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走进毛利人居住的地方〔游记散文〕

精品 【天涯】走进毛利人居住的地方〔游记散文〕


作者:沁香一瓣 探花,22083.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054发表时间:2018-10-07 20:32:09

【天涯】走进毛利人居住的地方〔游记散文〕
   从新西兰奧克兰驱车二百二十余公里,就是罗托鲁阿市,这是毛利人的聚居区和新西兰著名的旅游胜地。
   从奥克兰到罗托鲁阿大约需要三个多小时的汽车路程。从车窗口朝公路两旁望去,沿途都是连绵的牧场。黄绿相间的草场上牛羊成群,安然自在。牧场的景色犹如奇幻文学《魔戒》中哈比人的家园,美得让人赞不绝口。这些连绵旖旎的景色,犹如我国新疆天山脚下的绿地一样,叫人怦然心动。新西兰的高速公路很狭,大部份只有两车道宽,车辆的速度时快时慢,很适宜赏景。
  
   一、在毛利人文化村探秘
  
   当我们来到新西兰罗托鲁阿的气利人的家园——文化公园,我们看到了许多在马路上行走的毛利人。毛利人黑发棕肤﹑身体普遍高大,一个个显得膀阔腰圆,腿粗杆圆,大腹便便。他们个个是厚嘴唇配短鼻子,许多人的脸上还纹了图案。他们的外貌兼有东西方人的特色。毛利人很好客,一看到我们来到文化公园门口,就会很高兴地从嘴巴里伸出大舌头,表示十分高兴和非常的热情。
   据文友介绍,毛利人是太平洋波利尼西亚岛民中的一个分支,他们祖祖辈辈以渔猎、采集为生。后来,由于毛利人的人口高速增长,一些岛上的资源明显缺乏,各小岛上的毛利人之间争端纷起,还引发了族间的战争,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为了寻找他们需要的各种资源进行生存,一大批毛利人从波利尼西亚岛开始出走,寻找属于他们新生活的地方。毛利人被誉为是天生的航海家和斗士,于是,他们在岛屿上伐下百年大树,用树木雕出船形的逃生工具,还制作了木伐,开始进入南太平洋上那些未知的岛屿,新西兰就是毛利人寻找到的一块绿色的沃土。
   据传,新西兰的毛利人源自我国台湾的阿美族,他们是从阿美族分支进入太平洋岛屿的,至今仍然能见到他们在文化建筑和生活习惯上的许多共同点。房屋门窗开的位置、建筑梁柱等结构都和毛利人聚会所相同。关于毛利人登陆新西兰这个岛国的时间,大至分为了三个时段。第一批大概是在公元925年,毛利人从太平洋中部的哈瓦基岛出行,乘上用巨木雕凿成了狭长的船只,木筏和木排,在太平洋上漂流迁徙,发现了新西兰这座绿色的岛屿,于是他们便开始登岛定居;第二批据说是在公元一一五零年,另一批毛利人又登上了新西兰的岛屿;最后一批来到岛上的是在公元一三五零年。总的手来,毛利人登岛的时间大概是在中国的后唐开始,至金末元初年间结束,毛利人就这样在新西兰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在文化村门口,我听到了这样一个民间传说。说的是一千年以前,有一位名叫库佩的波利尼西亚人,在海上捕鱼时为了追击一条妨碍人们捕鱼的大章鱼,发现了新西兰这块美丽的土地。于是,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居住在海边的左邻右舍,许多人都不敢相信。他和妻子以及五个孩子就一起乘独木舟出发,来到这块土地,相信他的邻舍约有六十来人,表示要一起去。这一支的队伍后来很快登陆了新西兰,成了毛利族的祖先。不管如何说法,毛利人登陆新西兰的历史是真。
