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八一】二娃与婆娘(小说·家园)

绝品 【八一】二娃与婆娘(小说·家园)


作者:小小莲儿 举人,3396.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072发表时间:2018-11-23 06:41:18

【八一】二娃与婆娘(小说·家园)
   “哥,收完麦子我就去看你还有嫂子。”
   菊明掏出手帕擦了下眼睛,依依不舍坐上车子,忽又想起了啥,摸索着从包中抽出一张五十元大钞塞给菊花,“妹,这钱给几个娃买些吃食,哥下回再来看你,对咧,还得给奶奶上个坟。”
   “哥,俺不能要,俺还没给侄子侄女哩。”菊花红了脸说。
   “别说外人话咧,拿着给娃买些吃食,哥走咧。”菊明按了几下喇叭,车子慢慢往前驶去。
   菊花突然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一个箭步冲到车前,两手使劲拍打着车门,“哥,哥,你家地址没给我咧,哥,你要回来看我哩。”菊花像个孩子般用手背抹着鼻子。
   车子嘎的一下停了,菊明探出半个脑袋,“妹哩,啥事?”
   “哥,你家地址还没给我呢。”
   “妹呀,你看这多危险。”菊明蹙着眉埋怨道,“哥这几天正忙着搬家哩,等安定下来再给你们地址。”他看了一下腕表,“哥得赶路呢,我会来看你的。”呼的一下,车子绝尘而去。
   菊花直直地站在路边,挟着尘土的风吹起了她蓬乱的头发,几根柴草在空荡荡的夕阳下沉沉地坠了下来。
   哥——
   一声长嚎,像极了北坡岭上的野兽在哀鸣。
  
   九
   自从菊明走后,菊花整个人便丢了魂似的,一改平日的批叨,沉默得像院里那块石磨,就连晚上干那事,也一扫之前的蛮劲,两眼呆滞,身体僵硬,这让二娃寡味得差点中途刹车。
   二娃百思不得其解——这都嘛事么?不就一亲哥么,日后想见就见,又不隔天隔地。
   二娃真有点置菊花的气。慢腾腾地走在村路上,凹凸不平的路面横着几根树枝。“日他娘,连你都敢挡道。”二娃狠踢一脚,树枝直线飞向草丛,“嗖”的一声,惊得草丛里一只黄鼠狼飞窜而逃。
   绕过一排老槐树,便到了金宝家院门口。三间老厢房,在村中不算破旧也不招摇。二娃推开院门,径直走了进去。院子当中扑腾着几只啄食的老母鸡,灰尘在光柱里纷纷扬扬,角落一架脆绿的黄瓜和边上几棵红红的花椒树落落相映。
   “哥,嫂,俺来咧。”
   二娃张嘴便喊,未见回话,却见金宝爹娘抹着眼睛从堂屋出来。二娃有些奇怪,这大早上的哭啥哩?转念一想,呵呵笑着说,“哥、嫂,急啥哩,金宝托人带话俺咧,他工地恁忙,没法回咧,哥、嫂放心,你家的麦子我跟菊花会整哩。”
   “兄弟,多谢哩。”金宝娘眼泪掉得噗噗响,连声道着谢。
   二娃有些不好意思,挠着头说,“嫂,就怕你俩急,我这特地过来招呼下,我还有点事得走咧。”
   金宝爹娘连声应着。二娃转过身,忽听见东厢房传出金宝婆娘压抑的哭声。二娃顿了脚,疑惑地看着金宝爹娘,“这是咋的啦?”
