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1980年代的爱情故事(赏析)
野夫是当年恢复正式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都有一种天之骄子的感觉。被分到乡下的,肯定觉得怀才不遇、落魄。现在看来,其实那种生活提供了很多养分。现在没有分配了,只有少数求职有困难的愿意报考大学生村官,不知道他们是否会有80年代那批人当年的失落感,但当他们长大后,会觉得村官的经历很宝贵。作品当中的主线是爱情故事,这背后还有两条暗线:女主父亲的故事、老田的故事。老田是主人公当年下乡时认识的厨师。老田替别人抄大字报,到了反右的时候一查笔迹,都是他写的,百口莫辩,就被打成了右派。他娶了地主的女儿,但是后来一巴掌给她打走了,其实是给妻子留一条活路。女主父亲的故事,是女主拒绝小关的情感基础,她不愿意他们如同她的父母亲那样,没有这个暗线,故事就不成立。
一般来说,每个作品都隐含着作者自己对历史的理解,以及同情和纪念。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不太容易承载太多的人物命运。但是,即便是一晃而过的那些草根小人物,同样寄托着作者的生活、阅历和理解。那个曾经奉旨造反的老人,那个做饭的平反“右派”,无“不是源自于那个时代的草根人物。正是这些没名没姓的悲剧人物,构成了我们的当代史。
多想回到80年代,那是一个纯真的年代,那时充满浪漫,毫无世俗,只有在那个时代,似乎一切才可能从头来过。今天,你虽如故,而我我已非我了!80年代的爱情。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把人似乎带回了纯真年代。简洁的故事勾勒出那一代人最朴实,最无私的情感,和人与人之间最难以说的清,道的明的真挚爱情。付出的仿佛在收获,而收获的仿佛又在默默付出,两个人就这样的在自己的世界里与自己心爱的人诀别,以爱情的名义说再见。昆德拉说:“一切造就人的意识,他的想象世界,他的顽念,都是在他的前半生形成的,而且保持始终。”
野夫这一代人之所以始终无法超越80年代,也因为那个光辉岁月,给了我们最初的熏陶和打磨。那些被发配流放和无视的长辈,都活在那时。他们给了我们认识世界的遗训,使得我们不再蒙昧于天良。而今,那一代已经凋谢殆尽,而我们也开始要步人残阳斜照了。我在半生颠沛之后,重新拾笔掌灯之际,生命似有慌张夺路之感。翻检平生,找寻那些残破的人世经验,仿佛仅为提示后生者。我们确实有过那样近乎虚幻的美,哀伤孤绝,却是吾族曾经的存在。这样的怀旧是如此简单朴素,在那被打开的历史折扇上,仍然还有风声如旧。
如果这样一个没有太多悬念的小说,还能被今天的读者理解和垂赏,那是一个作家的荣幸,更是意外之喜。谨在此,感谢孕育了这些人物和故事的故乡;感谢所有宽容的读者;感谢青眼有加的编辑和出版社。还要感谢科隆世界艺术学院,是他们给了作者一个短暂安宁思考和写作的机会。
作家都是不容易的,写作本身需要体力和思维的超负荷劳动。野夫笔下的爱情不仅仅是一个年代的展现,也是一种对年代的诠释和理解,不像一些纯粹的讽刺,更多的是通过那个年代单纯的爱情,还有将性描绘出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让人对那个年代,那时的爱情,还有对男女之间的性有不一样的视野,喜欢这种跳出中国文学,制度范围的文字,读起来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读一本好书,可以养精神,可以明事理,恰如行万里路程。生活就是亦如此,漫漫尘世,一些人,一些事,一生错过,也一生珍藏。一些爱,一些牵挂,刹那擦肩,却因长眠而永生,干净如始,纯粹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