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江南】从世界格局分析,中国的未来走向(随笔)

编辑推荐 【江南】从世界格局分析,中国的未来走向(随笔)


作者:慕容齐 童生,637.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667发表时间:2018-09-18 23:25:34


   日本就不明白这一点,我们看看英国就明白,如果没有欧洲的破碎,哪有英国的后来,只要欧洲是个整体性,英国就是边缘的。在欧洲早期整体性比较大的时候,英国边缘性就比较大,那今天亚洲整体性要远比欧洲高,这个边缘性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处于地缘地位,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这是地缘政治决定的,我们看到这一点,中日的关系和走向也就看明白了。
   在中国有了这样一个版图,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个版图有几个关键环节,关键环节要和我们现在提出的“一路一带”是要联系起来看的,为什么今天说“一路一带”。“一路一带”从某种意义上它和几个关键点有关系,首先我们先看看东北亚问题,东北亚问题尽管它不是“一路一带”的过程,但是它对“一路一带”有过外力的影响,也就是说有个挤压的影响,我们如果看看中国和东北亚这个地图,我在这儿制作了这样一个地图,你就能看出,中国整个沿边走一圈来说,有一个软腹地带,软腹地带就是在中原这个地方,如果中原南部的台湾可以说是一个前面屏障的话,我们在东北部的这个屏障大概就是朝鲜半岛。朝鲜半岛最高山这边是在朝鲜这一侧,边界也就是过了朝鲜那边就是下坡,如果下坡下去,只要把朝鲜这个半岛拿下,朝鲜半岛的北部地区拿下以后,紧接着就下坡,一下去就进入东北大平原了,如果进入东北大平原,这个是更脆弱的地带,因为这里一马平川,过了山海关就到了中原地带,也就到了北京、河北这一带,中国在这一带在历史上不是出现国都南迁,就是出现南北分裂,或者政权更迭,全国就乱。所以这个地带是我们一个关键地带,要理解这一点。
   再看看李自成,李自成在这个问题上,忽视了山海关的问题,当时叫关外问题。李自成当时只带了五万人去山海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皇太极很快就打了过来,过来了以后很快政权就颠覆了,所以毛泽东说我们绝不学李自成,懂地缘政治的毛泽东在这个时候,初步用了三十多万的兵力,就直接把这个战争抵挡在鸭绿江外,最后还是把这个安全边界控制在三八线附近,我们的安全线某种意义上和朝鲜有相当的吻合之处,我们和苏联、金日成共同来维护朝鲜的统一,这是当时的做法,正是因为我们的安全线是跟它有相合的地方。所以在今天来说,我们也看到关外问题仍然是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一旦突破就不可小视,所以说在这一点我们要理解毛泽东当时“我们绝不学李自成”这句话的地缘政治含义,这个口如果把住了,全国就好了一半,这个口要把不住,我们大西南就被吃住了。当时隋炀帝就看到了这一点,但他没解决这一问题,唐太宗也看到这一点,他也没解决这个问题,明朝也看到这一点,那更解决不了这问题,明朝的颠覆和民国的颠覆都和关外的问题有关。
   毛泽东在1949年的时候注意到这个问题,从1950年就开始阻挡,到1953年就彻底消除这个问题。消除这个问题,有了东北的工业基地,才有我们后来的一系列发展,那我们对中国这一带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还有一个关键地带是在哪儿?在中亚那一带,在历史上,我们能走到中亚也就是过了帕米尔高原的时候,大概就是汉朝和唐朝。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于汉、唐这样一个形势是很憧憬的,如果我们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看看这样一幅地图。这是我制作的当时汉唐和明朝的形势,和当时俄罗斯向东扩张这样一种形势,如果比较来看,就会发现中国汉唐,俄罗斯没有过来的时候,我们大部分力量是在北边,北边也就是匈奴和突厥,后来俄罗斯过来,我们西北方向的压力,比匈奴和突厥的压力就少多了。我们对于马上民族的压力更多的来自于东北,俄罗斯在东北的力量扩张得比较晚,也就是说整个东西伯利亚这个地方比较晚,于是那个地方还有点压力。所以长期以来西北地方的压力就小了,东北的压力就持续了,明白这一点,我们现在对汉唐这个形势就应该有一个理解。
