骆驼是跋山涉水的好手。
一想起骆驼,我的眼前就呈现出一幅幅无比壮美的画卷:丝绸之路由东方向西方延伸,一列列驼队在这条古道上来来回回,夕阳从大漠那边斜照过来,把骆驼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而风,却把骆驼脖子下面的驼铃声刮得悠悠扬扬、悠悠扬扬……
丝绸之路行走了几千年,驼铃声也悠扬了几千年。
如今,丝绸之路已经行走到历史的深处。随着丝绸古道的沉寂,曾经响彻在丝绸古道的驼铃之声,也已经变得很悠远了、很悠远了……
古道驼铃声已远,已远的是那段散发着无穷魅力的历史。
古城——历史的入口
我刚来阿克苏的时候,阿克苏市这座城市,密密麻麻的还都是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的平房。那些平房看起来典雅古朴,折射出一种浓重的乡土气息。后来,在城市的繁华地段,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高矮不一的楼房。随着楼房的增多,那些平素占据城市主要位置的平房,在一步步地向城市周边退却。至今,二十年过去了,阿克苏市早已是楼房一统天下,而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平房,已经退居到城市的边缘,并有进一步向历史深处退居的趋势。
逐渐向城市边缘退却的平房,多么像遗落在阿克苏地区戈壁荒滩里的那些古城。
阿克苏地区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的地方,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在这些足迹一步步向我们走来的过程中,因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等方面的交流和融汇,留下了许多集中生活的印记。这些集中生活的印记,就是现在的人们所说的古城。
那些停留在历史沿道上的古城,都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人们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中心。
古城是一面历史的镜子。
每一座古城,都有一段繁华。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曾经的繁华不再?
是历史。
历史是一个奇怪的东西,它在不断创造它们的同时,又在不断地抛弃它们。就像阿克苏市,当楼房出现的时候,平房只好退居到城市的边缘。
退居在历史深处的古城,因为其繁华不再,由于湮没的残缺美,从而散发着无穷无尽的魅力。
古代是什么样子?
古人是怎么生活的?
其实,每一座古城,都是每一段历史的入口,只要我们站在这座古城上,静下心来,就能聆听到古人的隔空之音。
我相信那些古人,还在那些古城下面,来来往往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