   金宝娘张了嘴,却又生生地把话咽了下去,金宝爹一跺脚,抱着头蹲在地上不作声。二娃觉得他们或许有啥难言之隐,自己不便多问,满心狐疑地转身出了院门。
   晚上躺在床上,二娃琢磨着这事不对劲,扳过菊花身子想跟她说道说道,谁知菊花会错了意,劈头一句,“少骚情,颇烦很。”
   二娃呵呵笑着也不闹,趴在菊花胸口把心中的疑惑添油加醋渲染了一遍。菊花开始闭着眼,听着听着呼地一下坐起来,三两下穿好衣服,丢下一句,“咋不早说咧?我去嫂子家问下。”
   二娃本想跟着去,又怕自己去了不便,只好闭上眼等着菊花回来。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二娃被菊花拍醒了,菊花胀红着脸咬牙咒骂,“羞他先人哩,真不是个东西。”
   原来,金宝婆娘梅子,昨个天还摸黑着,便起床把家里旮旮旯旯都拾掇个遍,忙完又把一家老小的衣服端个盆子去河边清洗。凉风习习,梅子边洗边想起了金宝,瞟一眼周遭无人,便哼起了腻歪歪的情歌——
   唉呀呀,
   我的那个情哥哥咧,
   咋不见你来山头头咧,
   水凉凉漫过妹儿的腰,
   妹想哥哥抱咧……
   正吼得自在,耳边突地一声,“唉呀我的妹哟,哥哥来把你抱咧。”
   梅子一个哆嗦,便觉一双大手死死地抓住了她的奶子,一张熏着蒜味的嘴硬生生地贴了过来。
   梅子一个趔趄坐在河岸上,那双猪手不停地揉捏。梅子一阵恶心,奋力挣扎着。这时她才看清原来是那个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的村长,此刻,村长就像一头发情的野猪。梅子哭喊着、躲闪着,渐渐地精疲力竭。村长骑在梅子身上,气喘吁吁手忙脚乱扯着梅子的衣服,梅子绝望地闭上了眼睛。正在这时,村长突然身子往后一仰,倒在地上,两手抓着脖子,喉咙里发出杀猪般的闷哼。
   梅子软绵绵地撑起身子,才看到面前站着一个十五六岁黑得像炭的男孩,手里拿着一根手指粗的藤条,那藤条紧紧地勒在村长的脖子上,男孩嘴里“啊乌啊乌”地叫着。村长面色胀紫,一个劲地翻着白眼。
   “娃——”
   梅子叫了声,男孩一呆,手一松,村长一把扯掉藤条,咒骂着连滚带爬地跑了。
   梅子认得,那是村里麻子爷唯一的孙子黑娃,自他出生几个月,爹得病去了,娘随后跟个走村串户的货郎跑了,他便由麻子爷拉扯大。麻子爷指望着这孩子将来有出息好光耀门庭,世事难料,不曾想这孩子却是个瓜蛋,愣大个人除了会叫爷奶,硬没听他嘣过第三句话,十个手指头半天都数不清。时间久了,村里人也不避讳他爷奶,直接叫他瓜蛋。梅子站起身,搂着瓜蛋嚎啕大哭。
   菊花长长地叹了口气。
   二娃觉得脖子上又被勒了根绳子,下意识地揪着身上那件褪得看不出颜色的汗衫。“哧溜”一声,前摆竟被扯了两半。
   “日他先人哩,哈怂,畜生哩。”
   夫妻俩翻来覆去了一夜,直到东方露了白。
  
   十
   天麻亮,二娃与菊花便早早起来。洗刷一番,二娃匆忙进了厨房,点火烧水,舀上一碗玉米榛子,做开早饭。今天特意做得稠一些,一会约好的麦客就来咧。出力活儿,稠一点耐饥呢。
   每年这个时候,麦客就像守时的候鸟,戴着草帽,穿着粗布衣服,提着装有铺盖的蛇皮袋,从天水、陇西、六盘山迁徙至广袤的关中平原。麦子不等人,俗话说,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两成丢。天还未亮,心急如焚的雇主便吆喝着牛车去挑选壮实的麦客了,随之“开镰价”便涨起来。
   割一亩麦行情二十块,麦客多了价格低,少之便也看涨。菊花给麦客的价格一亩比别人家多了两元。看似多花了钱,其实绝不落亏。得了麦客的好感,麦客会把麦茬放低、手轻、不掉麦粒。对于过日子,就如二娃奉承婆娘说的那句话:你指东,咱不往西;你指狗,咱不骂鸡。