   如果叫汉武帝和唐太宗今天来做这个讲座,他会给年轻人说我是没办法,如果当时俄罗斯人早在北边的话,我今天压力不至于这么大。当时唐朝的高仙芝,还占了帕米尔高原,我们今天年轻人很憧憬,但是如果看一下中国的地图,比较稳定的地图,相当长的时间在帕米尔以东,也就说中国的这个身材和力量的扩张,到帕米尔高原是非常吃力的,那当时为什么要走到那儿?因为没有别人帮助,俄罗斯也没有过来,只有中国独立担当,北边有突厥,南边有黑衣大食,也就是伊斯兰,两面它必须在那个地方要占制高点。那这有多长时间呢,大概就80年,后来就退到明朝的版图,很快就退了,如果明白我们是没有力量在北边走的太远,也没有力量在西边走太远,那这样我们需要帮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时对于中国的西部,当时是伊斯兰,俄罗斯实际上是欢迎我们过去的,英国也欢迎我们过去,当时在阿富汗留了一个像叶子长的“瓦罕走廊”,为什么留给我们,就希望我们也介入。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其实反过来说,我们也需要它,如果没有他们当时在的话,我们还得走高仙芝那条路,独立地干,但我们没有那么大力量。
   今天我们再返回来看,看看历史上在中亚这个地方伊斯兰力量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因为它一兴起对我们压力就大。是在什么时候?就是俄罗斯没有过来、没有起来的时候和俄罗斯衰退的时候,还有欧洲缩减的时候,罗马帝国也没起来,罗马帝国衰落了以后,欧洲就破碎了,它对中亚的影响力就小了,也就说它的扩张力就收缩了,收缩了空间让出来,于是在这个地方,中亚地方就出现了伊斯兰帝国,紧接着奥斯曼帝国,还有蒙古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因为它空间让出来。后来欧洲又起来了,中亚地方这些帝国逐渐就消失了,或者就变萎缩了。我们就看到中亚这个地方的真空我们是填不了的,欧洲也填不了,它总是存在,俄罗斯从北方填补了。然后到后来的20世纪末,为什么中亚伊斯兰问题又起来了,是因为俄罗斯的衰落。
   今天俄罗斯又强大了,从意义上来说,我们在这个地方、这条线上还得需要俄罗斯的帮助,同样它也需要我们的帮助。这条线我们就理解了,我们在这条线上,一些大国合作是离不开的。有人嫌碍手碍事,嫌某些国家碍手碍事,但如果人家真抽身了,你也控制不住,唐朝就是个例子,所以在这些情况下,我们的世界格局,我们周边的格局,尤其中亚这个格局,“丝绸之路”这个格局从某种意义上不是独占,不是发财的地方,恰恰是什么呢?是交往的地方,政治优先,大国合作在这个地方优先,路是要在合作中通的,如果我们把这点想明白的话,我们西部地区的稳定就好多了。
   东北亚的稳定和我们与朝鲜半岛的关系有关,我们西部地区的稳定从某种意义上是和欧洲的关系,更重要是俄罗斯的关系,如果把这个关系处理好了,我们新疆的问题就走不到哪儿去,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新疆问题和中亚问题是联动的。所以看到这一点来说,我们在西部地区是一个关键口。
   在西部地区有两条线:一条线就是顺着阿拉山口出去,这里是一马平川,这是一条线,历史上中国的匈奴和蒙古人走这条线,因为好走。还有另一条线就是走“瓦罕走廊”,“瓦罕走廊”出去以后沿着往南走,一直沿着伊朗走,就走到哪儿?走到叙利亚,这是走的伊朗高原线,历史上从东往西走,走北线走的比较多,因为它是居高临下,从西往东走,那边又是居高临下,我们这边低,过了帕米尔高原就进入中国了,于是欧洲人更多的是走南线,那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西大门在哪儿,西边南大门就在叙利亚,叙利亚既是俄罗斯的南大门,也是我们的西大门最前沿点,叙利亚的这个战局,在历史上历来都是欧洲和亚洲这个关键点、这个力量变换的一个旋转门,蒙古人是在这儿停下来的,罗马人在这儿停下来,十字军东征也是在这儿停下来,如果明白这些道理就知道这个地方实际上是东西方较量的一个关键口,我们不能忽视。
  
  
