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易经》与《圣经》(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易经》与《圣经》(散文)


作者:歌蝉 童生,747.6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240发表时间:2018-09-04 18:29:05


   在基督教的传播过程中,一个特殊的传教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个人名叫保罗。他本是犹太教会的人,又有罗马的国籍,他虽然没有见过耶稣本人,但他是犹太教和犹太教会的坚定维护者,因此也是基督教的反对者,他积极地参与对基督徒的迫害活动,带人四处抓捕基督徒,一次,在他带人抓捕基督徒的路上:
   “忽然从天上发光,四面照着他;他就仆倒在地,听见有声音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他说:“主啊!你是谁?”主说:“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起来!进城去,你所当做的事,必有人告诉你”(这是《圣经》新约《使徒行传》的一段话)”。
   从此,保罗放弃了他优越的社会地位,开始了他艰苦的传道生涯,他的足迹遍布了今天的阿拉伯和中东以及欧洲的一些地区,为基督教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一
   《圣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圣经》是一本“讲故事”的书。《圣经》从头到尾都在“讲故事”,而以色列人是故事的主角,因此,《圣经》是世界上最直白的宗教书籍。《圣经》没有向人们推销什么道理,没有这方面的论述,没有这方面的解说,然而,《圣经》也是一本人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因为人们总是能从《圣经》中发现新的东西,这些东西,是《圣经》的文字里所没有的,人们对《圣经》读得越多,读得越熟,就越能发现更多的东西,因此,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说,他是完全读懂《圣经》的人。就是神学家,专职研究《圣经》的人,他也只能对《圣经》的某一部分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总能从《圣经》中获得新的启示。
   《圣经》的语言直白浅显,在记述的过程中,没有夸张的用语,甚至不使用形容词,但《圣经》中充满隐喻暗示,所以,人们读《圣经》,存在着两种读法,一种是从外面读,一种是从里面读。从外面读,看到的只是故事和某些历史,当然,人们都希望从里面读。我们说《圣经》是一本读不完的书,那是因为是从里面读。从里面读,就会突破故事和文字的局限,发现更多的东西。比如,圣经旧约的《创世记》中说:上帝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用这根肋骨造了夏娃。从外面读,这是说夏娃的出处。从里面读,我们看到这是在讲男人与女人的关系:男人要关心爱护自己的女人,女人要顺从自己的男人。再比如,圣经《创世记》说:蛇要伤女人后裔的脚跟,女人后裔要伤蛇的头。从外面读,是说蛇与女人后裔互相伤害的部位。从里面读,蛇代表罪和诱惑,女人后裔代表我们人类,蛇伤女人后裔的脚跟,是指罪的诱惑使人跌倒,走上歪路。女人后裔伤蛇的头,是指人对罪的悔悟与悔改。如此等等。
   基督教与别的宗教的不同之处,就是基督教是作见证的宗教,基督教处处用见证来说话,用见证来讲道理,《圣经》的内容,也是作见证的内容,而《圣经》的成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奇妙的见证。它之所以奇妙,是因为它的见证方式是一种“反证”。什么是“反证”?一般的证明,都是以后的,证明先前的。先有立论和主题,然后罗列证据,而《圣经》这本书,先摆好了证据,等待着主题的出现,这主题就是耶稣和他被钉十字架,就像还没有电源,人们就拉好了电线,安上了灯泡,等待着电源的出现,电源来了,一接通,所有的灯泡都亮了。没有圣经新约,圣经旧约只是一本死书,有了新约,整个旧约就活了。
   《圣经》另外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全息统一性。什么是全息统一?比如一张全息照片,如果把它剪成碎片,不论碎片多么小,你会发现每一个碎片都有这张照片的完整图像。《圣经》也有这样的特征,它的整体内涵也包含在很多细节之中。有的讲经人,对《圣经》中的某个细节,就能用几天的时间来解读。
   我们再看一看《圣经》的结构。《圣经》的结构特征,不是因于“事”,而是因于人。这里的人,指的不是作者,而是读者。是按读者的人性特征而构铸的。比如,旧约中的《创世记》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它对应的是人的思维部分,相当于人的头。而诗篇,是人的情感的倾述,读者也可借着这些诗抒发自己的情感,它对应的是人情怀,相当于人的胸口。而旧约中的《利未记》、《民数记》等篇,是叫人如何去行,对应的是人的行为,相当于人的腿足。
   《圣经》中有一部分内容,是绝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先知书,先知书也被称为预言书。先知书中除了包含一些预言外,也是上帝与人沟通的一种方式。上帝通过先知的口,向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上帝的情感是丰富的,既有对人犯罪行为切齿的恨,又有对人不舍得爱,爱中夹杂着恨,恨中含满了爱,先知书对上帝的这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十二
   现在,我们从社会层面谈一谈《圣经》,《圣经》不仅是一本宗教典籍,也是深刻影响西方社会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文化载体,《圣经》向西方的人与社会,传递出的重要信息,就是爱与平等。爱与平等,是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的:因为爱,就有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因为平等,才能产生爱,人可以有穷富之分,可以有社会地位高低的差别,但他们的尊严是相同的,绝不允许在人格上一个人凌架于另一个人之上。在《圣经》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简单而明了,那就是在主耶稣里,大家同为兄弟,大家同有一个父,那就是上帝。在《圣经》中,财富是一个包袱,若不与人共享,就一定被阻隔在天国的门外。在《圣经》中,权力是一种工具,使用者若没有爱心,它所敲响的一定是地狱之门。《圣经》中的这种思想,对西方社会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成为一种社会性的准则。
   在西方国家,很早以前流传着国王与农家小院的故事:一个国王,带着他的随从和人马,经过一个破烂的农家小院,如果国王想要走进小院看看,一定要先和院子里的农民打召呼,征得这个农民的同意,他才能进去,否则这个国王是没有权力进去的。这个故事,是对该国法律制度的一个解释,很多西方国家,在君主时代,就建立了这样的法律:个人的财产,是不可侵犯的。个人才产的不可侵犯,其后面的含义,是个人权力的不可侵犯,是个人尊严的不可侵犯。请问:既使是现在,中国的农民有这样的有个小院吗?他们的小院,不要说阻止国王,能阻止都得了村干部吗?能阻止得了乡干部吗?能阻止得了开发商吗?只要小小的社会团体,只要颇具能量的个人,如果看中他的小院,他的小院就岌岌可危。
   因为这个故事,我们再次把话题转向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发生在那个中国皇帝身上的故事:这一次我们要话说英国女王送给乾隆皇帝的那批货物,用轮船运到中国码头后,需要找人搬运,英国的使臣以为当地的中国官员会雇用很多人,而中国官员的作法使他们跌破眼镜,中国的官员不是雇,而是抓来了许多人。这是因为在中国的官员眼睛里,可没有什么农家小院,只有皇家大院。