   1642年,荷兰人塔斯曼在寻找“失落的南方大陆”时,第一个发现新西兰。相传他带着他的船员上了岛,看到一群野人模样的人脸上画着各种图案。对着他们跳舞,边跳还吐舌头。跳完了,在地上扔了片银蕨树叶。这是毛利人交友的习惯。如果有人捡起来就是朋友,如果踩过去就是敌人。塔斯曼当时不懂得这个规矩,看到毛利人跳舞,他们就也跳舞。毛利人觉得他们是在挑战,当场就把几个荷兰人抓走了。塔斯曼带着其他人连忙逃走了,等到晚上带着人去要人时,才知道那几个部下已经都被毛利人吃了,人头挂在大门上。塔斯曼吓得赶忙逃走,从此不敢去那个地方了。当时的毛利人吃人是祖传的,现在已经改变了这种习俗,不吃人了。
   一七六九年至一七七零年,这一时期欧洲正处于剧烈变革时期,工业革命使英国在世界上崛起。英海军军官、探险家库克船长受命三次带领人员登陆到新西兰岛上勘察,并先后绕新西兰的岛屿航行,并绘制了该岛的海图,其间遇风浪靠岸,了解了岛上毛利人的生活等情况。库克船长为英的领土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被英国人誉为伟大探险家和英雄。从那时候起,欧洲人开始陆续向新西兰移民。当时来到岛上的大多是捕鲸人、传教士、商人等。他们上岛后就砍伐天然的参天大树、下海捕捉海豹、鲸鱼等,然后把这些物资直接运往欧洲。开始时,他们向土著的毛利人在新西兰购买土地。由于当时的土地十分便宜,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有两千多英国移民争相来到岛上,他们在岛上建筑房屋,开垦土地,获取财富。
   那时候,毛利人仍然过着仿如原始人的生活。当他们看到英国人穿的、吃的、用的都是一些他们眼中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东西,感到非常新奇和羡慕。面对毛利人的需求,英国人想法用五十条床单、二十条长裤、二十把短柄小斧、十件衣背心、十顶便帽、十个铁锅、四木桶的烟草、一箱子的烟斗、一块毛布、还有甜甜的糖和能做面包的面粉,合计用了六个多英镑就买下了奥克兰三千英亩的土地,作为新殖民地的首都。英国人花几个小钱就能获得一座城市的地盘,这真是令英国人要笑掉大牙的事了。
   又传,英国人库克船长又一次来到新西兰后,就想办法要从毛利人手中夺得这块土地。他知道毛利人喜欢吃羊肉,想法朝毛利人居住的地方放了一头羊去。毛利人吃了几次羊后,库克船长就和他们谈条件了。他对毛利人酋长说:我用一天时间圈一块地,给你们每年6只羊怎么样?毛利人想一天能走多少地啊,就同意了。库克骑着马拼命跑,一天下来又圈了一大块地。所以奥克兰也叫做“六只羊换来的地”。
   一八四零年二月六日,英国政府委派威廉•霍布森上尉来到新西兰,毛利人酋长被迫在北岛的怀唐伊小镇和英国签订了《怀唐伊条约》。此条约迫使毛利人把所有的土地主权"让给"了英国,以换取英王对他们的"保护"。
   在欧洲人进入新西兰后,毛利人也因诸多因素和英国移民发生了不和,从一八六零年始曾经发生过多次冲突,前前后后抗争过十年。他们曾从欧洲白人手中买了枪支弹药,想把欺侮他们的英国人和欧洲人赶走,但由于战术原始,掌握用枪的技术不到位,许多毛利人居住的地方被英国人的火炮轰得不像样子,有的烧成灰烬。毛利人的反英一次次都失败。但有一次,他们趁英军不备,把英军击败,打死了一百多名英国士兵。这是毛利人抗英史上的一次大胜仗。但最终还是因敌不过英军而认输。
   听园内一位的中文导游介绍说:由于新西兰的土地原本是属于毛利人的,当这些土地被英国人所掠夺后,毛利人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世人皆知,他们多次抗争,要求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和享有平等权利。这种保护除了生活待遇上的提高外,毛利人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也争得了保护和传承权益。
   面对民族文化村的对外开放,我忽然又想得很多。
  
