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五律∙上海行吟(外四首)(古韵)
摘要:亭台衔远景,水榭映新晴。夕照收霞色,传来逐客声。
一、下海庙
小庙春初入,香烟正绕团。
海风犹冷冷,虔客已阑阑。
人去相看久,钟敲欲别难。
果通天地气,可保四时安。
二、观提篮桥监狱即远东第一监狱
老狱起前清,因桥冠狱名。
暗苔依壁发,残照隔窗明。
不独囚凶恶,还曾禁烈英。
绞诛冈部直,国恨有微平。
注:提篮桥监狱始建于1901年,由十余幢楼房组成,因紧邻提篮桥(现已不复存在)而得名。长期由英国人管辖。是我国至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监狱。狱中不仅关押过陈璧君(汪精卫之妻)等汪伪政权时的重要人犯,还关押过谷寿夫中将、冈部直三郎大将等日本战犯,并有多人被处死狱中。解放前也关押过邹容、任弼时、张爱萍等进步人士和共产党人。
三、春游豫园
园风拂面清,春日入窗明。
白鸟花中落,青苔屋后生。
亭台衔远景,水榭映新晴。
夕照收霞色,传来逐客声。
四、临百乐门观陈曼丽遗像
昔过南京路,今临百乐门。
笙歌随雾散,金匾倚楼存。
天是今朝好,人无此日尊。
当年陈曼丽,可定未安魂。
注:陈曼丽为四十年代百乐门最红的舞女,因拒绝为日本军官伴舞而被日本特务枪杀。
五、中共一大会址
原本寻常宅,曾经住李家。
不时来乳燕,偶尔过悲鸦。
世事虽多曲,初心固不斜。
征程从此始,血肉铸中华。
注:李家,中共一大会址原是弟兄李汉俊(中共一大代表)、李书城(同盟会发起人之一)临街的普通寓所,为上海典型石库门式样建筑,人称“李公馆”。
【编者按】古韵《五律∙上海行吟(外四首)》由《下海庙》、《观提篮桥监狱即远东第一监狱》、《春游豫园》和《中共一大会址》五首诗歌组成,五首诗歌属于感遇类诗歌,但歌咏内容不尽相同。第一首主要描述了在“下海庙”的感慨;第二首通过对“观提篮桥监狱”的历史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英烈的敬仰,对汉奸的厌恶以及日寇的憎恨,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结;第三首着重于“豫园”景象的描写,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精神;第四首通过对“百乐门红舞女陈曼丽”的追忆,通过今昔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陈曼丽的敬仰以及对祖国强盛的赞叹;第五首通过对“李公馆”的历史变迁的描述,歌咏了中国共产党创立的艰辛。五首诗歌格律严谨,古韵盎然,风格沉郁,内容积极向上,推荐阅读共赏!【编辑:上大人孔乙己】
1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18-11-06 18:25:46
古诗词的创作,往往会陷入两种误区,一是过于遵循古意而没有创新;一是创新却没有表达出诗词的古朴沉郁风格。作者的这五首古韵,在格律以及创作风格上遵循诗词的创作要求,但在立意上又有所突破。比如第四首《临百乐门观陈曼丽遗像》,虽然是歌咏的现代人物,但写出了陆游《示儿》的神韵。再比如第五首《中共一大会址》,起笔类似于刘禹锡的《乌衣卷》,通过“乳燕、悲鸦”来表现历史的变迁,从而表达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的艰辛。另外,每首诗的备注,表现出作者创作的严谨性以及责任心。感谢投稿荷塘,荷塘因你更精彩!
2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18-11-06 18:28:57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诗作做了重新排版。感谢关注荷塘,荷塘期盼作者的更多精彩!
回复2 楼 文友:李继庚 2018-11-07 07:53:48
多谢点评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