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菏·遇见】定远八景(随笔)

编辑推荐 【晓菏·遇见】定远八景(随笔)


作者:熊明陶 白丁,1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36发表时间:2018-08-25 22:52:39


   一、凤池春涨
   “凤池春涨”,为定远八景之一。它位于定远县南十里的凤凰岭。(今解放水库)这里,有一条南北山岭,岭下是喜羊山诸溪下流汇集的一弯池水。池水又绕一个弧形大圈,积水成潭,因其在凤凰岭下,故名“凤池”。
   每年阳春三月,这里春水涨碧,绿柳舞风,红花映水,白云倒影,水面吹绉,水鸟穿波,恰似五彩锦缎一般,慢池春色如涨,所以又称“凤池春涨”。明代邑人周常和黄金二人有诗赞曰:
   “春水溶溶涨碧池,当年丹凤下平堤;
   弥漫花映红云远,荡漾风翻锦浪奇。
   数点沙噙烟外没,一川岚影望中迷;
   桃花乱落随流处,莫认前村是武溪。”
  
   “碧池春涨欲浮空,别渚遥溪一望通;
   水柳浪齐新叶绿,岸桃波泛落花红。
   烟横鸥鸟苍茫外,风袅渔竿浩荡中;
   我有墨华三万斛,欲将磨洗奏诗功。”
   如今,“凤池春涨”,已变成浩如长江的大水库,解放鱼场就建在“凤池”畔。今天的“凤池”,已非昔比,到处奇花覆地,绿杉遮天,流水潺潺,游鱼阵阵。水面上有百么桃花坞,每年春季姹紫嫣红,春色迷人,游人到此,大有踏进武溪、误入桃源之感。
  
   二、泉坞朝云
   泉坞山位于定远县城东北隅十五里处,这里朝云时发,人称“泉坞朝云”。
   泉坞之北有石坞泉,碧水东流,向南汇入桑涧。泉坞山有五峰,东西蜿蜒,似游龙、如坐虎,中峰男麓有奶奶庙,香火极盛,春秋季节,云霞变幻莫测,烟雾缥缈神奇,泉坞山如“海”中孤岛随烟波沉浮。古人有诗赞曰:
   “天际奇峰惯作云,卷舒无定自朝曛;
   风前变态千山合,坞外晴光一抹分。
   捧日曙流常烂熳,为霁时出每氤氲;
   多情不入高堂梦,五色还应瑞治勋。”
   如今,泉坞山已是苍松滴翠,花果满地,白鹭成群,成为野禽自然保护区。闻名全国的省鸟基地,就建设在这里。1984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国庆35周年盛典时,定远数百只灰喜鹊,在清脆的铜哨声中,随着“绿化祖国”的彩车上下翻飞,喳喳欢叫。穿过天安门以后,在铜哨指挥下,神鸟又纷纷飞回彩车之中,“神鸟通人意,飞舞天安门”的神奇消息,在国内外传颂。
  
   三、虎石秋阴
   宋仁宗天圣七年,包拯任定远知县时,相传县东老虎洼张姓之子被虎吃掉,张母到县衙告状,包公接状准告。一面移牒于虎,限期投案,一面暗派勇士制伏一虎。三日后有虎伏于衙前,包公系虎于石,随即登台“判虎”,从而消除县民畏虎外逃心理,终于消灭“虎患”。为纪念这一政绩,明洪武年间,定远知县高壁重修“判虎台”,兴建“判虎亭”,并书写“系虎”二字刻石表之。
   “判虎台”,台高二米,方圆十米,台上有亭呈八角形。台侧竖立“系虎石”高七尺,厚五寸,宽二尺五寸,正面刻着“系虎”二字。台周围青松翠柏,浓阴遮日,凉气袭人。石的背面,湿气常存,苔藓生石,故有“虎石秋阴”之说。历代文人墨客,曾留下有不少诗文,盛赞“虎石秋阴”:
   (一)
   “苍松偃蹇护台清,云是当年判虎亭”;
   日影半涵云气碧,苔痕深锁石光青。
   斑沙点点含秋雨,黛色阴阴拥翠屏;
   政绩尚留人去远,谁能千载掬余馨?。”
   (二)
   “当年屹立系于菟,奇状巉岩绝代无;
   灵蓄风雷真泰华,润含烟浪小昆吾。
   霜华晓浸三峰秀,月色秋涵一窍孤;
   徒倚荒台玩陈迹,乾坤神武几龙图。”
  
   四、藕塘夜月
   在藕塘东街一口方塘内,竖立一座石雕藕花,形象逼真,因名藕塘。
   “藕塘夜月”,是定远八景之一,塘内绿荷覆水,塘堤翠柳环绕,夏秋之交,两后月夜,荷花艳艳,月光争辉,塘水莹莹,浮云翩翩,这月、云、花、水、相映成趣,形成“藕塘夜月”的天然妙景。
   “水过方塘水气凉,碧天如洗夜茫茫;
   光分皓魄含秋洁,花映红蕖簇眼妆。
   清影坠波澄素色,翠盘擎露散余香;
   此时清兴知多少,都付诗人咏草堂。”
  
