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身与心的拯救(赏析) ——美国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当一个人身陷囹圄,几十年都要在高墙内度过,如何找到一条通往自由的路?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给我们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
肖申克是美国的一所监狱。
年青的银行家安迪·杜佛兰因陪审团认定他酒后枪杀妻子和她的情夫而被判处终身监禁,关进了肖申克监狱。在度过了初期不适应、受欺侮的阶段后,安迪开始寻找自己的救赎之路。
这是两条相互交织的路——身与心的不同救赎。
当安迪知道自己很难通过申诉、假释等常规通道出狱后,他便开始实施自己的秘密越狱计划。他以爱好雕刻为由,找狱中能人瑞德弄到一把小铁锤,用大把的时间一点一点地凿出一条通道,最后成功逃离。
这个过程,他一直隐蔽进行,影片也是到了最后才揭开谜底。他通过这种水滴石穿的方式,实现了他肉身的自由。故事情节充满悬念,确实精彩。
更精彩的是他心灵的救赎。
安迪一直不承认自己枪杀了妻子和她的情夫,但酒后迷糊又让他无法澄清自己。入狱后,他心里自然是不甘的,一开始便不愿意与那些罪犯为伍,宁愿孤单呆着,也因此势单力薄,受人欺侮。
后来时间一长,他也认同了狱中的潜规则,相互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通过给狱警塞钱换点轻松的活干。
正是利用修屋顶的机会,安迪用自己掌握的金融知识帮助警长合法避税350万元,被安排到监狱图书馆做事。之后,安迪持之以恒地向上写信,为图书馆争取到买书的经费,还获得一些赠书和一部唱机。
图书和音乐,象征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安迪违规放唱片并通过广播传送出去,哪怕事后被关禁闭,也阻止不了他对美妙音乐的向往和与人分享的冲动。当广播传出优美音乐时,监狱广场上所有的人都伫立聆听,充分说明即使是罪犯也有对美妙旋律的心灵共鸣。
典狱长利用安迪的才能,虚设帐户,将大笔非法钱财洗白,安迪为此还向瑞德炫耀自己的本事。
这个时候的安迪已经完全适应了监狱生活,甚至有点安于现状了。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在辅导一个年轻罪犯学习文化时得知,杀死他妻子和妻子情夫的是另外一个人。安迪立即找典狱长申诉,典狱长反将那个年轻罪犯以逃跑罪打死!
这时的安迪才猛醒过来,趁雷雨夜逃走,取走那个虚设帐户上所有钱款,并举报了典狱长。
安迪的心灵救赎走过了一条曲折而反复的道路:起初是不适、抗拒,随后是无奈、认同,再后来同流合污,最后才幡然醒悟。
人的适应性很奇怪。不管是什么环境、什么人,时间一久,自然就接受了,适应了,有的甚至是不可或缺了,似乎形成了一道无形的高墙,束缚住自己的手脚,再也难以走出。就像监狱图书馆的那个老人出狱后,完全不适应监狱外面自由自在的生活,想回监狱而不成,最后走上了绝路。
这种适应性,也可以说是一种强力规则下的麻木。无力反抗的人,久而久之,便成了它的囚徒。有点能力的人,甚至成为它的帮凶。
安迪如果不是后来得知了事实真相,或许也会同那个老人一样产生依赖性,那就无所谓自我救赎了。
好在安迪还有向往,这种向往支撑着他的救赎。他逃出高墙后,来到墨西哥海边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海天一色,空旷无边,与之前的监狱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只是那个地方,远离闹市,偌大的沙滩上,只有安迪一人在那儿修理一条旧船。尽管后来瑞德假释后也寻迹而来,但仍然显得孤单和渺小。
这个画面是否也在告诉我们,这就是安迪的理想之地,他喜欢安静,只好远离尘世。或许也预示着他再也回不到真正的现实生活中去了,因为在原来的世界里,他仍然是一名逃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