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梦游终南歌(古韵)
○53:姜子牙渭水无钩直钓,遇文王而西周成。子牙姜姓,文王发于姜水而盛于姜水之缘,故为姜连姜。
○54:西周在姜子牙辅佐下,建立了一系列法,典,礼,制。而子牙分封齐国之后,更因礼而成,因制而望,是以,齐鲁被称为文献名邦。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至今三千年余矣。
○55: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总面积55623平方公里。
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汉,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战国时期,张仪向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就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并说,“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这比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称谓早了半个多世纪。这是因为关中从战国郑国渠修好以后,就成为了物产丰富、帝王建都的风水宝地。
至今,陕西关中人尚以“天府”,“西府”自称,自诩为福天宝地,有“凤不离窝”一说,是故,全国各地打工者,以陕西人最少。因而为旺相之地。
○56:祝融,为炎帝后代,借指火的意思。项羽火烧阿房宫。
○57:秦始皇遍求长生药,结果终不得,强秦二世而完。释迦摩尼普度众生,留舍利传于后世,是故,得民心者,造化有顾。
法门寺在今陕西宝鸡扶风县,存有佛骨舍利四枚,考古发现世界十大之最,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58、○59:关内熟,自古以来,就有“关内熟,天下足”之说,国富民强,外藩诸夷不敢狼窥也。其他释义同○55。
○60、○61:双关,指崤关和函谷关,此为陕西关中,山外(秦岭以外)及秦巴山区的屏障。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叫嚣至极,仍未能入侵关中,因而,直到今天,为秦人津津乐道,言陕西乃天佑之地。
○62:荣氏两兄弟,指近现代民族资本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63:荣氏兄弟因抗战将原上海申新纱厂迁至宝鸡,建国后成为陕棉十二厂。并且创办面粉厂。今天关中地区的很多棉纺厂,面粉厂,都源自于荣氏兄弟创办,指引。带给当地的辉煌至今仍有深远影响。后来,荣氏后人荣毅仁将企业捐赠国家,成为了“红色资本家”,为国家的民生及经济做出了支撑性的巨大贡献。
○64:南梁梁脊,秦岭主峰太白山最高峰。
○65:终南山山岭至多可谓岭外有岭。
○66:终南山有诸多泉池。
○67:此池即上善池。相传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周至(今陕西宝鸡周至县)地区发生瘟疫,无药可医,死者无数。老子托梦楼观台的监院张志坚,此吾炼丹药之池,可治民疫,后果。至元二十三年,大书法家翰林学士赵孟頫大书“上善池”三字,取《道德经》“上善若水”之意。
○68:仰天池,传为老子当年打铁淬火的水池。
○69:栖真亭台,老子修真养性之处。
○70:传说老子西游途中将一具白骨点化成英俊少年徐甲,并收为弟子,传道授业。
○71:传说老子将七香草点化成美女考验弟子弟子,后用拐杖触地面,遂化成一眼清澈的泉水。
○72:青牛,相传为老子坐骑,老子驾青牛出函谷关而不知所终。
○73:楼台观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里茸翠,以楼观为最佳。”楼观台留存有不少珍贵的碑刻,如唐代欧阳询撰书《大唐宗圣观记碑》、载隶书《灵应颂》、苏灵芝行书《唐老君显见碑》、员半千隶书《唐宗圣观主尹文操碑》等等。
○74:欧阳询,字信本,唐代大书法家,被尊为历代楷书四大家之一。其代表作为《九成宫醴泉铭》,撰文者宰相魏徵。
○75:米芾,宋代大书法家,以行书见长。有“苏,黄,米,蔡”之称。楼台观留其代表作行书《第一山》。
○76:高文举,张美英,北宋年间的爱情故事,流传甚广,此版本为陕西民间特有。另一种版本流行于河北,河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女主人公有所不同。明代有传奇作品《珍珠记》,又名《高文举珍珠记》,作者不详。明代大书法家徐渭《南词叙录》著录明初南戏《高文举》。
○77:眉户,流行于陕西宝鸡地区的一种说唱形式的地方剧种,发源于陕西眉县。
○78:梅花篆,即前文北宋高文举所留,书《道德经》碑两通,留于楼台观。其字体介于石鼓文和大篆之间,书法劲力苍古,风格绚丽,近看是字,远看如花,字字珠玑,如梅花初放,被后人誉为“梅花篆字碑”。两通碑侧各有七个冷僻的字,为一般《字典》所不载,据称为老君十四字养生诀,其意为“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气丹”。
○79苏子瞻,苏轼字子瞻,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所作行书《游楼观台题字》尚存楼台观。
○80:太乙山,即翠华山,因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曾建太乙官,故又称太乙山。