   二、美国战略东移与中国应对战略
   看到这些以后,我们就知道今天在这个过程中,欧洲的问题在哪儿,欧洲问题是它统一尚未完成。苏联解体对欧洲最大的影响是把空间让出来,欧洲就在苏联解体这个空间中迅速的接近统一,但是最近乌克兰事件对欧洲统一是重重的一击。因为乌克兰这个地方就在欧洲东部,东欧地方斩腰地段,在这个地方,如果乌克兰在俄罗斯的势力范围,或者说克里米亚在俄罗斯势力范围,整个东欧国家就不能得罪俄罗斯;如果乌克兰在欧洲的势力范围,整个东欧国家,就得向欧洲倾斜,它没有出路。所以这次乌克兰从某种意义上,俄罗斯在里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以后,欧洲的统一受到了重大挫折,当年希特勒入侵苏联并不完全是为了要占领苏联,恰恰是为了占领乌克兰,因为有了乌克兰,欧洲统一就有指望,没有乌克兰,欧洲统一就不能完成,所以这一次来说,欧洲统一“行百里而半九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什么?欧洲这个统一进程不可小视,因为它是一千多年近两千年来痛苦的经验,从破碎以后就没好过,整个周边国家都希望它破碎,都是利用它破碎,欧洲只要破碎,周边国家都有机会,于是欧洲统一非常难,如果看一下欧洲的统一地图,就会看到欧洲快统一了又破碎了。所以明白这一点,欧洲将以顽强的意志来进行统一,这是苏联解体后欧洲一个重大的变化,默克尔之所以能够在选举中连胜,就是她跟欧洲统一这个贡献有关系。但是现在来说,欧洲统一,它一方面顽强的在走,一方面又受到重大挫折。
   美国对乌克兰的态度应该来说是比较矛盾的,矛盾在哪儿呢?矛盾就在于美国奥巴马政府说了一句话,如果普京溺水的话,我会救他。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俄罗斯,欧洲就是强大的欧洲,欧洲统一就完成了,如果欧洲统一完成了,板块形成的力量就会对美国进行挤压,美国人尤其是罗斯福这样的人,不相信意识形态的合作就能合作,“老乡见老乡,背后打一枪”,是欧洲西方人常用的方法。罗斯福就在丘吉尔后打了一枪,丘吉尔说他妈妈是美国人,斯大林说这个我知道,在这一个小时之前罗斯福就跟斯大林把丘吉尔卖掉了,所以这个见了老乡也不起作用。在西方这个文化中,“利”就是合作的前提,如果利益相同就可以合作,不管你信什么,你是魔鬼还是天使,他不管这个东西。所以说在这个问题上,美国人对欧洲共同的意识形态,还有我们今天有些人认为共同的意识形态是合作前提,美国人是不认这个,所以奥巴马这次在乌克兰这件事,还包括最近欧洲的查理事件中就介入很浅,就是这个道理。
   最近查理这样一个大规模的事件发生,很有可能会使欧洲再顽强的往东走,因为这个从某种意义上感觉到,欧洲这种联合姿态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上的一种宣誓,是第二次“9·11”,上一次布什动员了全世界但忘了中亚,这一次法国整个目标,是往叙利亚走,因为叙利亚是东西方较量的旋转门,所以乌克兰尽管失手,但如果叙利亚得手的话,仍然是欧洲的重大胜利,当年罗马往东扩的时候也是在这个地方停下来,亚历山大走过去,后来到罗马之后,基本上就走不过去了,后来英国人走向世界那是另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欧洲顽强的扩张。
   那对于美国,今天来说美国的问题出在哪儿?美国曾经帮过欧洲统一,但是它跟欧洲合作的一个前提是什么?美国可能想恢复的是什么呢?美国想恢复曾经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被雅尔塔体系否定的,雅尔塔体系特点是什么呢?是美国人和苏联人合作,后来由于美国和苏联的矛盾不可开交,从里根开始抛弃苏联,直接与欧洲合作。从里根之后,欧洲的合作统一进程就加快,现在欧洲统一接近完成,美国现在开始经营远东,就是说这个世界重新再划分,也就是我题目中“变动中的世界格局”。