共 18303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不论西方国家还是中国,都有自己的核心文化,西方的核心文化就是圣经,中国的核心文化是什么呢?那就是易经。也许,正是这两本不同的书,导致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文化走向。易经几乎包括了中国全部的哲学体系,也决定了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易经,对于古老的中国,它既是人们顶礼膜拜的思想理论,又是广泛使用的工具,中国后来儒、道、佛三家分立,成鼎足之势,但游移在三者之间,融合在三者之中的,就是易经。而说到《圣经》,就不得不说到一个国家色列人。以色列人,就没有这部《圣经》,或者说,在一部《圣经》中,以色列人唱了主角。这是一个将自己的名字与上帝的名字连在一起的民族,或者说,上帝将这个民族的名字,写在了自己名字的下面。圣经》的第一部分旧约,是上帝对他的旨意的揭示,是对神的国度的宣言,也就是说,《圣经》的第一部分旧约,是上帝的启示和宣言部分,而第二部分新约,才是上帝的救恩部分。《圣经》是一本“讲故事”的书。《圣经》从头到尾都在“讲故事”,而以色列人是故事的主角,因此,《圣经》是世界上最直白的宗教书籍。》,《圣经》不仅是一本宗教典籍,也是深刻影响西方社会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文化载体,《圣经》向西方的人与社会,传递出的重要信息,就是爱与平等。全篇文字精炼,富有内涵,解析东西方核心文化,视角独特,观点新颖,启人心智,发人深省!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9-04 18:30:07
  全篇文字精炼,富有内涵,解析东西方核心文化,视角独特,观点新颖,启人心智,发人深省!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陆屿璠        2018-09-04 21:09:04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经史子集传世无数,易经是群经之首,被誉为打开天地奥秘的钥匙!文友把易经的八十四卦全部推演出来,对易经有深刻的解读,有见地!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