○81:南五台,青翠峭拔,富产药材,古人称为终南神秀之最。可北眺八百里秦川。
○82:国光寺,相传为隋文帝杨坚所建。今有遗址尚存南五台山。
○83:大鲵,俗称娃娃鱼。起源于3.5亿年前的泥盆纪时期,素有“活化石”之称,是体形最大的一属两栖动物,它是从水中生活的鱼类向真正的陆栖动物演化的一个过渡类型。在中国属二类野生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科研食用及药用等价值。陕西秦岭南麓民间多有养殖。
○84:朱鹮,曾经一度认为灭绝。至20世纪80年代仅我国陕西省南部秦岭南麓仅有7只野生种群,后经人工繁殖,朱鹮的分布地域已经从陕西南部扩大到河南、浙江等地。陕西太白山、洋县为朱鹮的主要栖息地。朱鹮有着鸟中“东方宝石”之称。中国汉中朱鹮生存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经被家长们,朱镕基,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及借予他国繁殖。今东南沿海也有繁殖,具有很高的物种价值,美学价值,生物学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
○85:终南山是道教发祥地,老子之后,据传楚康王时,天文星象学家尹喜为函谷关关令,于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后得老子讲授《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亦就此出函谷关而去,《道德经》五千言得流传后世,遂成楼台观。而后历朝于终南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汉武帝,等于此兴观建殿。成了“天下道林张本之地”,历代文人墨客,学者,政客皆有著述终南山道教之兴。民间俗语“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南山指的就是终南山。
○86:终南山是道教全真派发祥圣地,王重阳得“八仙”之一(考证为纯阳真人——吕洞宾)传授,建立全真道教。他有七位著名的弟子,在道教历史上称为“北七真”,即宋金年间的“全真七子”,金庸所著武侠小说多有意会之撰写。
○87:道教全真派王重阳,于终南山建重阳宫,后,道教尊称为“北五祖”
○88:刘海蟾,即刘海,民间流传的刘海戏金蟾故事主人公。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今陕西省有唐朝所建刘海庙遗址,大重阳万寿宫内有刘海蟾诗古碑一通——《十方重阳万寿宫记》。
○89:赵公明,又称赵玄坛,赵公元帅。陕西周至人,隐居得道于终南山。为道教四大元帅之一,同时为阴间雷部将帅和五方瘟神之一,司掌世间财源。民间俗称“财神爷”。
○90: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著有《千金要方》医科经典。并有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传世。
○91:传说钟馗考取状元后,因相貌难看,被皇帝除名而怒撞金銮殿而死。钟馗(今陕西周至县人),民间传说中打鬼驱邪的神。传统道教诸神中唯一的万应之神,福、财、考试等,有求必应。终南山是中国钟馗文化的发源,兴盛之地。
○92:指的是佛教禅宗华严宗师——杜顺,法号法顺,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为华严宗初祖,唐太宗称他为“帝心”,后世遂有“帝心尊者”之称。
○93:地肺,终南山别称。自古以来,传说终南山有五千隐士。
○94:蓝关,陕西蓝关(今陕西龙川)历史上既是防卫来自东南威胁的最后一道关隘,也是争夺天下,发兵东南必经的第一要塞,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五次出巡,有两次经过这里。素有“岭东雄关”之称,是南极荆楚,通衢潮(潮州)、嘉(梅州)的国道,历代贬官谪臣南来北往的必经之路。唐文学家韩愈有“雪拥蓝关马不前”之句,今蓝关有韩文公祠,孔圣祠及寺院等古建筑遗址。
○95:蓝田玉(出产于今陕西省蓝田县),中国四大名玉之一,是中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早在石器时代,就被先民们开采利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多有发掘。春秋秦汉时开始在贵族和上层社会流行,唐时达到鼎盛。秦始皇传国玉玺就是用蓝田水苍玉制成,此后一直作为皇权的象征,在中国君主专制社会流传千余载。传说,太白金星托梦给济贫行善的书生杨伯雍,蓝田玉才被发现。李商隐有“蓝田日暖玉生烟”之句。
○96:秦腔,又称折子戏,流行于西北五省的一个剧种。调,铿锵,颇能展现西北汉子之豪气。“祖籍陕西韩城县”,这一句在秦腔中特别有名,为压卷之句,秦人不管居家或出外,都喜欢喊上这一句,以向外人展示自己是陕西人,表达秦人的豪迈。
○97:昌黎,即唐代韩愈,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并得以从祀孔庙。曾出任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是故文武兼备之人也。
○98:出潼关,过了风津渡口,即是河南,进入中原。漳江者,韩愈有诗云,“好收吾骨漳江边”。意在指出蓝关即通南方。潼关,蓝关以外即出了终南山,也意味着出了秦岭主要山脉陕西段(即狭义上的秦岭)。其它释义同○94
○99、○100: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