   太阳才钻出云层,菊花的肉摊上已围了许多乡邻,打着招呼,彼此询问着地里麦子的长势,顺带谝几句娃在外也不回家帮衬,语气却是裹了得意,仿佛在外都是做了官似的。如今改革开放,年轻力壮的都像鸟一样扑棱棱地往外飞,剩下一些老弱病残的死刨个祖宗遗下的几亩薄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啃,除了糊口,余下的粮食卖不了几个钱,平日里哪舍得吃肉,大都过年过节才想着买些肉打打牙祭。
   差不多个把小时,案板上就只剩下一片肉了。菊花估摸着约有二三斤,便挂起了打烊的牌。麦客差不多快到了,菊花也得回去帮割,顺带着把这片肉捎给小蓝,平日里从不见小蓝买肉,孤儿寡母日子过得凄惶。想到懂事的灵灵,菊花眼睛便发涩。麻利地收拾好店铺,拎着肉便急匆匆地往小蓝家赶去。
   麦收季节的小王村是欢乐的,麦香的味道扑进院墙廊檐,扑进眉稍眼角,婆娘的脚步越发轻快。
   一大早,小蓝便起床烙了馍,洗了几棵葱,装了满满一罐水,那是中午的吃食。虽说麦田离家不远,可来回折腾也耽搁时间。收拾妥当便吩咐灵灵去了二娃哥家,有大毛几个陪着,小蓝是放一万个心的。想起自己这么多年受着二哥一家的恩惠,心里便纠结得难受,这份情怕这辈子都还不清哩。
   阳光的脚移到西墙角,小蓝知道差不离该八点了,带上几把磨得铮亮的镰刀和吃食,刚拉好门,便被一双大手拦腰抱起,一脚踢开门,直接把她丟在炕上,急吼吼地剥着小蓝的衣服。不用猜小蓝就知道是村长,也不说话,伸手搂住村长的脖子,伊呀一声便缠了上去。
   一番受活,两人都累得气喘吁吁。稍作休息,小蓝赶紧整理衣服,又胡乱地用手指拨拉几下头发,无意中瞥见村长后脑勺贴了块纱布,便问咋回事。
   村长不屑地哼哼:“被母狗骚情挠的。”
   紫蓝惦记着农事,无心理会,软声软气把村长哄出了门。走到场角的村长忽地转了身,摸出一张二十元的人民币塞到小蓝手里,嬉笑着又在她胸口抓了一把,这才哼哼着走了。小蓝嗔骂着,顺手将钱揣进口袋,弯腰拿起放在窗台上的吃食,却见旁边多了个袋子,打开一看,脸唰地白了。
   袋子里除了一片肉还有一把糖果。一定是嫂子过来咧!小蓝捂着脸直直地跪了下去。风像个调皮的孩子,旋转着溜过场边,穿过挂满豆角的豆架,转个身,又贴上了紫蓝的发梢。小蓝羞愧难当,哥嫂的牵挂,那几年间夫妻的恩爱,如同一把利刃刺得她鲜血淋漓。
   小蓝喉咙里发出瘆人的怪声,断断续续,仿佛在咒骂生活于她的残酷与心酸。强生走后,若不是幼小的孩子与年迈的公公,她早就跟着走了。平日里虽然有着哥嫂的接济与牵挂,但身心的疲惫与生活的艰辛,让她觉得日子没了奔头。男人是家里的天,天塌了,这日子还叫日子吗?
   本村的媒婆劝她改嫁,可她怕灵灵受委屈,公公没人照顾,一口拒绝。后来,娇俏的她被村长污了,差点投了河,为了灵灵咬牙挺了过去。可是人呀,咋就琢磨不透自个呢?时间久了,小蓝从开始对村长的厌恶、憎恨,慢慢竟有了一丝的期待与依赖。为此她无数次地扇过自己耳光,她搞不懂自己是因为村长常贴补她家用的原因?还是生理上的需要?她觉得自己脏得像窑子里的女人。她唯一的愿望便是能瞒着外人,瞒着哥嫂,给自己留一点尊严,等将来灵灵大了,找个好人家,她就可以放心地去找强生赎罪了。
  
   十一
   八百里秦川,自古就是一块富饶之地。独特的地理环境,经流不息的渭河水,滋润着这片广褒的土地。
   经过了一冬一春的孕育,初夏的麦田是喜悦的。好雨水就有好收成,当年的小麦分蘖多不说,那麦穗上麦粒也饱满得就像一颗颗珠子。干热风呼啦啦地刮过,八百里秦川整个全是一抹的黄。烈日下的麦穗发出一阵阵轻微急促的“沙沙”声,男女老少都骚动着收获的亢奋,所有的心思都想着一件事——
   “麦子黄了!”
