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舞】亮枪(散文)
年轻时当铁路建设工人,从事水电、路铁等隧洞开挖。亮枪,指的是在隧洞施工中的凿顶作业,凿顶的工具就是凿顶工人手中的“枪”。
通常情况下,凿顶的枪都是用不锈钢管做成,大约两米左右长,顶端部是二十厘米左右长的锥形,便于刺击。称之为枪那是形容,虽是金属质地,但它真正的名字还是叫“凿顶棍”。凿顶棍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隧洞施工渗水都很严重,在现场,工人们一般都是一身工装外套着雨衣雨裤及水靴,太重了,就笨,不便持久灵活地操作;隧洞施工面对的是坚硬的岩石,太轻了,飘浮无根,在与岩石的搏斗中,刺击又会软弱无力,不能肩负重任。
两米左右长,那是要保持与岩石搏斗的安全距离。
爆破后的凿岩现场称“齐头”。齐头,就是隧洞开凿的位置与山体、岩石相齐,这个齐头的名称一直要用到隧洞贯通。隧洞凿穿,"齐头"的称谓自然也就化为烟云,作鸟兽散,至此,施工与山、与岩石的对峙也便暂告一个段落。
“齐头”也称“掌子面”。
俗话说不破不立。搞建设,自然就是一种改变;改变、破坏旧秩序,成就蓝图、建立新秩序。
刚经过爆破破坏的掌子面面目狰狞,笼罩着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坍塌的危险。很显然,早已经习惯成自然的大山,顽固地恪守着旧有秩序,绝不会轻易向建设的新秩序作出丝毫让步。
凿顶亮枪,是新与旧的对话,是与那些顽固守旧势力面对面的交锋。其工作程序就是把爆破后岩顶已经松动、存在坍塌危险的岩石、岩层凿下来,从而解除或降低安全风险。
凿顶是爆破后掌子面上展开的第一道、也是最为重要的工序。新开辟出的掌子面是一个混沌、“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世界,凿顶工将是在这个世界出现、并且活动的第一人。凿顶用时会因爆破后的岩层状况而长短不一,通常会持续十分钟左右。虽说是术语,但我们私下都叫这项工作是“找顶”。
实际工作中,找顶就是“探天之威”,或者是“摸老虎屁股”、“找老虎茬儿”,变与山体、岩石的角逐相对被动的局面为主动。当然,探天,有时候会招来雷霆之怒,一枪戳过去,就把天透了个窟窿,一时间“天倾一隅,地陷东南”,引来小坍方或大坍塌;摸老虎屁股、找老虎茬儿,也有摸、找得老虎暴跳如雷的时候,情况与探天差不多。不管是小坍方也好大坍塌也好,把安全隐患找下来了,也就把死神和事故圈定在了可控范围之内。
摸老虎屁股,我们自然是希望摸得顺顺当当,将老虎摸得服服帖帖。老虎不暴跳,天威不震怒,说明我们施工过程中诸如炮眼布局、凿眼深浅、炸药用量等环节都相对合理,我们为之付出的艰辛也将得到肯定和回报。
凿顶工人手握长枪,站立在隧洞边壁向“天空”瞭望着。当时,爆破后的硝烟眷恋着旧时光,依依不舍,一时还不肯散去,掌子面上的灯光在薄雾里左右摇摆,一付难以适应新局面的尴尬模样,找顶工借助身上的手电四下照耀着,为自己的思考探路。他以高度的警惕性、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审度着敌我双方眼前的态势。接着就将蓄积已久的那静如山岳、灵如猿猴的力量注于枪端,迎着掌子面凝重娴练地就开始了雷霆万钧的“亮枪”。
随着脚下步伐坚定地迈出,金枪一抖,凿顶工人以逆袭的方式,朝着面前扑朔迷离的世界就刺出了侧击的第一枪。爆破后如山拱起的石碴就是为他搭设的工作架。身体紧贴边壁这也是常识,新段面坍塌,绝大多数情况都是从上往下塌,边壁连接着经过支护的成型隧洞,一般不会发生坍塌。