   二、回望毛利人的生活习俗
  
   罗托鲁瓦市是毛利族历史文化荟萃之地。毛利族历史源远流长,他们的生活习俗,值得我们在游览中慢慢细品。
   在我们到达毛利文化村的时候,一下车,就看到了当地的毛利人的文化建筑标志,长方形的不规则的木棒竖立在一个圆形的建筑物体上,这个标志性的建筑,具有思古抚今的无比想象力。
   在进村赠送的资料介绍中知道:毛利人的姓名很有趣,是倒着的姓。他们的名字在前,姓氏在后,也有少数人是是把名写在中间的。其中,儿子的姓是用父亲的名,而不用父亲的姓。所以一时很不易弄懂和理解其中的内涵。
   在文化公园里,我们看到了早期毛利人原始居住的低矮简易住房。这种屋占地面积很小,大概十多个平方米,高度不足二米,简陋低矮,门口人不能直腰。高一点的人如果想探究其中屋内陈设,必须低头弯腰才能入内。住房的屋顶是用蒲草和棕榈树枝盖成,贮藏室均有高脚支撑,其工具室类似我国云南傣族的较矮的小竹楼。据说这样的房子主要是为了防御族与族之间的磨擦而为,因为旧时以渔猎为生的毛利人部落之间常常争斗不断。这样的小房子很有防御性,一旦发生了什么事情,敌人冲不进门,而里面的人却可以看到外面的入侵者,可以用刀刺杀掉外面的敌人。
   毛利人的厨房很小也很特别,他们平时做饭做菜的方法比较原始,擅长用地热烧煮食物,利用地热在石板上放上牛羊肉和土豆一类的食物。就是把经地热烘烫的薄薄的石块放进地洞内烧热,然后将锅放在石头上面烤熟食用。毛利人还爱吃一种叫“夯吉”的食物,他们在各自小院子的地热喷口孔上架几根木棍,上扣一个大木盖,形成最简单的蒸笼,在里面的架上放上牛肉、羊肉、马铃薯等,蒸一会时间,等到里面的东西都熟了,然后取出热气腾腾的食物就可以吃了。既干净,又方便。当地人称之为“夯吉”。由于蒸汽中有许多有益人体需要的矿物元素,用这种土方法烹制出来的食品吃了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
   文化村有毛利人的现代住房,是比较低矮的二层楼,看上去比较坚固。屋前阳台的木围栏旁,装饰着毛利人喜欢的木雕人像,这些木雕人手持木刀,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据考证:古时候的毛利人还没有文字,用木雕来记载重要的历史事件,这种木雕叫图腾,是一种最古老的毛利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瑰宝中,毛利人的脸谱木雕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在木雕人物身上,进行了精美的纹面和纹身,耀亮了远古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毛利人喜欢穿戴传统的鲜艳而简洁服饰,富有民族特色。女子有披肩、围胸、围腰和短裙。最常见的还有不分男女的“比乌比武”短裙,这是一种用亚麻类植物织而成的裙,人们习惯称之为毛利草裙。这种裙现在大多作为节庆时演出的道具。
   毛利人的女子外出做客大多喜欢头戴花环,有的还在花环上插几根羽毛,扮成孔雀头。直到今天,男性仍喜欢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提传统的长矛利剑,以此扬威。但现今的年轻一代毛利人平时大多和新西兰的欧洲人和其他国家的人一样,出行也是西装革履,潇洒走一回。
   古时的毛利人从出生到青春期以前,总是赤身裸体地在妈妈身边游戏玩耍。直到进入青春期后男女才有了明确的分工:女青年除了学习料理家务和烹饪外,还要学习编织席筐和具有浓厚民族风采的服装和披肩等;男青年则要去拜木刻、纹身、盖房、造舟等匠人为师,学习手艺,在经过严格的训练和考验之后,学做令人羡慕的勇士。他们随时准备接受部落首领的召唤,做事或征战沙场。
   到了婚姻年龄时,毛利人就要试婚,他们通过男女同居后彼此感到幸福满意了才行,然后经过双方父母同意,女方就到男方家里过上一夜,这样就算是结婚了。普通毛利人家大多不举行仪式。但酋长的子女结婚就不一样了,需经全家讨论后再将女儿嫁出去。如今,毛利人的婚俗也发生了变化,有一些信仰宗教的毛利人也喜欢像西方人一样到城里或乡镇的教堂内举行婚礼,与新西兰人基本相同,这是一个很大的演变。
   毛利人对血有一种神圣感,据在文化村同道参观的一位老华人介绍:旧时的毛利族妇女在生孩子时,一般在露天或临时的窝棚中进行。地位高的妇女临产时,才可以在较舒适的临时产房中由贴身女侍服侍,除父母和丈夫外,任何人不得入内。家人或厨师送饭,也只能把食物放在门口,由女侍端进去。
   毛利人分娩采用波利尼西亚的蹲坐式,脐带用一块锋利的燧石割断,伤口涂一种当地的树籽油。然后将割掉的脐带藏在岩石缝或树洞里,有的则埋在部落的边界上。最后还要把产房,以及一切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与分娩有关的东西统统烧掉。
   毛利人十分信奉原始宗教,他们相信人的灵魂不灭。他们还忌讳让老年人或病重垂危的人住进医院抢救。他们认为,人死于家外是不吉利的。就连葬礼至今还保持着古老的传统,充满了生者对死者的重重怀念。毛利人认为:人死意味着人生走完了的最后一站后进入天堂。所以哪家有毛利人死了,会很快通知亲朋好友。当亲朋好友知道了不幸的消息后,他们不论白天黑夜都会马上放下手中的工作,奔向死者家中吊唁奔丧。人死后大多穿戴整齐,在家属扶送下将遗体送到部落的会堂。治丧期为三天,死者的家属要在三天中款待前来吊丧的人。期间,妇女们佩戴芳香植物的树叶,以象征花圈。有些人甚至还带来用海藻串成项圈,祝愿死者的灵魂漂洋过海,去彼岸的极乐世界。所以毛利人对葬礼非常重视,其所在地的族长也要出席。
   毛利人极重视他们的传家宝物,老人死了,留下的手杖、绿玉项链等物,毛利人深信它们的内在蕴藏着祖先的灵气,会将这些家传之宝保存好,互传给世代子孙。过去,毛利人非常珍惜他们居住的环境,并创造出了许多相关的神话传说,如森林之神、大海之神、幸运之神等,成为今日毛利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毛利人的生活也冲破了氏族部落的壁障,越来越多的毛利族青年开始进入城市,和新西兰的欧洲人一起生活,步入了这个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他们的子女也都进入现代化的学校、公司、农场、军队……他们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现代化的仪器和武器。即使是那些还生活在部落中的毛利人,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在开始发生更本性的变化。然他们的文化艺术,如雕刻、纹身、歌舞、演讲以及宗教信仰和传统的风俗,依然保持了毛利人生活中的诸多内容。