   割麦其实也有讲究,太早,露水沾在麦秆上,麦秆湿潮,麦客费力不说,还不出活儿。一般选在八点多,露水收干,麦秆脆爽,麦客省力又快。
   菊花与麦客并排割着麦子,哧哧的声响在锋利的镰刀下和着汗水欢快地倒在地上。一束束麦子整齐地放下,一地的麦茬依然铮铮地显示出一种骨气。菊花割麦的速度丝毫不输于他们,一垄到头,喘口气,拿起水壶对准嘴巴——咕咚咕咚,眨眼间水壶落了底,她抬起粘着草屑和麦粒的手背抹下嘴,便又唰唰唰地开割了。
   半天工夫,这块麦田便剩了不到三成。太阳斜过地头那棵弯脖子老槐时,二娃提着饭篓来了。菊花招呼一声,几个人丢了镰,围坐在树下那块高出地面的土坎上。那个叫阿贵的麦客,嘟囔着顺手揪把草胡乱搓下,便抓了个肉夹馍就着水吃开了。另一个长得瘦小的叫云富,人瘦小干活却是能得很。镰一勾,腿一压,愣神工夫,一个麦捆儿就被他束好了。
   菊花咬一口馍忽地又停住,“二娃,你给小蓝拿两个馍去,叫她别紧着割,明个我们一准就过去咧。”
   二娃应了声,拿了馍又操起个大海碗,捞了大半碗面条,小心翼翼端着去了。
   丰收的季节,人的心也像那快撑破的麦粒,饱满丰盈得会忘了一些难事苦事秃噜事。此刻的麦客云福,咽下最后一口肉夹馍,站起身对着那金黄的远处,吼起了秦腔《下河东》:
   河东城困住了宋王太祖,
   把一个真天子昼夜巡营,
   黄金铠每日里把王裹定,
   可怜把黄膘马未解过鞍笼,
   王登基二十载干戈未定,
   乱五代尽都是各霸称雄……
   高昂辽远的秦腔回荡在白云深处,洞穿了秦岭山脉。
   秦腔是源于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艺术。尤以花脸唱腔,更是放开嗓子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
   坐在草地上的阿贵听得痒痒,冲着云福直嚷,“美得很,狗日的哈怂。”
   捏捏喉咙,阿贵咧开大嘴,“唉唉呀……”
   几声公鸭般的吼叫七拐八歪窜了出来,把个菊花乐得拍手拍脚。
   阿贵挠挠头,“嘿嘿,英雄不复当年。”
   一弯腰钻进了麦田。
  
   十二
   连续半个多月的龙口夺食,大片的金黄逐渐缩小,一些躲在枝桠上的灰麻雀不时飞落到地里啄食掉落的麦粒。田间地头穿梭着忙碌的身影,偶尔,顺着风稍来几句秦腔,像清凉的井水般让人解渴。
   小蓝家几块大田割完,仅剩下北坡那几分地时,她不愿再麻烦菊花嫂子,说那点活计绊不住自个了。她拿出几张皱巴巴的大团结要给麦客,菊花一把挡了回去,说,“工钱我给过了。那我们这就给金宝媳妇搭把手去。”小蓝张了张嘴,啥都没说,却红了眼。

共 18841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情感小说。小说以陕北的地域习俗、人物风情和民族特色为创作背景,以二娃一家的生活经历为主线,讲述了秦岭之北附近的乡村故事。文章反映了当地纯朴的民俗民风,虽是乡野百姓,但都有一颗正义的心。如紫蓝和村长苟且之事,有生活麻木的原因,也有精神慰藉的因素,但她分辨得清楚礼义廉耻。为此,宁愿以死赎罪,显示了传统习俗的无形力量。这是祖祖辈辈的沉淀所形成的。而乡邻们集体按手印,痛诉村长的作恶多端,就连村长的媳妇都赶来按了自己的手印,这是善良人性的渴望、觉醒和回归,显现了黄土地的风土人情的本真。同时,文章从侧面反映了农村改革的深刻变化。从改革的不理解到慢慢接受,再到欣喜改变,农村几十年改革的可喜变化,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质。文章成功塑造了人物个性,并以诗画般的情景描述贯穿全文,活灵活现,极有视觉冲击效果。随着文章的推进,厚重的传统文化自然渗透,小说的质感和深度油然可鉴。作者驾驭优美画面、悲壮场面的能力,让人叹服!读来让人不禁唏嘘不已!力荐赏读!【编辑:极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11240001】【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20190402第0039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山水伴流云        2018-11-25 21:07:21