钢枪每一次刺出,都会有岩石脱落。松动的岩石脱落,作业面就多了一片稳定,安全系数也得到相对保证,代表旧有秩序的这只老虎的势力范围同时一点一点地被缩小。老虎退却一步,长枪就朝前闪亮一步,找得老虎手足无措,不得安宁。
找顶金枪在掌子面不停地闪亮、抖动、击刺、翻转。岩石上持续有力地刺击像是在向旧秩序发出严正的警告,警告它们尽快放弃顽抗,向人们梦想的蓝图缴械投降。严肃而又严正的警告震慑着建设路上的那些落后、阻碍进步的力量,就像是正义震慑着邪恶、贪婪、丑陋一样,金枪谨慎地将它们一一进行暴露、批驳,随之坚决、迅速地重拳严打,将其铲除。
当寰宇得到澄清,天空的湛蓝祥和又将回到人们的身边。
找顶的金枪像一支笔,找顶工人的双手紧紧地攥着这杆如椽巨笔,在掌子面的宣纸上或轻或重、或疾或缓、或高或低地挥毫、泼墨、运腕、拧身,每一笔亮出,都是惊心动魄,力透金石。金枪刻画出的线条方圆有致,猎猎生风,中锋遒劲,侧锋轻盈,横如列阵,顿如山崩……一笔一画,清清楚楚地书写着幸福、美好、平等、富强等等建设的标幅。
紧握钢枪的找顶工人,紧贴着隧洞的边壁移动着身体,前进的每一步,凿像是在黑夜里攀爬。他先是从一边的边壁朝掌子面亮枪,找完一边,退下来,绕道从另一边的边壁又开始亮枪。找完两边,猫身到齐头,背对着山体继续亮枪。一路上金枪闪耀,与岩石斗智斗勇。时而敲,时而戳,时而撬,时而迂回,时而包抄,时而声东击西,时而又釜底抽薪……看来,黎明虽然就在眼前,然而脚下的路却是关山万重,寸草不生的山洞里不光遍布荆棘,也同样长满了坎坷和崎岖。
找顶工人紧握着手里的钢枪,一路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朝前探索着。未雨绸缪,运筹帷幄,此时的找顶工人好比又是一位画家,紧握着的钢枪就是他的五彩画笔,他一丝不苟地勾勒、审视、涂抹,在那莽莽大山的山洞深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描绘着眼前的这一幅“安居出行图”。是啊,怎能不小心、不审慎、不上下求索呢?安居的家园一定要画得面对阳光、春暖花开,出行的路线也要画得看到山河壮丽,心花怒放,令人神往……
找顶的长枪又似一根金针,它走针引线,飞越高山、峡谷,穿越重重阻挠,一丝一毫地将黎明的曙光织进深沉的隧洞、织进掌子面,于是,当霞光在齐头驱散危险沉闷的阴霾,“探天之威”、“摸老虎屁股”、“找老虎茬儿”的亮枪战斗便宣告结束,隧洞施工爆破后的这第一道工序也便画上句号。
于是,寸草不生的隧洞里,播种希望的航船又开启了新的征程。
二十多年前,我有过一位凿顶工友,他机智、灵敏,曾参建过诸如成昆铁路等一些著名的铁路干线。每一年雨、汛期,大江南北的铁路总是会发生些像泥石流、铁路桥被冲、铁轨拧成了麻花之类的险情。那时,我的找顶工友已经五十多岁,然而每一年抽调抢险工人,他都是突击队里的重要战将!
后来他在南疆铁路建设工地退休,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建设事业。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他在一次又一次亮枪的创作中,铸就了无数辉煌、足以留芳百世的经典巨作。不过,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落款题名的地方,都清晰地书写着"中国工人"四个大字。
隧洞“亮枪”,传递的就是中国工人的气魄和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