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丹枫】父亲母爱尽失的张爱玲如是说(随笔)

编辑推荐 【丹枫】父亲母爱尽失的张爱玲如是说(随笔)


作者: 白丁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62发表时间:2018-10-09 18:48:19


   众所周知,张爱玲出生名门,他的父亲张志沂是典型的晚清遗少。他有着满腹的经纶,但生不逢时,只能郁郁寡欢,最不幸的却是早早地沉迷于鸦片。于是张志沂就像他所眷恋着的衰颓的满清一样,渐渐的老去,就这样张爱玲的父爱也渐渐老去,直至缺失。
   早年地张爱玲和张志沂应该是有着很深的父女感情的。张爱玲说:“我三岁能背唐诗,我还记得摇摇晃晃地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着他的泪珠滚下来。”张爱玲说:“看看小报,和我父亲谈谈亲戚之间的笑话——我知道他是寂寞的,在寂寞的时候他喜欢我。父亲的房间里永远是下午,在那里坐久了,便觉得沉下去,沉下去。”于是,张爱玲始终保持着一种习惯,看着层叠的小报就有一种回到了家的感觉。张爱玲在张志沂那间老气横秋的寝室里面,觉得沉下去,沉下去的不是感觉而是一颗渴望着温暖的心。在张志沂早年的时候,还是喜欢过张爱玲的,大概三四岁四五岁的时候,张爱玲是个神童,她的后母还没有进门,她的母亲随着姑姑一起出国追随自己的梦想。他还会偶尔抱抱她,教她摇头晃脑的背古书……
   正是早年父爱渐渐的消失,她和父亲的关系日渐的恶化,最终张爱玲逃离了父亲的势力范围,从此陌路。但她对张志沂的感情,平时说不出好也说不出坏。在外看来这种感情渐渐的埋没而形成一种无意识的写作行为,我们从张创作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些这无意识影子。张爱玲大概还是复杂的眷恋着那种温情,于是在小说《心经》中创造出了许峰仪这个人物,透过许峰仪我们看到了他背后张志沂的影子。是的,在小说《心经》之中,出现了四个为人所熟知的人物——许小寒,段绫卿,许峰仪,许太太。在我看来,这完全就是一一对应了现实世界之中的张爱玲,张志沂,黄逸梵。张爱玲是在用她自己的冷漠的笔写一个苍凉的故事。这个故事并不是现实的还原,我却在这个扭曲的,充满了故作的欢乐、真实的悲凉之中看到了张爱玲对于“家”,对于“父亲”“母亲”,对于“本我”这几个词语的理解和感情的寄托。
   小说之中的许峰仪是个正值壮年而且事业有为的成熟男子,“高大身材,苍黑脸的人”。四十岁的年纪,正是男人的黄金时期;银行家的职业设定,符合时下女子眼中的崇拜对象。我想这样健康的,有为的,开朗而善谈的父亲正是张对心中的父亲的最好的诠释。更何况,文中的许峰仪似乎并没有任何时下人的缺点和成功人士的陋习。他不吸雪茄更不用说鸦片了,没有情人更不用说什么“桃枝桃叶作偏房”的封建思想。更可贵的是他爱自己的女儿,宠她,护她。这就是传奇故事。
   当然这样的感情不仅仅表现在她的文学创作之中,同时还有她的情感上面。她曾经明确的表明自己的择偶标准,“男子的年龄应当大十岁,或者十岁以上,我总觉得女人应当天真一点,男人应当有经验一点!”比如说是后来的胡兰成,比如说是再后来的赖雅。所以,父爱缺失的张爱玲就如是说,没有对张志沂的复杂感情,就不会出现许峰仪这个人物,当然也就不会有以后的各种莫名的伤损了自尊的爱情啦!

共 12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张爱玲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才华横溢,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当然也与她的生活经历有关,出身名门,在她十岁时父母离异,她跟着父亲和继母生活,父亲对她不闻不问。张爱玲后来得了痢疾,父亲依旧无视她,任由她自生自灭。她选择和母亲生活在一起。那之后就与父亲断绝了任何联系,可她母亲收入不高,再婚后更是把她当作拖油瓶,想完成学业母亲却不提供生活费,于是对父母彻底失望,选择为自己而活。从张爱玲的人生经历来看,她属于乐观坚强的人,从她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来。本文作者眼中的张爱玲也是这样的。推荐阅读!【编辑:明月千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10-11 12:31:58
  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江山文游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