   “倒蘸冰蟾印碧塘,桂香清夜接荷香;
   月波荡漾高低影,天水浮沉上下光。
   太乙正思收玉镜,嫦娥应悔湿霓裳;
   扁舟夜泛诗怀润,赤壁苍州兴共长。”
   这是邑人周常和黄金二人于明孝宗弘治年间(1488-1505)题写的景物诗,他把“藕塘夜月”的美景、意境,写的入情入神。
  
   五、龙岗积雪
   龙岗,位于定远县西十五里,这里东临池水,西接长岗,峦阜起伏,状如游龙,故名“龙岗”。当年,岗上设棚数间,草堂一座,屋前青松数株,舍后野梅几丛。冬日积雪,莽莽长岗犹如一条晶莹剔透的玉龙。登龙岗远眺,但见山似龙飞,水如蛇舞,观雪赏梅,茗茶论诗,风韵十足,别有一番情趣。古人有七律两首,将“龙岗”美景,描写成绝妙佳境。
   “兆应丰年壮帝家,龙岗一带散银沙;
   光凝玉屑呈祥瑞,色莹琼瑶绝玷瑕。
   奉使漫骑沙苑马,高人时煮白茅茶;
   岭梅欲报春消息,满树寒枝尽着花。”
  
   “冰华凝素隐层岗,每见樵苏避上方。
   青嶂未消千仞白,偃松常润万年苍。
   光迷涧水银河接,冷透梅花玉垒香。
   欲破琼瑶路绝顶,单梯还拟借朝阳。”
  
   六、银岭晴岚
   “银岭”,被人们误呼之为雨林,即今桑涧乡雨林集。这里地形较高,明代又有一个很大的银矿,故名“银岭”。
   “银岭晴岚”,是定远八景之一,这里岗峦突起,云雾环绕,忽隐深壑,忽经山腰,忽浮峰顶,忽袅树梢,千姿百态,变幻神奇。
   “晓望云林翠色笼,苍茫岚气荡晴空;
   寒分谷口千寻碧,素抹山腰一带浓。
   收卷不随云惨淡,霏微轻锁树溟濛;
   乘风倏忽飘扬去,霁色遥连旭影红。”
  
   “天阙南山第一清,四时岚气见山灵;
   浮宝惯作朝来碧,出巘偏呈雨后青。
   赤日映蓝晴有影,光风卷翠夕无形;
   潇湘山市应难拟,帝里奇峰自画屏。”
   这二首七律,是对当年“银岭晴岚”的绝妙写照。
  
   七、官桥烟柳
   “袅袅烟笼翠色绕,依依长是暗春潮;
   风前摇曳开青眼,雨后低垂拂画桥。
   香絮乱飘淮池雪,柔枝轻飐楚宫腰;
   黄莺也识幽楼好,来往穿梭织嫩条。”
  
   “石梁横架枕清溪,万柳苍苍爽岸齐;
   春到总窥青眼出,雨去还望翠眉低。
   阴连广陌朝含润,色映遥空昼欲迷;
   惆怅年年送行客,柔枝攀赠记分携。”
   这两首古人七律,读后,沁人心扉。
   “官桥”,位于定远城南十五里,桥跨池水路通南北,是宋、元时期定远通往合肥、和县的官道,因名“官桥”。桥头设有驿亭酒店,两岸杨柳依依。河水悠悠,官道绵绵,寄托古人无限离愁别恨,游人到此,无不感慨万千。
  
   八、西寺晚钟
   西寺,即西禅寺,昔为儒学重地。明太祖洪武年间,住持僧石洞岩重修西寺后,更名为西禅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僧广涵又募捐重修并建“捲轩山门”和“文昌宫”。
   西禅寺,建筑雄伟,僧徒众多,树木幽深,环境优雅。大殿上高悬“大雄宝殿”四个正楷大字,笔势雄健,这是晚清大书法家邓石如手笔。侧房有“状古于松”门额,正草结合,笔势洒脱,这是邑人按察使凌俦所书。寺内古钟一口,体大声洪,能闻十里。每晚敲钟,清脆嘹亮,使人振奋。故有“西寺晚钟”之誉。为了预报四门火情,还有东三、西四、南五、北六的规定,市民只要听到敲钟的次数,即知那门失火,前往扑救。明代周常有诗云:
   “洪音隐隐出丛林,远隔溪云近隔村;
   浏亮韵中催白昼,春容声里报黄昏。
   投林倦鸟惊楼梦,入定高僧觉性根;
   月到诸天清绝处,悦疑有客叩禅门。”

共 30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随笔八章,叙述定远八景,文中引述了叙述古诗词,介绍了定远自古以来就出名的八景,再现了这些美丽的风景,可谓古色古香,充满诗情画意。定远城是安徽省江淮之间古老的重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明朝时,定远县就有著名的“定远八景”:凤池春涨、虎石秋阴、泉坞朝云、藕塘夜月、龙冈积雪、银岭晴岚、官桥烟柳、西寺晚钟。作者在文中一一道来,叙述生动详实,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8-08-25 22:53:36
  随笔八章,叙述定远八景,文中引述了叙述古诗词,介绍了定远自古以来就出名的八景,再现了这些美丽的风景,可谓古色古香,充满诗情画意。感谢赐稿支持,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