共 17022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全方位大视觉的游记散文,分为八大部分记叙了老师在新西兰游览和观赏毛利人居住地的见闻和感怀;这是一篇大手笔精彩佳作,文章内涵厚重,内容博大精深,设计精美。作者巧妙地运用一线串珠法,把八个章节紧紧串在一起,增强了文章的厚度和高度,人文性、历史性、研究性并具,风土人情与自然风光交融,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观赏性、价值性很高,可谓是毛利文化的袖珍百科全书。综观八大部分,其实都是独立成篇的文章,本文系上了一根主线,突出了毛利人生活和流传千古的艺术生活众览。不但展示了毛利人居住地的自然风光,更为厚重的是展现出了这个民族特别的人文风情,令人耳目一新和眼界大开。文章笔触多个方面的人文景观,通过描绘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展示了毛利人的文化特色。如毛利文化村见闻录、毛利人的纹身艺术,毛利人拥有的地热风光、在鹿馆与毛利馆长行碰鼻礼、麦卢卡树、还有婚嫁、舞蹈、红树林等等,把毛利人的生活区域写得非常到位,用文学展示了其间的精彩,犹如一幅幅图画和一幕幕电影展现眼前,让人忍不住就想去探访。文章将毛利人的风俗习惯,历史渊源,雕塑艺术,文化背景,地理概貌等展现得淋漓尽致,耐品耐读。其中火山泥是一道很独特的风景,可谓是景中之景,不管是观赏,还是养颜保健,都令人不虚此行,受益匪浅!这篇文章文字亦优美,触景生情,为我们描述了毛利人生活和开疆拓土的历史画卷,足见文学之功力。老师的文章总是如此的厚重和别开生面,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开始阅读欣赏吧!感谢老师带来的秀色可餐的游记散文佳作,祝创作高产和丰硕。【编辑:馨语馨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1009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袁梦雪        2018-10-07 21:28:51
  欣赏学习师父大手笔精彩美文,内涵厚重,设计精美,融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于一体,如画卷一样在眼前缓缓展开,行云流水般的笔墨将毛利人的文化风俗描写得详实细致,将异域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眼前一亮,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已。问好师父!祝福秋安!
回复1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8-10-08 13:40:42
  谢谢梦雪精美点评。问好!
2 楼        文友:思想者        2018-10-08 13:37:31
  这是一组厚重的游记,读文如在旅游。
回复2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8-10-08 13:41:32
  谢谢友友美点。问好!
3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8-10-08 13:39:56
  谢谢馨儿带来精彩美按。问好!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激情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4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8-10-10 12:35:52
  洋洋洒洒近两万字的游记,堪称毛利文化和文明发展的百科全书,欣赏问好!祝老师佳作频传,撰写更多秀美的文章!
馨语馨愿
回复4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8-10-10 13:00:00
  谢谢馨儿美评。祝编创快乐!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