  黄土地的味道,实实在在的农家生活。就是不知道你江南女子咋知道大西北的故事哩????
回复11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18-11-28 12:43:15
  故事可以想象,方言常听西北朋友他们聊,听了觉得有趣就记心里了,写的时候哪错了就请教。谢谢姐关注。祝福。
12 楼        文友:阿泥的村落        2018-12-06 20:49:17
  莲儿老师把小说写得和散文一样美,阅读后不仅长知识,也是一种享受。向老师学习了,问好,祝冬安!
原创首发 以文会友
13 楼        文友:士兵的呐喊        2018-12-31 23:59:16
  作为一个江南女子,莲儿能够把文章写出这样浓厚的西北气息,让我看到陈忠实和路遥的影子,难能可贵。方言的运用,生活习惯的描写,环境的叙述,无一不真实,无一不符合逻辑,作者确实下了苦功。
   有很多句子,极具生活气息,比如“带血的鸡蛋”等等,没有平素对生活细心的观察体验,绝对写不出来。此外,在每一章节结束的最后一段,总有一段隐语式的描写,极其生动。这样的句子再多点,整篇小说就更加文采飞扬了。
   这篇小说的优点在于描写和叙述,很生动,很真实。但也有缺点,一是语法不够严谨,比如“的地得”有点含糊。再就是主题不够鲜明,是讲二娃和菊花的生活,还是讲述这个群体的生活?还是讲述如何与村长作斗争?亦或是描写小蓝的悲剧?好像都有点,又好像都不对。或许,修改个标题,会很好地解决这一切。
英雄皆寂寞,好汉不回头。
14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9-03-31 16:02:44
  仔细地拜读,妹妹真的好了不起,一篇精彩的黄土地气息的乡村小说,在江南女子的笔下,如此地有感悟和有独特之处,真的好了不起,不一般的语调,不一般的笔法,真的敬佩吧,学习了。问好妹妹。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15 楼        文友:墨林        2019-04-02 17:23:00
  祝贺小小莲儿老师喜获绝品!感谢江山编辑部和绝品组的大力支持!
墨林
16 楼        文友:巴山如歌        2019-04-02 17:28:32
  恭喜莲儿老师佳作获绝品!
巴山如歌
17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9-04-02 17:51:30
  祝贺莲儿妹妹喜获绝品,真心佩服呀,一个江南女子,能如此地描写有着浓郁乡土气息的秦岭故事,真的佩服呀,欣赏学习了。祝妹妹创作愉快,期待更多绝品佳作。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18 楼        文友:阿泥的村落        2019-04-02 19:14:18
  恭贺老师佳品摘绝。
原创首发 以文会友
19 楼        文友:山水伴流云        2019-04-02 21:59:46
  祝贺妹妹美文获得绝品!
20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9-04-03 16:22:03
  小说真实地再现了黄土高原上的风土人情,当之无愧的绝品佳作,欣赏了,问候小小莲儿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28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