   亚洲还是雅尔塔体系,也就是远东地区雅尔塔体系,美国过来干嘛?改变这个东西,它想独享这样的利益。美国现在的问题在哪儿呢?美国很着急,它着急是因为这几年为了欧洲统一,把自己的资源耗尽了。奥巴马曾说我们的任务在利比亚战争的时候已经完成了,也就是说我读出来,我们帮你的,该帮的都帮忙了,所以利比亚那个时候美国就不出兵,美国不能再透支自己了,必须得留点给自己了。所以美国帮着欧洲把利比亚解决以后,它基本上就抽手了,抽手了到远东这边来。美国这几年透支以后,国内生产也恢复不起来,奥巴马想实行一个再工业化也实行不起来,做什么都做不起来,而美元又和石油接近脱钩,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财力支撑是非常有限的,它又来到远东地区,要战略东移,战略东移目标是对着中国,那是很明显的。资本这个东西,它饿了,跟动物世界一样就要捡吃的,生产不出来,它就知道在外部捡,所以动物世界是一个大象倒下,就养活了一群狼,那今天它要找个倒下的“大象”,昨天找了倒下的苏联,养活这一群“狼”,养活了二十多年,到了小布什时期,就发现普京上台以后,逐渐的就没有再往外放,就到中亚抓石油,现在石油抓不住了,自己又造不出那些财富,国内日益凋敝,或者说人民自己的这种产品消费跟不上,跟不上怎么办?还得找,在哪儿?就找我们,所以我们要头脑清醒,从某种意义上,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为什么说这是最后的斗争?因为时间不在美国手里,我写过一篇文章《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也就是说,美国支撑力是比较有限的,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支撑力比较有限的话,从某种意义上它也就是更接近于用一种短平快的方式,没有时间的政治是脆弱的政治,美国现在的政治没有时间,只有凶狠,于是它不惜要毁掉“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是中俄美三国合作,他不惜要伤害这一体系,把日本放出来,所以说我们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共 18636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看完作者的这篇文章,受益颇多,作者就世界格局进行了细致严谨地分析,资料充分,见解独到,仿佛也随着作者的笔触了解着世界的风起云涌。但作者对世界格局的,其目的是对中国的未来的一个判断,或者说一个展望,一个设想。其实,所有的事情,都不能随着人的意愿发展的,就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如此。但所有的事情,包括世界各国,却都是以人为本来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前进的。几千年来,我们所沉积的文化、宗教信仰,风土人情,政治经济和整个世界,都是在更替中,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一次次的变革,一次次的优胜劣汰中逐渐变得强大,变得理性。相信,我们会赢得胜利,世界也将是和平的,也将是人民的。文章理论性强,分析透彻,语言精准,令人赞赏,推荐赏阅。【编辑:哪里天涯】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8-09-18 23:26:32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祝创作愉快!
哪里天涯
2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8-09-18 23:27:25
  因最近有点忙,耽搁太久,望见谅。
哪里天涯
回复2 楼        文友:慕容齐        2018-09-19 00:40:02
  辛苦天涯大哥了,敬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