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采飞扬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文采】致命玩笑(散文)

编辑推荐 【文采】致命玩笑(散文)


作者:陈兵 秀才,1637.9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52发表时间:2018-08-29 16:31:43
摘要:这里讲了两个开玩笑而惹祸的故事,一个是开玩笑丧失了前程,另一个是开玩笑惹出了人命官司。所以,绝不可随便开玩笑,尤其不可开致命的玩笑。


   当时正是秋天,忽然来了一阵风雨。两人急忙躲雨,不想走错了路,竟误入一片树林中。走不多远,只听背后有人大喝一声:“我乃静山大王。行人过往此地,须把买路钱给我留下!”
   大娘子和老周大吃一惊,只见跳出一个人来,手执一把朴刀挥舞前来。那老周性急,回应道:“要钱没有,就把我这条老命给你吧!”说着朝那人一头撞去。那人闪过,回身一刀将老周砍倒在地。
   刘大娘子见他来势凶猛,料想自己脱身不得,心生一计,拍手叫道:“大王杀得好!”
   那人住了手,睁着怪眼问道:“他是你甚么人?”
   刘大娘子假意答道:“奴家不幸丧了丈夫,后被媒人哄骗嫁了这个老儿。谁知他一事无成只会吃饭。今天幸得大王杀了,也替奴家除了一害。”
   大王见大娘子如此有心计,又有几分颜色,便问道:“你肯跟我做个压寨夫人么?”
   大娘子无计可施,只好说道:“情愿伏侍大王。”
   大王回嗔作喜,收拾了刀杖,将老周尸首推入涧中,领刘大娘子来到一所庄院前。他将一个土块抛向院里,里面便有人出来开门。到得厅堂之上,分付杀羊备酒,立刻就与刘大娘子成亲。
   大王自得了刘大娘子之后,连劫了几个财主,不上半年家境日渐丰富起来。大娘子常用好言语劝他:“自古道:‘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你我两人后半世的吃用也足够了,从此以后别再做这些丧天害理的勾当,不如改恶从善,做个小本经纪,也得养身活命。”
   那大王被她解劝,果然回心转意改恶从善了,去城市间租下一处房屋,开了一个杂货店,遇闲暇的日子,也时常去寺院中持斋念佛。
   许是良心发现的缘故,一天在家闲坐,大王忽然对大娘子说:
   “我虽出身低微并不识书,却也晓得冤各有头债各有主。今已改恶从善,闲来追思既往,确曾枉杀了两个人,又冤陷了两个人,不免时常慚悔。常想做些功课超度他们。此事还一向未曾对你说过。”
   大娘子问道:“怎么枉杀了两个人?”
   大王说:“一个是你的丈夫,前些日子在林子里的时候,他来撞我,我就杀了他。他一定是个老实人家,与我往日无仇,我谋了他老婆,他死也不肯甘心的。”
   大娘子说:“不杀他,我怎么与你成亲?这既是往事,就别题了。”又问:“杀的另一个又是什么人?”
   大王说:“说起这个人更是天理难容,而且还连累了两个人的无辜性命。那是一年前,我赌输了,无钱还债,夜间便去掏摸些东西。不想到一家门口,见他门也没闩。推门进去时,只见一人醉倒在床,脚后却有一堆铜钱,便去拿了几贯。正待要走,那人惊醒了,起来说道:‘这是我丈人家给我做生意本钱的,你偷去了,我一家人可怎么活?’见他声张起来。我一时性急,恰有一把劈柴斧头在我脚边,便绰起斧来,两斧将他劈倒,又去房中将十五贯钱全都拿走了。后来听说这件事冤枉了他家小老婆与那一个叫崔宁的后生,说他两人谋财害命,双双被斩。我做了一世强人,只有这两桩人命天理难容,内心不安。我早晚要超度他们。”
   那大娘子听说暗暗叫苦:“原来我的丈夫也是被这个强盗杀了,还连累我家二姐与那个后生无辜被斩。也是我当初不该指证他两人偿命。料想他两人在阴司中也不会放过我。”
   大娘子当日无话,第二天径直来到临安府前喊起冤来。
   这时已换了一个新任府尹,正值升堂,命左右将那喊冤的妇人带进来。
   刘大娘子到了阶下放声大哭,哭罢,将那大王前后所为一一陈述,伏乞相公高抬明镜,昭雪前冤,说罢又哭。府尹见他情词可悯可信,即着人去将静山大王捉来用刑拷问,供词与大娘子口述丝毫不差,即时定成死罪,奏过朝庭。
   待六十日期满,圣旨下来:静山大王谋财害命,连累无辜,准奏。前府尹断案失察,削职为民。
  
   这场官司直接冤死了两个人,前后又有两个人与此相关联而丧命,起因竟是一个玩笑:刘官人从丈人家喝酒回来,因有了几分醉意,又怪小娘子没及时开门,想拿话吓她一下,就编了一个玩笑,说把她典当给了一个外人得了十五贯钱,由此引出了后面的故事。他如果不开这个玩笑,小娘子就不会着急连夜回娘家报信;小娘子不走,不会不关好门就让刘官人睡觉,后面的事就不会发生。由此可见,玩笑是不能乱开的,尤其是这种玩笑。
  
  

共 6680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将该文归入传奇小说,似有不妥。一则,文中2个故事,情节、人物和结构均毫无关联,完全不符合小说情节、人物、结构要统一化的要求。二则,2个故事,单个看,虽具有小说特色,但该文明显是一个整体,作者通过2个故事为例:一个因玩笑丢官,一个因玩笑丧失3条人命。摆事实,讲道理,向人们阐明一个道理:不可乱开玩笑,尤其是这种惹祸上身的致命玩笑。由此,该文就具备了“形散神不散”的散文特性。这恐怕是作者意想不到的收获。推荐阅读。【编辑:纪昀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陈兵        2018-08-30 08:24:21
  谢谢指点。编辑辛苦。恭祝秋安。
陈兵
2 楼        文友:陈兵        2019-04-15 15:29:05
  本篇(改写自《醒世恒言》)
陈兵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